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属于哪个市
紫金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1:广东省紫金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东接五华县,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西南与惠州市惠城区相接,南与惠东县相邻,东南与陆河、海丰县毗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相邻,北界河源市东源县。
历史沿革
紫金古称永安县。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督府,因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同名,且其建县早于本县,民国3年(1914)中央政府批准改名为紫金县,以紫金山命名。,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复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
行政区划
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后,全县划为4个区、28个乡(镇)。
1950年5月,全县改设5个区、27个乡、4个镇。辖行政村346个。
1952年5月,实行新编区体制,全县由5个区,改为11个区,辖166个乡、4个镇。
1957年12月,撤销区的设置,改设29个乡(镇)。即:紫城镇;林田、黄花、乌石、士贵、敬梓、中坝、龙窝、嶂下、水墩、洋头、南岭、炮子、九和、围澳、热水、蓝塘、石城、凤安、好义、上义、古竹、平渡、义容、青溪、柏埔、临江、黄塘、庙前乡。
1958年5月,撤销嶂下、热水、平渡、庙前4个乡,全县乡镇调整为25个。
1958年10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全县25个乡(镇)合并成立12个人民公社,下设197个生产大队,570个生产队。
1961年4月,体制下放,全县人民公社由原11个调整为27个公社、1个农场;下辖428个生产大队、6153个生产队。
1963年3月,人民公社规模经过调整合并,全县由27个公社、1个农场合并为17个公社,下设223个生产大队、6121个生产队。此后,除个别公社分合、更名外,大部分延续到1983年9月公社改区,大队改乡止。
1964年8月,附城公社分出紫城镇,辖居民、城郊2个大队,1968年2月,紫城镇复称城镇公社。是年,全县设置18个公社、225个大队、3241个生产队。
1970年7月,恢复青溪公社建制(从义容公社分出)。全县设置19个公社、228个大队、3154个生产队。
1972年8月,恢复洋头公社建制(从龙窝公社分出),全县共20个公社。
1973年4月,恢复敬梓、九树、上义人民公社(分别从中坝、龙窝、瓦溪、九和、好义公社分出)。全县设置23个公社、229个生产大队、3265个生产队。
1981年1月,全县设置22个公社、1个镇(即紫城镇;附城、乌石、中坝、敬梓、水墩、龙窝、洋头、苏区、南岭(由苏南更名)、瓦溪、九树、九和、蓝塘、凤安、好义、上义、古竹、义容、青溪、临江、柏埔、黄塘公社),下辖357个生产大队、5898个生产队。
1983年9月,撤社设区。22个公社改为区,紫城镇不变。下辖255个乡、2个乡级镇、5个管理区、2个居民委员会、1599个自然村。
1987年4月,撤区建乡(镇)。撤销附城等22个区公所、256个乡和蓝塘、古竹两个乡级镇建制,新设置建制乡11个、建制镇11个;保留原紫城镇建制不变。撤区建乡(镇)后,原小乡设置改为301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同月,各乡(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个别乡镇的行政村设置略有调整。
1988年底,全县共有12个镇、11个乡,下辖15个居民委员会、303个行政村,下分1827个自然村。
1989年12月,将乡镇下辖的301个行政村更名为管理区,属乡镇派出机构。
1990年11月,南岭乡的山嶂管理区划分为山背、嶂背两个管理区。
1991年2月,敬梓镇增设黄小塘管理区;3月,洋头镇增设黄竹塘管理区。
1993年10月,附城、乌石、敬梓、水墩、洋头、苏区、南岭、瓦溪、九树、好义、青溪等11个乡改为镇,全县共设23个镇。
1995年5月,中坝镇增设华山管理区。
1996年5月,紫城镇原2个居委会、4个管理区划分为西城、安民、永安、通惠、城东、九田、上坝、城南、安良、新安10个居委会。
1998年11月,古竹镇在河源市率先撤销管理区,依法选举产生24个村民委员会。1998年底,全县共设23个镇,下辖277个管理区、24个村委会、24个居委会,下分1836个自然村。
1999年4月,撤区设村工作在全县普开,是年有275个管理区改制为村民委员会。
2000年1月27日,中坝镇中心、发昌2个管理区进行撤区设村选举,至此,全县撤区设村完成。
2002年4月,撤销宝山居民委员会,宝山村民委员会划归青溪镇管辖。6月,设立南岭镇南岭居民委员会。是年,全县301个村民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并依法对24个居民委员会进行改制,民主选举产生2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2年底,全县共设23个镇,下辖301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分1,836个自然村。
2002年全县村(居)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2003年8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县先后撤并九树、青溪、洋头3个镇,至年底,全县设20个镇,301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进行村民委员会规模调整,至年底,全县完成撤并28个村委会,全县村民委员会调整为273个。
2005年全县村民委员会进行第三次换届选举,至2005年11月完成。
2006年经批准改名的有7个村(乌石上澄村、南岗村,水墩段布村,南岭镇彩头村,蓝塘博雅村,义容西平村、龙腾村)。
2007年,全县设273个村、25个社区居委会。
2008年,增设瓦溪社区居委会。
2009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紫城镇、附城镇、乌石镇合并设立紫城镇。
2013年,增设苏区社区居委会。
2014年5月20日,河源市江东新区挂牌成立,古竹镇、临江镇划入该功能区。
2015年,全县设18个镇、273个村委会、27个社区居委会、4410个村民小组和109个居民小组(含江东新区古竹镇、临江镇)。
2020年,增设敬梓、水墩社区居委会;全县设16个镇、245个村委会、27个社区居委会、4332个村(居)民小组(不含江东新区古竹镇、临江镇)。
至2022年初,全县设16个镇、245个村委会、25个社区居委会、4288个村(居)民小组。
紫金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2:广东紫金县发生山体崩塌造成铁皮房坍塌 致3人死亡
广东省紫金县发生山体崩塌 3人死亡
记者从河源市紫金县宣传部了解到,4月9日上午9点20分,紫金县瓦溪镇墩头村一养鸡场,因山体崩塌造成饲料加工区简易铁皮房坍塌,现场3人被掩埋。当地迅速组织各相关部门的人员90多人、大型机械2台赶往现场展开紧急救援。经过全力搜救,今天13时,3名被掩埋人员均已找到,并被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紫金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镇各单位立即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紫金县将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结合当前汛期和春季安全生产特点,突出对建筑工地、在建工程、削坡建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塘水库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努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琦)
紫金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3:河源市紫金县:“红色旅游+绿色产业”撬动乡村振兴
■驻镇帮扶工作队进驻龙窝镇以来,开展“大培训、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全面摸清镇情、村情、民情。
■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到镇里红色景点调研。
■紫金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海洋。
■龙窝镇茶种植业优势明显,全镇有茶叶种植面积2万多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50%以上,有龙王绿、鹰峰山等千亩以上生态茶叶基地4个,茶叶加工生产线36条,茶叶年产值超3亿元。
沿着国道G236,进入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稻鱼共生基地让人流连忘返,“紫金禅茶”令人回味无穷;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苏区镇,“红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血田”纪念广场等革命旧遗址群,红色烙印历久弥新……
近年来,紫金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红色传承、古韵茶香”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以特色旅游带旺乡村产业,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龙窝镇:茶旅融合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紫金县“红色传承、古韵茶香”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沿G236国道贯穿龙窝镇嶂下村、彭坊村、牌楼村、琴江村、苏区镇青溪村、永光村、炮子村、黄布村、永坑村共9个行政村30个节点。其中,龙窝镇距紫金县城28公里,是紫金县东部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示范区主要承载地。
驻龙窝镇帮扶工作队队长赵吉飞说,今年7月,由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牵头组成的驻镇帮扶工作队进驻龙窝镇以来,开展“大培训、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全面摸清镇情、村情、民情。在发展优势产业上,龙窝镇茶种植业优势明显,全镇有茶叶种植面积2万多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50%以上;有承龙嶂、鹰峰山等千亩以上生态茶叶基地4个,茶叶加工生产线36条,茶叶年产值超3亿元。
在龙窝镇彭坊村,该村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沿交通线、沿河道、沿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现已基本完成国道两旁景观带建设、天裕楼古屋田园景观节点和承龙茶旅文化园建设,其中,稻鱼共生基地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同时,彭坊村作为全镇乃至全县茶叶的主产区,“以农兴旅,以旅促农”,聚焦茶旅融合发展,跻身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茶叶专业村。2020年,以彭坊村为主体的紫金“红色基因·古韵茶香”精品线路荣获“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赵吉飞说,龙窝镇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传统,有桂山石楼、牌楼村节孝牌坊等文化古迹,这里发生了新丰楼保卫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师会师等。因此,大力发展茶种植业和蝉茶文化,打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了龙窝镇发展经济的一条主线。“目前,我们积极争取了民治街道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拟用于续建龙窝镇红二、四师会师旧址公园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完工。”
苏区镇:发展“红+绿”经济,打造红色旅游名镇
位于紫金县东南部的苏区镇(原名“炮子乡”),是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处革命旧遗址群被公布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20处革命旧遗址群被评为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
“苏区镇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红色革命旧遗址有20处。”苏区镇副镇长李领锋说,在革命旧遗址群中,“血田”纪念碑于2009年改建为“血田”纪念广场,2011年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徐向前曾为纪念碑题词:“纪念革命先烈的最好办法,是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树雄心,定鸿图……”还有“红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等革命旧遗址。
在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苏区镇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当地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今年顺利创建了县级茶叶专业镇,纳入紫金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增效项目区域范围。目前,已成功创建了青林峰茶叶、映山金油茶、小北村菌类种养等三个“一村一品”品牌。
“未来三年,大力发展‘红+绿’经济,打造河源第一红色旅游名镇。”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夏昌江说,根据苏区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规划方案,明确“红+绿”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炮子、赤溪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发挥小北、永坑的乡贤优势、生态优势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优势,打造生态休闲区;发挥永光、青溪、黄布、龙上现有农业基地的优势,打造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区。以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为中心,二大功能区为辅,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红色特色产业,擦亮红色品牌、发展绿色产业,让红色资源吸引游客、绿色生态留住游客。
紫金县: 抓规划, 擘画乡村振兴阶段性蓝图
10月21日,紫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龙窝镇召开,县委书记黄春彭指出,要聚焦稳定增收,加强对易返贫、易致贫人口的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聚焦产业兴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要聚焦美丽宜居,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提升镇村人居环境等。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首先是抓规划、绘蓝图。”紫金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海洋说,要做好未来5年乡村振兴规划,在农村人居环境、民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谋划好工作思路,绘就好乡村振兴阶段性蓝图,挂图作战、久久为功,稳定实现阶段性目标。
“固基础、促提升。”刘海洋表示,结合紫金县实际,不断完善和补齐民生设施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扩大美丽宜居村庄覆盖面,创建更多特色精品村,把基础工作打牢做实,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培育富民兴村产业,壮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联农带农富农作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找亮点,显特色。”刘海洋说,紫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涌现了一批成功案例和典型。其中,在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绿茶)榜上有名;以彭坊村为主要试点探索实施的“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成为2021年社会治理创新全国十个最佳案例之一等。“通过开展擦亮(品牌)提新(经验),大力推广先进的经验做法,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全面推进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
采写:新快记者 朱清海 / 图片:新快记者 王飞 / 责编:梁美琪 / 美编:张汉松 / 校对:陈泽佳
紫金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4:广东省紫金县发生山体崩塌 致3人死亡
记者从河源市紫金县宣传部了解到,4月9日上午9点20分,紫金县瓦溪镇墩头村一养鸡场,因山体崩塌造成饲料加工区简易铁皮房坍塌, 现场3人被掩埋。当地迅速组织各相关部门的人员90多人、大型机械2台赶往现场展开紧急救援。经过全力搜救,今天13时,3名被掩埋人员均已找到,并被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紫金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镇各单位立即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紫金县将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结合当前汛期和春季安全生产特点,突出对建筑工地、在建工程、削坡建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塘水库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努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琦)
:央视新闻客户端
紫金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5:广东紫金县成为大湾区优质“茶罐子”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是中国茶业百强县,已有600多年植茶历史。近年来,紫金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实施,通过“扩规模、提品牌、拓市场”,茶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
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的紫金县,近年来,通过持续完善相关机制,成功创建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紫金蝉茶·蜜香万家”区域公共品牌,并以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引导茶叶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抱团发展”,持续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245个行政村参与种植经营茶产业。
2018-2020年,紫金县打造了3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科技园等省级园区。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茶产业综合产值分别由2015年的1.8万亩、3.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03万亩,10.06亿元。截至目前,紫金全县现有茶业从业人员23650人、茶业经营主体2075家,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累计带动农户4505户,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8915人,户均年增收11000元;分红900多万元。
如今,紫金县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茶罐子,国内蝉茶核心产区雏形初现。借助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东风,“紫金蝉茶”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广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公共品牌,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名录”,品牌价值达34.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紫金县曾经是广东省“省级重点扶贫的特困县”之一,同时也是深圳市龙华区对口帮扶地区。2016年,自龙华帮扶紫金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投入,创新帮扶方式,以帮扶紫金茶产业发展为重点,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2746亿元,帮扶紫金县22个相对贫困村村集体收入超3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9元。2020年11月底,紫金全县5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7040户20743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完成退出程序,成功摘掉省级贫困县的帽子。
2020年初,人民体育联合龙华区全面开展体育扶贫相关工作,期间邀请前中国女排奥运冠军赵蕊蕊担任“紫金县脱贫攻坚形象大使”“紫金蝉茶形象代言人”,为紫金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油助力。2020年末,《深圳龙华对口帮扶紫金县:打造产业扶贫样板赢取脱贫攻坚胜利》案例,获评“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预防返贫优秀案例”。
在完善茶叶等农产品销售链的过程中,2020年,紫金县加快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步伐。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培育村长伯伯等网络销售平台,建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196个镇村两级电商服务站,当年农产品网上销售同比增长30%。上半年,通过电商平台等方式,销售茶叶等各类农产品超300万元。下半年,主动对接和联系大湾区市场,先后举办3场消费扶贫活动,达成各类扶贫农产品购销意向金额250万元。
:□记者 高伟 北京道
: 经济参考
紫金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搜索词:
1.贵州紫金县属于哪个市
2.河源紫金县属于哪个市
3.紫金县属于哪个市哪个省
本文标题:紫金县属于哪个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