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推荐文章1: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面对苏联核威胁,毛主席:鄙人不怕
1969年,随着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中苏冲突达到顶点。苏联领导层反应激烈,不仅发出“一劳永逸消除中国威胁”的主张,还准备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闻此消息,世界震惊!搞笑的是,苏联核威胁的消息并不是从本国传出,而是美国媒体披露的。为此,勃列日涅夫气得勃然大怒,破口大骂:“美国佬出卖了我们!”
毛主席在得知这则消息后,则气定神闲地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那么,珍宝岛事件是如何爆发的,苏联的核威胁最终实施了吗?
一、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时间回溯到1969年3月2日,当时苏联边防军侵入到珍宝岛领域,对中国边防部队和巡逻人员发动袭击,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打死打伤了6名中国人员。
当时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已经恶化了,这场袭击并没有被预料到,中国边防部队,在突如其来的袭击之下只能被迫自卫反击,对于那些入侵的苏联军进行驱逐。
到1969年3月15日,苏联的边防军再次发动袭击,接连三次出动,向守卫珍宝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队发起猛烈的进攻,在这过程当中还使用了当时在中国比较少见的大型火炮,对中国全境内部纵深区域发动袭击。
这场战役使得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在3月15日苏联再度发动进攻之后,边防部队和苏联进行了9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在人员和武器都不及苏联的情况之下,硬生生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紧急袭击。
两天以后苏联的边防军再度发动袭击,出动步兵甚至用坦克支援,试图对珍宝岛入侵袭击,中国边防部队直接用炮火发动袭击,苏联军被击退。
这场战斗虽然非常惨烈,但是整体参战双方,中国军队可以说是获得了全面胜利,苏联入侵部队,在这一次战斗当中被歼灭了一大半,苏联后续也是紧急撤离了珍宝岛。
根据当时的具体伤亡情况,苏联方面人员确实非常多,然而中方实际伤亡只有71人。从这一伤亡情况也能看出,在这次战斗当中中方是大获全胜的。
二、化解危机
珍宝岛的危机事实上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就开始出现的,当时苏联和中国两国的关系已经恶化,1967年1月一直到1969年2月期间,苏联边防部队曾经16次试图入侵珍宝岛干涉中国居民的正常行动生活。
面对国家主权问题,中方是绝对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国家,试图侵入中国领土范围之内对中国做出如此侮辱性践踏性的行为的。
对于中国与苏联的边境问题,在1966年3月份的时候,周总理就曾经在华北局会议上表示过,华北会是敌人的主攻方向,华北要作为主要战场。
1968年苏联的武装部队直接入侵到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周总理就预测过中苏之间的关系必然要急剧恶化,还在国际事务当中称呼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
到了1969年,中国与苏联之间的珍宝岛战役爆发之后,苏联在这场战斗几乎是全面溃败,也因此两国之间关系再度恶化,苏联更是主张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彼时的中国,事实上在各个领域都是刚刚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苏联真的要向中国发射核武器,对整个中国造成的伤害和打击都会是致命性的。
因此,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国也是非常重视的。不过,当毛主席在听过周总理的汇后,则表示“不怕”。
随后,在如此紧迫的状况之下,中央军委召开了紧急会议,毛主席在会议当中提出苏联向中国发射核武器以后必须要做到2点,第1点放弃已经被污染的土地,第2点全体人民武装起来进入苏联,将中国为数不多的核武器投放到日韩的美军基地当中。
这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举动,事实上是属于中国的全面大转移战略。按照这样的方式,后续极有可能会向欧洲继续行动,到那个时候苏联的军队没有办法抵挡中国全方位的军事攻击,而与此同时欧洲也会受到冲击,甚至连美国都难逃。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美国方面认为必须要尽快和中国站到一边,帮助中国间接性抑制苏联。
最后,在我国的积极备战与美国的强烈反对下,苏联人终于放弃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想法。
结语
毛主席在提出这些策略之后,美国方面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续更是直接向苏联的大使表明态度,美国坚决反对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在毛主席的这一策略之下,矛头直接转移。而中国美国在那之后也迎来了短暂的甜蜜期,两国联合对苏联开始进行抵御,此后的结局正如大家所见,苏联解体,虽然中国与美国后续甜蜜期也结束了,但中国却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信息:
[1]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毛泽东一句话镇住了苏联的核战争
2015-7-31 16:19 台海网
[2]珍宝岛战役牵动世界 毛泽东“不怕原子弹”
2011年03月08日羊城晚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推荐文章2: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国甩了苏联老大哥一个漂亮的耳光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该岛北端原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的长期冲刷,一九一五年才形成小岛,至今在枯水期仍与中国江岸相连,人们还可徒步上岛。因为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得名为珍宝岛。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中苏之间存在着边界问题,但在中苏两国友好时期,中苏边境是安宁的。中苏关系恶化后,中苏边界也开始多事。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边界上的若干地方,比如乌苏里江上的七里沁岛和珍宝岛,不断发生巡逻队冲突,从对骂到推搡、棍棒武斗等。从1968年开始中方准备在中苏东部边界进行武装行动。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之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部署3月在珍宝岛进行“珍宝岛反击战”,为在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定基调。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中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在1969年3月15日的战斗中,苏方军队一辆坦克已经侵入中国境内,行进于封冻江面上的苏军当时的主力坦克T-62坦克被击毁,迫使其乘员弃车。在该日的战斗中,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Леонов Демократ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上校阵亡。
1969年3月17日为争夺坦克,双方互对炮击,但均没能将该辆坦克拉回。1969年3月21日苏方不愿让中国获得这个当时较为先进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被击退。之后苏军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层击破,坦克沉入乌苏里江。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军击退。
1969年8月,中国在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1至4名官兵常年驻守。
1969年3月2日的自卫反击作战击毙苏军31人、打伤14人,击毁装甲车、指挥车和卡车各1辆,击伤装甲车1辆。战斗中,中国军人牺牲20人、伤35人,另有1名通讯员失踪。
1969年3月15日的激战中中国边防部队抗击苏军5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大量步兵的轮番攻击,激战9个多小时,历经6次较大规模的炮战,粉碎了苏军3次冲击,共击毁苏军坦克1辆,装甲车8辆,击伤坦克、装甲车5辆,击毙苏联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杨辛中校等60余人,打伤80余人。我军牺牲12人,负伤27人。
1969年3月17日-4月2日争夺苏军T-62坦克的作战行动,我军发射炮弹1900余发击毁、击伤敌坦克各1辆,打死打伤苏军步兵30余人。
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
我军阵亡71人(统计至1969年11月为止),68人现安葬于宝清县珍宝岛烈士陵园,齐齐哈尔的西满烈士陵园里有2位,十八站烈士陵园有1位。
可以说,珍宝岛冲突,是中苏两国在意识上冲突的延续,导致发生了实际的冲突,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中苏都是大国,中国想发展自己的军事和工业,苏联一直认为中国有求于苏联,中国不敢动手,但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给了苏联一个漂亮的耳光,让苏联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同时该战役让中国意识到了自己军事武器的不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
当然,中苏实力差距是有的,在事后,中国遭到了苏联疯狂的复,甚至想使用核武器,但是顾忌美国和欧洲,所以才不得不放弃,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显示了我国保卫领土完整的决心。正说明了下面这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珍宝岛事件间接开启了尼克松访华的大门,但与此同时也使得我们站在了核战的门口,甚至已经进入了前厅。虽然最后的结果是非常美妙的,可我们依然不得不感谢上天对我们的眷顾。
我们无意责怪谁,因为我们非常清楚与两个超级大国同时交恶对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我们还是热切地盼望中国永远不要再有这样刀尖上跳舞这样的经历了。毕竟,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而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押作筹码,绝不是什么美妙的事情。这样的经历有过一次已经太多了。
欢迎关注历史百家争鸣微信公众号:ihxory,跟我们一起探讨过去那些事,本文为历史百家争鸣鲁速综编,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推荐文章3:珍宝岛,苏军两次进攻失败,然后采取了特殊手段
1969年3月,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前指(位于五林洞)指挥所属部队,对入侵我国黑龙江省虎林县珍宝岛的苏军,实施了自卫反击作战。此次作战,主要有三次战斗,分别发生于3月2日、15日和17日。其中,3月15日的战斗规模最大,烈度最高。
3月2日战斗发生以后,苏军不甘心失败,向珍宝岛方向增派了大量坦克、装甲车和武装部队,并进行频繁的活动。根据情况判断,当面之敌可能为1个摩托化步兵团、1个坦克营、4个大口径炮兵营(122毫米加农炮、122毫米榴炮弹、120毫米迫击炮和M14火箭炮)。
针对苏军的增兵情况,我军积极进行防御准备,在珍宝岛方向共部署了2个步兵连,1个侦察连、3个侦察排、1个重机枪排、1个82毫米迫击炮连、2个75毫米无坐力炮连另1个排。同时在七里沁岛方向部署了5个侦察连、2个75毫米无坐力炮连、1个120毫米迫击炮连和1个重机枪连的兵力,准备敌人犯我一岛就一岛打, 犯我二岛就同时打,并在纵深控制了1个步兵团和2个侦察连作为机动, 以2个加农炮营和1个高炮营组成炮兵群。
3月15日3时许,苏军出动装甲车6辆、步兵60余人向珍宝岛开来。4时许,敌人由岛北端向我军岛上警戒分队接近。为了加强岛上巡逻队的力量,前指命令73师217团1营冷鹏飞营长率领1个加强排立即登岛,依托珍宝岛东南侧的天然壕沟,与入侵苏军对峙。
与此同时,我军多次用广播向苏军提出警告,令其退回,但是他们无视我军的严重警告,于8时2分首先开枪开炮,尔后以装甲车6辆,协同其步兵向我军守岛分队发起冲击,我军当即予以还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击毁敌人装甲车2辆,歼敌一部,残敌逃回东岸,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冲击。
为了迎击敌人的再次进攻,前指于9时30分命令2个75毫米无坐力炮班和1个40毫米火箭筒班登岛,并命令驻纵深永辛的1个75毫米无坐力炮排、3个40毫米火箭筒班向前机动。
9时46分,苏军在其炮兵和坦克兵炮火的掩护下,并在3架次飞机俯冲威胁的配合下,又出动坦克6辆、装甲车5辆,分两路向我军发动进攻。10时10分,敌人一路以坦克4辆由岛南江岔向我军实施迂回。11时7分,敌人另一路以坦克2辆、装甲车5辆从岛北端向我军发起第二次冲击。同时,其坦克炮和大口径机枪对岛西江岔进行封锁,企图阻止我军上岛增援。
我军坚守岛上的分队不顾敌人两路夹击的威胁,和岸上阵地掩护部队一起,在敌人密集炮火袭击的情况下,集中火力打击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当即击毁装甲车2辆,击伤装甲车、坦克各1辆。埋设在江岔冰上的防坦克地雷炸毁T62型坦克1辆。激战两个多小时,残敌在炮火掩护下仓皇逃回东岸,我军再战取胜。
为了粉碎敌人的连续进攻,当我军正在抗击第二次冲击时,前指命令1个营到无名高地附近待命,并命令2门85毫米加农炮前推到209高地西北侧公路旁占领发射阵地,作好直接瞄准射击的准备,1个75毫米无坐力炮连由虎头立即机动至五林洞地区待命,2个侦察连做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以增强珍宝岛方向的防御力量。
13时许,我军再以1个步兵排的兵力,通过敌人火力封锁线登岛加入战斗,并以另1个步兵排进至江岔我侧岸边阵地投入战斗。这个时候,我军全体指战员情绪高昂,求战心切,准备粉碎敌人的再次进攻。
连续两次进攻受挫的苏军见冲击未能得手,于是从13时35分开始,使用大口径火炮和坦克、装甲车火力在侦察校射机的引导下,对我军阵地实施猛烈火力打击,压制正面达10公里,纵深达7公里,持续时间近2个小时。
苏军为了实施第三次冲击,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进行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外,还对我军话网实施了无线电通信干扰,企图瘫痪我军的组织指挥。
此次战斗中,我军前沿步兵和炮兵的三个话网,都使用同频单呼工作。步兵的话网仍然使用“3.2”战斗的联络文件。战斗打响后,因为担心一旦有线电通信中断,无线电台不能及时沟通联络,所以三个网都开机沟通,并且在有线电通信顺畅的情况下,联络频繁,以至于过早地暴露了自己。
苏军于15时左右,对我军前沿步兵话网(65型电台)和炮兵1、2号话网(调频电台),同时施加了瞄准式强烈干扰,企图压制我军无线电台通信。干扰信号是杂乱的键控电声、喊叫声和嗡嗡的响声,强度非常大。
我军步兵话网的话员,大多数是入伍刚一年的新兵,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会校准频率,不会转信,也不会抗干扰。苏军施加干扰后,指挥所主台与1、2、3号阵地失掉联络。主台话员当即告了前指,同时移动了一下频率,但是联络情况没有改善。由于怕联络不通,也不敢改用备频工作。
在1号阵地的话班长石继林见网内被敌人干扰无法工作,便呼叫主台,要求改备频工作,然后主动改至备频呼叫、守听,结果无效。为了增强信号强度,他又找了一段电话线架设高架天线,联络仍然无效。
这个时候,阵地指挥员在机器旁焦急地等候着,急需通过前指了解敌情。石继林急中生智,想到82炮阵地的电台在1号阵地和前指之间,地势也比较高,便立即呼叫82炮阵地电台,要求转信,很快与前指沟通了联络。
两分钟后,收到了前指关于敌情的通,阵地指挥员根据敌情调整了部署,做了粉碎敌人第三次冲击的准备。这时3号阵地的电台还在呼叫主台,石继林就主动与3号阵地的电台沟通了联络,帮助该台通过1号阵地、炮阵地电台用转信的方法与主台保持了联络。这样,步兵话网在苏军施加强烈干扰的情况下,仍在原频率上采取转信的方法,保持了网内的联络。
85炮营1、2号网路则于15时左右同时遭到相同信号的干扰,由于强度很大,没有办法开展工作。通信参谋杨金泉决定让1号网主台和属台照常联络,继续工作;让2号网主台仍在原频率上进行发信,按时出来吹风联络,并立即用电话通知2号网的属台,迅速转入3号备用网工作。
15时35分,85炮营奉命开始射击时,对各连阵地用3号网传诵射击口令,一直到战斗结束,联络顺畅,没有受到干扰,有效地保障了射击指挥。该营共发射1500余发炮弹,取得了击毁敌坦克1辆、装甲车4辆,击伤装甲车2辆,以及大量杀伤其步兵的战果。
在这次战斗中,苏军在发起第三次冲击的关键时刻,向我前沿步兵和炮兵的三个无线电网实施强烈干扰。我步炮分队在遭到敌人干扰时,采取了转信和启用备用网等反干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战前对于敌人实施干扰的可能性认识不足,没有规定无线电通信的反侦察、反干扰措施,通信管理不严,沟通联络过早而且联络频繁,联络文件变换不及时,明语通话过多,这些都给了敌人实施侦察和干扰以可乘之机。
根据此次对抗苏军无线电通信干扰的经验教训,部队认为:要不断提高对无线电通信反侦察、反干扰的认识,认真研究敌人实施侦察、干扰的特点,掌握规律;在组织无线电通信时,必须针对敌人侦察、干扰的特点,规定相应的反侦察、反干扰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同时要加强各级无线电通信分队的反侦察、反干扰训练,以保证战时无线电通信的顺畅。
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推荐文章4:珍宝岛反击战:苏联边防军三次主动进攻,派间谍潜入中国炸坦克
你知道吗?曾经中国和苏联之间也有过极度不平凡的时刻,甚至一度还在强大冲突下试图要动上核武器。这被称之为容易引发第3次世界大战的矛盾发生于哪一年,而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苏联边防军的三次主动进攻。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发生于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珍宝岛它是中国北部地区的一侧岛屿,所在位置为北纬46度左右,它隶属于黑龙江省虎林市珍宝岛乡。它的面积其实不大,只有0.74平方千米。
珍宝岛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珍宝岛从上空去看的话,很像是中国元宝。为了讨一个吉祥的兆头,中国人民将该岛屿取名叫做珍宝岛。自古以来该岛上就有中国官兵,这里不仅被设置了我国的营房,还有不少在乌苏里江作业的中国渔民也会在珍宝岛休息.
地方居民亲切地将其称之为是翁岛。这个翁在方言中的意思是,老人常常在那里休息。由此可见,该岛与中国人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情怀,不论是从人文道德还是从历史政治等原因来讲,珍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之一。
但是你知道吗?该岛在1969年3月时,还发生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所参战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和苏联。那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整个过程又是如何呢?
二战落下帷幕后,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到达了甜蜜期。等到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两国关系已过甜蜜期,且在政策和方针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分歧。这种国际环境因素致使中国与印度在边境冲突问题上,使得苏联一度开始袒护印度。
此事过后,苏联又撤走了在中国工作的专家,甚至一些援助项目的合同文书。而那些代表着先进科研技术的所有材料,能够被烧毁的全部被烧毁。这种不留情面的做法也使得两国关系一度下滑,但这还不算完,因为很快两国就因为珍宝岛发生了一次军事冲突。
该战役发生在1969年,但在该战役之前的前5年,苏联就已经在两国的边境陆续增兵,试图通过一系列借口来制造不必要的分端。在此期间,由苏联主动挑起的边境事件就达到了4189起。
可想而知,后面所爆发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虽然官方说这是一场历史学案,但是它背后所掺杂的国际因素和政治问题明显更加严重。
1968年1月,苏联派遣大批武装人员越过了乌苏里江的中心线,直接驻军在七里沁岛地区。1969年年初,苏联又一次出动大量装甲车,坦克以及新型武器,让2000多军人登上了珍宝岛。他们的后续行为更是令人发指。
因为他们在中国人的固有土地上,开始殴打在该岛屿上巡逻工作的中国边防军人。不论中国如何以友好的姿态警告对方:这是中国固有领土,请君赶紧退回自己可活动的地区去,但对方却置之未闻。
中国向来都是先礼后兵,先是警告再到外交,之后才会考虑武装反击。可是前面的两个程序全部被前苏联的战士们无视,他们又于1968年1月在我国的七里沁岛制造了流血事件。
该事件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不仅惊动了中国中央和北京,而且也使得苏联在国际上受到了舆论的指责。不少国家公开站出来就此事件批评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
但最开始时,北京下达指示说要搞好政策和外交斗争,我国的边防战士每一步行动都要考虑全局,按照政策来办事,切不可鲁莽行动。但不久之后北京最高领导层又开始转变了策略,因为我们的耐心和礼仪已经全部消耗殆尽。
流血事件之后,苏联还试图全面占领珍宝岛,于是反击战就此拉开序幕。1969年1月底,黑龙江省军区很快向中央提交了反干涉方案,并且上了他们所收集到的一切关于苏联武力进攻珍宝岛的数据。
其中包含75名全副武装的前苏联战士,他们分别乘坐7辆装甲车和卡车、吉普车登录了珍宝岛,并且在无理由的前提下打伤了中国边防战士多达三人。
为保护不必要的伤亡,黑龙江省军区紧急调回了正在危急时刻下执行巡逻任务的其他中国边防军人。但是很可惜,这个撤退计划却遭到了苏军的拦截和暴力殴打。
他们嚣张到了极点,除了与中国军人发生冲突之外,还在无理由情况下抓走了正在乌苏里江附近捕鱼的中国渔民,人数为二。
1月月底苏联又一次进行了增援,他们开了4辆军车,运送了76名全副武装的苏联战士,并配送了直升机,加强了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围攻和毒打了中国边防战士,其中有20人受伤有9人受了重伤。
3月2日早上8点,中国边防部队登陆该岛屿,并有条不紊地继续巡逻。苏军发现了中方根本不畏惧他们的火力,马上出动了70多名全副武装的战士,配备了两辆装甲车以及军用卡车等,企图将中国正在巡逻的边防战士给围住。
但不料,中国边防部队所派遣的几名巡逻士兵只是为了引蛇出洞。他们的反应能力很强,在发现了苏联这边有了进攻的意图之后,马上开始隐蔽到附近安全地区。
当苏联有所动作后必然就会暴露在明面上,这时候埋伏在周边的中国边防部队已经分成了两个小组,从敌军左右两侧进行穿插。我军第1步先对其发出警告朝空中开枪。
但是苏军却打响了第1枪,他们似乎根本不害怕制造分端。在第1场战斗中,中国边防巡逻部队受伤人数为6人。但一个小时的战斗后,还是成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前苏联部队。
3月15日凌晨,第2场战斗又拉开了序幕。这时苏联边防军出动了60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并且配备了6辆装甲车。他们在装甲车的掩护下想要登录该岛屿的中心线。
而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从周边营区带了一个加强连。并将其部署在周边两侧形成埋伏点,正面与苏军形成了对峙线。苏军在第2次战斗中又是开第1枪的那一方,他们认为坚守有利地形后必将对中国边防战士进行有力打击。
战斗一直延续到了上午10:00左右,苏联边防军在炮火掩护之下出动了5辆装甲车和6辆坦克,企图逼退中国边防部队。但是中国边防战士中的某部班长杨林,他坚守在2号阵地上,并且等到了有效时间。
当他看到苏联的坦克开到了距离他只有10多米远处的距离时,他将已经准备好了5枚手雷将苏军坦克砸坏,使其无法继续前进,并让他们班的战士们连续从装甲车出逃的苏联战士的方向连续射击。
很可惜,在第2次战斗中杨林牺牲成为了烈士。但好在冷鹏飞和他的指挥使得中国边防战士在与苏联部队的第2次冲突中,又一次赢得了胜利,将苏联边防军三次击退,又一次成功保卫了珍宝岛。而在这场战斗中,苏方的指挥官是一位上校他也因此牺牲。
3月17日,苏联边防军又主动向中国珍宝岛发起进攻。他们在第3次战斗时,出动了70多名步兵,又开出了布雷车和 T-62主战坦克。但在第3次战斗中,他们依然忽略了中国人最擅长打伏击战的优势,他们总是会触碰到中国的包围圈,并且被打的措手不及。
即便他们发动了连续性进攻,人员和装备都占据优势。但在作战方案上却吃了大亏,所以3月17日的战斗让苏联边防军失去了他们的新一轮指挥官: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
二:苏联企图炸毁T-62的失败。
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在第3次战斗中我们提到了T-62主战坦克。苏联除了第3次战斗中使用到了该国际新型坦克之外,第2次战斗中也用了该坦克。
苏联因为第2次战斗的失败,使得T-62主战坦克中的一辆被搁浅在了江叉,苏联士兵为了把这让坦克给拖回去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引发了第3次战斗。但是很可惜他们不敌中国的指挥战术,又一次失败。
那么,为什么T-62主战坦克对于苏联来讲那么重要呢?因为当时的T-62主战坦克是国际上一流的坦克研制成品,如果中国人将其拖回北京进行科学研究,必然会极大程度上助长中国在坦克方面的研发力度。
第2个原因是因为,苏联边防军在珍宝岛上所发动的一系列战斗都属于主动侵犯他国领土的行为,这不论是从国际法律还是从人文道德和政治上来讲,必然会使苏联受到国际指责,沦为被动一方。
既然他们抢不回去,那该怎么办呢?苏联人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派遣一名间谍去炸毁那辆T-62主战坦克。他们请到了一位在中国没办法呆下去的小混混,他的名字叫做窦祥松。
窦祥松的老家也是在黑龙江附近一带,窦祥松的父亲是一个恶霸常常欺男霸女,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娶了姨太太。后来新政府进行了肃清,就把窦祥松的父亲给抓进牢狱进行劳改。
窦祥松的三观理解不了新政府为什么会肃清,他开始心理扭曲,杀害了曾指责过窦祥松父亲恶霸行为的邻居张秀英夫妇。犯罪后窦祥松逃到了苏联,自愿请求加入苏联间谍队伍,后被用到了炸毁T-62主战坦克的任务中。
窦祥松带了两颗高爆燃烧弹,当他走到小冲坡这个地方时,觉得路途太遥远了。他就想有个人能够带他一程,就拦下了一位开着拖拉机的庄树宝。
两人在路上也聊了不少话题,等到庄树宝将窦祥松带到了目的点之后,窦祥松随手就给了庄树宝一块10元人民币。当时的时间可是1969年,10块钱的人民币毫不夸张地说,可以顶得上部分工一个月或半个月的工资了。
庄树保努力回想这个男子的面孔,最终摸索出了端倪。因为和窦祥松的家隔得不是非常远,但没有什么交集,有时候庄树宝会因为一些工程充当劳动力。
庄树宝有一次被窦祥松的父亲请去当抬轿子的工人,抬的是一名姨太太。窦祥松不会说话没有惹得姨太太高兴,便被指责。窦祥松的父亲眼看着姨太太不开心就暴打庄树宝一顿,来哄姨太太。
于是他就这样被吊在了树上暴打,所以庄树宝对这一家人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当他察觉得不对劲之后,赶紧带着这10块钱证据来到了地方警局。经相关人员的分析,马上就确定了窦祥松很有可能把目标盯上了T-62主战坦克。
相关部门便出动了武装力量将其顺利逮捕,而窦祥松也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被逮捕归案。经过审讯,窦祥松也承认了自己是苏联派遣来的卧底,目标就是炸毁 T-62主战坦克,他也承认了之前杀害张氏夫妻,最终被判处死刑。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推荐文章5:陈锡联回忆两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文/陈立旭
1969年3月2日、3月15日发生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曾经险些引发中苏两国核战争。
1968年1月5日,在中苏边界发生了七里沁岛事件,苏联军队进入中国境内,双方发生冲突。显然,这是苏联方面的强硬派把两国之间早就存在的思想政治领域里的分歧进一步扩展到两国国家关系领域的一个行动。但这个事件正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激烈进行之时,不能不引起担任国务院总理同时也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正在为维持国内稳定而日夜操劳的周恩来的关注。情况到中央后,周恩来认真研究了有关材料,指示有关部门,密切注意事态发展,防止事态扩大,同时,边界地区部队要做好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如何应对苏联方面的挑衅?周恩来提出了八个字的方针: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周恩来的这个意见,是考虑到,中苏两国即将举行不定期的中苏边界会谈,我们方面应该为会谈创造良好气氛,但我们也应该有应对措施。周恩来的这个意见,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成。后来,这个方针以中央军委的名义下达边防部队。这个八字方针,实际上是要求,我们方面决不挑起和扩大事端,但是,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也决不能在对方的面前表现软弱。对于苏联军队的挑衅和侵略行为必须予以坚决反击。为了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这一方针,沈阳军区专门从值班部队中抽调部分精干人员进入七里沁岛附近,秘密做好了反击准备。由于我们方面按照这个方针做好了准备,加上当时东欧国家出现一些动乱情况,苏联高层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处理东欧不稳的问题上,收敛了在东部边界的军事行动。中国方面准备的这次反击行动未能实施。
◆状似元宝的珍宝岛。
但是,苏联高层中一些反华派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挑衅。在东欧局势稍稍稳定后,他们又蓄意在中苏边界挑起事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毛泽东从全局考虑,打算在1969年召开党的九大。因此,中央在1968年底就开始筹备召开党的九大。毛泽东想通过召开九大,结束“文化大革命”后,开始整顿国家,搞生产,寻求安定。毛泽东和当时的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以至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不愿意看到中苏边境发生冲突,干扰开九大。但苏联方面却一再主动挑起冲突。从1968年初到1969年初一整年时间里,在中苏边界发生冲突四十多次,尤其是1968年12月28日,1969年1月23日两次,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两次发生了严重冲突。苏联方面的一再挑衅,不能不引起中共中央高层的注意。周恩来与中央军委其他领导人一起商议后,指示边防部队密切注意事态发展,拿出反干涉方案。此指示由中央军委下达。根据这个指示精神,黑龙江省军区首先提出了反干涉斗争的自卫还击方案,主张派精干部队上岛潜伏,在苏方以武力强行干涉我巡逻分队执行任务时,给予对方以沉重教训。黑龙江省军区的告经沈阳军区同意上中央后,周恩来建议中央再进行慎重考虑。我们方面决不先挑起冲突,但对于侵犯我国领土的军事行动,必须予以反击。应对措施要稳妥,注意国际影响。
到1969年2月,苏联军队在边界的挑衅行动更加频繁,冲突不断升级。在此情况下,周恩来和中央军委、外交部的领导人一起商议对策。最后决定要进行自卫。于是,由总参谋部、外交部于2月19日联合下达指示:同意黑龙江省军区的斗争方案。总参谋部还给予了具体指示。经中央军委批准后,沈阳军区迅速进行了周密的战斗部署。于是,在3月2日和3月15日,我军进行了两次自卫反击作战。
◆1969年2月中国边防军官兵与与入侵珍宝岛地区的苏联边防军军官等对峙。
这两次自卫反击,打得很漂亮,据当时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同志后来回忆,这次自卫反击战,是经过中央军委批准的,周恩来是中央指定的下最后决心的直接领导人。我们方面对此次行动早有准备。3月15日的战斗是从北京直接指挥的。当时正准备召开九大,大军区首长都已经来到北京,中央军委专门在京西宾馆开设了一个房间,架设了专线,由陈锡联负责直接与前线联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掌握国际方面的情,随时向周恩来汇,并由周恩来下最后决心。陈锡联说: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三个军中抽调了三个侦察连,一个连二三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打得干脆利落。3月2日战斗后,“我们知道他们要来,就在江叉口埋了大量地雷。他们首先从西边来了坦克,我们给炸了,他们不敢走了。从正面来了30多人,炮火掩护。我们在岛上也没有什么人,但炮火都准备好了。在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岛上,几十辆车,几十辆坦克、装甲车,我请示总理:现在是开炮的时候了,得到总理的同意,我就让开炮。打了半个小时,珍宝岛变成了一片火海,把他们的车辆都打了。他们也没有再增援部队,也用炮向我们射击,我们也用炮回敬他们,打了一会儿,那天的战斗就结束了。”
◆入侵苏联边防军退出珍宝岛地区。
战斗结束后,周恩来及时向毛泽东作了汇。毛泽东听后很高兴。毛泽东和周恩来根据我们过去战胜敌人的经验,都认为,我们不怕他们,让他们打进来,就使我们动员起来了。但毛泽东和周恩来,统筹考虑中国和世界大局,从内心不愿意与苏联发生军事冲突,他们共同商议了国内外局势后明确指出,到此为止。毛泽东还明确表示“不要再打了”。毛泽东在当时“中央文革”碰头会上说:对这次边界事件,我是比较乐观的。2日的冲突,他们上边的人也不知道,政治局也没有讨论,同我们一样。就连珍宝岛在什么地方,许多人也不知道。毛泽东讲,九大政治告对这次边界冲突,不要讲得那么严重。周恩来当时完全支持毛泽东的看法和决策,并且为贯彻执行毛泽东的决策,要求沈阳军区指示边防部队,我们方面一定要忍让克制,决不采取进一步行动。为了执行周恩来的这个指示,黑龙江我边防部队,即使在苏军随后对珍宝岛进行狂轰滥炸之时,也没有进一步采取使对抗升级的步骤。
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周恩来贯彻毛泽东的决策而下达的对边防部队的要求,是正确的。这使中国方面始终处于有理有利有节的地步,也为后来中苏结束激烈对抗奠定了基础。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推荐搜索词:
1.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哪年
2.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简介
3.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真实纪录片
本文标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