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被赞“美得像AI”的宸玥,走红是偶然也是必然——作为听障大学生,在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还有很多像宸玥一样出色的大学生。


  4月23日,华商大风新闻记者走进西美特教艺术学院,一起感知这些听障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故事。


  被赞“美得像AI”——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也感谢我的母校同学和老师”


  4月20日,宸玥在抖音上发布了自己参加学校运动会举牌的视频,引起网友关注,不少网友赞叹“美得像AI。”


  4月23日中午12时许,宸玥在自己的多个社交平台账号上再次发布运动会举牌图片,并做出长文回复,称“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上了热搜第一”。


  宸玥发文表示,说实话惊喜又惶恐,“是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听障人士。小时候因为发烧导致意外。二十年来我一直正常生活,家人朋友老师都给我关爱和鼓励,让我始终有勇气面对一切。上了热搜第一心情真的紧张又激动,开心又手足无措。但流量迟早会褪去,我要做的就是继续安心读书,安静做好自己的内容……残疾不是剧本,AI脸也不是焦点,比起这些更酷的讨论是:‘今天你能从我的视频带走了一点什么?’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生活精进自己拥抱自己的瑕疵才能铸就更完整自己。谢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也感谢我的母校同学和老师。”


  2025年2月,宸玥发视频称已用上人工耳蜗,耳蜗开机的瞬间世界的声音涌入耳朵,这种感觉难以言喻,心中对声音的猜测,终于有了实际感受,期待后面学会说话。


  其实早在2024年,宸玥已经被不少网友所熟知,并收获了大家的喜爱,2024年6月29日,宸玥在社媒上公开了从小到大照片合集的对比视频。


  老师同学眼中的她——


  学习很努力,生活中很低调,与同学相处融洽


  4月25日,华商大风新闻记者从西美特教艺术学院了解到,宸玥本名代宸玥,四川成都人,2岁时因发烧吃药不幸失聪,2023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学习工艺美术专业。在校期间,她性格温和与同学相处融洽,并能够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提到宸玥,多位老师同学都用到了“努力”这个词。同学、老师说,日常生活中的宸玥其实很低调,学习很努力,人也很上进,“特殊孩子内心敏感,可能和外表看起来有反差,这些孩子更需要关爱和保护。”


  不一般的艺术学院——


  西美特教艺术学院,全国美院中唯一设有残疾人高等艺术教育专业院校


  4月23日,华商大风新闻记者专程来到西美特教艺术学院采访,院长李黎告诉记者,该院创办于2004年,是全国美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有残疾人高等艺术教育专业院校。


  西美特教艺术学院院长李黎


  在西美特教艺术学院,走廊、教室随处可见学生们的非遗技艺作品,“我们学院也是以培养匠心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人才为培养目标,践行“人文手工艺”教育教学理念。”李黎说,该学院师资团队在“用心、用爱、用艺术的美关爱特教学生”的工作原则下,为社会输送了全国各地15届近600名听力残疾大学生美术人才。


  李黎介绍,近年来,该学院每年招收50名听障学生,“只招听障学生,只有一个工艺美术专业。”他说,学生每年学习课程不一样,一共有20多门特色课程,大学新生第一课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院现场教学。书法篆刻、工笔重彩、传统装饰、金属锻造、陶艺、木雕等课程,继承以周、秦、汉、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髓;敦煌工艺调研、秦绣、秦派内画、剪纸、布堆画、麦秆画等课程,发扬陕西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学院常年开设纤维艺术、镶嵌艺术、玻璃艺术、超写实绘画等课程。


  传承发扬非遗艺术——


  让学生通过作品提升自信自尊,进入社会能自立自强


  李黎带着华商大风新闻记者参观了展厅里学生们的工艺美术作品,仔细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深意。


  墙上的秦绣,“看着一幅不大,绣起来要一个月,这项非遗技艺只能手工完成,机器无法复刻,从每一针都能看出走线的肌理感。”李黎说,秦绣在中国可以说快失传了,市级传承人现在只有3位,陕西省内也只有一二十人可以做这个事,可以做并不是在做。“我们把它作为重要的课程,让快没落的非遗继续发扬光大。这些作品都是特教学院的学生完成的,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也是听障孩子的特长。”


  学生作品《天上都是脚板印》


  学生作品《天上都是脚板印》,脚印从地上走到天上的构思非常奇特。“不是说残疾就一定特殊,信息受阻碍的群体叫特殊群体,如听障、视障人群等。听障人群的逻辑性建构受影响,这幅作品也传达出他们想跑得更远,通过在学院接受的教育,让他们更有自信。”李黎说。


  陶艺作品《大家庭的合影》


  一组陶艺作品《大家庭的合影》显得尤为温馨。“听障孩子会让一个家庭陷入漩涡,这是无法修复的问题,可能让家庭走到边缘。虽然表现的是笑脸,可他们内心的伤痛却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这也是教育孩子要勇敢面对,只要面对就能化解压力,让孩子现在有自尊有自信,将来能自立自强。”李黎说,同样,作品《钉骼》,是用图钉做成的容器,外表光滑内心带刺,也是教育孩子内心舒缓平复。学院派意向雕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代表了我们的学生,虽然是聋哑人,但也能发声。”


  跆拳道布贴画 (徐晓虹 )


  展厅内一组跆拳道贴布画,让人眼前一亮。它的正是多次获得残奥会跆拳道竞技+67公斤以上级金牌得主徐晓虹。2019年,她收到了西美特教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如今已经毕业。这幅作品,正是她在比赛中训练的场景。


  麦秆画作品《千手观音》


  麦秆画作品《千手观音》,也是特教学院的学生们,她们曾是春晚千手观音的演员。


  大件壁画作品


  还有多组大件壁画作品,“这些作品需要几个人共同在七天内完成,锻炼了学生们协作、分配、沟通能力。” 李黎介绍,听障孩子的优势在于,“由于听力,交流上可以拒绝无效信息,专注度更强,能快速进入作品体系里。”劣势在于逻辑建构很难,特教老师要花费的精力远远多于对普通学生。


  走近他们——


  他阳光乐观,想从事工艺与科技相结合的工作


  李慕凡是西美特教学院大二学生,与宸玥是同级同学。“幼儿园教画画,觉得还挺'感冒',家人看到了我对美术的热爱,初中就开始为学美术做准备了。”李慕凡说,自己先天听障一级,也就是生下来啥都听不到,从小戴了人工耳蜗,现在也能正常听说,“初高中都在普通学校上的,刚来的时候,有的同学无法听说,我又不会手语,那时候有点懵,不出半年就适应了,现在手语也会一点。我性格比较开朗,测了MBTI,我是E(外向)人没错。”采访过程中,李慕凡阳光乐观的情绪一直在感染记者。


  西美特教学院学生张鑫誉(左)和李慕凡


  李慕凡坦言,未来,想从事工艺与科技结合的工作,“学设计很可能将来有一天就被Al代替了,我学手工艺应该不好代替,这也是当初选择西美特教学院的原因。”他说,目前自己最感兴趣的是金属工艺课程。在场的手语翻译老师也说,金工课程很适合听障孩子,“敲起来声音特别大,这些孩子就能沉浸其中。”


  李慕凡说,上了特教学院,也发现了特教老师与普通教师的不同,“就前两天,晚上十点了,我问老师设计的难题,老师还在给我回消息耐心解答。如果是普通学生、普通教师、普通学校,可能这个时间点也都休息了。但我们特教老师对我们基本上都是有问必答,付出的关心爱护也都更多。


  跟随老师去敦煌画壁画,那里风景很美,莫高窟很震撼


  张鑫誉今年在西美特教学院读大三。高中上的是特教学校,初中以前上普通学校。她回忆,儿时的事已经不记得了,但听妈妈说,是因感冒发烧药物过敏影响到了听力,现在主要靠手语交流。


  相比李慕凡,张鑫誉直言自己是I(内向)人。她用手语表示,从小喜欢绘画,喜欢彩铅,初中开始正式学习绘画课程,之前都是“自由发挥”。不喜欢体育运动,也不爱社交,美术是自己的唯一爱好,也是自己疏解情绪、表达想法的一个方式途径。去年跟着老师一起去敦煌写生、画壁画,很喜欢敦煌,风景很美,看了敦煌石窟很震撼,那两周过得又充实又快乐。


  对于学生的未来,手语老师说,西美特教学院将特殊学生接进来,也要将学生们送入社会,“毕业后多会推荐做手工艺,沟通能力好的可以往设计等方向发展。”


  华商大风新闻记者 佘欣 文 强军 图 编辑 李婧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


本文标题:女大学生宸玥运动会举牌走红网络,大风新闻记者探访西美特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