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米又称什么米
早稻米又称什么米推荐文章1:籼米、粳米是啥?珍珠米、香米、五常大米有何区别?大米的那些事
早稻米又称什么米推荐文章2:大米品种概述
:期货日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2018年全球大米产量约为4.99亿吨,消费量约为4.90亿吨,大米主要消费国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我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大米的分类
大米分类与稻谷分类有着密切关系。国际市场通常根据植物学性状分类,还可以根据稻谷加工程度和加工方法等指标对大米进行分类。大米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粒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长粒米、中粒米和短粒米。其中,长粒米指长度介于6.61—7.5毫米且长宽比大于3的大米,中短粒米指长度介于5.51—6.6毫米且长宽比介于2.1—3.0毫米的大米,?短粒米指长度在5.51毫米以下且长宽比在2.1毫米以下的大米。二是根据植物学性状分类,主要分为籼米、粳米和糯米。籼米指的是非糯性稻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透明度较差,腹白度较大,易碎,胀性大,黏性弱。粳米指非糯性粳米稻米,粳米米粒呈椭圆形,粒短、宽而厚,不易碎、胀性小、黏性较强,透明度好,腹白小。糯米指的是糯米稻米,乳白色,不透明,黏性大。其中,按米粒形状又分为籼糯米、粳糯米两种,籼糯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粳糯米的米粒较短。三是根据谷物生长期分类,具体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其中,早稻分为两种,一种是目前国内所说的早稻,通常指双季稻的前季稻,基本上为籼型,即早籼稻;另外一种是早粳稻,即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粳稻谷。中稻生育期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生长期125—150天,一般在早秋季节成熟。晚稻对日照长度极为敏感,无论早播或迟播,都要经9—10月秋季短日照条件的诱导才能抽穗。其他种类的大米主要还有黑米、糙米、脱脂米、覆膜米、强化米、上光米和免淘米。
大米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食用大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粳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也比较全面,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粳米口感鲜软,主要用于人们食用口粮。在工业中可用于制作燃料乙醇和淀粉,也可以添加在饲料中替代玉米和小麦提供能量。由于大米价格较高,其绝大部分用于食用,工业和饲用非常少。
早稻米又称什么米推荐文章3:“零的突破”!早粳稻诞生记
7月19日,江西省上高县,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现场考察会举行。200亩示范片里金色稻浪翻滚,丰收在即。
“10、20、30……”测产现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院士摘了一个稻穗,放在手心里揉开来,拉着身旁的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一起数起了稻粒。
“只有四粒瘪谷,结实率很高,很可贵。”看着手里105粒稻粒,特邀专家谢华安对胡培松说。随后谢华安又接连仔细查看了多块稻田,结果未发现一穗有病害,这让他对新品种的抗病能力也感到很满意。
当天的测产结果发现,新品种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均表现优异,尤其在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且外观品质优、食味好。
“震撼!”“打破认知!”“前景很好!”考察会现场,许多水稻专家如是评价,指出这个由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李家洋团队与合选育的新品种是我国双季早粳稻“零的突破”,它意味着今后提前一个季度就能吃上好吃的新粳米了。
填补空白,为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
“一个品种好不好,看长相就知道。”看着稻田里苗壮籽实的新稻,中国水稻所所长胡培松心情特别愉悦,他笑言自己有些“舍不得走了”。
19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测评专家组通过考察和实割测产发现,“中科发早粳1号”新品种田间群体长势均衡,无明显病虫害,植株挺立,后期落色好。同时,新品种兼具高产性,经专家实地测产,人工抛秧种植亩产530.31公斤,机插种植亩产为613.73公斤,两种种植模式平均亩产567.64公斤。
“新品种单产高,株型优良,抗倒伏抗稻瘟病,米质也非常优异,这是一个新的突破,对中国早稻生产意义重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说。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第一大国。然而,一直以来,双季早粳品种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是一个空白。
我国双季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51千公顷(7126万亩),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546亿斤),平均单产5745.0公斤/公顷(383.0公斤/亩)。
然而,我国所有的双季早稻品种均为籼稻,目前国家设立的双季早稻品种审定只有早籼组。早籼稻是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生长期100~120天)的南方籼稻品种。早籼稻品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品种由于其整体品质较差,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
以江西省为例,该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光华表示,2020、2021年该省连续两年早籼种植面积1800万亩,早稻产量居全国第二,约占我国早籼生产的五分之一。
然而,江西早籼以高产类型为主,品质较差,种植效益低,种植面积近年逐年下降。“2014年至2019年,种植面积从2091万亩降低至1643万亩。”他说。
怎样才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早稻品种呢?一直聚焦水稻研究的李家洋把目光瞄向了早粳稻。同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明显优点。
“将双季早籼稻品种改为双季早粳稻品种,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两至三个月上市,为我国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增加农民受益。”李家洋说。
然而,早粳稻一直是水稻培育的一个难题,其种子资源需要具备多种品质,如苗期内要耐得起骤然而至的倒春寒,能够扛得住南方7月份的高温,如何在短暂的生长期(100-120天)内取得高产等。综合这些原因,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尽管育种家已经尝试了几十年,却一直未能培育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双季早粳稻新品种。
现在,李家洋率领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些难题,实现了我国双季早粳稻“零的突破”。
南北稻“联姻”,精准培育优质后代
当天中午的新米饭“试吃”再次刷新了专家组对“中科发早粳1号”的认识:新品种米粒细长,味道甜香可口。
“这个品种给我们搞早籼稻育种的带来了很大压力。”在当天下午的专家点评会上,胡培松的一句话在现场引起一片欢笑声。
与会专家认为,新品种是传统育种跟现代生物育种相结合培育出的优质典范。示范主要实施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副所长肖叶青研究员表示,在早稻成熟期的高温多雨天气下,与早籼稻相比,新种子谷穗发芽少。新品种还含有低镉积累基因。
此次双季早粳稻诞生背后,有两大技术“利器”的支撑,其一是南北稻‘联姻’。
据新种子研发团队成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刘贵富研究员介绍,新种子的亲本来自三种不同特性的水稻——具有早熟、耐冷特性的“空育131”,抗稻瘟病的长粒米“南方长粒粳”和具有耐冷、抗倒伏、口感好等特性的“吉粳88”,经过杂交筛选后培育而成。
“把这三个亲本种质资源结合在一起非常重要,好的亲本才能诞生出好的新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钱前院士说。
新品种诞生的另一个强大技术支撑是“分子精准设计育种”。它是在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等项目的支持下产生的重要成果。
用李家洋的话说,“分子精准设计”就像组装一台电脑。“想要什么样的水稻,把相关的水稻基因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培育出满足需要的种子。”
李家洋团队长期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调控的机理研究,在我国率先建立了植物基因图位克隆技术方法体系,克隆了影响水稻株型、分蘖数目、株高等株型特征的一系列重要基因,为培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并率先提出了“分子设计育种”的理念。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大和育种效率低下等缺点,还可以对当前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目前李家洋团队先后订制了多个具备高产、优质、高效、高抗等诸多优良性状的“理想水稻”。
他们创建的北方稻区的“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和南方稻区的“嘉优中科”系列水稻新品种,均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水稻的高效培育。截至目前,2018年通过国审的“中科发5号”等系列品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推广面积达200万亩以上;2017年进行万亩示范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嘉优中科”系列推广面积已逾100万亩。
“中国有14亿人口,要吃饱、吃好饭,是个大事。”现在,利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技术,李家洋朝着理想又前进了一步。
打通产业链,献力国家粮食安全
“我过去认为,早粳稻是不可能有的,但现在我的观念被打破了。”曾分管江西省早稻种植的刘光华说,他希望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成果早日通过审定。
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教授表示,全国首创的新早粳稻品种给他的第一印象是“震撼”。当地农民最早的时候卖早稻,留晚米,因为后者口感好。现在是留早稻,卖晚米,因为早稻打药少。而新的早粳稻口感好,且能抗病,打药少,“老百姓一定会感兴趣”。
江西省农科院院长戴星照也表示,实现种业的科技创新,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早粳稻的早日推广对水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流会上,在场院士专家都十分看好早粳稻的应用前景,纷纷提出建议,希望能够推动它更快从田间走向更多老百姓的餐桌。
尽管目前“中科发早粳1号”已聚集了许多优良性状,但李家洋仍然很谨慎,他表示新品种仍需升级与完善。“科学研究在走向产业时,往往会一个缺点就会一票否决。我们还要继续做实验,与相关科研院所和地方合作,把机理机制搞清楚,这样才能早日产业化。”他说。(冯丽妃)
: 中国科学
早稻米又称什么米推荐文章4:东北大米的不同种类,你都知道吗?
说到大米,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东北大米,东北黑土地土壤肥沃、水源优质,水稻积累的干物质多,而且大米营养丰富,口感软、弹、黏。由于东北大米的产地、品种、种植技术不同,又有不同的特点。
通常所说的五常大米、延边大米等是指由黑龙江五常市、吉林延边地区出产的大米。由于这些地方是东北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其出产的大米质量高、特色鲜明,国家特许它们可以用原产地名称作为产品名称,这些产品就被称为“地理标志产品”。
每个主要的水稻产区都有其主打的产品,根据其品种、特点而命名。
五常稻花香:即五常地区用“稻花香2号”种子种出的大米,是目前国内最优质的水稻之一,是五常地区的主打大米。
长粒香:是除稻花香以外最常见的一种长粒香型米,因其产地、种植技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价格差别较大,种类繁多。
珍珠米:一种常见的东北大米,米粒短、圆,颗粒饱满、色泽洁白,因形似珍珠而得名。
秋田小町米:原产地日本,由吉林梅河口、松原等地区引进培育,外观与珍珠米类似而较小,短、圆,米粒整齐有光泽。
总之,这些米的名称是为了表现其特点、方便消费者选购,具体品质要看其出产地、种植技术。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要选择信誉好的商家,注意观察大米包装或标签上的产地、生产厂家、有机或绿色认证标识。
云上禾谷主打大米系列,有数十种不同种类的大米,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想要轻松买到放心优质的东北好大米,就来云上禾谷选购心仪的东北大米吧!
早稻米又称什么米推荐文章5:早稻和晚稻大米到底啥区别?下个月吃下舟山本地晚稻大米就知道了!
舟山本地晚稻大米要来了啦!
在上周举行的2015舟山群岛新区农林业与渔农村发展成就展览会上,来自定海小沙卫丰农产品专业合作、五惠农机专业合作、普陀展茅丰晟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新晚稻米,让不少市民吃上了今年岛城最新鲜的晚稻米。
展览会现场↓↓↓
接下来全市3.25万亩的多个晚稻品种要到11月5日以后开始大规模收割。
下月初进入收割旺季
在小沙成片的稻谷已经开始变黄,稻穗摆动,甚是喜人。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鲍维巨说:“我市水稻收割一般集中在下个月,单季晚稻亩产都在千斤以上。 ”
我市早稻种植不多,规模化的只有衢山有110亩左右,其余都是单季晚稻。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在晚稻生长的中后期,阳光充足,非常适合晚稻生长。
由于连年引进优秀稻种,我市单季晚稻种植面积的品种也非常丰富,水稻品质优秀,稻穗结实时的气候条件适宜,提高了部分晚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早稻晚稻有啥区别?
早,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早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基本型,早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的变异型。我国南方的早稻播种一般在4月上旬,在4月下旬插秧,7月中旬左右收获。晚稻播种一般在6月底7月初,在7月中旬左右插秧,11月上中旬左右收获。我市处于北纬三十度,气候特点造就了我市晚稻优良的品质,和特殊的口感。
如何选大米?
专家提醒,在挑选米时,可选择充实饱满、粒型均一且透明度高、完整有有光泽的米粒品质较好,若米粒呈异样颜色,如发黄变黑、出现非透明的白色粉质、或是包装有破裂、内容物太多碎粒等情形,就要当心是劣质米。
1、看。新米色泽呈透明玉色状,未熟米粒可见青色(俗称青腰);二是新米“米眼睛”(胚芽部)的颜色呈乳白色或者淡黄色,陈米则颜色较深或呈咖啡色。
2、闻。新米有股浓浓的清香味,陈谷新轧的米少清香味,而存放一年以上的陈米,只有米糠味,没有清香味。
3、品。新米含水量较高,吃口较松,齿间留香;陈米则含水量较低,吃口较硬。
最后,还要注意大米的外包装!看一看包装、防伪线是否精细,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食品生产许可证和QS标志等是否齐全。一般来说,劣质大米是不会也不敢标注这些标识的。
家庭储存的大米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高温、光照。用容器(米桶或米缸)装米时,在装米前,先用纸点火烘干、消毒容器。大米买回后,装进米桶或米缸把盖盖好,放在离地面一尺高的干燥、通风之处。
另外在蒸煮米饭时,可使用开水取代冷水来缩短蒸煮时间,以防止米中的维生素因长时间高温加热受到破坏,且洗米时要切记不可揉搓,只要将附着于米中的糠或杂物去除了即可,反覆搓揉只会让米中的维生素流失,因此洗米只要轻轻搅拌2至3次即可。
(信息:舟山网)
早稻米又称什么米推荐搜索词:
1.早稻米又称什么米有几种
2.早稻米又称什么米中药
3.早稻米在超市叫什么
本文标题:早稻米又称什么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