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4+4”博士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因正文不足30页受质疑。有人进一步指出,董袭莹202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与北京科技大学老师马博渊、班晓娟、王笑琨,和研究生赵基淮在2022年提交的一项发明专利《一种跨模态图像生成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存在多处雷同。


  记者使用DeepSeek检测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和赵基淮等人的发明专利说明书,核心方法与技术细节高度重叠,实验设计与数据描述高度一致,文字表述与结构雷同,创新点与贡献重复等问题,部分内容甚至达到逐字重复的程度。尽管专利申请与学术论文的呈现形式不同,但核心创新点、方法细节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超过合理借鉴范围。DeepSeek认为两者文字直接重复约20%-25%,结构与逻辑重复约10%-15%,实验数据与结果重复约10%-15%,创新点与结论重复约5%-10%。


  董袭莹在博士论文的独创性说明中表示: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在这篇博士论文中,正文和参考文献中并未提及这个发明专利及其四位发明人。


  董袭莹在博士论文是否涉嫌抄袭马博渊、赵基淮、班晓娟、王笑琨等人的发明专利,有待协和医学院进行调查。


  5月1日上午,记者拨打北京协和医学院多部电话,欲反映董袭莹论文雷同的情况,不过均未能接通。


  北京科技大学校办的吴老师向记者表示,已记录下记者反映的情况,将向领导汇,调查了解学校老师的研究成果是否与他人论文有关。


  5月1日上午,国家卫健委宣布介入调查肖飞、董袭莹及有关机构,标志着事件性质的根本性升级。相较于中日友好医院前期仅针对肖某个人问题的简短回应,国家卫健委明确将此次调查范围扩展至肖飞、董袭莹及有关机构,彰显了国家级监管的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


  在医疗反腐纵深推进的当下,最高主管部门直接介入能有效破除“自查自纠”可能存在的保护主义,以更高标准、更严程序、更广视角审视事件全貌,破除利益藩篱,真正触及矛盾的核心地带,有力保障公众知情权,确保“医疗反腐无禁区”。


  这也就意味着,连日来媒体公众反复讨论的,各种涉嫌违法违规的问题,都应在国家卫健委的调查范围内。肖飞手术时离席,将病人晾在手术台是否违规?董袭莹作为规培医生,和肖飞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破坏科室轮转规则,是否违规?董袭莹的学术履历是否货真价实,其临床操作是否经得起专业推敲?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疗秩序是否存在乱象?协和“4+4”培养项目究竟是培养“医学领袖”的先进模式,还是在执行中变形,沦为了“权贵跳板”?……每一个问题,都关乎公平正义,人心向背,都必须被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以零容忍的态度彻查到底。


  我们期待国家主管部门的调查,能成为照亮医疗领域灰色区域的探照灯,不但要将肖飞、董袭莹及其相关问题调查清楚,更需对制度性漏洞进行全面体检,用权威信息、真凭实据回应公众质疑,用透明程序、公平处理重建公众信心。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剔除病灶,医疗队伍才能无愧“白衣天使”的称号,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期待一份详细到足以明真相,守正义、护公平、扶人心的详细通。以法律为尺,以事实为据,该澄清的要澄清,该惩处的要惩处,以民意为镜,以公平为纲,该叫停的要叫停,该优化的要优化。唯有将每一项质疑置于“无影灯”下,让每一处漏洞都暴露于“显微镜”中,方能以真相驱散猜疑,以问责重建信任;唯有消除监管盲区,厘清责任边界,补齐制度短板,才能避免类似事件重演,擦亮“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初心。


  (羊城晚·羊城派综合自扬子晚、极目新闻)


  编辑:陈睿智


  :羊城晚?羊城派综合


本文标题:董袭莹博士论文被指与北科大专利有多处雷同,校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