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推荐文章1:嘉庆十八年天理教众攻入紫禁城,誓杀嘉庆,当时嘉庆皇帝又在哪儿

  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发动起义。十月八日中午,二百名天理教起义战士腰缠白布,肩挑柿子大筐(筐内藏着刀、箭),在宫内太监刘得财、刘金、张泰、高广幅等引导下,分两队分别杀入紫禁城东华门和西华门。


  东华门一队,因与卖媒的争道,发生口角,露出了大刀,把门的清军立即关了大门,因此只进去十余人,但也在协和门大杀清军。


  西队则全部顺利进入西华门,杀尽看守,关了大门,并直杀入文颖馆、很快进到苍震门。此时,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皇子们以及后宫的妃子女眷闻之,早已乱成一团。


  之后,一部分起义军战士便很快杀入慈宁宫的内膳房,一部分战士又冲向养心殿前的熙和门,并试图冲进养心殿,杀死嘉庆皇帝颙琰。


  不过,此时,闻变的一千多火器营的清军也已从神武门赶到,在皇次子绵宁的指挥下,对进攻的起义军进行顽强阻击。


  起义军尽管势单力孤,在紫禁城内仍是顽强拼杀了两天一夜,才最终因约定的援军未到和寡不敌众而失败,七十余名起义军战士全部牺牲。


  当然,随后的历史证明,即便是闹入紫禁城的起义军获胜,在当时,他们也很难杀死嘉庆皇帝。


  因为在他们闯入皇宫时,嘉庆皇帝还正在承德避暑山庄呢。


  不过,这一事件的发生,对于嘉庆皇帝可谓是震惊无比,他甚至痛心疾首道:“汉唐宋明未有之变”竟发生在如今大清朝,“较之明梃击一案(明朝太子朱常洛被刺杀案),何啻倍蓰!”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推荐文章2:中国历史上一次惊人的壮举,天理教徒攻袭紫禁城!

  林清起义军进攻皇宫时,从紫禁城东华门冲入禁宫,但很快就被官军发觉,城门即刻被关闭。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收录了清廷剿平天理教起义的经过及有关文件,其中也承认造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贫困。


  紫禁城在明清两代统治者的眼中从来都是固若金汤的,然而,清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天理教徒以攻占紫禁城为主要目的的反清起义,却令皇宫内的统治者猝不及防,乱作一团。


  距今197年前的秋冬之际,在清皇朝的统治中枢——北京皇宫(紫禁城)内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就是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徒举行的以攻占紫禁城为主要目的的反清起义。


  起义因贫困而起


  北京是清朝的京城,号称“首善之区”。乾隆后期至嘉庆前中期,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抢夺、兼并土地,以及官吏贪污、营私舞弊盛行,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据史载,京城外数十里之地即如穷乡僻壤,广大人民家无积蓄,“一遇凶年,支绌立见”。嘉庆时期,京畿地区和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占有数百上千亩土地的地主比比皆是,而广大农民终岁辛劳,“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季啼饥号寒,几于无生”之人。 嘉庆十七、十八年,上述地区连遭自然灾害,到处都是“歉收处所”,京畿有的县一亩地只打一二斗粮食。广大人民衣食无着,“皆以草根树皮糊口度日”,地方官吏又乘机催科、派差,更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以致“思乱者众”。京畿地区终于在嘉庆十八年九月,由以破产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组成的天理教发动了惊人的“紫禁城之变”。这次起义失败后,嘉庆帝“几暇静思其变故”,不得不承认“总由贫困而起”。这确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天理教是由活动在京畿地区的弘阳教、坎卦教和活跃在直鲁豫地区的以震、离二卦为主的八卦教联合组成的一个民间秘密宗教团体,首领主要是林清(京畿)、李文成(河南)、冯克善(山东)。他们从传教收徒、扩大组织到武装起义,经过了长期的准备。早在嘉庆十六年(1811),三人就多次秘密集会,制定起义计划,决定由林清负责先攻取北京,李、冯在分别夺取河南、山东后派人马接应,会师后,趁嘉庆帝巡幸回銮中,将满族统治者赶回东北。


  从嘉庆十六年起,林清就在京畿一带积极传教收徒,为起义做准备。他命令天理教骨干李五在固安县加紧打制刀枪武器,又从居住在宛平县的天理教信徒中选拔精壮青年200余人,每天舞弄枪棒,进行操练,组成了一支起义军。同时,林清又秘密联络宫中地位低微的太监,使他们成为起义军进攻紫禁城的向导和内应。


  嘉庆十八年初,林清在京畿地区广泛宣传夺取天下的思想,制造了各种谶语,如“若要白面贱,除非林清坐了殿”、天理教“要改天换地了”等,实际上成为了起义的一种舆论准备。八月,林清和李文成派来的刘成章共同议定了京畿地区起义的具体计划,决定以“奉天开道”白布旗为标志,暗号是“得胜”,组成一支100余人的队伍,每人头上、腰间各缠一块白布,上面写着“同心合我,永不分离”或“四季平安”字样,作为识别标志。林清还决定,起义军分东西两路,分别在太监刘得财、刘金、杨进忠、高广幅等带领下,由东、西华门攻入紫禁城。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际,河南李文成等人因机密失泄被捕。为搭救李文成等人出狱,其部下于九月初七日提前起义。林清却因不知此事,仍按原计划行事。


  紫禁城内的混战


  九月十五日晨,天理教徒分作东西两路,东路在首领陈爽、陈文魁带领下进攻东华门,西路在刘第五、祝现等带领下进攻西华门。日方晡时(下午3点至5点之间),来到东华门的天理教徒由于和往宫中送煤的人发生了争执,一名天理教徒脱衣露刃,送煤人急声呼喊,被守门清军听见,急忙关闭宫门。天理教徒见势不妙,即刻抽出战刀,径直冲入门内。结果只冲进了陈爽等数人,大门就已关闭,陈文魁和大部分教徒则被挡在门外,被迫分散,各自出城隐匿起来。陈爽等在太监刘得财、刘金引导下,于协和门与清军展开激战。礼部侍郎觉罗宝兴命人关闭景运门,入告皇次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帝),旻宁慌忙下令取撒袋、鸟枪、腰刀迎战。


  攻打西华门的天理教徒在太监杨进忠的接应下,全队五六十人顺利冲进门内,迅速关闭城门,以拒官军;又爬上城楼,插上白旗,以号召城外的天理教徒。接着有一部分天理教徒向皇帝居住的养心殿进发,他们打着“大明天顺”“顺天保民”的小白旗,由太监高广幅等引路,很快打到了隆宗门一带。此时隆宗门已关闭,天理教徒抢下门外摆放的弓箭,向门内施放起来。至今隆宗门匾额右上方遗留的一支箭头,很可能就是他们所射。另一部分天理教徒也打到文颖馆、尚衣监等地,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使清统治者猝不及防,乱作一团,旻宁与几个亲王仓皇迎战。这时几个天理教徒已翻越宫墙来到养心殿附近,旻宁慌乱中用鸟枪击毙两名教徒。礼亲王昭梿、庄亲王绵课闻变后,临时调来千余名火器营兵,赶至隆宗门下,与天理教徒展开激战。天理教徒虽拼命抵御,但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很快即被打散,刘第五、祝现等人跳城逃脱,未能冲出城的天理教徒也在慌乱中分别潜伏于宫中各处,继续坚持战斗。天理教首领李五在清军搜捕时,挺刀“与官兵格杀,被伤甚重,是夜毙焉”。有一位天理教徒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捕后回忆当年在紫禁城内的战斗情形时说:“我藏在夹道子里,只见一个头戴水晶顶大花翎子的官员,向一个白布缠头拿刀的追赶,那官员赶上,踢掉刀子,就用腰刀将他杀了。我因同教的人被杀,就上前拾起刀子,把他砍倒……我是习教弟子,一秉至诚,死而无怨。”这些都表明了天理教徒起义时的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与天理教徒的顽强斗争精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清统治者的惊慌之态。宫廷内的后妃、皇子以及显贵大臣、武将勋戚等,平时作威作福,神气十足,然而紫禁城内的惊人之变,犹如晴天霹雳,吓得他们魂飞魄散,尽成惊弓之鸟,纷纷逃离紫禁城。直至九月十七日,皇亲国戚以及大臣、兵丁还心神未定,遇有动静,草木皆兵。


  九月十六、十七两日,清军在宫门内大肆搜索,擒获30多个天理教徒。十七日早,由于叛徒告密,坐镇大兴黄村的天理教首领林清被捕。至此,天理教在京城的反清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严酷镇压恐留后患


  紫禁城之变发生时,嘉庆帝正驻跸热河。他得知消息后,惊恐万状,马上中断“秋狝行围”,“即命回銮”,于十九日回到紫禁城。对于这次事变,他一面做出姿态,下“罪己诏”,一面大骂林清和天理教徒骚扰禁城,谋危社稷,“罪大恶极”。在派兵捉拿林清的同时,又命火焚黄村,“终夜火光燎然”。嘉庆帝又多次指示内阁,对造反的天理教徒“必应详审周密,勿留遗孽”。二十三日,他亲至中南海丰泽园,当堂审讯和处死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等人。此后又对其他被捕的天理教徒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严酷刑讯,施用了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最后将300多名天理教徒及其家属分别处以死刑、流徙和发遣到边疆为奴。


  清廷在镇压了京畿地区的天理教起义后,又先后镇压了河南李文成、山东冯克善领导的反清起义。


  林清领导的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的战斗虽然失败了,但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惊人的壮举。紫禁城在明清两代统治者的眼里从来都是“固若金汤”的,这次居然被几十名手持大刀的天理教徒一拥而进,搅得不宁,充分暴露了清统治者的腐朽、没落。难怪嘉庆帝在谕旨和诗词中不止一次地哀叹:“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这是清朝统治中国170多年来,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对自己的统治权力产生巨大危机感的反映。后人也曾指出:“自是之后,清廷纲纪之弛废,臣僚之冗劣,人心之不附,兵力之已衰,悉暴无遗……故是役为有清一代兴亡之关键。”这充分说明,林清等人领导的这次反清起义,在嘉庆初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把清王朝推向下坡路。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气质那么好还来看小甲的文章,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推荐文章3:天理教进攻紫禁城,调查结果让人哭笑不得。

  嘉庆十四年的秋天,嘉庆心情不错,去了清东陵祭拜,接着便在木兰围场打猎,就在这个时候,紧急军送了过来,内容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紫禁城居然被人攻陷了。


  当时不光是嘉庆蒙了,跟着嘉庆出来的所有人也都蒙了,紫禁城光是城墙就高10米,旁边还有护城河,护城河宽50米,守卫这么严格,居然能够被人攻陷,敌人又该多么强大!


  就在嘉庆忙着调兵的时候,京城又传来消息,说是叛乱已经被平定了!


  原来是天理教造反,林清为首,开始进攻皇宫,本来是打算直接进宫抓嘉庆的,林清就独自带着不到200人开始进攻起来了守卫森严的皇宫。


  当这些叛军进入皇宫之后,皇宫里面马上就出现了混乱,皇宫里面的皇子和皇妃哪里见过这种情况,全部都是惊慌失措,唯独嘉庆的次子旻宁表现的十分勇敢,还亲自用火枪击毙了两个贼人!


  旻宁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


  当这些贼人爬到了隆宗门的城墙之后,道光拿着火枪,果断开了两枪,直接打死了两名贼人,这两枪让皇宫中的侍卫们精神大振,随着各路援军的赶到,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叛乱首领林清也在随后被清军活捉。


  回到皇宫的嘉庆当即决定亲自审问这些人


  经过询问才得知,这些人之所以造反是因为苛捐杂税太严重,导致了这些人没有饭吃,这才选择了造反。


  原本按照大清律,这些人应该抄家灭族的。


  嘉庆想了想,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这些人充军去了。


  对于带头造反的林清,嘉庆只是杀了林清本人,他的家人全部充军,并没有斩尽杀绝。


  经过这个事情以后,嘉庆就觉得奇怪,仅仅凭借这些人就敢攻打皇宫,那肯定是有内应来里应外合,最后一查果然发现有太监是内奸。


  即便如此,嘉庆心中的疑问更深了,皇宫的守卫如此严格,就算有太监带路,那也不至于让这些人能够打进皇宫里面来。


  最后道光告诉嘉庆,指挥这些贼人乱民攻紫禁城的,是官军的石营都司,出身汉军正黄旗。


  至此,嘉庆明白了,这是专业指挥军队的。


  最后这个都司被杀,这个事情却还没有结束,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更诡异的事情出现了。


  原来林清等人造反之前,宛平县令就曾经向当时的步军统领吉纶说了这个消息,希望他能够马上抓了林清。


  结果步军统领吉纶听了这个消息以后,不仅没有出兵抓人,反而将县令给骂了一顿,然后直接将人给赶了出去。


  嘉庆知道以后,马上就叫来了步军统领吉纶开始询问,为何有人向你提前告了,你还不去抓人,反而将告的人给打了出来?


  步军统领吉纶的话让嘉庆彻底无语了,吉纶告诉嘉庆,自己觉得这是太平盛世,怎么可能会有人去造反呢,所以自己压根就不信。


  就在嘉庆很无语的时候,有人又给嘉庆说了一个更炸裂的消息。


  说是在林清打算进攻紫禁城之前,他的身边有个人有叫祝现,这个祝现的哥哥祝海庆在豫亲王裕丰的王府当差,祝现将天理教打算进攻紫禁城的所有计划,全部告诉了自己的哥哥祝海庆。


  祝海庆知道这个事情以后,意识到事关重大,马上向豫亲王裕丰说了。


  也就是说豫亲王是知道有人要攻打紫禁城的。


  嘉庆就叫豫亲王过来回话,问他既然早知道这个事情为什么不提前上?


  豫亲王回答,这个告密的人在我家里当差,如果我说出来了,那肯定就牵扯到我了,所以我不敢说出来。


  嘉庆气的要死,本来打算杀了豫亲王,结果又一想这是多铎的后人,就没有杀,只是夺了爵位。


  这个事情获得利益最大的当属于道光,嘉庆不仅赏赐给了道光白银,还亲自给他的火枪赐名,而四年之后道光正式登基。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推荐文章4:“性价比”最高的农民起义:仅几百人攻入皇城,戳破帝国盛世谎言

  #头条创作挑战赛#


  遍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几乎每朝每代都发生过大小不一的农民起义。有的朝代是直接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也有的局限在个别州县境内,很快就被平定了。


  而在封建王朝的巅峰时代清朝,曾爆发过一场“性价比”最高的农民起义,靠着区区几百人就杀入皇城,将传说中的大内高手痛扁一顿,差点就将皇室成员一锅端了。这么离谱的事发生在刚经历过“康乾盛世”的大清朝,真正是巨大的讽刺。


  上图_ 古代的农民起义


天理教的惊天筹划

  清朝在历经长达115 年的“康乾盛世”后,各方面都开始陷入衰败之象。作为封建王朝,它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土地高度集中,政治愈发腐败的困境。贵族和官吏盘剥百姓,使得阶级矛盾日趋恶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之前的农民起义都是在地方上爆发的,而白莲教的一支分支天理教,信众一开始就计划在京城实施一次“斩首行动”。


  天理教是以贫苦农民、小手工业者与无业游民所组成以反清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其首领是李文成和林清。他们就当时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农民无地或少地乃至饥寒交迫的现状,号召民众入教,并承诺只要缴纳一定的福钱或根基钱,起义成功后“将凡输百钱者,得地一顷”。


  上图_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


  林清身材高大,武艺高强且足智多谋,先后三次到滑县和李文成会面,商议反清起义的筹划。李文成自称是李自成的转世,在滑县当地很有威望,数年间收纳了数万信众。而林清属下的教徒基本上是河北和京畿地区的劳苦民众,而当时清宫的宦官主要来自于河北地区,因此部分宫中太监也是天理教徒,成为皇宫中的内应,为林清传递紫禁城的消息情。


  鉴于此有利态势,天理教高层聚会决定:李文成先在河南滑县发动起义,直隶、山东、河南的信众同时响应,向京师开进。林清利用在北京城内的天理教徒组织起义,拿下紫禁城,与李文成率领的义军内外夹攻,一举推翻清廷。如果换成康乾时代,这样的计划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嘉庆皇帝执政十几年后,就有农民敢这样策划,那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上图_ 热河行宫图 避暑山庄(局部)


擒贼先擒王,杀奔养心殿

  1813年七月,嘉庆皇帝按照往年惯例,自圆明园起驾前往热河行宫避暑。皇帝走了,紫禁城内的防卫顿时松懈下来,这就给了天理教徒们可乘之机。林清在京郊组织了一支200 人的队伍,每支小分队10-12人,准备以“奉天开道”为旗号,分别由东华门、西华门进入紫禁城。


  具体怎么安排呢?陈爽带头进入东华门,刘呈祥押后,太监刘得财、刘金负责引路。陈文魁带头进入西华门,刘永泰押后,太监杨进忠、高广福、张太负责引路。太监王福禄等在中间接应,陈爽为总负责人。林清则在黄村坐镇,准备接应河南来的李文成部义军。


  上图_ 李文成(?~1813),清朝末年天理教起义军首领


  可是林清没想到的是,滑县的天理教徒铸造军械武器的事情泄露了出去,李文成等人被知县捕获。李文成的部下被迫提前发动起义,打下滑县监狱救出李文成。李文成随后率队拿下滑县县衙,自号“大明天顺李真主”,建立起义政权,并联络周边的义军一同北上。可是清军南下堵截,李文成虽然拿下了周边的军事据点,但是难以北上和林清部汇合了。


  这时林清还没有得知李文成部提前举事的消息,还是按原计划发动起义。九月十五日清晨,混入北京的天理教徒,他们大都打扮成行商、小贩,实则在衣物和货物当中藏匿武器,准备趁机混入东华门。没成想,在东华门之外,天理教徒和宫中送煤之人吵了起来,前者一上头就准备抽刀干,这下送煤之人发现情况不对,马上大声呼叫,守门军士赶紧去将宫门,天理教徒就赶紧往紫禁城内冲,最终冲进去的只有陈爽带领的十余人。其余没进门的人只能赶紧找地方躲起来。


  上图_ 故宫地图 标注处为 西华门、东华门、养心殿


  区区十余人闯入紫禁城,很快就会被守军们全部搞定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太监刘得财、刘金的引导下,陈爽等人在协和门下同守军大战一场,全部被擒获。可是西华门那边就很顺利了,在太监杨进忠的接应下,全队八十多人顺利进城并爬上城楼,插上“奉天开道”旗帜以号召城外的义军行动。插完旗后,他们冲入尚衣监和文颖馆,与宫廷护卫军展开激烈搏杀。


  尽管紫禁城墙高门固,义军还是在太监们的情支持下,找到了搭人梯攀登城墙的办法,后排的弓箭手发箭掩护,展现了良好的战术配合素养。“隆宗门”匾额上至今还插着义军发射的箭镞。这时已经有四五十名天理教徒冲到了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前,宫里的王公贵族和后妃们顿时乱做一团,纷纷四散逃命。


  上图_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即道光皇帝


勇敢皇子挺身而出收拾局面

  此时皇次子旻宁正在上书房读书,听闻天理教徒攻入宫城的消息,急命内监速取鸟枪和腰刀,赶紧前去平乱。他看到几名义军正手持白旗攀登高墙,想要攻入养心殿,赶紧拔枪射击,连杀两人。也有种说法称鸟枪被太监换成了空弹无法射击,旻宁情急之下取下两颗铜纽扣当子弹射击。不管怎样,他的行动让义军放弃了攀登高墙,而是堆积桌椅、棉被等易燃物品准备烧门。


  旻宁等人的抵抗为援军争取来了时间,王公们和内务府大臣率军进入神武门,又将准备派往河南镇压李文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调入宫内,将义军压制住了。


  旻宁见局面逐渐得到控制,于是派快马向嘉庆皇帝上奏消息,下令关闭禁城四门,调集各路官兵入宫平叛。他先是到储秀宫安抚母后,嘱咐弟弟旻恺小心守护,随后又亲自率领兵丁前往西长街和西厂一带访查,看有没有漏网之鱼,同时又派亲信侍卫在储秀宫、东长街布置,以防不测。他的这一系列布置,可谓是处变不惊,展现了一个杰出皇子的优秀领导力和素质。


  上图_ 嘉庆皇帝(1760年—1820年)


  义军寡不敌众,大部分人员撤离皇宫,只剩下少数教徒坚持战斗,战至最后一人。而逃出去的教徒们也被官军全部在紫禁城内捕获,林清也被清军诱捕,连同通风信的太监们一同凌迟处死。嘉庆皇帝得知消息,赶忙派大股清军南下进攻李文成的起义军,连黑龙江和吉林的马队的调过来了,一起进攻滑县。李文成部的数千部众全部战死,本人举火自焚,硬是没有一个投降的,都是硬骨头。


  一百多人就能冲入紫禁城甚至抵达养心殿,这样的事对于嘉庆皇帝来说实在是信息量太大了。他发布《遇变罪己诏》,称这件事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在调查事件起因后,他得知天理教徒起义的计划早就泄露并被告给王公大臣了,没想到的是衮衮诸公们都没当回事,没一个上皇帝的。


  上图_ 林清(1770—1813年),顺天大兴(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人,清朝嘉庆年间天理教起义首领


  更让人吃惊的是,林清身边的教徒祝现的族兄祝海庆在豫王府担任差役在得知了祝现告诉他的起义计划后,立即向豫亲王裕丰告密。结果裕丰跟个老太爷似的,悠闲地说:“还隔着好几天呢,急什么?等皇帝回来再讲吧。”这么大的事都如此摸鱼,自然让嘉庆皇帝震怒,将裕丰“革去王爵,加恩免其圈禁,即令在王府外闲房居住,不准出门闲游,令其闭门思过”。


  嘉庆皇帝的懊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区区二百乌合之众就可以混入北京,其中部分人还能攻入皇宫,和大内官军与侍卫们战斗这么久,这要是对面有两千人,自己又没有去承德的话,后果简直难以想象。而就在十年前,他拜谒完东陵后乘坐御辇回宫,路上居然遭遇了独狼式袭击,一个刺客拿着武器朝他冲来,身边的侍卫们居然怕死逃跑了,还好定亲王绵恩带人搞定了刺客。这么离谱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自然让他有些怀疑人生了。他认为自己效仿父祖勤劳执政,怎么国家会搞成这个样子呢?


  上图_ 太平天国运动


  和后来席卷东南半壁的太平天国起义相比,天理教徒的起义实在显得小打小闹,但是他们是真的有勇气打进北京,推翻清朝的。反观洪秀全那一伙人,占了南京后就不再大举北伐,直捣京城,让清廷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各部人马围剿太平天国,最终导致起义失败。


  由此可见,起义领导者的眼界和抱负是至关重要的。而看似固若金汤的大清天下,因这一场突然的小规模起义暴露了外强中干、矛盾重重的本质,不久之后就要迎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了。


  :铁骑如风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郑凯旋 《癸酉之变:天理教攻袭紫禁城事件始末》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所有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推荐文章5:《武状元苏乞儿》历史大揭秘:赵无极天理教袭击紫禁城事件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推荐搜索词:

  

  1.清朝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2.嘉庆年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3.天理教攻入紫禁城嘉庆帝干什么去了

  

本文标题:天理教攻入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