秦朝什么时候灭亡推荐文章1:秦末天下大乱,几十万秦军为何按兵不动坐视秦朝灭亡?

  【军武次位面】:红色星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吕不韦与嫪毐一伙,将大权牢牢握在手中,随后在李斯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灭六国方略。实际上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韩国燕国早已名存实亡,楚国也被打的迁都,赵国长平大战之后一蹶不振,于是在主将王翦的指挥下,只用了十多年时间就灭了所有的诸侯国。这之后秦国变成了大秦帝国,蒙恬带兵收复了整个河套平原,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随后又收复了辽东、百越等地,疆域达到了史上最大,军队更是达到了历史最强,此时的大秦帝国“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然而秦王政死了以后,才过了不到十年,秦朝就被反叛军灭国了,那么这么多士兵都去哪儿?难道都在眼睁睁的看着项羽打过来吗?


  

  ▲公元260年的秦国疆域,可以看到前魏国都城安邑与前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占领了


  秦国的军事力量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其中战斗力最强的就是上文所说的“却匈奴七百余里”的长城兵团,这个兵团的总人数大概在30万,由秦国名将蒙恬与长公子扶苏统帅。蒙恬率兵扩土七百余里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证明这支军团的战斗力了,其次这个军团还有更为宝贵的资源,秦国的骑兵部队。长城军团北上离秦国灭亡才不到五年,证明这支部队是没什么损失的,但悲剧的是长城兵团的灵魂将领蒙恬与精神领袖扶苏都被公子亥联合赵高李斯设计杀害,最后军团由蒙恬的副将王离统帅,王离是灭亡六国的秦朝名将王翦之孙,除此外没有更多的记载,王离也是秦人口中的名将,统帅能力并不差,但比不上蒙恬,可以说秦国朝代更迭的这次内耗为后来长城军团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在叛乱刚发生的时候,长城军团因为戍边并未第一时间参战,各地守军也都在抗击。长城兵团南下的时候是反叛军成势的时候,长城军团南下就直面重建的齐赵联军,随后长城军团与骊山军团一起围困了齐赵连军并上来救援的楚军部队,在定陶一战中,长城军团大破楚军,击杀了楚军主将项梁,随后将残余部队包围在巨鹿。这个时候长城兵团非常强大,其威慑力可以说谈而色变,没人敢去救援,于是项羽向楚王请缨,最后的结局就很清楚了,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最后俘虏了王离,秦军溃散之后大多被项羽俘虏,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大秦帝国最强战力就此覆灭。


  

  ▲长城军团戍边扩土,战力极强,功绩非凡,且骑兵众多


  有的军团前线拼命,还有的军团眼睁睁的看着秦帝国覆灭,这就是岭南军团。岭南是秦朝最后收复的领土,实际上这块地收复的并不容易,尤其是收复之后的开化。秦第一次进军的时候主将屠睢因为惹了当地人被蛮族万箭射死,随后赵佗又带着十万秦军与四十万民夫直接驻扎在岭南,四年之后的叛变中岭南军团在赵佗命令下封锁了五岭边界,与中原切断了往来,最终坐视秦朝覆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实际上赵佗手中的十万秦军不管装备差到什么程度,完全有能力与楚国反叛军一战,况且还是从背后偷袭,如果岭南军团出击时机得当,项羽带兵北上救援恐怕都不存在了。有人说是因为秦二世没有下诏召回岭南军团,章邯打败项梁之后也没有联络赵佗,由于信息堵塞,赵佗只能先自保。小编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妥当,一个十万人的军团,与中央保持通讯一定是非常顺畅的,比如在《亮剑》中电话打不通楚云飞就判断一团叛变了,古代更是如此,至于真实原因恐怕永远都无法知晓了。


  

  ▲赵佗建立的南越国


  长城军团与岭南军团在评定叛乱中发挥的作用可以说实在有限,而平叛军的主力则是毋庸置疑的骊山军团了。骊山军团是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二世采用章邯的建议建立起来的,其主力是从七十万劳役军中挑选出来的二十万精锐,这支部队在一个月内击破周文的几十万大军,把叛军赶出关中;三个月内灭掉了陈胜的主力张楚,期间杀了魏王田儋,至此中原地区的叛军基本都被章邯干掉了。叛军在黄河北岸的主力齐赵联军面对章邯几乎是一触即溃,随后在长江流域楚军赶紧派项梁来救,此时长城军团也南下与骊山军团联合作战,楚军抵挡不住,主将项梁都被干掉了。可以说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只能用惊人来形容,这个时候北方的叛军基本被包围在巨鹿,南方只剩下楚军,辽东还有一些燕国的残余部队,可以说只要拿下巨鹿,再转向南方,这场叛乱就平息了。然而意外发生了,前来救援的项羽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士兵个个以一当十,秦军以精锐的数倍军力竟然败在了项羽手下,长城军团与骊山军团中秦军的主力基本都被坑杀了,剩下的都被项羽收编了。章邯害怕赵高迫害,最终就选择了投降。实际上骊山兵团全部由徭役组成并不可信,关中地区是秦最重要的地区,秦国不可能不留士兵防备,而骊山一直是秦军主力精锐驻地,所以这个骊山军团极有可能是在骊山驻守部队的基础上扩编的。刘邦攻入关中的时候,秦军关中军团的五万大军与刘邦接战一触即溃,足见这支留守部队不是很强,这极有可能是骊山军团带走了秦军主力,而留下来驻守的则是新编成的军队。不管怎么说,这支昙花一现的杂牌劲旅也算是为秦末斗争添染了许多色彩,这支部队也让人看到了“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军的强大爆发力,也为历史涂上了浓厚的一笔。


  

  ▲秦王墓与兵马俑都在骊山脚下,这也是秦军主力驻地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秦朝什么时候灭亡推荐文章2:历史上的今天-公元前207年11月14日,秦朝灭亡-第一个亡国皇帝

   公元前207年11月14日(农历9月20日),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灭亡,产生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亡国皇帝-秦三世子婴。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消灭齐国,完成了华夏一统的大业。嬴政在同一年建立秦朝,统一了文字和度量以及马车轨道的尺寸,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避免中国走向欧洲小国林立,语言不同的道路。嬴政在公元221年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自称始皇帝,意思是从他开始子孙世代做皇帝,从秦一世到秦万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逝世在巡视的半路上(沙丘,现在河北邢台广宗),没有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仅在位三年即被预谋篡位的太监赵高杀死。秦三世嬴子婴即位后诛杀赵高,夺回实权。秦三世很有能力,赵高弟弟赵成评价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但是当时天下大乱,秦军主力尽失,咸阳当时基本成为孤城,有周工旦在世也无力回天。子婴在位太短,仅46天即被攻破咸阳,根本来不及做任何改变。班固评价说:“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吾读秦纪,至於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图片于网络


  秦朝什么时候灭亡推荐文章3:秦朝仅十多年就灭亡,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他有哪些贡献?

  秦朝短命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认为是秦二世昏聩无能,有人认为是赵高专权擅势。然而说一千道一万,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的诸多不合理政策制度早已惹得民怨沸腾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更号为“皇帝”,史称“秦始皇”。同时,秦始皇还为自己的后人做好了规划,他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始皇期望大秦江山千秋万代的梦想却并没有实现,在他去世仅三年后,秦朝就被推翻了,从统一到灭亡前后还不足15年时间。


  图片于网络


  造成秦朝短命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认为是秦二世昏聩无能,有人认为是赵高专权擅势。然而说一千道一万,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的诸多不合理政策制度早已惹得民怨沸腾,所以秦始皇才应该是秦朝灭亡的主要责任人,而秦二世、赵高等人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打下了江山,又葬送了江山,为什么他会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他有哪些贡献呢?


  秦始皇的第一项贡献是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诸侯混战的格局。在秦朝以前,人们观念中只有秦人、楚人、赵人等区域观念。秦荡平六国后,大家才逐渐形成同是中国人的共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天下,而是任由战国群雄继续无止尽的征战,那么中国或有可能变成像欧洲那样列国林立。因此,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帝王有十余位,但谁统一天下的意义也无法跟秦始皇相提并论。仅凭这一项,秦始皇“千古一帝”的称号就当之无愧。


  图片于网络


  秦始皇的第二项贡献是实施了郡县制。古代交通、信息不便,对国家边远地区的管理很困难,所以将边陲之地分封给宗室、功臣,让他们以诸侯国的形式代国君治理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然而,无论宗室还是功臣,他们与国君的关系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疏远,最后反会形成像春秋战国那样本末倒置的局面,国家也因此分崩离析。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废分封,改郡县,将整个国家都置于中央朝廷的管控之下,这便是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行事风格,其源头便是从秦朝时期开始的。


  图片于网络


  秦始皇的第三项贡献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轮间距都不相同,由此造成了许多麻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下令将这些方面全部改为同样的标准,实现全国文字、货币、度量衡、车道无障碍互通。除了标准统一外,每一项都在原有基础上做出了改进。以书写为例,秦朝的文字比秦国时期的文字简化了许多,书写效率因此大大提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等举措不仅极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在天下大同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统一标准的意义在欧洲要直到2000多年后的十八世纪初期才被人们所意识到,这也是欧洲没能像中国那样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原因之一。


  图片于网络


  除了上述三项对中国产生极深远影响的贡献外,秦始皇还给后世的帝王们留下了一个宝贵的教训。秦以商鞅之法立国,严刑苛政执行了一百多年,效果有目共睹。然而秦统一天下后,帝国的疆域、人文、地理、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原来在秦地很有效的办法,放到其他地方就玩不转了。然而,秦始皇在这方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是将商鞅的那一套复制到全国。结果导致本已疲弱不堪的百姓在好不容易等到战争结束后,又要面临无穷无尽的苛政盘剥。最终,忍无可忍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一统天下仅十多年的秦王朝就这样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后来的那些王朝都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天下初定之时无一例外选择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虽然不同朝代的国祚长短亦不相同,但再也没哪个王朝像秦朝那样仅存续15年就灭亡。这也算是秦始皇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之一。


  参考文献:《史记》


  :“夜读史书”


  编辑:阿杰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秦朝什么时候灭亡推荐文章4:秦朝15年而亡的原因:看看得罪了多少阶层,就明白该不该速亡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虽然昙花一现,但却留下很多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秦朝为何在短短15年内就灭亡了!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传统文人一直将之归结于“严刑酷法”,导致天下濒临“土崩瓦解”的局面,于是引起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反秦之火,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但考古发现的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等秦代法律文件显示,秦法并非一味严苛,其实存在很多人情味,否则也不可能在秦国维持100多年,后来还被汉代继承。对于陈胜遭遇大雨的“逾期之罪”,律令上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杀了之。当然,秦二世是不是破坏了律法条文,乃至肆意加码,这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律法严苛,其实是值得商榷的,至少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应该说秦朝严刑峻法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肯定不是全部。


  既然如此,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看来,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是其得罪了大多数人,如果从此角度来看,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就更为清晰了。


  首先,普通民众。


  秦始皇在位时,当时整个中国也就3000万人,但修建骊山陵墓大约70万青壮,征讨南越前后投入上百万青壮,再加上修长城、直道、驰道等,全国大约10%的人口在服役,而且这些基本都是青壮年。


  胡亥继位之后,似乎变本加厉,继续以各种名义强征百姓服役。因此,胡亥时期的服役人口比例进一步上升。


  在普通百姓群体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商人,也被秦朝得罪。秦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将商人归于社会闲杂人等范畴,比如“商贾”、“逆旅”(旅店主)、“赘壻”、“刑徒”、“罪吏”、“亡命”,以及豪富之家的奴仆如“厮”“舆”、“徒”、“童”等,都属于“七科谪”的部分,大批商人曾被发配边疆。


  由此,秦朝这些举动,无疑得罪了普通民众,所以才有陈胜吴广起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先秦还是“贵族政治”时代,民众“人多而无识”,力量非常弱小,也没有什么自主意识,所以从周代到秦朝的千余年中,一直没有农民起义。而陈胜本人是贵族后代,他与吴广的起义只维持了六个月,期间响应起义者主要还是一些六国曾经的贵族,比如项梁、项羽、张耳、田单等无不都是贵族出身,就连刘邦,祖上也有显赫的贵族身份。


  因此,秦末起义中的“农民起义”色彩并不多,更多的还是贵族争夺权力,或者说这是一场六国贵族主导的复国运动。换言之,秦朝如果单纯只是得罪这一群体,可能并不会灭亡。


  其次,宗室与官员。


  胡亥继位之后,担心群臣与宗室诸公子不服,于是问赵高:“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赵高开出的药方简单又粗暴,就是杀人立威,又能清除异己。于是,胡亥“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又将他的兄弟姐妹屠杀一空。最终,宗室振恐,群臣振恐,黔首振恐。


  后来,连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三个顶级高官,因为劝谏胡亥而被关进监狱,其中李斯被杀,去疾与冯劫自杀。而这三人下狱,他们的门人、提拔的官员,是不是也会遭到一场清洗?


  因此,胡亥得罪了宗室与官员,注定得不到他们的真心效力。


  可以说,胡亥在位期间,宗室、官员人人自危,章邯率军投降其实就是这种局势下的无奈选择,其他很多官员将士后来投靠起义军,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第三,六国贵族。


  关东六国当中,齐国、楚国、燕国都始于周初,历史极其悠久,韩赵魏建国较晚,但存在时间也有200余年。秦始皇灭亡六国之后,如何对待六国贵族的呢?


  一方面,将六国贵族豪强迁徙到关中,让他们脱离故乡,由此消除他们造反的隐患。


  一方面,留在故乡的六国贵族残余,彻底失去了贵族身份,与普通平民地位一样。


  被迁走的贵族豪强,他们就在秦政府眼皮底下,虽然恨之入骨,却不敢有什么异动。但留在六国的残余贵族势力,他们的身份地位突然一落千丈,对秦朝的愤恨就可想而知了,也会寻找机会造反复国。


  更为重要的是,秦朝还有雪上加霜的做法,进一步激发六国贵族的复国之心。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法令。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个政策无疑是大一统的基础,是千古未有的良策,但对于当时的六国贵族来说,这个政策就很不友好了,比如“车同轨、书同文”对六国贵族的影响:


  1,“书同文”


  自西周以来,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到了春秋战国时,很多诸侯国都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当秦始皇要求“书同文”,全部采用秦篆时,意味着一大批六国贵族立即成为文盲!(上图,战国七雄的马字)


  2,“车同轨”


  春秋战国时,列国没有统一的制度,各地马车大小不一,车道有宽有窄。秦始皇规定车辆两轮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显然,“车同轨”无疑又导致六国贵族的大量车辆被淘汰,同时统一的车轨也无法体现出他们的身份地位。


  可以说,秦始皇的这些政策,固然利于华夏,或许操之过急,让以前备受尊重的贵族群体,几乎一下子沦落到“贱民”之列,秦朝统治还未显现出破绽时,他们不敢异动,但一旦出现陈胜吴广起义,且造成了巨大的声势时,他们立即跳出来造反,并迅速成为反秦主导力量。如果没有六国贵族的起兵,陈胜吴广起义不可能推翻秦朝。


  更为严峻的是,秦朝时刚开始向平民政治过渡,贵族在各自区域仍拥有强大的力量与影响力,当六国贵族纷纷起兵时,天下立即乱成一团,秦朝统治由此分崩离析。


  当秦朝得罪了百姓(包括农民、商人等)、官员、宗室、贵族等时,代表着将所有阶层都得罪了一个遍。在这种情况下,秦朝还能不亡吗?


  古代儒家门徒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严刑峻法,更多的是为了打击法家,防止法家死灰复燃与儒家争夺治国话语权。因此,读古今中外历史书籍时,首先需要搞清楚的身份立场,真正客观描述历史的毕竟只是少数。


  参考资料:《史记》等


  秦朝什么时候灭亡推荐文章5:秦朝统一六国实属不易,为何仅仅15年就亡国了?

  文:詹妮


  贾谊曾一句话总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有限的11年都做了些什么?


  他一鼓作气征服南方的百越,设桂林郡和象郡,又令蒙恬在北方修长城,退匈奴。


  接下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内做了一系列疯狂的事情。


  废掉古代帝王的治世传统,焚书坑儒,毁城墙,杀豪杰,一切从零开始。


  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换成十二个铜人。


  凭借关中地势,他又挑选精兵精将固守,在秦始皇看来,“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这不算是秦始皇的误判。经历七代君主经营的秦国,早已令天下士人慕风向往。要知道,东周以来,周王室力量微弱,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没出现过一个具备统一天下能力的帝王。这对时人来讲,一旦有人能结束无休止的战争,稳定疲惫的军民,恢复平静的生活,谁不会归服称赞?秦始皇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不然他又哪来的自信来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像


  统一来之不易,他想让这份荣耀长存,那么关键是安定。


  只可惜,他毕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代帝王,治理诸侯国与统治各地风俗不同的多个城市显然是不一样的。他凭借统一天下的经验,以治理秦国的手段继续治理天下,显然会出现问题。


  首先是军功制。从灭韩到齐亡,这中间诞生的军功贵族数不胜数。秦朝建立后,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的赏罚制封赏,秦朝会走回周的老路。


  统一六国后,以法家理念为治国原??则的秦朝,,但是在统一六国之后,原有的制度开始出现僵化,


  如果说他没能实现治理国家观念的转变,还不足以构成亡国的必要因素,那么秦二世胡亥显然是给将倾大厦推了一把力。


  秦始皇之后,秦再无明君,一个得位不正,一个无力回天,导致在其死后三年,秦迅速灭亡。


  胡亥自小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宦官干政一事,秦朝没有预防的经验。在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后,赵高与李斯秘不发丧,配合胡亥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从而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历经七代君主经营的秦国,就这样在胡亥即位的那一刻中断了。


  如果秦二世能纠正父亲的苛令,实行休养生息,秦朝也许会逐渐稳定下来。然而他变本加厉,重新修建阿房宫,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这种情况下,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到处不得安静。正如贾谊所言,陈胜甚至不具备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没有公侯那样的尊贵背景,就能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那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受苦。


  被刺激的不仅是底层百姓,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也开始了,项羽、刘邦等豪杰纷纷登场,俨然重回战国时代。而这时的秦朝,竟不知不觉成为了楚汉战争的背景板。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胡亥死后,赵高立子婴为秦王,史称“秦王子婴”。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然而一切为时已晚。次月,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在位仅46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入咸阳,杀子婴,一场大火将秦往日的荣光烧为灰烬。


  当诸侯纷争的秦国,在占尽各种劣势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横扫六国,终于成为了秦朝。


  这个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努力地解决着旧问题: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但又面临着源源不断的新问题,有些甚至在接下来两千年封建帝制中还会屡屡出现,比如相权问题、宦官干政等等。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两千年来,秦的这次统一与灭亡,成为后来历朝执政的经验,秦的措施,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成为历朝施政者自我纠错、验证政策正确性的理论,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汉。西汉建立后,刘邦通过分封稳定功臣,文景二帝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从而为汉武帝创下盛世提供条件。


  秦国缓慢地崛起与迅速地灭亡,为这漫长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一个显眼的坐标,在此之后,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秦朝犹如中国古代帝制的幽灵,历代王朝都在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希望国祚永存。直到两千多年后,大幕才彻底落下。


  资料:知乎Mr.V:“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 为什么还要经过163年6世才完成统一?”,已获授权;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等。


  秦朝什么时候灭亡推荐搜索词:

  

  1.清朝什么时候灭亡具体时间

  

  2.清朝什么时候灭亡的1912

  

  3.秦朝什么时候灭亡的根本原因

  

本文标题:秦朝什么时候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