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最佳配方推荐文章1:阴虚火旺、骨蒸发热,一剂古方,清虚热,除骨蒸,让你身凉人安

  很多人都有这种现象,就是一到了晚上身体就自觉燥热,热从内生,像从骨头发出来的,热的人睡不着觉,感觉人体像坐在蒸笼上,这种情况中医叫做骨蒸潮热,而且中午过后也会感觉身体发热,热如潮水一样,很有规律,中医叫做午后潮热,有的人会有睡觉出汗,这种是盗汗,以上的情况就是中医讲的阴虚火旺,骨蒸潮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阴虚内热,睡眠不佳,心情烦躁,喜欢和冷水


  首先,跟大家讲一下骨蒸潮热、阴虚火旺是咋回事,怎么预防,阴虚大家都知道,就是体内阴液不足了。我们体内阴液和阳气是一种动态平衡,我们体内的一些体液,血液都属于阴液范畴,阴液具有凉润的特性,阳气具有热的特点,当阴液不足时,会出现一种阳热相对偏亢盛的状态,阳气偏亢盛体内就会表现热的表现,这个时候就是阴虚内热了,阴虚产生的内热又会蒸腾体内的阴液睡觉时出汗产生盗汗,这样造成了体内阴液更加的亏虚,当体内阴液亏虚干涸,就像干枯的大地一样,没有阴液来凉润内热,盗汗反倒是缓解,热从内生,感觉像从骨头发出来,就是骨蒸潮热了。


  人体内阴液减少,像大地一样逐渐干涸


  出现了骨蒸潮热,需要养阴退热,除骨蒸。今天分享一剂古方,名字是“地骨皮饮”,助你解决问题。组成是四物汤+地骨皮+牡丹皮。


  首先看一下四物汤,四物汤由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组成,白芍、当归、熟地均是肝家滋阴养血佳品,加上川芎补血不留瘀,配合成四物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补肾水,养肝阴,肾为水之下源,肺为水之上源,下源充足,则上源充盛。


  四物汤:当归、白芍、熟地、川芎


  光有养血滋阴还不够,这时候内热已经很盛,需要清热凉血,急救存阴,因此加入了一剂地骨皮,地骨皮又名枸杞根,性味甘寒,入肺和肾经,能凉血退蒸,对于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等都有很好的效果,还能除小孩子疳积发热。


  古籍引文:


  《雷公炮制药性解》载地骨皮味苦,性寒,入肾肺二经,退有汗之骨蒸,除热清肺,凉血凉骨。


  地骨皮除骨蒸,清肺热


  此外,还加入了牡丹皮,牡丹皮味苦,苦可以入肾经,补肾水,清血,清虚热而除骨蒸,凉血化斑,尤其是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潮热盗汗,夜热早凉等。配合地骨皮,前者清肺热、后者清肝热,肺为水之上源,肝藏血,调节血量,二者肝肺同调,再配合四物汤就可以退虚热,除骨蒸,改善盗汗,除烦安眠,是一剂用于阴虚骨蒸的良药。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大家学会了吗?


  地骨皮的最佳配方推荐文章2:这些良药,99%的人当垃圾!名老中医教您一杯茶降“三高”,只需花几元!

  :健康时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文伯教授今年已81岁高龄,但精神抖擞,头发乌黑,看起来只有60多岁。


  几十年来,陈教授的血压、血脂、血糖都正常。很多人好奇,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吗?陈教授推荐了一款他自己常喝的养生茶。


  治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陈文伯教授认为,现在治疗很多疾病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很多疾病不能只针对病位用药,而要寻找它的根源。比如现在很多人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只想着降压和通血管,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应该从整体和病源来考虑。


  陈文伯教授说,高血压和冠心病,看似一个和血管有关系,一个和心脏有关系,但是它们的根源都在于“肾”!


  这里给大家推荐“丹参山楂茶”,它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强心脏的作用,可全面调理“三高”问题。


  丹参山楂茶


  配方:地骨皮、葛根、丹参、山楂、牛蒡各3克。一共5味药材,在普通药店都可以买到,加起来不过几元。


  做法:将药材放入保温杯,用热水冲泡饮用,冬天泡25分钟,夏天泡20分钟。每天一剂3杯水。


  地骨皮:可降糖降脂


  地骨皮就是枸杞树的根。地骨皮有治疗肾阴亏虚的作用,但它还可降血糖和降血脂,中医和西医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葛根:改善血液循环


  葛根能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于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丹参:可防止血栓


  丹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活血祛瘀,心脑血管病常用到丹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对防止血栓有不错的疗效。


  山楂:可降压降脂


  山楂可降血脂、降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药物。


  牛蒡:对付“三高”


  牛蒡可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治疗失眠,提高人体免疫力等。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食物都具有药用价值,但往往被我们随手扔掉。等到生病时,再转身到医院买药吃,实在太浪费!


  这些身边的良药,别再扔掉了


  1


  花生皮——补血


  很多人吃花生习惯把外面的红皮搓掉。其实,这样很不好,要知道那层红皮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是一味中药呢。


  陈文伯说,花生的作用是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降压降脂,其中“补血止血”主要就靠花生仁外那层红衣,中医叫“花生衣”。


  中医理论认为“脾统血”,气虚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红衣正是因为能够补脾胃之气,所以能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


  花生衣更是女性的保护神。尤其是处于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的女性,失血和消耗营养较多,花生衣能帮助她们养血、补血,应该常吃、多吃。


  同时,花生红衣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还能升高血小板,提高红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力。


  2


  橘子皮——护脾胃


  平时吃完了橘子,随手就把皮扔了。其实,您扔的是一味好药材。把新鲜的橘子皮剪成细条,通风阴干,一年后就成了陈皮。


  陈文伯说,陈皮能理气,调脾胃。他们家但凡做肉菜,锅里都会放点陈皮。吃肉多了,容易滞塞不通,导致腹胀、消化不良,放点陈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放了陈皮的肉菜还会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放多少呢?一盘炒牛肉丝,放3-5克就行。


  3


  茄子蒂——清热去火


  茄子本身是偏寒的食物,茄蒂寒性更大。中医讲,偏寒性的药材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像肠风下血,即痔疮便血,或者牙疼、身上长疮了,说明体内有火,就可以用茄蒂清热解毒。


  要是感觉上火了,如果家里正好有新鲜的茄子,可以直接把茄蒂切了放菜里吃,就能缓解病情。用新鲜的茄蒂和黄连、黄柏或者莲子心煎汤、沏水喝,可以治口疮。


  4


  橘子核——治疝气、痛经


  橘子籽,中医术语叫“橘核”,药用价值也很大。陈文伯说,橘核能治疝气,还能治疗女性痛经。


  不少女性来月经时,小肚子又凉又疼,说明腹部有寒,同时嘴里还长口疮,这叫“上火下寒”。


  这时就可以用到橘核了。橘核有理气、温胃、止痛的作用,既能驱寒又能止痛。建议用橘核沏茶,一般用3-5克;如果疼得厉害,可用到10克。


  编辑:tomo


  地骨皮的最佳配方推荐文章3:养生知药 | 牡丹皮

  牡丹皮于毛茛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


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记载:“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神农本草经疏》记载:“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


  《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珍珠囊》记载:“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本草汇言》记载:“按《深师方》牡丹皮,清心,养肾,和肝,利包络,并治四经血分伏火。血中气药也。善治女人经脉不通,及产后恶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扑瘀血,凡一切血气为病,统能治之。”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医学入门》记载:“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药性论》记载:“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滇南本草》记载:“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识别要点

  (1)呈筒状、半筒状或卷曲形的薄片。


  (2)外表灰褐色或黄褐色,刮去外皮者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纹及发亮的结晶。


  (3)质硬脆,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4)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传统经验认为,条粗长,皮厚,断面粉性足,香气浓,结晶多者为佳。


食用指南

  中医学认为,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有一定的作用。


  1.丹皮粥


  【配方】丹皮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丹皮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再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适用于热入血分所致的斑疹、吐血、衄血等出血症,或热病后期低热不退,或阴虚内热所致的骨蒸潮热,以及瘀血所致的腹痛、跌打损伤、痛经等。


  2.丹皮炖瘦肉


  【配方】丹皮6克,柴胡6克,白芍10克,瘦猪肉30克,佐料适量。


  【制作】将丹皮、柴胡、白芍洗净与瘦猪肉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炖煮,至肉烂熟,加适量佐料,饮汤食肉即可。


  【功用】疏肝解郁,柔肝清热。


  3.丹皮茶


  【配方】丹皮6克,青蒿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


  【制作】将丹皮与青蒿洗净,与茶叶一起置茶杯中,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放入冰糖溶化,代茶饮。


  【功用】清热凉血。适用于血虚热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7日以上,月经量多,色鲜红,口干,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经期或有红色皮疹或皮下出血。


  4.槐花丹皮柏叶粥


  【配方】槐花50克,侧柏叶15克,丹皮10克,粳米100克,冰糖30克。


  【制作】将槐花、柏叶、丹皮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待米半熟时入冰糖,熬煮至粥熟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1次,连服10日。


  【功用】防脱发。


  5.牡丹皮地骨皮炖老鸽


  【配方】牡丹皮、地骨皮各15克,老鸽1只,生姜3片。


  【制作】将牡丹皮、地骨皮洗净备用,老鸽清洗干净,与牡丹 皮、地骨皮、生姜一起放入炖盅,加入热开水1000毫升,加盖隔水炖约两个半小时,食用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用】滋补肝肾,益气理血。


  6.丹皮橘叶肝


  【配方】丹皮10克,橘叶10克,羊肝60克,佐料适量。


  【制作】将丹皮、橘叶与羊肝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进行炖煮,肝熟后切片加佐料食用。


  【功用】疏肝理气,清热凉血。


食用禁忌

  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日华子诸家本草》:“忌蒜。”


  《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特 别 声 明


  非临床执业医师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


  文/徐传庚


  /微信公众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地骨皮的最佳配方推荐文章4:一个中成药,补益“三脏”精气!上补肺气,中补脾胃,下补肝肾精

  精气,在中医理论里,可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它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太阳”,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维持着各个脏腑器官的正常运转,还守护着我们的免疫系统,让疾病难以入侵。一旦精气不足,就好比“小太阳”的能量减弱,身体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该如何补充我们的精气?别着急,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神奇的中成药,它能够上补肺气,中补脾胃,下补肝肾精,全面呵护我们的身体,让你重新找回活力满满的自己!


中医视角:精与气,生命的基石

  在中医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精与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两大关键要素。《黄帝内经》有云:“夫精者,身之本也。”这里的精,蕴含着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全部奥秘。它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生命密码”,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奠定了我们生命的基础,决定了我们的体质、遗传特征等;后天之精,则于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转化为水谷精微,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持续的营养支持,滋养着各个脏腑。


  气,是一种充满活力、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推动着营养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出,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气又可细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又依赖后天之精的滋养,它推动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是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聚集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与我们的呼吸、语言、声音、肢体运动等密切相关;营气,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能够化生血液,营养周身;卫气,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就像身体的“边防战士”,能够抵御外邪入侵,调节体温,控制汗液的排泄。


  精与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精是气的化生基础,精足则气旺;气又能推动和激发精的化生与功能发挥,气聚则精盈。当人体精气充足时,就像一辆加满油、保养良好的汽车,运行顺畅,活力满满,表现为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身体强壮、抵抗力强等;反之,一旦精气不足,身体就会陷入“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也会乘虚而入。所以,补充精气,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精丸:补三脏的中成药

  在中医的宝库中,有一味古老的中成药——三精丸,通过独特的配方和精妙的配伍,实现了上补肺气、中补脾胃、下补肝肾精的功效。三精丸的组成并不复杂,主要由苍术、地骨皮、黑桑葚这三味药材组成。


  苍术,是中焦脾胃的得力助手。它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的强大能力,能够清除脾胃中的湿气,让脾胃恢复正常运转。当脾胃被湿气困扰时,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苍术能迅速发挥作用,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食物能够顺利地被消化吸收,转化为营养物质,为身体补充后天之精,为全身脏腑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


  地骨皮,是肺与肾的“守护者”,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对于肺脏,地骨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当肺中有热邪,出现咳嗽、气喘、咳痰黄稠、阴虚发热、潮热盗汗等症状时,地骨皮能够迅速发挥清热泻火的作用,清除肺热,使肺气得以顺畅地宣发和肃降,恢复肺的正常呼吸功能。


  黑桑葚,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功效。对于肝脏,黑桑葚能够滋养肝血,使肝脏的藏血功能正常,为身体的各个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当肝血不足时,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视力减退、面色萎黄等症状,黑桑葚就能发挥其滋阴补血的作用,改善这些症状。对于肾脏,黑桑葚更是补肾精的佳品。它能够补充肾中所藏之精,对于肾精亏虚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失眠多梦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这三味药材相互配伍,协同作用,共同发挥上补肺气、中补脾胃、下补肝肾精的神奇功效。从人体的上、中、下三个层面,全方位地滋养着人体的精气,使人体的脏腑功能得以协调平衡,身体充满活力。


养精之道,不止于药

  虽然三精丸在补益三脏精气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但中医养生强调的是全方位的调养,除了借助药物的力量,还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才能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1、在饮食上


  可以多吃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无论是煲汤、煮粥还是清炒,都能为身体带来满满的营养。枸杞,也是养生的佳品,它能滋补肝肾、明目,对于肝肾阴虚的人来说,长期坚持,能有效改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症状。黑芝麻,它富含油脂和蛋白质,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作用,将黑芝麻磨成粉,加入到牛奶、豆浆中饮用,既美味又健康。


  2、规律作息


  规律的作息对于补充精气也至关重要。中医认为,夜晚是人体阴气生长、阳气潜藏的时候,此时如果能够好好休息,就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修复和滋养。所以,我们要尽量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让身体在睡眠中恢复元气。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养成良好的生物钟。


  3、适度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的健身运动,动作缓慢、柔和,能够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还能锻炼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对补养肝肾精有着很好的作用。我们可以每天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进行这些运动,让身体在运动中充满活力。


  4、良好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样重要。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人体的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脏腑的功能,损耗精气。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当遇到烦恼和压力时,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让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舒畅。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真正的健康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的关爱。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让身体在全方位的呵护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精气状况,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地骨皮的最佳配方推荐文章5:一个方子,上养心肺,中养肝,下养肾,久服白发转黑,健体强身

  《医垒元戎》为金元著名医家王好古的代表著作之一。


  《医垒元戎》之方剂:张天师草还丹,


  久服轻身,若发白者,从根而黑,如未白者,永不白。


  在了解这个方子之前,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考虑:


  1、养肝肾


  发为血之余,发的生机源于血,故而藏血之肝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所以肝风内动,会使肝阳上亢,熏灼头发,冲击发根,撼动发根而色白。


  又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化血,助肝藏血,故肾好,则毛发多而润泽。


  2、养肺


  肺主皮毛。这个皮毛不仅指皮肤,汗腺,毛孔,还包括毫毛,头发等。当一个人出现脱发或须发早白,或皮肤过敏、长湿疹时,通常和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下降,影响到肺气运行有关,所以中医有“肺气足则卫气充,卫气充利皮肤坚,皮肤坚则毛发长。”之说。


  地骨皮,生地黄,牛膝、菟丝子均补肝肾。地骨皮还能清肺火。


  地骨皮,枸杞的根为地之骨,其根皮甘淡而寒。归肺肝肾经。既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又能降肝火,肝有热则生风,热退风自息。并泻肾之虚热以滋阴,以达补肾润肺,生精益气,凉血除蒸之功。


  地骨皮一味药之效,打尽导致白发的肺肝肾问题。


  生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治心热、手足心热,清肝火防肝阳上亢,并益肾水,生精血。


  牛膝,苦甘酸平。活跃于肝肾经。逐瘀通经脉,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不仅拉着上扰的虚热往下,同时让身体筋骨强健,有足够的力气来对抗白发。


  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是既补阴又补阳的一味药。


  湿可燥,燥可润,虚可补,实可清,寒可温,热可降。


  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舒筋活气,无论何种体质都可用,白发返黑的方子怎能没有它?


  3、养心


  心系九窍,九窍与毛孔是人体与外界大气交换的通道,这个通道不通,人体内的阴阳气血就会受损,头发变白便是连带影响之一。


  加之肝藏血,心行血,心主血脉。心气充足,血液就在经脉中该去哪里去哪里,包括为头发提供营养。心还有主神志的作用,心气不足,心血亏虚,神就不得养,除了会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还易出现发早白,早脱的状况。


  石菖蒲与远志同属心经,均具有祛痰开窍之功,能让气血通畅,助心行血。


  石菖蒲辛温,补肝益心,辛散以宣痰湿。


  远志苦辛温,归心肾肺经,苦降以定上逆之痰滞。


  二药合用,气自顺堵自开,可令气血和畅不上逆,痰浊消散不蒙清窍,神志自可清明,是临床常用的祛痰开窍药对之一。


  石草蒲益心的同时兼顾养肝,远志不仅活跃于心经,还活跃于肾肺经,交通心肾,治神志恍惚。


  二味并与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的生地黄共达清心益肾养肝之功。


  六味相遇,心肝肺肾均得补,并平肝凉血,防肝风内动,共达令发黑及预防发白之目的,久服身体轻健。


  组成:地骨皮 生地黄 石菖蒲 牛膝(酒浸一宿) 远志(去心) 菟丝子(酒浸三宿,炒黄)


  提醒: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


  地骨皮的最佳配方推荐搜索词:

  

  1.地骨皮的最佳配方药

  

  2.地骨皮的最佳配方降血压

  

  3.地骨皮的最佳配方翻白草

  

本文标题:地骨皮的最佳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