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现在能住人吗推荐文章1:原子弹爆炸核辐射影响可达上亿年,为何广岛、长崎现在就能住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结束后,美国和日本都表示:广岛和长崎在遭受核打击之后,至少是100年内都不能够再住人了。


  那为何实际上广岛和长崎,在遭受核打击十几年后就有人居住了呢?并且现在才70多年就已经有140万人居住这么繁华?本期山海君为大家解惑——遭受核打击后的日本广岛和长崎,是因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恢复元气。


  现在繁华的广岛夜景


  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3架B-29战略轰炸机,从日本东部太平洋方向进入日本,在日本广岛的相生桥上空,投下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小男孩”使用的核原料是铀-235,它的核辐射半衰期达到了惊人的7亿年!


  “小男孩”在9470米的高空被投下,43秒之后在离地面大概600米的高度被引爆,爆炸造成的伤亡高达9.1万人,广岛市有超过70%的建筑被爆炸冲击波摧毁。


  小男孩


  8月9日,美国空军5架B-29战略轰炸机,在日本长崎浦上天主教堂上空,投下了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对日本进行第二次核打击。“胖子”原本的打击目标是日本小仓,但是8月9日当天,小仓当地云层太厚,于是临时将打击目标改为了日本长崎。


  “胖子”在离地大概500米的高度被引爆,爆炸造成的伤亡高达10万人,城市60%以上的建筑被爆炸冲击波摧毁。由于爆炸中心点偏离了预计目标大概三公里,且长崎的地势比广岛多崎岖起伏,所以“胖子”对长崎市造成的伤害并没有广岛那么严重。


  胖子


  “胖子”使用的核原料是钚-239,它的核辐射半衰期为2.4万年,虽然较“小男孩”的7亿年少了很多很多,但2.4万年这也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毕竟人类文明历史也不过才几千年而已。


  1945年7月15日早上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小玩意”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试爆成功。网上流传的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叫“瘦子”其实是不正确的,“瘦子”是曼哈顿工程中为枪法钚核弹起的外号,但是技术上认为不可行后取消了(钚中含有钚240同位素,背景中子过高,不能用枪法起爆)。


  瘦子的设计图


  由于当时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原子弹核武器的国家,美国为了彰显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树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所以夸大了原子弹的威力。


  并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和苏联进入敌对“冷战”阶段,所以美国刻意宣扬了原子弹的威力。还有,美苏敌对陷入“冷战”,美国为了寻取东亚的盟友,所以大力支持二战后陷入困境的日本,日本为了获取美国的帮助,则顺应帮助美国,夸大原子弹的威力。


  毕竟原子弹在当时也是刚研制出来,远没有现在的核技术成熟,所以比当今的原子弹威力要小很多。现在的核技术造成的核辐射污染,那才叫真的恐怖,几百上千年不能有人居住都是可能的。


  比如说1986年,位于现今乌克兰北部的普里皮亚季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核反应堆发电机组发生的事故爆炸,造成了严重的核泄漏重大事故,简称“切尔诺贝利事件”。该事故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定为 历史上首件“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件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的福岛核电站事故。


  废弃荒凉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事件”所造成的核泄漏污染物质近8吨!核辐射约是“小男孩”和“胖子”这两枚原子弹加起来的400倍!当场造成31人死亡,200多名工作人员受到严重性核辐射,据“绿色和平组织”调查告:到2006年为止,近9万人因此死亡,另有27万人因遭受不同程度的核辐射而受病痛折磨。


  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为中心,方圆30公里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如今都成为了无人区,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如今已经30多年过去了,普里皮亚季城并没有像日本广岛和长崎一样恢复生机,依然是一片荒凉。


  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普里皮亚季城在核辐射的影响下,可能会继续保持几个世纪的荒凉,因为这些核辐射物质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降低到不危害人畜生命的程度。


  废弃荒凉的普里皮亚季城


  日本广岛和长崎能够这么快重建住人,就能映证当时的原子弹威力和危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所以广岛和长崎才能这么快的恢复。


  除了当时的原子弹威力没有那么大,日本广岛和长崎能如此迅速地恢复也和它的地理位置、季风气候有关。


  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国家,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多雨,特别是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降水充沛,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综上所述,日本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地面和空中的核污染物质能够很快地被充沛的雨水稀释、冲刷,随着地表的径流流入广袤无垠的海洋中。


  日本地理位置


  并且,由于当时美国对日本进行核打击时,为了提高原子弹的威力,“小男孩”和“胖子”都是在空中距离地面五、六百米高度引爆的,核辐射物质被爆炸冲击波扩散了开来。而日本夏秋季刚好多台风,这种海洋季风很快地就稀释并带走了核污染物质,所以日本广岛和长崎才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内恢复并且有人居住。


  另外,日本国土面积只有大约37万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激增高达1个多亿。而日本列岛又是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板块四个板块的交界处,受四个板块碰撞形成,所以日本列岛多火山和山地地形,适合居住的国土面积实际上并不多。由于居住空间的紧张,日本广岛和长崎能够在百年内重建、复兴的原因,日本国内的土地供需压力占有相当一定的比例。


  好了,本期山海君从二战当时的原子弹威力、日本列岛的气候以及日本列岛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导致的人口压力三个方面,帮大家解答了为什么日本广岛和长崎能够短短几十年就这么快地重建、复兴。


  各位看官如果觉得日本广岛和长崎能够这么快就能住人还有其它的原因,不如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评论吧。山海君期待你的答案、并愿意与你互动交流,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广岛现在能住人吗推荐文章2:原子弹爆炸半衰期长达数万年,为啥广岛和长崎现在就可以居住了?

  人类在近代以来的科技可谓是飞速进步,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很多我们以往难以想象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


  不过遗憾的是,人类是不可能只将科学技术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的,因为这个世界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国家之间的关系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甚至还随着各国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便利,战争规模变得更大,战争的过程也更加惨烈。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例子,人类因此蒙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核武器的诞生?

  人类对于核能的认识在上个世纪前期就开始了,但是要如何运用这种能量还是一个未知数。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各国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武器制造中。在二战前后,德国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启动了核武器的研制计划。


  按理来说,德国有这么多的优秀物理学家,研制出核武器似乎是迟早的事情。然而纳粹德国对于不同种族的迫害让很多爱好和平的科学家远走他乡,其中还有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才。


  在二战爆发之后,美国变成了集中人才最多的国家,研发核武器的进度也开始逐渐超过了德国。于是在二战末期,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获得了成功,人类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第一种核武器——原子弹。


  原子弹的研制和实验都是绝对保密的,因此除了美国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这种全新的武器有着多么强大的威力。当时美国正在太平洋战场上和日本打得不可开交,而欧洲的德国已经投降。面对着负隅顽抗的日本,美国最终决定动用这种“秘密武器”。


  原子弹裂变原理如图,不属于化学反应


  

被轰炸的城市?

  在同盟国得到了二战欧洲战场的胜利之后,各国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亚洲战场上。一开始,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甚至还扬言要“一亿玉碎”,准备本土决战。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也不愿意再将战争拖下去,毕竟拖得越久,伤亡就越惨重。


  于是在警告无果之后,美国于1945年8月6日,美国对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在那之后,日本政府还在赌美国只有一颗这样的“超级炸弹”,于是美国又在三天后向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这两颗原子弹直接促成了日本无条件投降,也让广岛和长崎这两座城市化为废墟,数万人在轰炸中死亡。原子弹带给世界的结果是矛盾的,一方面它确实威力巨大、残酷无情,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确实给全世界带来了迄今数十年的整体和平。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够忘记二战带给我们的深深伤害,它足以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和平的可贵,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乃至于生命换来的,一定要倍加珍惜。


  核辐射可能会对DNA分子造成伤害


  

原子弹的威力?

  尽管只有原子弹在实际的战争中投入过使用,但是谁都不能够否认它的威力。核武器恐怖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在爆炸的当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核辐射,对大范围内的生物造成持续伤害,并且会长期存在于被波及的环境中。


  在上个世纪发生爆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时至今日都还不能够供人长期居住。根据专家的推测,原子爆炸之后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其半衰期达到了数万年。就算是最乐观的估计,受到了核武器轰炸的地方也需要百年才能够消除大部分影响。


  核裂变原理


  

为什么广岛长崎现在就能够住人??

  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广岛和长崎现在已然恢复了生机与活力,依然是日本的重要城市,并没有像切尔诺贝利一样变成“鬼城”。


  要知道切尔诺贝利毕竟还只是核电站事故,这两个城市可是实打实受到了直接的核武器轰炸,为什么还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居住呢?难道这里的居民都不怕核辐射破坏自己的健康吗?其实我们在了解之后会发现,广岛和长崎这两座城市能够快速地恢复繁荣,其实是各种原因共同造成的。


  核辐射对人体细胞造成伤害


  首先,美国为了让原子弹尽可能地破坏当地的建筑,采用了空中引爆的方式,在当时确实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很多放射性物质并没有进入土地中,而是在空中散逸或者进入了海水里,因此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消散了。


  而且当时的原子弹作为人类制造出来的第一批核武器,威力还有所不足,如果是后来更加成熟的核武器,比如爆炸当量更大的原子弹甚至是氢弹,带来的核辐射的肯定不会像这次的一样轻微。


  氢弹的核聚变原理


  其次,广岛和长崎都是日本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战后投入了资金去进行修复。不光将建筑的残骸全部运走,对当地的泥土也进行了翻新,让核辐射的污染进一步降低。美国在战后对日本的经济进行了大力的扶持,让日本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进行战后重建。


  而切尔诺贝利身处内陆,又相对来说是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区,因此没有得到及时的重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切尔诺贝利依然是一座“鬼城”,而广岛和长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核反应堆结构图


  

结语?

  无论核武器在实际的使用中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都无法否认这种武器确实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现在尽管有一部分国家,也就是联合国的“五常”合法拥有核武器,但并不代表这些国家真的会使用这些核武器,它更多像是一种国家军事力量的象征,而不需要真正投入使用。毕竟所有的国家都知道,一旦核战争打响,那么最后很有可能不会有谁成为赢家,只会“两败俱伤”,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都会迎来毁灭的结局。


  广岛现在能住人吗推荐文章3:原子弹爆炸半衰期动不动几亿年,为何广岛和长崎现在就能居住了?

  1945年8月6日,美军驾驶B-29轰炸机,在广岛上空9.448km处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小男孩”于广岛上空548m处爆炸,城市瞬间化作一片废墟,7万人因核爆死亡,算上后期核辐射影响,截至1950年,广岛死亡人数高达20万。


  1945年8月9日,美军决定再次对日本进行核打击,一颗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在长崎上空爆炸,当日死亡或失踪人数高达10万,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房屋毁坏数量高达19587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广岛长崎因原子弹死亡人数总和超过40万。


  原子弹最可怕的破坏力,不是在于爆炸的那一瞬间,而是漫长的核污染,甚至在我们固有的思维认知中觉得,一旦某个城市被核打击(原子弹),这地方至少在几百年内都将不再适宜居住。


  原子弹的主要核材料是铀-235(小男孩)和钚-239(胖子),前者半衰期约7亿年,后者半衰期约2.4万年。


  半衰期的意思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50%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例如过了7亿年,铀235的初始原子消失50%,核辐射危险降低50%。


  通俗易懂的说,只要过了半衰期,核辐射威力就好大打折扣,再回到广岛长崎问题上来,不管是半衰期2.4万年的钚-239,还是半衰期7亿年的铀-235,都基本宣告两座城市将成为“人类禁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在的日本广岛和长崎早已恢复,满大街都是人,如果不信,可以搜一下视频博主的实探记录。


  难道核辐射是一场骗局?


  

广岛长崎为什么现在能住人了?

  1.“小男孩”和“胖子”的破坏力有限


  原子弹爆炸后的攻击,大致可分为热辐射、冲击波、贯穿性辐射和慢性辐射。


  爆炸瞬间,中心风压高达35atm,等于在1m2的地方加压350t的重物,中心风速高达440m/s,等于12级台风的风速的10倍。


  这股强大的能力形成冲击波和气浪,不断朝四周扩散,同时伴随着大量热能,所以,在原子弹爆炸后当场死亡的,基本死于热辐射和冲击波,被摧毁的建筑也是如此,这些属于“一次性攻击”,只要躲过就没事了。


  真正让人害怕的是核辐射,大量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不断爆发出来,有的直接进入人体,有的污染土壤水源后,间接进入人体,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只要核辐射残留物够多,这地方就很难适宜居住,想不到的是,美军投放的两颗原子弹,绝大多数核材料并没有完全裂变。


  核爆标准是,铀-235/钚-239的裂变时间要在约1微秒内,而美军当时虽然成功试爆原子弹,可技术并没有妒火纯青,最后“小男孩”因采用枪式结构,铀材料结合的时间高达1毫秒,导致仅有1.4%的铀235完成裂变。


  虽然第二枚原子弹“胖子”采用内爆式设计,时间缩短到微秒级,但也仅有17%的钚239完成裂变。


  也就是说,这两颗原子弹并没有爆发出真正的威力,毕竟当时核武器研发才刚开始。


  导致残留在广岛长崎的放射性元素,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2.人为清除核残留


  放射性元素会污染水源和土壤,而广岛和长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年降雨量超过1600mm,雨水会不断冲刷放射性污染物,年地表冲刷率高达97%。


  除了表层雨水冲刷外,对于那些顽固核污染物,日本组织工程队清除5cm厚度的土壤,再结合高压水洗,清除率超过85%。


  至于那些重建的建筑物,日本在水泥中加入钡元素,因为钡元素的原子核和电子云能有效吸收伽马(γ)射线,所以添加了钡元素的建筑物,确实能起到辐射防护功能。


  虽然核物质的半衰期动辄几亿年,但在自然力量和人工清除的帮助下,经过短短几十年,广岛和长崎就恢复到了适宜居住的环境。


  此外,为了保障居民生活,日本在广岛长崎组建三级监测网络系统,个人、街道、社区的α、β一旦超标,就会立刻启动防御机制。


  广岛现在能住人吗推荐文章4:被原子弹轰炸后100年内不能住人,为何广岛、长崎现在还有人居住

  

导语

  1945年的夏天,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相继遭受了原子弹的袭击,本来是两座繁华的城市,此刻已经成为了废墟,一切被摧毁在了原子弹的轰炸下。


  有关专家在当时曾经做过预测,认为原子弹轰炸过的地方在接下来的100年里都不能让人居住,然而如今广岛和长崎却都有上百万的人口。


  难道广岛和长崎的人口都是被误导的?


  还是有人当初就知道原子弹引起的污染可以在未来的时间逐渐消失?


  那么如果确实是这样,广岛和长崎又是是怎样让原子弹带来的污染慢慢的消失的,为什么如今这两个城市又重新繁华起来了呢?


  

为什么广岛的辐射衰减的较快。

  广岛作为日本的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在太平洋战争中,广岛的重要性远比现在还要重要,就连美国都把广岛作为轰炸目标,想通过原子弹来给日军造成更大的伤害。


  1945年8月6日,美国对广岛进行了原子弹轰炸,将广岛这座城市化为了一片瓦砾,当时全城瞬间夷为平地,建筑也成为了废墟,人们也早已被原子弹的核辐射炸的死的死,伤的伤。


  然而就在原子弹爆炸后的1个月时间,美国在8月9日再次对日本的长崎市投下了“胖子”原子弹。


  虽然在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中,长崎的丧生人数要少于广岛的,但是从爆炸威力和污染角度来说,长崎的严重程度要高于广岛。


  爆炸的方式不一样,也会导致污染的程度不一样,广岛的核爆炸是以离子化的方式爆炸的,而长崎的核爆炸则是以机械方式爆炸的,这样不仅造成长崎的破坏面积更大,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什么广岛和长崎的辐射污染会这么快变化?


  这就要归功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频繁的强降雨。


  日本是一个经常经受着台风袭击的国家,在这种频繁的台风侵袭之下,污染物质就会随着台风吹散,减缓了地面的辐射污染。


  同时日本本身又是一个多雨的国家,这就导致在遭受台风侵袭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下雨,雨水的冲刷同样也会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消失。


  还有就是由于日本本身地震多,接触地壳变动频繁,这种强烈的地壳变动同样会加速辐射衰减。


  

如何清除原子弹的核污染。

  “原子弹会在城市爆炸,城市一百年内不能人居住。”


  这是《华盛顿邮》中的一篇道的标题,然而广岛和长崎的人却并没有严重的受到核污染,虽然在原子弹爆炸当场死亡的人就有7万人,然而最后还是有很多人侥幸逃生,活了下来。


  日本官方在得知有人在幸存后,便启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清理工作,除了对遭受污染较大的原爆区严格进行管制之外,还建立了一些监测站,对周围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


  而在原爆地区,日本官方又组成了一个特别的小组,对原爆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原爆衍射所形成的轰炸结构和污染特征。


  这样一来,日本官方在采取措施的时候就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对轰炸区内的受污染土壤进行了减少和治理,经过这样一番工作,原爆区的受污染土壤大部分都被处理掉了。


  另外树木等植物也起到了一定的“垃圾场”的作用,通过植物的代谢把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转化为树木中的不活跃元素,加速辐射的消退。


  

广岛和长崎如何重建的。

  在这样一场原子弹爆炸的轰击当中,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都成为了火焰之城,但是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洗礼之后,如今这两个城市已经从这场浩劫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着生机,不断的发展壮大。


  1945年的时候,原子弹的爆炸让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变成了死寂的城市废墟,然而随着污染被处理,这两个城市也恢复了生机,重新焕发活力,恢复了生机。


  在日本政府的先进科技和严谨作风之下,不仅将造成人员伤亡和城市损失的这场核爆炸控制在了一定范围之内,同时还通过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让这两个城市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重新焕发了生机。


  日本的城市重建工作十分迅速,从1954年开始进行重建工作,同时他们还为了纪念遇难者,特别为在爆炸事件中丧失的遇难者们建立了和平纪念公园。


  同时,日本在建立公园的时候,还和许多国家对日本的核爆炸事件感到非常遗憾的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并邀请那些国家的元首或者个人等前来参观这座和平纪念公园。


  通过和平纪念公园这样一件公共事件,让其他国家对日本的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同时还为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带来了很多好处,也吸引了许多日本国内的人流、物流以及资金的流入。


  尤其是对中国等曾经受到日本侵略的国家来说,为了维护本国人民的利益,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还死了大量的人,因此也是对和平的忠诚信仰者,为之感到万分感动,对日本也起到了改观的作用。


  另外,在重建工作当中,日本还对原本就已经受到了严重侵蚀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改善工程,并且植树造林,保持植物的多样性,这样一来不仅植物在光合作用当中给城市提供了新鲜的空气,同时还可以积极的吸收有害的气体,为人们生活的空气提供保障。


  

结语

  在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做的不仅是防患于将发,更应该是灾后的处理,而广岛和长崎就是我们的最好的榜样,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在处理灾后事宜的良好想法和措施,同时也看到这两个城市短时间内进行重建的突飞猛进的速度。


  如今的广岛和长崎都是拥有条不紊的发展规划,不断吸引着人民回流,同时也通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日本的未来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广岛现在能住人吗推荐文章5:为什么今天的日本广岛长崎还能住人?1945年8月6日原子弹投向广岛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今天的日本广岛长崎还能住人?1945年8月6日美国陆军航空军的艾诺拉·盖号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小男孩原子弹,引发的剧烈爆炸造成至少8万人死亡。


  很多人不明白,今天的广岛和长崎都是日本比较发达的城市。


  就人口来说,这两个城市也不少,长崎有50万人口,广岛120万。


  这里丢过原子弹,为什么还能像没事一样?


  自然是有原因的。


  核武器爆炸以后,对人类杀伤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光辐射。


  光辐射约占爆炸能量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会造成瞬间的高温高热灼伤。


  如果1枚100万吨当量的核弹,在城市目标上空2000米爆炸时,爆炸中心10公里范围内的人会被瞬间烧死甚至烧为灰烬。


  广岛长崎的市中心核爆点几百米内,发现了一些人体的影子,都是肉体被瞬间气化的结果,死无全尸。


  即便是10公里到15公里距离的人类,也会遭到深二度烧伤。人体受到这种烧伤,即便当时不死,因终生无法治愈,会痛苦不堪地度过余生。


  其次就是冲击波,约占爆炸能量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


  冲击波的破坏都是硬损伤,2.5公里内的所有建筑物都会被摧毁成平地。7公里以外的绝大部分建筑物,只剩框架。17公里内的建筑物,会遭到无法修复的重大破坏。建筑物尚且如此,人体就更别说了。


  最后就是,约占爆炸能量百分之五的核辐射,约占爆炸能量的百分之五到十的放射性沾染。


  核辐射就是,爆炸期间出现的瞬间辐射。放射性沾染就是核爆炸时,来不及在爆炸中完全发生反应的核材料和反应生成的放射性物质,都会附在尘埃上慢慢沉降下来。几分钟后,它们开始在爆炸区附近地面上造成放射性沾染。


  本质上来说,核辐射同放射性沾染没什么区别,都是通过辐射杀死人类。


  区别说核辐射是瞬间出现,给人体造成超过承受能力的致命辐射,会短时间内死亡。在广岛长崎核爆后没有当场死去,而是一二天内才死亡的人,大部分是因为核辐射。


  而放射性沾染最为麻烦,比瞬时辐射要厉害得多,这个我们下面再说。


  关键的是,在今天100万当量的核弹并不算什么,只要各大国愿意,制造1000万吨当量核弹也是小意思。


  那么,为什么广岛长崎似乎很快就没事了呢?


  第一, 原子弹的威力较小。


  广岛投放的原子弹小男孩为1.5万吨当量,而长崎被投下的原子弹胖子是2万吨的当量。


  在当年来说,这些原子弹威力极大,普通航空炸弹也就几十公斤TNT当量而已。


  今天来看,二战的原子弹都是入门级的核武器。


  而比如美军的W87型热核弹头,刻意减少了威力用于战术打击,也有高达48万吨当量。


  苏联著名的氢弹大伊万,当量为2500万吨,实际上可以达到5000万吨。


  广岛长崎的核弹威力较弱,带来的长期效应也较低,这是很关键的。


  第二,原子弹的空爆。


  无论是什么核武器,爆炸时的高温、高热、冲击波、瞬时辐射只能造成短期损害。


  同放射性沾染的持续辐射,瞬时辐射是无法相比的。


  人体不是钢铁,如果遭遇持续辐射,一旦超过身体可以承受的剂量,就会出现严重的辐射病,进而死去。


  国际公认,人类一年可承受的最大辐射为1000微西弗(1毫西弗)。


  这个标准不高。


  人类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到2000微西弗。


  1000到2000毫西弗时,可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


  2000到4000毫西弗时,人的骨髓和骨密度受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有内出血、呕吐等症状;


  大于4000毫西弗时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救治才能脱险;


  超过6000毫西弗时,救治存在一定困难;


  超过8000毫西弗时,救治几乎不可能了。


  我们看看著名的宋学文。


  宋学文是吉林某集团建设公司的员工,一次因公司出现严重失误,导致他在2小时内受到了持续性辐射。几小时后,宋学文开始剧烈呕吐,被紧急送到医院。虽然被辐射时间只有2个小时,剂量尚且不致命,他又立即将其送到全国最厉害的放射病治疗中心北京307医院救治,却也迟了。


  宋学文经历了7次大手术,小手术无数,被依次截去了双腿,左手前臂,右手除了中指完整,其它指关节也被截去。宋学文受伤前体重有109斤,而治疗后只剩下50多斤。


  要知道,宋学文自身体质也很好,曾经是业余长跑运动员,还曾得到很好的成绩。


  即便如此,宋学文在20年后还是因严重并发症去世。


  辐射的威力很大, 以美国的B83核弹为例,引爆以后会在2500米范围产生超过5000毫西弗的瞬时核辐射。由于核爆以后,普通人都无法得到迅速救治,基本死定了。


  不过,日本的两枚核弹,都是在数百米高空空爆。核弹爆炸时,反应物质会充分裂变,造成的持续辐射是有限的。


  在这两枚原子弹空中爆炸以后,大部分粉尘、炸弹的残骸、被炸物体的残骸等随着气化的放射性物质,上升到平流层附近,随着风四处飘散,减轻了爆炸点的放射性。


  更重要的是,日本是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都有季风存在。


  在大气中的放射性尘埃,很快被风吹散到各地尤其是海上。在几个星期内,尘埃缓慢地降落在海上或者地上。自然,它们也有一定辐射性,却因大部分落入海中,随着海水流动,对日本大陆的影响有限。


  自然,如果核弹是触地爆炸,或者是钻地爆炸,就完全不同。


  大量的辐射物质会深入土壤、地下水,想要彻底清除就有很大难度,会产生持续的污染。


  在没有将持续辐射降低到人体承受范围内,这里是不能住人的。


  所谓的脏弹或者核泄漏,就更不同了。


  这些放射物质未经裂变就泄漏出去,具有很强的辐射,半衰期非常持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到今天已经有半个世纪了,核心地区的辐射仍然超标。


  第三,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并非没有影响。


  以广岛为例,虽然在2个月后就开始重建,1946年就恢复了15万人口,不代表这里没有辐射。


  实际上,广岛长崎两市仍然广泛地受到核辐射的影响。


  在60年代,广岛长崎的畸形婴儿,远远高于日本其他地方。


  今天两市的辐射检测是符合安全水平,却还是偏高。


  即便如此,广岛长崎的老人,患癌症和白血病的比例依然是全日本最高的。


 

本文标题:广岛现在能住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