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庭的准确位置图
神庭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1:39个单穴治病详解!
1、穴 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 治:发烧。
手 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 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 治:心动过速。
手 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 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 治:心动过缓。
手 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 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 治:失眠症。
手 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 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 治:多汗症。
手 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 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 治:足心热。
手 法:揉按36次。
7、穴 名:肓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 治:头痛。
手 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 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 治:头顶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 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 治:偏头痛。
手 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 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 治:哮喘。
手 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 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 治:腹泻。
手 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 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主 治:高血压。
手 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 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 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下1-2分钟。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 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4、穴 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主 治:白内障。
手 法:用力点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 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 治:脑疲倦,(醒脑)
手 法:中指点按刺激。
16、穴 名:血海(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主 治:眼皮浮肿。
手 法:拇指强力度按压。
17、穴 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
主 治:肩周炎。
手 法:强力度按压1-2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8、穴 名:手三里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 治:急性腰扭伤。
手 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19、穴 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主 治:足跟痛。
手 法:按揉1-2分钟。
20、穴 名:承浆(任脉,)
取穴方法: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主 治:小儿厌食症。
手 法:中力度按揉3-5分钟。
21、穴 名:遗尿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
主 治:小儿遗尿(肾虚)
手 法:轻按揉1-3分钟。
22、穴 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哑门旁开1.5寸。
主 治:喉头肿痛。
手 法:轻揉按2-4分钟。
23、穴 名:太冲(足厥阴肝经,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主 治:鼻出血。
手 法:垂直用力点按。
24、穴 名:鼻通穴,(上迎香)(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内眦下五分处。
主 治:鼻窦炎。
手 法:按揉1-2分钟。
25、穴 名:少泽(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侧,距指甲0.1寸。
主 治:急性结膜炎。
手 法:拇指重掐法。
26、穴 名:大抒(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主 治:麦粒肿。
手 法:直按斜向颈椎用力顶按。
27、穴 名:关元(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脐下四横指,中线。
主 治:失眠。
手 法:半卧后揉100-200下,45℃水泡足,按揉涌泉穴200下。
28、穴 名:四白(足阳明胃经)
取穴方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 治:便秘。
手 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排便时按双侧四白加长强穴(长强尾骨端凹陷处)。
29、穴 名:落枕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 治:落枕。
手 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30、穴 名:太阳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 治:头痛。
手 法: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已回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31、穴 名: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 治:晕厥。
手 法: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一3分钟,一般会缓解。
32、穴 名:人中(任脉)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 治:休克。
手 法: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33、穴 名: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中医五运六气公众号整理)
主 治:高血压.
手 法: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34、穴 名: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
取穴方法: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
主 治:呃逆。
手 法: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可止。
35、穴 名: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主 治:止呕吐.
手 法: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36、穴 名:天枢(足阳明胃经,大肠募穴)
取穴方法: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 治:便秘
手 法: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37、穴 名: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 治:胆绞痛.
手 法: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38、穴 名: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 治:肾绞痛。
手 法: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一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
39、穴 名:至阳(督脉)
取穴方法: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 治:缓解心绞痛.
手 法: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直线交于脊柱五中点即是此穴),授压3一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神庭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2:艾灸神庭穴:治疗失眠、癫狂、眩晕、中风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今天给大家介绍——神庭穴
神庭穴属督脉,是督脉、足太阳和阳明经的交会穴,具有镇惊安神,清头散风的功效。
本穴也是保健穴,当感到头晕头痛、呕吐、眼花时可以经常按摩神庭穴,可以提神醒脑。
位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艾灸临床配穴
1、癫狂惊痫
神庭、水沟、百会、本神、合谷、鸠尾、太冲、丰隆,可以清热镇惊,醒脑开窍,治疗癫狂惊痫诸证。
2、失眠
神庭、印堂、心俞、神门、三阴交,可以养心镇惊而安神,治疗烦满惊悸失眠。
3、风痰眩晕
神庭、风池、中脘、阴陵泉、丰隆,可以祛风化痰,镇惊安神,治疗风痰眩晕。
4、阳亢眩晕
神庭、印堂、百会、风池、三阴交、太冲,可以平肝息风,镇惊安神,治疗阳亢眩晕。
5、中风
神庭、水沟、前顶、风府、三阴交、太冲,可以平肝息风,开窍醒神,治疗中风急性期。
神庭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3:黑眼圈、熊猫眼?试按以下穴位缓解!
专家介绍· 陈波燕
· 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
· 擅长以中医为特色(中药内服、外敷、针刺、艾灸、火针、埋线、放血、小儿推拿等)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四肢筋伤、内外妇儿疾病及亚健康的调理等。
· 【出诊时间】
骨伤科分院:周四、周日全天
这样的场景相信不少人都似曾相识:晨起照镜子,“哎,又黑眼圈,昨晚又睡不好了……”,黑眼圈就是熬夜多引起来的?
今日陈医生带小伙伴认识黑眼圈,教你如何缓解黑眼圈。
现代医学认识
黑眼圈是由于熬夜,情绪波动大,眼疲劳、衰老等各种原因导致眼部皮肤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形成滞流,表现为青色黑眼圈,多见于作息不规律的人,故青年人多见。又或者因为组织供氧不足,血管中代谢废物积累过多,造成眼部色素沉着,表现为茶色黑眼圈,多和年龄增长相关,长期日晒等造成色素沉淀在眼周,久而久之形成黑眼圈。而随着年纪增长,眼睛周围的皮下脂肪变得愈薄,故年纪大后黑眼圈就更明显。
传统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黑眼圈与人体五脏关系密切。中医认为五色形于外,五脏应于内。有病必有色,内外相袭,如影随形。
第一,瘀血型黑眼圈,张仲景《金匮要略》:“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此处所说的干血指的是流动不畅的血,就是瘀血,这里的黯黑就是黑眼圈。青色是肝的本色,青色主寒证、瘀血,当承受压力、情绪困扰而出现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而引致血运不顺导致微细血管的交换循环减慢,最后黑色素沉淀在眼皮间,形成了黑眼圈。
第二,肾虚型黑眼圈,黑色是肾的本色,肾藏精,其精气通过对任脉的充盈而上荣于目,若肾虚所致双目失养,则肾之本色黑色浮现于目周。多因操劳过度,起居不节等导致肾虚气虚血弱,最后气血不畅,气血不足,眼周失去了正常气血的濡养而出现黑色。此类型黑眼圈一般长期存在,颜色暗黑,面色也相对偏暗,同时可伴随精神疲倦乏力,腰酸痛、眩晕耳鸣、怕冷、小便多等表现。一般需要慢慢调理,短时间很难达到成效。
另外,鼻子与眼部的位置相邻,临床观察部分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也有黑眼圈,这是因为肺脏失调,或肾阳不足。
面对黑眼圈,陈医生今天给你推荐几个穴位,日常可以多按揉缓解黑眼圈。
1.揉攒竹穴
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操作:双手拇指按揉双侧攒竹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2.开天门
定位:在面部,印堂至神庭。
操作:用四指指腹由印堂到神庭反复擦,局部轻微潮热感为度。
3.推坎宫
定位:别名眉弓,坎。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上
操作: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两拇指绕侧面,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并以其余四指放于头部两侧以固定之,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
4.揉太阳
定位: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操作:双侧食中二指按揉双侧太阳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5.点揉四白穴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操作:双侧食指点揉双侧四白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此外,瘀血型黑眼圈,还可以擦揉肝俞穴。
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俯卧位,施术者双手掌放于肝俞穴上,反复擦揉,局部酸胀温热为度。
肾虚型黑眼圈,还可以拍打肾俞穴。
定位: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站立位或者坐位,双手掌虚掌轻拍肾俞穴,局部温热潮红为度。
鼻炎患者黑眼圈,可增加按揉双侧迎香穴。
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操作:双侧食指按揉同侧迎香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温馨提示:以上手法时,全程两眼闭目,收式手法为两手掌擦热分别敷在双眼上,如此反复数次,觉眼球温热感为度。
除了按揉以上穴位,还有以下贴士送给你。
一、减少熬夜。睡好子午觉。
二、避免过度用眼。
三、适当热敷双眼。早晚热毛巾敷双眼片刻,缓解一天的用眼疲劳。
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情绪抑郁。
五、避免睡前大量饮水。
六、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养成眯、眨、挤眼睛的习惯。
七、日常可适当选择多吃黑色食物补肾,如黑豆、桑葚、芝麻等。
总之,黑眼圈持续时间久,越来越严重者建议及时就诊,以排除一些器质性疾病。
针灸推拿科介绍
针灸推拿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中医传统针灸推拿的基础上,与现代诊疗技术及理疗手段结合,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针灸推拿科目前开展的诊疗技术全面而综合。其中针灸方面包括:针刺、点刺、挑治、放血疗法、穴位敷贴、艾灸、埋线、平衡针法、穴位注射、岐黄针法、切脉针法等;推拿方面包括:传统推拿手法、正骨推拿、脊柱整复推拿、关节松动技术、神经松动技术等。
责任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连萌
初审:曲崇正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神庭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4:调神的一些穴位
黄帝内经,永恒的中医经典
黄贵生老师(古派巨灵针灸传承人)笔课:
关于这个调神,我们在身体上有几个穴位,带神字的:神阙,神封、神藏,神道、神堂,神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平时我想大家比较常用的一个穴位,就是神阙——肚脐眼。我们灸肚脐眼。
神封穴,少阴肾经在胸部的穴位,靠近心脏。
大家自己按一下,十个有九个会感到痛的。任脉旁开2寸,在乳中旁边肋骨间。神封上面是灵墟,再上去是神藏。都靠近心,心藏神。
这些穴位都跟神有关。把神给封住了,然后藏起来。 《素问·六节藏象论》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前天大寒(黄师讲课时间在大寒之后),有人就会感觉到腰肾部位有点凉了
神道在心俞旁边,也是跟心神有关的穴位。 心俞旁边就是神堂了。神道,心俞,神堂,是一条线上三个穴位。
神庭在督脉上,入发际上半寸。
最后一个是神门了 。我们都知道神门是少阴心经的原穴。
好了,有关神的穴位都在这里了。怎么用这些穴位呢?我们一般用神门来治失眠 比较多了。 其他的穴位比较少用。 现在人的心神不太容易安定了。其实把这些穴位开发出来,在临床上也是很好用的。 怎么用呢,有空再讲了。
黄贵生老师在欧洲传播古中医
神庭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5:神庭穴:打开你的天灵盖,让精气神爆棚!你真的会用吗?!
今天咱不绕弯子,直接聊聊一个超级重要的穴位——神庭穴!
啥是神庭?听名字就觉得牛X!
说白了,这“神庭”啊,就是咱们督脉上的一个大站!你想啊,督脉,那可是“阳脉之海”,总管一身的阳气!而神庭穴,就像一个庭院,专门用来聚集这些上行的阳气。
为啥叫“神庭”?
本文标题:神庭的准确位置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