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推荐文章1: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三部系列电影简介
很多朋友都看过大决战三部曲,但其实解放战争系列片,八一厂当年总共拍了三个系列片共计9部,按照时间线的顺序是《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这套片子上映时间从1991年直到1999年,场景非常之宏大,很多经典场面至今还被其他影视剧引用。而且大部分演员在这个系列中一直扮演同一个角色,例如古月扮演毛泽东、卢奇扮演邓小平,堪称中国的电影宇宙。
《大转折》两部,分别是《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
主要讲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故事。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解放军转入到战略进攻阶段。
《大决战》三部,分别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主要讲的是1948年3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五大书记齐聚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在这里指挥了今后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战略大决战,同时也是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的故事。
《大进军》四部,分别是《解放大西北》、《席卷大西南》、《南线大追歼》、《大战宁沪杭》
主要讲的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解放军歼灭各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解放全中国的故事。
《解放大西北》主要讲的是我第一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胡宗南部及马步芳、马鸿逵部,解放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全境的故事。
《席卷大西南》主要讲的是刘伯承、邓小平和贺龙在毛泽东“大迂回、大包围,断其后路,再打之”的解放大西南的战略指导下,解放四川、重庆,席卷大西南的故事。
《南线大追歼》主要讲的是我第四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一部对盘踞在湖南、两广等地的以白崇禧桂系军阀为主的国民党军队发起全面大追歼的故事。
《大战宁沪杭》主要讲的是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重兵盘踞的宁沪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的故事。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推荐文章2:如何讲好《毛泽东在才溪》的故事
:肖扬
曾经拍摄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经典战争电影的韦廉,在76岁之际,首度将镜头对准毛泽东政治生涯中的特殊时刻——离开红军军事领导岗位、在才溪做调查长达两年多的时间。
1932年,在宁都会议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毛泽东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从此离开红军军事领导岗位长达两年多。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起落,也是最大的一次起落。但是,毛泽东内心虽然痛苦,意志并没有消沉,在逆境中坚持调查研究,顽强求索,写下的《才溪乡调查》为中国革命制定正确的政策、促进红军壮大和根据地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电影《毛泽东在才溪》由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担任影片总顾问,韦廉执导,林国良、韦廉编剧,王晖主演。影片不追求宏大的军事场景,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用小故事来反映大格局,希望呈现出一个更加平民化的毛泽东。
生活积累
用“小事”来丰富影片
韦廉透露,影片中很多感人“小事”,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该片第一编剧林国良,60年来在闽西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创作,他发现了一段史料讲述的是才溪乡有24个姓氏,但其中孔家的三个男孩都参加红军牺牲了,孔姓没有了,这是非常令人悲痛的,影片也因此展现了毛泽东对于孔家的惦念之情。影片中,毛泽东去看望孔家三位烈士的母亲苦笋嫲时,亲自给苦笋嫲梳头,自己无声地流泪。毛泽东对于才溪人民的深情和恻隐之心由此可见。”
还有一场戏讲述毛泽东在老乡家吃饭,面对大碗的干饭、红薯和小鱼,他并没有吃,而是把吃糠菜的孩子抱过来让孩子吃。孩子却说:“爷爷说了,就是有一粒米也要留给红军。”这样的情节让影片生动而带着温度。
韦廉表示,重大历史题材如果完全照抄文献、照搬展览,对不起观众,不会有市场;但是抛开历史,胡编乱造,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也是对不起历史,对不起先辈。所以,《毛泽东在才溪》中用儿童团长五羊子要求参军;毛泽东为“衰坑村”改名“发坑村”等有据可查的“小事”来丰富影片。
语言运用
展现湖南普通话
影片中毛泽东的扮演者王晖来自国家话剧院,此前在话剧《三湾,那一夜》中成功塑造毛泽东形象。在《毛泽东在才溪》中,他演活了一个个性突出而又亲民的毛泽东。
对于领袖在片中应该说普通话还是方言,韦廉导演有自己的“理论”,认为毛泽东在影片中有必要说湖南普通话,“方言用在这里,是一种美学语言,既能让观众听懂,又不失作为湖南人的毛泽东的原汁原味讲话的感觉。王晖虽然是山东人,但发挥了很强的台词功力,对于毛泽东说话时的‘小高音’拿捏得很准。”
韦廉表示,王晖饰演的毛泽东追求的是真实的气魄,而不是故意摆出一种领袖风采,“影片中,‘才溪三莲’中的大刀妹为了救毛泽东而牺牲后,毛泽东心里很难过,他一只脚翘在椅子上那样坐着,然后突然之间大跨步地走了出去。这个姿势和角度可以说是没有‘美’感的,但是却很传神,是一种精准的捕捉。”
韦廉说,自己从来不在片场发脾气,“导演骂演员,那只能证明导演愚蠢,导演要让演员树立起自信,培养一名演员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
创作感受
“生活上将就、艺术上讲究”
韦廉之前参与拍摄的《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都是战争大片,其中《大进军:大战宁沪杭》调动了一个部队的工兵营来放烟火,拍渡江场面时有500多条船、8000多人,营造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奇观”。相比之下,《毛泽东在才溪》是一部小成本的影片,没有大的战争场景,但韦廉依然希望呈现出特色,“它是毛泽东梦境里的战争,虚实结合,炸点埋得很近,爆炸的效果不是火光冲天,而是泥块飞溅,是一种区别于现实但又有震撼效果的战争场景。”
为了节约成本,76岁高龄的韦廉导演非常“拼命”:他笑称八一厂多年来的拍片训练是“生活上将就、艺术上讲究”。在重要戏份开拍前,他都要与演员进行细致筹划,以提高效率;他还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抢拍镜头——有一个重要场景的拍摄需要驱车5个小时才能到达,他随着剧组凌晨两点就开拔。
【延伸】
演员王晖:要演出动感的毛泽东
作为国家话剧院的演员,王晖的声音深沉浑厚,以至于对他进行专访时,北京青年记者有点迷惑:“在《毛泽东在才溪》中,是您自己的声音吗?”王晖一笑,提高嗓音换了音域,用湖南方言说出一段台词,立刻变成了银幕里的毛泽东,功力可见一斑。
接演《毛泽东在才溪》之前,王晖已在《三湾,那一夜》《八七会议》《忠诚与背叛》《通道转兵》《大会师》等20多部影视、话剧作品中出演过毛泽东,但他表示,自己在饰演毛泽东这个角色时永远是一个学生,“我永远在学习他”。为此,王晖熟读了与毛泽东相关的各种史料和著作,也一直在思索怎样呈现出自己心目中的毛泽东。
在《毛泽东在才溪》中,王晖抓住的是毛泽东的“动感”,“我饰演的毛泽东要动起来,比如,毛主席梦到才溪孔家的三个男孩都牺牲了,他一下子惊醒,坐了起来;去看望孔家三位烈士的母亲苦笋嫲时,他也是一步跨过门槛走进去,他跟身边的警卫员说:‘不要哭’,但他自己却一边给苦笋嫲梳头发,一边默默地流下眼泪……”王晖表示,通过这些动作的设计,可以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毛泽东内心的节奏、感受到他与才溪人民的鱼水之情,也让观众感受到毛泽东不同的侧面。
王晖并不是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他曾经在《枣树》《老顽固》等话剧作品中出演不同的角色。这些经验,也会让他在扮演毛泽东时更加生活化,更接地气。
每次出演毛泽东时,王晖都喜欢跟当地人聊一些与毛泽东有关的故事,加在剧情中。如此,往往能够更加细节化地展现毛泽东的个人魅力。这次与韦廉导演在《毛泽东在才溪》中的合作,让王晖觉得非常过瘾,“韦廉导演非常尊重演员的意见,让我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有所突破的毛泽东。”(肖扬)
: 北京青年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推荐文章3:电影《大决战》中反角大都形神兼备 杨尚昆特别表扬李定保演得好
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从1986年起历时六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史诗级电影《大决战》的拍摄,以三部六集的鸿篇巨制,把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真实生动地搬上了银幕。
当时,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拍摄这一历史巨片极为重视,中央军委有领导专门负责组织调度。参演单位包括25个国家级部门、6个军区、3大军种,还有13个省市自治区15万群众演员参加配合。在7个制片顾问里,有三位是亲历了三大战役的开国将军。
影片总导演李俊,导演过影片《闪闪的红星》《回民支队》。他15岁参军,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百团大战和解放战争,曾任部队文工团长。对战争历史有着真实体验。对拍摄战争场面的把握,远胜一般人。
拍摄期间,李俊导演对《大决战》的道具和场面的真实度要求极为严苛。以致成片后观众看到的战争画面,非常有质感,非常震撼。
因为这是一部述说并不久远历史的影片,必须再现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因此,参加拍摄的特型演员就有300位左右。
如果从1986年筹备拍摄算起,时间一晃快过去四十年了。
当年在这部历史巨作中饰演毛主席的著名特型演员古月,2005年在广西因心肌梗塞突发而离世;饰演蒋介石的演员赵恒多,也在2001年因癌症病逝于北京。
因出演这部电影而闻名于世的演员,还有演周恩来的苏林、演朱德的刘怀正、演刘少奇的郭法曾、演任弼时的路希、演刘伯承的傅学诚、演陈毅的刘锡田、演邓小平的卢奇、演林彪的马绍信、演粟裕的谢伟才、演刘亚楼的张卫国等。
作为一部再现当代历史的大制作,敌方阵营的重要历史人物自然不可缺少。
在影片《大决战》的三部六集中,再现银幕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有李宗仁、何应钦、傅作义、卫立煌、邓宝珊、刘峙、顾祝同、张治中、杜聿明、陈长捷、廖耀湘、黄维、邱清泉、黄伯韬、范汉杰、郑洞国等多位。
当时,可能很多观众只把目光聚焦在我方将帅身上,没太多去关注饰演国民党将领的演员,实际上电影《大决战》之所以精彩纷呈,演技同样出色的反角演员也是功不可没。
那么,曾经出演国军高级将领的演员都有谁呢?
下面,本篇就对前面提到的和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的每位扮演者,分别作一个三言两语的介绍:
饰演傅作义将军的演员是李定保,国家一级演员。他曾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出演邬思道。在大决战《平津战役》剧集中,精心把一个处境复杂、内心矛盾重重的人物,演绎得形神兼备,为此受到各方专家肯定,喜获总政治部颁发的艺术特别贡献奖、金鸡奖特别奖。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特别表扬他"傅作义演得好!"。2006年5月,李定保因肺癌病逝。
(傅作义剧照)
饰演李宗仁的演员杨次禹,1929年出生,是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和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饰演这位国民党桂系首领,曾任代总统的李宗仁。还曾在影片《黄桥决战》中饰演搞摩擦的国军副司令韩德勤,在影片《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中饰演川军将领刘文辉。
饰演廖耀湘的周志宇,是来自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他出演的国民党军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廖耀湘,骄横、精明、自命不凡,结果稀里糊涂当了俘虏。角色形象获得了观众普遍认可。
(廖耀湘剧照)
饰演卫立煌将军的卢学公,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副教授。他因参演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获得总政治部颁发的优秀贡献奖。此外,他还参演了电影《大进军——大战宁沪杭》《铁血昆仑关》等剧目。
饰演淮海战场国军主将杜聿明的,是演员徐正运来。他自西安话剧院,科班出身,也是一位特型演员。曾分别在《大决战》、《谍血四平》、《肖劲光》等影视剧中饰演杜聿明将军。
毕业于黄埔一期的杜聿明,是老蒋比较依赖的爱将,曾任国民党东北保安总司令和徐州剿总副司令。徐正运饰演的杜聿明在影片中戏份很重,他在《辽沈战役》里显得有些瞻前顾后,在《淮海战役》前期自信满满,却始终得不到全权指挥的决定权,只能像木偶一样被蒋介石牵着走,后期只好破罐儿破摔。徐正运基本上把杜聿明在那个时期的表现演到位了。
饰演国军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的郭碧川,是长影演员,当年曾与姜黎黎主演过电影《红牡丹》。他1955年出生于黑龙江绥化县。原名郭树森。1969年考入黑龙江军区文艺宣传队,1974年考入长影任演员。
(黄维剧照)
饰演蒋介石政府国防部长何应钦的演员陈学刚,祖籍河北,1940年生于陕西西安,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曾任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参演过20多部影视剧。他在银幕上多次扮演何应钦,除了《大决战》三部曲之外,还在影片《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中饰演何应钦。
饰演淮海战役中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的,是西安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许还山。他参演过的影视作品很多,2019年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
黄百韬是国民党军中比较悲壮的一位将领,他不属于黄埔系,是杂牌军出身,靠打仗拼命加勇背黑锅得以提升。在淮海战场,他指挥的杂牌军在碾庄被包围,却比蒋家王牌军固守的陈官庄和双堆集都能顽抗,最终被击毙。许还山七十年代末开始出演电影,在《张衡》《双雄会》等片中均担任主演。选他出演黄百韬,看出了剧组对这个角色还是比较重视的。
演了《大决战》之后,许还山一直活跃在影视圈,甚至在80岁以后还在《庆余年》中出演角色。
(黄伯韬剧照)
饰演南京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的,是老演员鲁非,北京电影制片厂表演艺术家。他原名赵东鲁,1930年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县。1948年进东北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在《桥》、《白衣战士》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53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曾在《风暴》、《红旗谱》、《停战以后》、《T省的八四、八五年》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之初,曾在电视连续剧《新星》中饰演顾荣,与周里京演对手戏。1986年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配角奖。2019年因病去世,享年89岁。
(顾祝同剧照)
饰演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的演员叫金世驯。他是河南开封人,河南省话剧团二级演员,生于1942年,回族。1960年进入河南省话剧团,曾在话剧舞台上参加了50多个剧目的演出。近十几年参加了上百部影视剧拍摄,诸如《冤家》、《深宫奇冤》、《颖河故事》《私奔》、《大决战》等。1985年荣获河南戏剧大赛一等奖,1992年因参演《大决战》获总政治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饰演张治中将军的是知名演员智一桐,他1932年出生于北平,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 1953年创建并加入西安话剧院任演员;1958年底创建并加入西安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97年退休。曾参加演出过七十余部话剧,参加拍摄影视作品一百余部。他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出演张治中将军,曾因参加八一厂《风雨下钟山》扮演张治中而获得98年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还曾因参加上影厂《流亡大学》扮演江校长而获得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首届学会奖。
(张治中剧照)
饰演起义将领邓宝珊的是著名演员里坡。他原名李庆章,天津宝坻县大口屯人。里坡身材魁伟,相貌堂堂,以扮演军队及公安高级干部形象而著称。他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冀察军区政治部挺进剧社、华北野战军纵队战线剧社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军文工团副队长、队长。回国后,历任总政话剧团演员、分队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导演。许多影迷会记得他在老电影《林海雪原》中饰演的土匪傻大个,在影片《回民支队》中饰演的马本斋。以及在影片《海鹰》《红日》《英雄坦克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013年85岁时病逝。
饰演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徐光明。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61年至1964年在空政文工团话剧团任演员,1979年调入八一厂演员剧团。曾在影视剧中扮演过胡宗南、阎锡山、何应钦、蒋经国等。据说,徐光明是一位解放军开国少将的儿子,事业上成了演国民党军官的“专业户”。
陈长捷在《大决战》中镜头不多,但有两次颇为出彩,一次是喝令把部下李处长“送南京法办”,实际上是送部下一条生路。结果轮到他自己寻找出路时,却只得到一句“坚持守住就有办法”···,陈长捷被俘后的惨笑,正是他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陈长捷剧照)
在片中演国军第二兵团中将司令邱清泉的演员名叫绳中,出生于河北无极县,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86年开始从事影视表演,先后在七部影片,二十多部电视剧中饰演了不同类型的角色。曾当过办公室副主任、电视部主任。作为话剧演员,他还曾经多次出演过张国焘。绳,是古姓,据说于殷商遗民的索氏,全国仅有十万来人姓绳。
《大决战》中的国民党将领邱清泉,外号邱疯子,黄埔二期毕业,狡猾善战。他虽然比杜聿明大两岁,但对这位杜长官非常尊敬,应该说,在《大决战》剧中,绳中对邱清泉的刻画是比较成功的,比如他精通英文和德语,因此电影里就有他用外语骂刘峙的镜头。还有他超级喜欢德国牧羊犬,片中专门给他配了一条。
饰演国民党军锦州守军司令范汉杰的演员叫阎雨声,是来自山西太原市话剧团的演员。
饰演在辽沈战役中起义的郑洞国将军的是内地演员石静,遗憾没有查阅到他的相关资料介绍。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推荐文章4:八一厂《大决战》30年 难忘那些神形兼备的特型演员 只是变化都太大
1991年,中国的电影市场佳作云集。张艺谋拍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黄建新拍了群星荟萃的《过年》,江浩、何群拍了《烈火金钢》等,都备受好评。
但这些影片,都无法与八一厂推出的一套史诗巨片相提并论。
这套史诗巨片,就是《大决战》。
如果有人问我,1991年,最好看的电影是哪部?我的回答绝对是:《大决战》。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史诗电影”。
《大决战》包括了《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三部曲。我觉得,它使我国战争题材的达到了一个高峰。后来,许多大导演都拍过场面宏大的战争片,但却都没超越30年前的这部老电影。而且我觉得,《大决战》在诸多方面,也是难以被超越的。比如“黄维12兵团抢渡浍河”的那个长达两分半的航拍长镜头,将绵延数公里逶迤不断的行军队伍,体现得波澜壮阔,其空前的大场面,被誉为电影史上“最壮观”的进军场面。
《大决战》的完美体现在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上,体现在对各个细节的处理上。大到黄维兵团在向宿县行进中的超长航拍镜头,小到粟裕看地图时倒坐的板凳,都是那么细致入微。可见当时以李俊为首的电影人,是多么的认真和严谨。
为了拍好这套《大决战》,当时的八一厂可以说是举全厂之力,经过数年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这套佳作。
这套《大决战》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演员们的表演。尤其是那些特型演员们,他们的表现完全称得上是“神形兼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表演的魅力,而且在整部影片中,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么,时隔30年,大家还记得曾在《大决战》中出现过的那些老演员吗?这些年他们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呢?他们的近况和现状如何呢?
今天,就让雅清,和大伙儿一起,来认真地探寻一下吧。
我觉得出现在《大决战》中的那些特型演员们,首先是像。外形上很占优势,这能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接受其所扮演的人物。
其次演员们的表演,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如今回头再看,我们更加觉得,他们的演绎,是怎样的令人回味无穷。
一、古月饰演毛泽东
古月是叶剑英元帅亲自选中的一名特型演员。
他一生,只塑造一个角色,那就是伟人毛泽东。
当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那么到最后,他想不成功都难。
1981年,古月首次在《西安事变》中扮演毛泽东。最初面对镜头,他很紧张,也找不到任何感觉。后在导演的启发下,他才渐入佳境。但他对这次体验并不满意,认为自己的表演,并未将伟人的特点给展现出来。这之后,他开始对伟人各个时期的照片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对于史料也仔细研究,更是用心地模拟伟人的书法,从中去感受和体会伟人的内心。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悉心研究中,他对毛主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再出现在镜头前时,就更显得得心应手。
《大决战》给了古月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演技的机会。这时的他,已经接连在《四渡赤水》、《彭大将军》、《开国大典》等电影中扮演过各个时期的毛泽东,积累了大量经验,演技日臻成熟。但为了演绎好三大战役时期的毛泽东,他还是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虚心地向每一位曾在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员进行讨教。最终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个充满豪迈气度的军事战略家。古月将这一时期毛泽东的非凡胆略和远见卓识,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之后,他又在《毛泽东的故事》、《重庆谈判》、《大转折:鏖战鲁西南》、《大进军:解放大西北》、《大进军:南线大追歼》、《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大进军:大战宁沪杭》、《走出西柏坡》等电影中成功塑造了毛泽东的形象。
然而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的演艺事业处于巅峰状态的时候,他突然于2005年7月2日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而去世,享年68岁。在这之前,他刚刚在陈国星执导的《风起云涌》中,出演了毛泽东的形象。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电影中。
古月这一生,没有演过其他角色。我想也正因此,他专心致志地只做一件事情,所以才使得他所塑造的毛泽东是那样真实生动、呼之欲出。后来,有许多明星都扮演过伟人,但说实话,与古月比起,还是有差距的。
二、苏林饰演周恩来
苏林不是最像周总理的特型演员。
《大决战》剧组当初想找王铁成来扮演周恩来,但王铁成的年龄相对来说偏大了一些,而且当时他正在拍摄电影《周恩来》抽不开身,所以才将演员人选,换成了苏林。
其实苏林首次扮演周总理的形象,时间上也挺早的。那是1979年,他在电影《北斗》中塑造了周恩来的形象。然后他又在《四渡赤水》、《百色起义》、《巍巍昆仑》等电影中饰演了不同时期的周恩来。
在《大决战》中,他的表演沉着、内敛,较好地展示了总理的性格,获得认可。
这之后,他又在《七七事变》、《彝海结盟》、《毛泽东与斯诺》等影视剧中扮演了周恩来的形象,并逐步形成了的自然、含蓄、情感真挚的表演风格。
然而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就在古月去世没多久,苏林也在2005年12月1日因突然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去世了,和古月一样,他去世时,也才68岁。
三、刘怀正饰演朱德
刘怀正是来自贵州话剧团的演员。我第一次看他出演朱德总司令是在1980年,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渡河》中出演了朱老总。然而他在舞台上塑造朱老总的时间更早,是在1978年,他在话剧《南昌起义》中成功扮演了朱德的形象,引起电影导演们的注意,从此成为了银幕上塑造朱老总形象的首席特型演员。
刘怀正在外形上,与朱老总非常像。而且他在贵州话剧团的舞台上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所以他所塑造的朱老总,是那么富有层次又显得真实可信。尤其是在《大决战》中,我们看到了他炉火纯青的表演,以及他所展现的朱老总的智慧和信念,令人难忘。
然而同样令人心痛的是,刘怀正在荧幕上塑造朱老总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分别在《四渡赤水》、《朱德与史沫特莱》、《巍巍昆仑》、《彭大将军》、《开国大典》、《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周恩来》、《遵义会议》等影视剧中出演朱德。1997年,他因意外遭遇车祸而不幸去世,享年65岁。
四、郭法曾饰演刘少奇
郭法曾是第一代在银幕上扮演刘少奇的特型演员。他是科班出身。196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然后不久被分配到广西话剧团。他首次上银幕,是在《特高课在行动》中,他扮演了一位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然后又参演了《神女峰的迷雾》、《春兰秋菊》等电影。
他第一次扮演刘少奇是在《古城情恨》这部电视剧中,时间是1987年。郭法曾的形象和气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紧接着他接到了众多摄制组的邀约,又分别在《巍巍昆仑》、《开国大典》等电影中出演刘少奇。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郭法曾下了很多功夫。他不满足于外表的模仿,而是努力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摆脱了脸谱化的模式。
在《大决战》中,其他特型演员都说方言,而他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给我的印象很深。
出演完《大决战》之后,郭法曾又在《周恩来》、《重庆谈判》、《大战宁沪杭》、《少奇专列》等众多电影中塑造了刘少奇的形象。如今这位老艺术家76岁,仍然关心着中国影视业的发展。他的妻子名叫何玲,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员,80年代曾主演《十天》、《春兰秋菊》等电影。
五、路希饰演任弼时
路希是来自天津人艺的国家一级演员。1945年就成为了党的地下工。天津解放后成为天津人艺的一员,1988年离休。观众们对他的了解,更多还是来自银幕上,他在《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大决战》、《重庆谈判》等电影中塑造了任弼时的形象。而在戏外,他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的称号。
路希演戏一直演到70多岁。他一生的追求是,让老百姓看得高兴,让观众看着过瘾。他无论演话剧还是电影,都做到了这一点。2012年2月21日,路希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六、宗利群饰演彭德怀
我觉得宗利群在外形上,也很占优势——他与年轻时候的彭大将军长得很像。而他也正是凭借这个优势,而获得了《大决战》导演组的青睐。
话说1990年,八一厂拍摄《大决战》之时,其他特型演员都已到位,唯独彭德怀的扮演者却迟迟没有找到。当时,其实已经有两位演员在银幕上塑造过彭大将军,他们分别是丁笑宜和雷飞。剧组有人提议在他们两人中选一个。但总导演李俊不同意。因为他想找一个在外形上更像彭总而且还得具有军人气质和将帅风度的演员。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宗利群进入到了李俊导演的视线。而且宗利群在镜头前自然流畅的表现,也令大家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个宗利群长得这么像彭总,又这么会演戏。
在《大决战》中,宗利群演绎出了彭大将军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胆识和气魄,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赞叹。随后,他又在《大转折》、《太行山上》、《国家命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毛泽东》等众多影视剧中出演了彭德怀的形象,令人难忘。
如今,宗利群71岁,仍然活跃在影视镜头前。最新的作品,是在《中国爷爷》、《永不换防》中出演角色。
七、傅学诚饰演刘伯承
我觉得傅学诚是《大决战》中演得最好的演员之一。他来自空政话剧团。和刘怀正一样,第一次成为特型演员,是在电影《大渡河》中,他出演了刘伯承一角,很受肯定。紧接着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又接连在《四渡赤水》、《巍巍昆仑》、《开国大典》、《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影视剧中出演了运筹帷幄的刘伯承的形象。
傅学诚通过认真阅读刘帅的军事著作,通过了解刘帅的人生经历,从而对刘帅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刘帅是个熟读兵书的人,而且又曾在苏联学习过军事,他胸怀全局,心中有百万雄兵,他的身上,有一种儒雅的气质。我想,正因为傅学诚对角色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所塑造的刘伯承是那么栩栩如生。
傅学诚今年85岁,眉宇间展露着一种谦和和睿智。
八、卢奇饰演邓小平
卢奇在第一代特型演员中,算是比较年轻的了。
1988年,他因在《百色起义》中成功塑造了邓小平的形象,而获得了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一炮而红。从此,他也开启了自己的特型演员之路。《开国大典》、《大决战》、《周恩来》等众多影片都找上门来。一时之间,他成为了在银幕上扮演伟人邓小平的不二人选。
我觉得卢奇的成功,一是因为他在外形上接近伟人,二是他在表演上也着重把握人物的精气神,努力将角色的经历
本文标题: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