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个视频,贵州黔灵山游客的假发被猴子当战利品薅走,光溜溜的脑门在阳光下反光的样子,让网上大众笑到肚子疼。可笑着笑着突然发现,这哪是搞笑视频,分明是野生动物给人类上的安全课。


  记得去年在峨眉山,亲眼见过穿汉服的姑娘被猴子拽着头发荡秋千。那场景多像《西游记》里孙悟空揪住妖怪头发的画面,只不过这回妖怪变成了尖叫的游客。景区工作人员总说“别对视别投喂”,可谁能想到猴子连假发都能当玩具?有位大姐被抢包后在树下苦口婆心讲道理,结果包在树上挂了半小时——跟野生动物谈判,比跟甲方改方案还难。


  专家总说猴子攻击性看运气,我倒觉得它们深谙人类心理学。背双肩包的、拿塑料袋的、头发五颜六色的,妥妥被列入特别关照名单。有网友总结出“防猴三件套”:登山杖、尖叫鸡、光头强同款帽子。听起来像段子,可黔灵山那位假发被薅的大哥要早看到这条攻略,何至于当场上演“秃然”的悲伤。


  有趣的是评论区里有人认真的讨论“人类头发是不是外星人基因改造产物”,搬出《西游记》里观音菩萨讨要救命毫毛的桥段,硬核论证猴子对人类头发的执着是刻在DNA里的。这些脑洞大开的讨论背后,藏着都市人对自然的陌生与好奇——我们习惯了钢筋水泥,却在面对野生动物时暴露出我们的无知和彷徨。


  景区立着“禁止投喂”的牌子,可总有人觉得给猴子塞根香蕉是献爱心。结果就是猴子把游客背包当自动售货机,看见塑料袋就两眼放光。与其说是猴子变坏了,不如说是人类先模糊了界限。那些举着自拍杆凑近猴群的人,和逛动物园翻越护栏的游客,本质上都在把危险当有趣。


  下次再遇到猴子揪头发,或许该学学峨眉山老导游的绝招:突然掏出手机播放《西游记》片头曲。别说,这招真管用过——齐天大圣的BGM响起时,再皮的猴子都会愣住三秒。你看,和野生动物打交道,有时候还需要点出其不意的智慧,更需要收起人类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毕竟在它们眼里,我们才是那个闯进花果山还大惊小怪的外来物种。


  (文章图片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本文标题:《峨眉山"抢发大战"引热议:猴子行为艺术背后的自然相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