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志愿填专家推荐文章1: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志愿填十问十答
中新网6月19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各省(区、市)正陆续发布2024年高考成绩,并即将启动高考志愿填工作。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高考志愿填相关事项,教育部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问:在哪里可以了解高考成绩、志愿填时间和方式、各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参考等志愿填权威信息?
答: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都会公布今年高考各阶段工作时间安排,包括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和查询方式、志愿填时间,以及今年各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情况参考等权威信息。考生和家长要及时关注本地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消息内容。
考生高考志愿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请广大考生务必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要求按时完成志愿填。前期,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协调互联网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权威标识,请广大考生在信息查询时认准官方权威渠道,切勿轻信网络不实信息。
问:高考志愿填咨询有哪些公共服务?
答: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考志愿填咨询服务工作,指导各地建立了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多方面志愿填咨询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部层面,首次在“阳光高考平台”推出免费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将海量数据系统集成,进行个性化匹配推荐,从专业、就业、职业等多方面帮助考生了解学校和专业。同时还将举办“高考志愿填云咨询周”活动,组织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等方式,为全国考生和家长提供志愿填咨询指导公益服务。在各地层面,地方招生考试机构将通过印发志愿填指导材料、推出志愿填参考信息服务系统等多种方式为考生提供填志愿所需的必要信息和服务,包括今年高校招生计划、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志愿填办法和招生录取政策、考生须知等,并通过电视(电台)政策宣讲、线上直播咨询等方式为考生解疑释惑。在学校层面,招生高校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咨询活动和在线直播等活动,解读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办法和往年录取参考信息,提供各类志愿填咨询服务;中学会面向考生和家长进行志愿填培训,及时提供相关部门和高校权威宣传解读资料、发布渠道、发布安排等信息,并组织教师为考生和家长提供针对性地指导服务。
考生可以通过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各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编发的志愿填指导材料等渠道查询所需参考信息,也可通过拨打当地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开通的咨询电话或线上咨询等方式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
问:高校招生章程有什么作用,如何查询?
答:高校招生章程由学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国家招生政策制定,是学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依据。考生在填志愿前,应仔细查阅拟考高校的招生章程,全面了解高校招生办法和相关招生要求。
主要查询途径有: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各高校官方招生网站等。
问:高考招生有哪些投档录取模式?
答:高考投档录取模式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确定,一般有两种模式: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和顺序志愿投档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先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依据考生填的平行志愿顺序、结合高校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依次进行检索,当检索的志愿有投档缺额时即进行投档,投档成功后不再检索填的后续平行志愿。在一轮完整的平行志愿检索投档过程中,每位考生最多只有一次被投出(投档成功)的机会。
顺序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也称为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原则。即同一批次允许考生填若干个按顺序排列的志愿,通常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在第一志愿投档时,凡第一志愿填相同的考生,遵循从高分到低分按投档缺额进行投档;第一志愿投档录取完毕后,如所填志愿有投档缺额,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依此类推。
投档工作由省级招生委员会负责,考生电子档案投档到相关高校后,高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
问:考生被投档后有退档风险吗,哪些因素会造成退档,被高校退档影响后续批次录取吗?
答:高校招生录取实行“学校负责、省级招办监督”机制。无论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还是顺序志愿投档录取,考生的退档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考生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所专业录取分数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二是考生存在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要求。因此考生在填志愿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拟高校的招生章程,防止因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被退档。
被高校退档的考生还可参加本批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高校未录满的计划再次公布补征志愿)或后续批次的投档录取。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后续志愿投档录取。
问:填志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考生在志愿填前要做到四个了解,做到“知己知彼”。一是了解国家需要。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拟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立志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体现个人成长价值。二是了解个人情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考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高考成绩、兴趣特长、未来志向等因素,理性考虑意向学校。三是了解高校情况。了解意向高校近年录取分数(位次)情况、学校招生章程内容和该校在本省招生各个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前景等情况,新高考省份考生还要注意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四是了解招生政策。了解本省(区、市)志愿填办法、投档录取规则等信息。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向有关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咨询。
问:填志愿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应结合考生本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科学选择,自主填。
一是合理定位。知分、知线、知位次。成绩(位次)的高低,是考生填志愿的基础因素,决定了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范围。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志愿,不盲目攀高,也不妄自菲薄。
二是统筹考虑。考生应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高校专业没有所谓“冷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和家长切忌盲从。
三是初选方案。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思路,结合本省(区、市)可填的志愿数量,参照意向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分冲刺志愿(往年录取位次略高)、稳健志愿(往年录取位次接近)、保底志愿(往年录取位次偏低)三个区间段选择相应的高校。同一区间段内几个高校应参照往年录取位次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要注意选好保底志愿,防止所有志愿偏高脱档。
四是优化完善。对初选志愿进行综合优化,根据意愿,合理排序,避免志愿顺序安排不合理带来的风险。平行志愿在投档检索时有先后顺序,考生在充分了解相关高校近几年录取位次及位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意愿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五是正式填。根据确定拟考志愿的顺序,严格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志愿填流程和操作要求,填个人志愿信息。
问:填志愿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一是牢记填时间,尽早进行填。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填志愿,填志愿系统按照规定时间关闭,关闭后考生将不能再填。建议考生尽早填,尽量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
二是增强防范意识,管好个人信息。考生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和志愿填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要泄露给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
三是勿信小道信息,谨防上当受骗。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开展的各类志愿填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此外,还存在有机构或个人以所谓的“权威专家”“内部信息”等名义开展虚假诈骗活动,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严防被骗。
问:录取工作采用什么方式,一般什么时间开始?
答: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省(区、市)录取工作一般于7月上旬开始,8月底之前结束。
问:录取通知书何时能收到?
答:高校一般会在录取结束后一周左右向录取新生寄发录取通知书。若考生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高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了录取结果,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及时联系录取高校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查询本人录取通知书邮寄情况。
: 中国新闻网
高考志愿填专家推荐文章2:@高考生,高考志愿填实操案例来啦!
2025年春季高考填志愿倒计时!将于3月17日12:00截止。
在确认志愿前,请审视一下你填的方法对不对!
今天,柯大侠与高考志愿填专家一道,先解读今年春季高考的升学形势与志愿填策略。
最后会用一个案例手把手教你填志愿。
(文末的案例实操,夏季高考考生也适用!)
一、升学竞争形势分析
1.考生激增,计划微调:据统计,今年春季高考依学考考生人数高达42.3万人,同比增加2万人,但招生计划增幅有限。同时,3+证书类的考生规模保持稳定,但招生计划却减少了5000余个。这意味着,每位考生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2.省控线提高:今年依学考与3+证书的省控线均提高了5分,这无疑增加了考生们的录取难度。
3.分数区间竞争激烈:通过一分一段的成绩分布来看,今年尤其是依学考类中的190-320分区间,以及3+证书类的120-200分区间,考生密集,竞争尤为激烈。
二、志愿填建议
针对当前形势,柯大侠与高专家为考生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谨慎选择冲稳保志愿:对于处于依学考类190-320分区间和3+证书类120-200分区间的考生,一定要谨慎做好冲稳保志愿的填选择,确保志愿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分数较高的考生,可以是冲公办院校,保民办院校。
2.优先考虑学校招生体量大的,且投档排名靠前的学校:仅凭往年的分数和投档排位来评判高校并不全面,因为这与招生计划数紧密相关。同类型的学校,招生计划少的学校,投档分数和排位往往更高;反之则会低一些。一所学校招生计划的制定反映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年度考核及软硬件条件等。因此,招生计划量大且投档排名靠前的学校,如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等学校。
3.关注院校专业组设置:专业组的设置对于考生的志愿填至关重要。专业组越细分,学生越容易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但也要注意,专业组越细分,学校的投档分往往会相应地提高。
4.对比往年数据:在填志愿时,一定要对比2024年的投档分数线、专业组个数变化以及招生计划数的变化。这些数据能够为考生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举个例子
“一名高中生,2025年依学考的成绩预计在250-280分区间”考生的填春季高考志愿方法如下:
第一步,查看2024年最低投档表在这个区间范围内学校,先筛选出一批。(注意要以排位为准)
第二步,挑选看着合适的学校,挑选的原则是招生计划体量较大的,确保能够有冲稳保的区间。
第三步,查阅意向的学校2025年的招生信息,主要看几点:
1)学校招生计划有没有大的变化?
2)学校的专业组设置有没有大的变化?有多少个专业组?
3)选出感兴趣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线?
4)看看学校的招生简章:办学地点、专业录取规则、今年学校招生负责人的一些预测等等
5)有条件的学生,要多方打听了解下该学校的口碑及专业的发展方向。
第四步,筛选完以上的条件之后,就可以选出你意向的学校和专业了。
因此,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很可能可以考虑的学校有: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公办)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民办)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柯大侠提醒
以上筛选出来的学校,只是一个方法演示,具体的志愿表填写应根据考生的兴趣和分数,以及学校招生政策作综合考虑。
筛选出来的有几个原则:第一是学校招生体量较大;第二是用公办院校冲,用民办院校作保底,且保底要有度;第三是结合学校的一些情况来做填。
这个方法,对于夏季高考的考生同样适用哦。
出品丨南方青春高考季·柯大侠笔记
丨柯大侠
本期专家顾问丨广东阳光高考专家库专家 陈锦辉
【】 柯丹洁
南方青春高考季
高考志愿填专家推荐文章3:事关2024年高考志愿填 教育部发布十问十答
近日,各省(区、市)正陆续发布2024年高考成绩,并即将启动高考志愿填工作。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高考志愿填相关事项,教育部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1
问:在哪里可以了解高考成绩、志愿填时间和方式、各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参考等志愿填权威信息?
答: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都会公布今年高考各阶段工作时间安排,包括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和查询方式、志愿填时间,以及今年各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情况参考等权威信息。考生和家长要及时关注本地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消息内容。
考生高考志愿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请广大考生务必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要求按时完成志愿填。前期,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协调互联网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权威标识,请广大考生在信息查询时认准官方权威渠道,切勿轻信网络不实信息。
2
问:高考志愿填咨询有哪些公共服务?
答: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考志愿填咨询服务工作,指导各地建立了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多方面志愿填咨询公共服务体系。
在教育部层面,首次在“阳光高考平台”推出免费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将海量数据系统集成,进行个性化匹配推荐,从专业、就业、职业等多方面帮助考生了解学校和专业。同时还将举办“高考志愿填云咨询周”活动,组织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等方式,为全国考生和家长提供志愿填咨询指导公益服务。在各地层面,地方招生考试机构将通过印发志愿填指导材料、推出志愿填参考信息服务系统等多种方式为考生提供填志愿所需的必要信息和服务,包括今年高校招生计划、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志愿填办法和招生录取政策、考生须知等,并通过电视(电台)政策宣讲、线上直播咨询等方式为考生解疑释惑。在学校层面,招生高校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咨询活动和在线直播等活动,解读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办法和往年录取参考信息,提供各类志愿填咨询服务;中学会面向考生和家长进行志愿填培训,及时提供相关部门和高校权威宣传解读资料、发布渠道、发布安排等信息,并组织教师为考生和家长提供针对性地指导服务。考生可以通过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各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编发的志愿填指导材料等渠道查询所需参考信息,也可通过拨打当地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开通的咨询电话或线上咨询等方式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
3
问:高校招生章程有什么作用,如何查询?
答:高校招生章程由学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国家招生政策制定,是学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依据。考生在填志愿前,应仔细查阅拟考高校的招生章程,全面了解高校招生办法和相关招生要求。
主要查询途径有: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各高校官方招生网站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网页链接:
4
问:高考招生有哪些投档录取模式?
答:高考投档录取模式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确定,一般有两种模式: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和顺序志愿投档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先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依据考生填的平行志愿顺序、结合高校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依次进行检索,当检索的志愿有投档缺额时即进行投档,投档成功后不再检索填的后续平行志愿。在一轮完整的平行志愿检索投档过程中,每位考生最多只有一次被投出(投档成功)的机会。
顺序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也称为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原则。即同一批次允许考生填若干个按顺序排列的志愿,通常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在第一志愿投档时,凡第一志愿填相同的考生,遵循从高分到低分按投档缺额进行投档;第一志愿投档录取完毕后,如所填志愿有投档缺额,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依此类推。
投档工作由省级招生委员会负责,考生电子档案投档到相关高校后,高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
5
问:考生被投档后有退档风险吗,哪些因素会造成退档,被高校退档影响后续批次录取吗?
答:高校招生录取实行“学校负责、省级招办监督”机制。无论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还是顺序志愿投档录取,考生的退档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考生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所专业录取分数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二是考生存在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要求。因此考生在填志愿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拟高校的招生章程,防止因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被退档。
被高校退档的考生还可参加本批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高校未录满的计划再次公布补征志愿)或后续批次的投档录取。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后续志愿投档录取。
6
问:填志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考生在志愿填前要做到四个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一是了解国家需要。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拟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立志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体现个人成长价值。二是了解个人情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考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高考成绩、兴趣特长、未来志向等因素,理性考虑意向学校。三是了解高校情况。了解意向高校近年录取分数(位次)情况、学校招生章程内容和该校在本省招生各个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前景等情况,新高考省份考生还要注意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四是了解招生政策。了解本省(区、市)志愿填办法、投档录取规则等信息。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向有关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咨询。7
问:填志愿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应结合考生本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科学选择,自主填。
一是合理定位。知分、知线、知位次。成绩(位次)的高低,是考生填志愿的基础因素,决定了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范围。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志愿,不盲目攀高,也不妄自菲薄。二是统筹考虑。考生应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高校专业没有所谓“冷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和家长切忌盲从。三是初选方案。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思路,结合本省(区、市)可填的志愿数量,参照意向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分冲刺志愿(往年录取位次略高)、稳健志愿(往年录取位次接近)、保底志愿(往年录取位次偏低)三个区间段选择相应的高校。同一区间段内几个高校应参照往年录取位次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要注意选好保底志愿,防止所有志愿偏高脱档。四是优化完善。对初选志愿进行综合优化,根据意愿,合理排序,避免志愿顺序安排不合理带来的风险。平行志愿在投档检索时有先后顺序,考生在充分了解相关高校近几年录取位次及位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意愿合理安排志愿顺序。五是正式填。根据确定拟考志愿的顺序,严格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志愿填流程和操作要求,填个人志愿信息。8
问:填志愿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一是牢记填时间,尽早进行填。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填志愿,填志愿系统按照规定时间关闭,关闭后考生将不能再填。建议考生尽早填,尽量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二是增强防范意识,管好个人信息。考生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和志愿填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要泄露给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三是勿信小道信息,谨防上当受骗。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开展的各类志愿填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此外,还存在有机构或个人以所谓的“权威专家”“内部信息”等名义开展虚假诈骗活动,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严防被骗。9
问:录取工作采用什么方式,一般什么时间开始?
答: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省(区、市)录取工作一般于7月上旬开始,8月底之前结束。
10
问:录取通知书何时能收到?
答:高校一般会在录取结束后一周左右向录取新生寄发录取通知书。若考生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高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了录取结果,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及时联系录取高校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查询本人录取通知书邮寄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 梁铮铮 马力)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刘波
高考志愿填专家推荐文章4: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志愿填十问十答
央视网消息:近日,各省(区、市)正陆续发布2024年高考成绩,并即将启动高考志愿填工作。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高考志愿填相关事项,教育部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一、在哪里可以了解高考成绩、志愿填时间和方式、各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参考等志愿填权威信息?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都会公布今年高考各阶段工作时间安排,包括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和查询方式、志愿填时间,以及今年各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情况参考等权威信息。考生和家长要及时关注本地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消息内容。
考生高考志愿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请广大考生务必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要求按时完成志愿填。前期,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协调互联网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权威标识,请广大考生在信息查询时认准官方权威渠道,切勿轻信网络不实信息。
二、高考志愿填咨询有哪些公共服务?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考志愿填咨询服务工作,指导各地建立了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多方面志愿填咨询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部层面,首次在“阳光高考平台”推出免费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将海量数据系统集成,进行个性化匹配推荐,从专业、就业、职业等多方面帮助考生了解学校和专业。同时还将举办“高考志愿填云咨询周”活动,组织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等方式,为全国考生和家长提供志愿填咨询指导公益服务。在各地层面,地方招生考试机构将通过印发志愿填指导材料、推出志愿填参考信息服务系统等多种方式为考生提供填志愿所需的必要信息和服务,包括今年高校招生计划、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志愿填办法和招生录取政策、考生须知等,并通过电视(电台)政策宣讲、线上直播咨询等方式为考生解疑释惑。在学校层面,招生高校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咨询活动和在线直播等活动,解读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办法和往年录取参考信息,提供各类志愿填咨询服务;中学会面向考生和家长进行志愿填培训,及时提供相关部门和高校权威宣传解读资料、发布渠道、发布安排等信息,并组织教师为考生和家长提供针对性地指导服务。
考生可以通过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各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编发的志愿填指导材料等渠道查询所需参考信息,也可通过拨打当地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开通的咨询电话或线上咨询等方式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
三、高校招生章程有什么作用,如何查询?
高校招生章程由学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国家招生政策制定,是学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依据。考生在填志愿前,应仔细查阅拟考高校的招生章程,全面了解高校招生办法和相关招生要求。
主要查询途径有: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各高校官方招生网站等。
四、高考招生有哪些投档录取模式?
高考投档录取模式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确定,一般有两种模式: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和顺序志愿投档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先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依据考生填的平行志愿顺序、结合高校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依次进行检索,当检索的志愿有投档缺额时即进行投档,投档成功后不再检索填的后续平行志愿。在一轮完整的平行志愿检索投档过程中,每位考生最多只有一次被投出(投档成功)的机会。
顺序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也称为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原则。即同一批次允许考生填若干个按顺序排列的志愿,通常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在第一志愿投档时,凡第一志愿填相同的考生,遵循从高分到低分按投档缺额进行投档;第一志愿投档录取完毕后,如所填志愿有投档缺额,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依此类推。
投档工作由省级招生委员会负责,考生电子档案投档到相关高校后,高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
五、考生被投档后有退档风险吗,哪些因素会造成退档,被高校退档影响后续批次录取吗?
高校招生录取实行“学校负责、省级招办监督”机制。无论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还是顺序志愿投档录取,考生的退档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考生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所专业录取分数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二是考生存在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要求。因此考生在填志愿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拟高校的招生章程,防止因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被退档。
被高校退档的考生还可参加本批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高校未录满的计划再次公布补征志愿)或后续批次的投档录取。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后续志愿投档录取。
六、填志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考生在志愿填前要做到四个了解,做到“知己知彼”。一是了解国家需要。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拟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立志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体现个人成长价值。二是了解个人情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考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高考成绩、兴趣特长、未来志向等因素,理性考虑意向学校。三是了解高校情况。了解意向高校近年录取分数(位次)情况、学校招生章程内容和该校在本省招生各个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前景等情况,新高考省份考生还要注意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四是了解招生政策。了解本省(区、市)志愿填办法、投档录取规则等信息。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向有关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咨询。
七、填志愿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应结合考生本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科学选择,自主填。
一是合理定位。知分、知线、知位次。成绩(位次)的高低,是考生填志愿的基础因素,决定了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范围。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志愿,不盲目攀高,也不妄自菲薄。
二是统筹考虑。考生应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高校专业没有所谓“冷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和家长切忌盲从。
三是初选方案。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思路,结合本省(区、市)可填的志愿数量,参照意向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分冲刺志愿(往年录取位次略高)、稳健志愿(往年录取位次接近)、保底志愿(往年录取位次偏低)三个区间段选择相应的高校。同一区间段内几个高校应参照往年录取位次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要注意选好保底志愿,防止所有志愿偏高脱档。
四是优化完善。对初选志愿进行综合优化,根据意愿,合理排序,避免志愿顺序安排不合理带来的风险。平行志愿在投档检索时有先后顺序,考生在充分了解相关高校近几年录取位次及位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意愿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五是正式填。根据确定拟考志愿的顺序,严格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志愿填流程和操作要求,填个人志愿信息。
八、填志愿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是牢记填时间,尽早进行填。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填志愿,填志愿系统按照规定时间关闭,关闭后考生将不能再填。建议考生尽早填,尽量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
二是增强防范意识,管好个人信息。考生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和志愿填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要泄露给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
三是勿信小道信息,谨防上当受骗。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开展的各类志愿填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此外,还存在有机构或个人以所谓的“权威专家”“内部信息”等名义开展虚假诈骗活动,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严防被骗。
九、录取工作采用什么方式,一般什么时间开始?
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省(区、市)录取工作一般于7月上旬开始,8月底之前结束。
十、录取通知书何时能收到?
高校一般会在录取结束后一周左右向录取新生寄发录取通知书。若考生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高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了录取结果,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及时联系录取高校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查询本人录取通知书邮寄情况。
: 央视网
高考志愿填专家推荐文章5:官方!免费!专业!高考志愿填指南来了
高考填志愿去哪里查询权威专业院校信息?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今天(6月17日)正式上线,免费向考生开放使用。
帮助考生“选大学,选专业”
系统集合权威、详尽的专业库、院校库、就业前景情况等数据,为填志愿提供多元参考信息,助高中生“选大学,选专业”。
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职业心理测评
邀请国内权威心理专家研发相关职业测评工具,从兴趣、价值观、人格、学科倾向综合四维度,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倾向。
个性定制的志愿推荐
依据往年录取情况,根据考生高考成绩(位次),按照“稳冲保”的填原则,结合心理测评结果,个性化生成志愿参考建议,展示录取情况、专业满意度、就业去向等全方位数据。
祝愿所有考生
金榜题名
走向光明未来
总台央视记者/高晨源
: 央视新闻
高考志愿填专家推荐搜索词:
1.高考志愿填专家简介
2.高考志愿填专家app下载
3.高考志愿填专家平台
本文标题: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