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大学生获得重大贡献奖励
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国家安全机关对2024-2025年度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的90余名群众进行了集中表彰。北京某高校学生小徐凭借敏锐的安全意识,举了一起网络平台非法售卖国家秘密的违法行为,协助消除了重大安全风险,荣获重大贡献奖励。这是国家安全机关连续第七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举有功人员表彰活动,充分展示了全民共建国家安全防线的时代图景。
小徐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偶然发现了一个可疑账号,发布的信息声称可以“代购机密文件”。出于好奇,他立即通过国家安全部的微信公众号举平台提交了线索。经过国家安全机关的调查,发现该账号涉及非法交易多份涉密文件。正是小徐的及时举,有效阻止了国家秘密外泄。这个看似普通的网络举,实际上成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接受采访时,小徐表示,高校开设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让他具备了识别安全隐患的基本能力。他说:“每个公民都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正是这样的责任感,让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除了小徐,还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平凡英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安全作出了贡献。比如,边境出租车司机老康在载客过程中察觉到乘客的异常行为,机智周旋获取关键证据,协助破获了一起重大间谍案件;山东影视从业者小王在工作中发现了重大失泄密隐患,及时阻断了信息泄露渠道;沿海渔民小鲁在打捞过程中发现了一件境外投放的先进窃密装置,为反窃密斗争提供了重要物证。
这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获奖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维护国家安全不仅需要专业力量,更需要全民参与。
国家安全机关依据《反间谍法》和《公民举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建立了12339电话、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立体化举渠道。七年来,累计表彰了600余名有功群众,发放奖励金逾千万元,构建起了“举-核查-奖励”的良性机制。获奖者中既有精准识别间谍活动的专业人士,也有像小徐这样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隐患的普通群众,共同织就了一张全天候、全覆盖的安全防护网。
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境外势力的渗透窃密活动呈现出网络化、隐蔽化的特征。获奖者的事迹表明,维护国家安全不仅需要专业力量,更需要全民参与的铜墙铁壁。从高校课堂到渔船甲板,从城市社区到边境村落,每个公民都是国家安全的“前沿哨兵”。
这场持续七年的表彰活动,不仅是对公民责任意识的褒奖,更是对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生动实践。当维护国家安全成为14亿人的自觉行动,我们就能在时代变局中牢牢守住发展的生命线。
你是否曾经注意到身边的安全隐患?你认为自己能够为国家安全做些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标题:北京一大学生获得重大贡献奖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