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太阳731部队推荐文章1:以“尺度大”抵制《731》?港版《黑太阳731》才是真相

  在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历史长河中,电影《731》如同一柄利刃,斩断了时间的束缚,将那段被鲜血与泪水浸染的岁月重新带回我们的视野。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作品,它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是一场对人性的深刻拷问,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一、《731》:光影中的历史回响

  当“731 部队”这个名字被提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会被一种复杂的情感所填满。这是一段刻在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伤痛,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耻辱。电影《731》的出现,是导演赵林山用十年的坚持与执着换来的成果。他在商业电影的浪潮中挣扎,却始终未曾忘记内心深处对这段历史的敬畏。他用镜头,将那段被尘封的黑暗岁月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电影的筹备过程堪称艰辛。编剧团队远赴日本搜集资料,深入哈尔滨图书馆查阅海量史料,结合 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的文献,历经三年磨砺,才有了如今的剧本。2021 年开机拍摄,四个月的拍摄周期,无数个日夜的后期制作,只为还原那段历史的真实与残酷。


  然而,电影的路并不平坦。首版预告片发布后,部分网民以“尺度太大”为由抵制甚至举,试图将这部电影扼杀在摇篮。但赵林山没有退缩,他在去年的“9.18”国耻日,用“你若记得,我便活过”八个字,向那些试图掩盖历史的人宣战。这八个字,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二、《黑太阳 731》:历史的阴影与回响

  提到“731 部队”,就不得不提及 1988 年上映的《黑太阳 731》。这部电影是无数人的童年阴影,是华语电影史上无法磨灭的印记。导演牟敦芾在晚年都不敢再看这部电影,因为它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对那段历史的赤裸裸的呈现。


  在拍摄《黑太阳 731》时,牟敦芾面临了巨大的阻力。当时中日关系有所缓和,有人担心这部电影会引发不必要的摩擦。但牟敦芾坚定地表示:“谁不允许我拍这部电影,谁就是卖国贼。”他用这部电影,向世界宣告:历史不容篡改,真相必须被铭记。


  《黑太阳 731》是香港电影分级制度下的首部Ⅲ级片,尽管在上映时被删减了 40 分钟,但它依然以其真实和残酷,震撼了每一个观众。这部电影从未在内地公开放映,却以“禁片”和“内部资料”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它成为了几代人对抗历史遗忘的工具,成为了民族苦难的见证。


  电影的拍摄过程更是令人震撼。拍摄地点选在了当年“731 部队”的总部,剧组为了还原历史,摘下学校的牌匾,升起日本国旗。有老人路过,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在拍摄焚尸房的戏份时,剧组甚至使用了真实的尸体,这种对真实的追求,让每一个演员都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和震撼。


三、《731》:传承历史,照亮未来

  从《黑太阳 731》到《731》,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传承与回响。自 2012 年开始,我国一直在努力将“731 部队”遗址申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至今仍未成功。日本官方对“731 部队”的罪行态度暧昧,从未公开道歉。而与此同时,犹太人在集中营的苦难却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种对比,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铭记历史的重要性。


  电影《731》的上映,不仅仅是为了重现历史,更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黑暗,也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的来之不易。它让我们明白,只有直面历史,才能守护和平。


  电影《731》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姜武、王志文和李乃文三位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为这部电影的表演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张琪、李彧等实力派配角的加盟,更是让这部电影的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中国人,是每一个在那段黑暗岁月中挣扎求生的同胞。


  电影《731》的上映,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也是一次对未来的承诺。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伤痛,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坚韧。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守护和平。只有直面黑暗,才能拥抱光明。


  在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今天,让我们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让我们用行动,铭记历史,守护和平。让我们用行动,告诉世界:历史不容遗忘,真相必须被铭记。


四、《731》:以光影为笔,书写民族记忆

  电影《731》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一支笔,用光影为墨,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记忆。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伤痛,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坚韧。它让我们明白,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守护和平。只有直面黑暗,才能拥抱光明。


  电影《731》的上映,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也是一次对未来的承诺。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伤痛,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坚韧。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守护和平。只有直面黑暗,才能拥抱光明。


  在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今天,让我们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让我们用行动,铭记历史,守护和平。让我们用行动,告诉世界:历史不容遗忘,真相必须被铭记。


  黑太阳731部队推荐文章2:无法直视的《黑太阳731》,不可忽视的“变态导演”牟敦芾

  本文: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1988年,《黑太阳731》.银都机构出品。


  先来一张海。


  这张海信息量很大,首先是那个黑色的三级标志,代表了香港电影三级制实施后第一部三级片的地位。其次是构图,黑色的太阳,周边散发着奇异的光线,让人分不清是朝阳还是夕阳,配以不知道是拂晓还是黄昏的黑暗大地,一群少年兵持枪经过,上面是字幕,一部情节动人的纪录性电影。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情节动人,纪录性电影。


  情节动人,说明影片有个不错的剧本,纪录性电影表示本片并不是严谨的纪录片。


  而少年兵的设计,是影片不可忽视的枝干。整个故事就是通过少年兵的视角慢慢展开的。也正是因为这个设计,整个罪恶的731基地才以学习的名义缓缓的从少年兵的视角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影片的精神迸发演进的脉络,也是从少年兵为主的各种日本基地辅助人员演绎的。作为战俘囚犯的“马路大”们的反抗主线反而并没有多少波澜。


  这就和以往的旧时代抗日片完全不同。以往的抗日题材电影总是把苦情戏和情感成长戏放在中国这边,对日本的描述基本是脸谱化的,最多设置一个日本角色稍微过渡一下。像《黑太阳731》这样把情感主线放在日方的真不多见。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少年兵和小哑巴之间的情感纽带。在严酷的军营中服役的少年兵们只有小哑巴这么一个情感宣泄,结果被副官骗去生生解剖了,那个少年兵带着活人去见长官,后面还要推着残肢去停尸房烧,在停尸房少年兵当时就崩溃了。在这帮少年的眼中,战争的形态是不同的,那群可怜的“马路大”们至少是以战俘的形式被押解来的,小哑巴是周边的村民,用原台词说:“小哑巴又不是马路大”。他在少年兵眼里,是确确实实无辜的。这个独立的存在作为对日本帝国主义罪恶的抨击非常有力,且在当时千篇一律的控诉中有独创性。


  总的来说,《黑太阳731》是一部制作相当精良的电影,主要演员都是如王刚,王润身等都是实打实的表演艺术家。影片的表现也远不及《打蛇》那样张扬,《打蛇》的风格很明显,一切暴力,变态,都浮于表面,显像化,放大化的展现,尤其是打蛇集团那几个演员面目狰狞的丑态刻画的非常恐怖。与之相比,《黑太阳731》显得内敛很多,开头描写石井四郎冷酷残暴的镜头,是一场基地一二号人物静态压迫的戏,老艺术家王刚老师用眼神和神态以及肢体语言就完成的十分出色。


  但片中最出彩的哈尔滨话剧院的老演员刘田夫老师扮演的的焚尸工,没有一句实际的台词,只靠眼神,夸张的肢体动作,诡异的舞姿,还要癫狂的面部表情,和充满猎奇的日式小曲,给了观众庞大的信息量,彷佛他演的不是焚尸工,而是整个日本帝国,那种癫狂,无奈 ,下层对战争的控诉,和上层的疯魔你都能从这个角色里感受到。更重要的是,刘田夫老师是对着真正的尸体在表演的,影片中各种解剖饰演都是真尸体实拍的,但那都是真正的法医来参演的,所以并不感到害怕,但刘田夫老师是话剧演员,并不是法医。在如此环境下拿出的状态非常让人佩服,那个年代的老演员,都是一笔财富。


  至于本片用真尸体拍摄这件事,网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说法已经汗牛充栋了,我在这就不赘述了。还是谈电影。


  《黑太阳731》可以说奠定了牟敦芾“变态导演”的称号。使得《打蛇》都变得不那么出名了。但实话说,我个人认为《黑太阳731》其实并不属于“剥削电影”。上面说过,立意是不同的,起点也是不同的。《打蛇》的内容,以及人蛇集团在人民心目中的重量,并不足以支撑电影里的残暴,所以打蛇的用力是过猛的。


  而《黑太阳731》,没记错这是第一部如此详细记录731部队恶行的电影,厚重且沉痛的历史给了电影无比的底蕴,影片的描写也是十分内敛的,《打蛇》里面目狰狞的蛇头,确实视觉上很恐怖,但也会令观众的观感变的混淆,产生一种“真实的蛇头没有这么夸张吧”,或者“坏的只是这个恶魔而已”的错觉。而《黑太阳731》的内敛处理,包括少年兵在内的所有日籍分子,都是应该负责的战争侩子手,这一定义得到了强化。


  因此看完全片,你会有一种除了真实尸体外,这还是一部挺正常的电影的感觉,《打蛇》可没有这样的感觉。


  黑太阳731部队推荐文章3:黑太阳731:香港影史邪典神作,内地删减9分钟,突破国产片尺度

  有些历史,绝对不能被遗忘。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在东北地区,成立了一支秘密部队,用于研究细菌战。


  这支部队对外号称关东军驻满洲防疫给水部队,正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在二战时期,擅自使用细菌战是违背国际公约的行为。


  但这支部队却悄悄在占领伪满洲以后,做着各种丧尽天良的细菌化学实验。


  这段罪行被掩埋在历史当中,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日本官方的承认和道歉。


  三十五年前,著名cult片导演牟敦芾拍摄了电影《黑太阳731》。


  此片由香港与内地合拍,电影上映时,恰逢香港电检改制,《黑太阳731》因电影中的极端写实的争议性情节,而被划分为限制级,也由此成为香港影史首部正式意义上的限制级电影。


  但此片同时也在内地被当做爱国历史题材公映,甚至很多当时的中小学还曾组织学生集体观影,影片过于生猛的画面,给当时的内地观众留下了极大的冲击,以至于《黑太阳731》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童年阴影电影。


  除却影片本身的争议话题外,此片的台前幕后故事也相当传奇。


  本期「被遗忘的邪典片」,就来回顾一下这部传奇老电影——


  《黑太阳731》


  Black Sun 731


  本片的出品方是银都影业,银都的历史相当悠久,至今已有60年的制片历史。


  银都影业的前身是五十年代的长城、凤凰、新联影业合并而成,也是内地在香港设立的一家影业公司,虽然主要市场在香港,但其主要发行制作国语片和合拍片。


  八十年代初,内地影坛掀起合拍片热潮,领头羊就是银都影业,其出品的《少林寺》、《黄河大侠》等功夫片曾引领市场,《黑太阳731》作为银都出品,也得到了内地方面的大力支持。


  影片的导演牟敦芾,是香港影史上的传奇导演,被誉为:华语cult片之王。


  其作品以险怪猎奇著称,偏好重口味,早在七十年代他就拍摄了《打蛇》这样惊世骇俗的作品,以至于引发了争议。


  牟敦芾来内地拍片也比较早,早在1983年他就受到著名电影人夏梦的邀请,来内地与峨眉电影厂合拍功夫片《自古英雄出少年》,上映后轰动一时。


  《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后,牟敦芾五年磨一剑,筹划了导演生涯最具野心的作品《黑太阳731》,然而电影在香港上映后引发了渲染大波,舆论抨击导演牟敦芾挑战观众底线,贩卖剥削猎奇,因此让影片遭遇了巨大争议。


  不过,争议也带来了巨大的话题,很多观众冲着噱头走进影院。


  《黑太阳731》在当年取得了一千一百多万的票房,名列当年票房排行榜36位,是银都影业在八十年代末最卖座的电影,也因此该片才又推出了几部续集。


  再说电影的故事,《黑太阳731》在当时被宣传为历史纪实电影,所以“纪实”就是影片最大的风格,全片的故事性不强,主要围绕展现731部队的暴行和丧心病狂的生化实验展开。


  电影开篇是一段纪录片式的背景介绍。


  918事变之后,日军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政权,谎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31部队就成立在日军侵华的前一年。


  731部队假借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之名,背地里为日军做细菌战的研究。


  影片的导演为了追求最大的写实感,电影最开始就将镜头对准了真实的731部队细菌工厂的遗址,从残垣断壁的历史缝隙切入,带领观众深入那段不能忘却的黑暗历史。


  在1945年二月,日军正处在节节败退的时刻,731部队的长官石井四郎接到命令,要尽快完成细菌实验的进展,借此来挽救前方战事的失败。


  为此,他从日本国内招募了一批青年队员,加入731部队。


  其中三名少不更事的新兵,为捡回一个被教官扔掉的玩具球,私自闯入了部队基地内的动物实验场,结果发现一间房内居然养着无数老鼠,这间房正是日军研究鼠疫病毒的地方。


  事后,三名少年被发现,为首带头的少年被日军给严厉处死,借此警告其他少年士兵。


  当时,日军会把抓到的普通百姓当做实验品,关在军营内禁锢起来,有需要做实验时,便从囚禁中的俘虏提取材料。石井四郎拥有一个地下解剖室,有不少军医参与医学实验。


  731部队的教官每日训练刚加入的少年兵,告诉他们不能把俘虏当人看,称为「马鲁达」,意思是他们不是人,而是实验品。


  731部队所进行的是各种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如:


  「冻伤实验」,将一名妇女,在极端严寒的天气下,冻坏她的手臂。


  「速冻实验」,受害者的四肢被放进机器里,接受急速降温,再用木棍敲打四肢。


  「减压实验」,受害者被关进减压舱,舱内不断减压,直至身体爆裂而亡。


  「鼠疫菌人体移植实验」,把鼠疫细菌注射到人体,借此记录受害者的身体病征。


  「陶瓷细菌弹实验」,石井四郎的疯狂主意,是把带细菌的跳蚤放在炸弹内,在引爆后便可把细菌扩散开去。可是经过无数次实验,炸弹的高温会杀死大量跳蚤,令其杀伤力大减。


  石井四郎一直为此头疼不已,直到某次她看到陶瓷碗摔在地上后变成一地碎片,立即想到以此方法制造低温陶瓷细菌弹,来解决之前的问题。


  最残忍的是「活体解剖」,由于太过残忍,就不再详述实验过程。


  731部队的种种暴行,让参加训练的少年士兵们,产生了巨大的恐慌和不满。


  与此同时,日军战事失利,石井四郎已认为大日本帝国的前途只能投靠生物武器。


  他在老鼠室外,把一只花猫扔进成千上万的饿鼠中,看着猫被老鼠咬死,然后冷笑道:


  小老鼠能吃掉猫,细菌跳蚤也能对付飞机大炮。


  然而日军在战场上的败局已定,这年八月,731部队接到撤退命令。


  残暴的石井四郎在离开前,决定把所有关在基地内的“马路大”消灭,将实验基地和所有文件烧毁,研究员北村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应该保留,企图以生命阻挠石井四郎焚烧档案。


  可惜石井四郎以保密为由,毫不犹豫一枪射死北村。


  之后,整座731工厂被焚毁,部队士兵分乘15列火车,被运输到釜山港,再转船抵达日本。


  临出发前,石井四郎仍旧不忘妖言惑众,告诫士兵们:


  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没有失败,基地虽然毁灭,但他们的研究事业会一直存在。


  影片的故事到此结束,电影最后留下一段片尾字幕。


  石井四郎后来返回日本后被美军捕获,以研究成果作为交换条件,逃避了战犯审判。在1951年,石井四郎从东京到达朝鲜战场,不久朝鲜战场即出现细菌武器。


  石井四郎在1959年病逝,十几年间,有几千华人,朝鲜人及苏联人因石井四郎被残害。


  这部《黑太阳731》拍摄于1987年,从夏天拍到了冬天,前后制作周期长达几个月。


  影片的主演阵容中,著名话剧演员王刚饰演了罪恶昭彰的恶魔石井四郎一角,片中还有老戏骨王润身、吴代尧等老戏骨加盟,参与电影配乐的是配乐大师王立平,担任副导演的是87版《红楼梦》中的“薛蟠”的扮演者陈洪海。


  《黑太阳731》在当年上映后,最惹人争议的地方就在于电影中对日军残暴实验的刻画过于真实,以至于电影中的很多场面和情节被批评为“毫无人性”。


  导演牟敦芾为了追求真实感,特意让剧组去当地的医院购买了12具尸体,来为剧组充当“逼真道具”,尤其以活体实验的部分画面最为大胆,以至于当时参与拍摄的摄像师和演员都提到这场戏“不堪回首”,拍到解剖过程的时候,很多演员都忍不住呕吐不止。


  此外还有电影中花猫掉入鼠群的场面,整个片段长达两分钟,剧组当时搜集了上万只老鼠关在一间屋内,并在猫的身上涂上蜜糖,拍摄时将其丢进鼠群,同时在地板铺设电网,借此刺激老鼠争斗,才造成了影片中的骇人一幕。


  根据副导演陈洪海的回忆,片中的那只猫虽然并非老鼠真的咬死,却是剧组拍摄时真的杀死了一只猫来拍摄。


  只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动物保护意识尚未普及,才没有人批评剧组的做法,倘若放在今天,以此片中这样伤害动物的行为,怕是影片会引发更大的舆论讨伐。


  导演牟敦芾在此片中追求最大程度的写实,为此刻意摒弃了故事性,可惜的是,这些残酷生猛的情节,并未对影片本身的故事和深度有太多的提升,反而因为猎奇情节太多,导致喧宾夺主,影片有些偏离重点,最终变成了一部噱头大于内容的电影。


  当然,导演牟敦芾自有一番说法,他在当年的采访中面对批评,曾做过一番解释,声称自己电影中的暴力场面,皆是为了表达一种愤怒的情绪,提醒观众不能忘却这段痛苦的历史,也因此它在影片的开头就冒着大不韪,写下了一句主旨“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


  由于电影的争议性,后来银都影业曾经专门去掉了部分镜头,发行了一个通用版本的情节。影片的原版时长为105分钟,内地的电影频道虽然经常播放这部电影,但也删减了有足足9分钟的镜头画面。


  《黑太阳731》在当年票房大获成功,于是在1995年,导演牟敦芾又推出了续集《黑太阳:南京大屠杀》,但两部电影其实在题材上并无关联,很可能只是套用“黑太阳”的标题借题发挥。


  同时,在牟敦芾之后,当年参与拍摄的长春电影厂自组团队,邀请香港导演何志强,拍了两部以“黑太阳”为名的鱼目混珠之作,分别为《黑太阳731续集之杀人工厂》与《黑太阳731完结篇之死亡列车》,可惜粗制滥造,影响力远不及牟敦芾的正牌原版。


  黑太阳731部队推荐文章4:原731队员抵达哈尔滨向战争受害者道歉,自述经历和电影一模一样

  8月12日,原侵华日军731部队的少年队队员清水英男来到哈尔滨,前往731部队旧址,对战争受害者进行忏悔和道歉。根据他的自述,自己是1945年3月被分配到731部队的,他当时的经历,和电影《黑太阳731》中的叙事完全一样。


  清水英男的忏悔,有力证明了我国对731部队罪行的记录和揭发是正确的,也证明了《731》这样的电影的正确性。


  最近几年一直有声音说《731》这类电影是所谓的“猎奇片”,“邪典片”,打算用所谓的“血腥”,“不利于两国邦交”等理由,消解电影中的严肃性。


  现在日本的亲历者为这件事情道歉,并且说了电影叙述和现实内容一样,这就是在赤裸裸地打那些“友邦惊诧论”者的脸。


  至于对于这次道歉本身,我只想说清水英男只能代表他自己。


  

  虽然如果日本政府不道歉,当年731部队高层的后代不道歉,当初的日本战犯没有受到应有的下场,那么这件事情就不能算完。


  但是仍旧愿意从我自己的角度,接受他为自己罪行进行的忏悔和谢罪。因为他的忏悔将会成为我国揭露731残忍罪行的强力佐证。更何况清水英男和当年那些被军国主义裹挟被迫进入军队的人一样,个人的善良永远无法对抗邪恶的军国主义体制下的洗脑宣传,他没有任何选择。能在这个日本全面右转的时代反思自己个人的罪行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我们可以看看现在日本的舆论宣传,日本虽然表面上说支持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但是在自由在日本,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日本左翼可以搞宣传,可以拍摄反战电影,甚至可以进行游行,跟日本机动队爆发冲突,但是绝对不能去攻击某个具体的日本右翼人员,一旦攻击,那么谁攻击谁进监狱。


  

  但是日本右翼就不一样了,日本右翼可以拍摄美化日本侵略的电影,也搞宣传,但是他们搞游行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有机动队拦着。更重要的是他们特别喜欢用人肉搜索和开盒,精准攻击某个具体的所以人员,去他家门口制造噪音日夜不停地骚扰,雇佣黑社会对左翼人员殴打,威胁,甚至是暗杀。


  此外同样是拍摄影视作品,拍摄美化日本侵略的内容总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加持,过去日本左翼的影视作品更受欢迎是因为那时候像是黑泽明,手冢治虫这样的左翼电影人或者漫画还活着。他们硬生生靠着自己的艺术水平把左翼宣传带到了一个不属他们自己的高度。


  在实际宣传方面,日本右翼经常公开组织参拜军国主义神社,不仅有靖国神社,还有乃木神社,殉国七士墓,兴亚观音院这些比靖国神社还要丧心病狂的神社。


  

  而左翼的反战活动基本上没有多少人知道,参加也不过是一些老人参加而已。


  在日本,一个日本人如果指认军国主义罪行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接下来他要面临的是24小时不间断的骚扰,威胁,殴打。如果日本真的言论自由,那么至少应该允许内心煎熬的老兵自己来道歉。


  这些老人可能是最后一批愿意冒着人身危险,站出来指责日本当年战争罪行的人了。这就是现在日本左翼的现实,这些人在日本孤独地和整个日本军国主义战斗,这些人或许当年是我们的敌人,但现在是我们必须争取的盟友。


  黑太阳731部队推荐文章5:欧洲的黑太阳731 :纳粹进行活人试验的达豪集中营

  

  达豪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所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达豪镇附近的一个废弃兵工厂,距离慕尼黑16公里。1933年3月22日,达豪集中营建成启用。1945年4月29日,美军解放达豪集中营。达豪集中营曾先后关押过21万人,其中3.2万人死亡。


  

  数以千计的苏军战俘经常被就地处死,被送去用于SS的Sonderbehandlung(特别医疗,也就是被处死的SS委婉说法)的牺牲者,在被转移过程中死去的人更是无可计数,这些都是不在记录的。此外,还有数不清的人死于“达豪学校”的一项创新上———活人实验。这些活人医学实验包括:将犯人从冻僵的情况下放入热水中,记录复苏的时间;将犯人关入高压舱,持续加压,记录致死的气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