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战第一个严重后果来了
2025年4月30日,特朗普在执政百日庆典上强颜欢笑。同一天,加拿大总理卡尼在胜选演讲中振臂高呼:“特朗普妄图吞并加拿大,但我们用选票证明,霸凌只会催生团结!”这场戏剧性反转,正是特朗普对华关税战射向自己的第一颗子弹。
2025年初,加拿大自由党因经济低迷濒临溃败,保守党民调领先25%。然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意外成为自由党的“神助攻”。他公然宣称要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个州”,并对加国能源、汽车等关键行业加征25%关税。这种羞辱性政策彻底点燃加拿大民众怒火,自由党支持率在百日内飙升,最终逆袭胜选。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加拿大反制措施直戳美国痛点:暂停美国禽肉骨粉输华资质,导致美国畜牧业成本激增;限制木材出口,让北美房价三个月暴涨18%。曾经的“后院盟友”,如今成为关税战前线最激烈的反击者。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肢解美国企业的全球布局。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S因中国零部件加征25%关税,成本飙升1.86万美元,马斯克怒斥白宫“疯狂”。更致命的是,美国对澳大利亚锂矿加税,导致特斯拉电池成本再增30%,即便政府补贴35亿美元也难以填补缺口。
苹果同样陷入绝境:印度产iPhone因美国对印加税26%,成本激增43%,售价或突破2000美元。而印度工厂60%的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形成“中国制造—印度组装—美国关税”的死循环。摩根士丹利测算,苹果需将iPhone提价17%才能存活,但消费者恐难买单——这或将终结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
关税战的代价正在超市货架上显现:美国鸡蛋价格飙升至12美元/盒,中低收入家庭年度支出增加2300美元。亚马逊被迫对千余种商品提价30%,贝佐斯试图标注“关税附加费”却遭特朗普威胁,最终妥协吞下苦果。
全球供应链的崩裂更令人窒息: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量暴跌70%,码头工人收入锐减;卡车司机因货运萎缩面临失业,特朗普却趁机要求“英语考试”,变相驱逐拉美裔从业者。经济学家预警,这场混乱可能让美国GDP萎缩1.6%,并引发200万人失业。
特朗普的“单边主义狂欢”正遭遇全面反扑:欧盟对美实施25%复性关税;墨西哥查获1.1亿美元中国走私商品,毒贩转而走私鸡蛋牟取暴利;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人民币跨境支付激增4倍。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规则重构:中国通过稀土管制精准打击美国军工,向WTO提交的诉讼获160国支持;RCEP与“一带一路”加速区域整合,全球化正从“美国主导”转向“多极共生”。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引发大萧条,如今特朗普的政策被称作“21世纪版灾难”。当加拿大用选票反抗霸凌、当特斯拉因关税窒息创新、当普通人为鸡蛋发起抗议,历史已给出答案:筑墙者终将被浪潮吞没。或许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所言:“贸易不是战争,而是文明的对话。”——而对话的前提,是放下挥舞的大棒。
本文标题:关税大战第一个严重后果来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