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大战的第一个严重后果:来自加拿大的“反噬”
2025年4月29日,是特朗普重新执政满100天的日子。
白宫方面高调庆祝,特朗普本人也多次在媒体上自诩“重振美国”,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就在这一天,其标志性政策“关税大战”的第一个严重政治后果,已经悄然显现。
而这个“炸点”并不在亚洲,而在美国北方——加拿大。回顾三个月前,加拿大政坛一度风雨飘摇。当时执政的自由党支持率持续下滑,党内士气低迷,总理特鲁多已宣布辞职,为接班人让位。
彼时的保守党在民调中领先高达25个百分点,外界普遍预测,自由党将遭遇一次惨败。然而,局势在特朗普的政策干预下,急转直下。
特朗普首先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加征关税,紧接着又将矛头指向加拿大,多项针对性贸易壁垒接连出台,还公然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
这种近乎羞辱式的外交语言,在加拿大引发了极大的民族主义情绪。反美情绪飙升,自由党迅速扭转颓势。最终,卡尼领导的新自由党以强势姿态击败保守党,重新掌控政权。
更具戏剧性的是,卡尼在胜选演讲中公开批评特朗普的贸易战政策,称“美国对加拿大的背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强调,加拿大人将在困难中团结一致,不会屈从于任何形式的经济霸凌。
美国国内一些政客对此也颇感尴尬,美国资深参议员桑德斯甚至讽刺称:“特朗普的干预,是对加拿大保守党最大的打击。”
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关税政策也开始引发连锁反应。据美国媒体披露,大型电商平台亚马逊近期已因关税上涨而提高了近千种商品价格,平均涨幅接近30%。
为了应对消费者的不满,亚马逊原计划在商品页面上标注“因关税而产生的附加费用”。这无疑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直接暴露在公众舆论之下。
特朗普对此勃然大怒,直接致电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表达强烈不满。其发言人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更是斥责亚马逊“搞敌对政治”,甚至指控其“与中国合作”。
最终,迫于政治压力,亚马逊宣布取消加注关税成本的计划。特朗普随后公开“表扬”贝佐斯,称其“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但在外界看来,这不过是特朗普一贯的“解决问题者不如解决提问者”的政治手法。在关税压力、成本上涨和政治口水的三重夹击下,美国商界的焦虑情绪正在上升。
而更深层的问题是,美国对外贸易环境的紧张,正在实质性冲击供应链。自4月2日美国对华新关税生效以来,从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量出现明显下降。
这不仅直接推高了零售价格,也波及到美国本土的运输行业。由于运输需求锐减,码头工人和卡车司机的收入大幅下滑。
更令人疑惑的是,特朗普还签署了一项要求卡车司机必须参加英语考试的新政。
外界普遍解读为,这是在变相排挤拉美裔和少数族裔司机,意图将有限岗位“优先”留给特朗普传统的红州白人支持者。这种政策表象上是“语言要求”,实质上却掺杂着复杂的种族与选票考量。
总而言之,从加拿大政坛的意外变局,到亚马逊的价格风波,再到美国产业链的断裂风险,特朗普的关税大战在短短100天内,已经开始显现出其深远而复杂的负面影响
而这还只是开始——未来三年,美国是否还能承受更多这样的“后果”,外界拭目以待。
本文标题:特朗普关税大战的第一个严重后果:来自加拿大的“反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