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怎么确定眼前的人可以走入婚姻?


  喜欢和爱的区别是什么?


  真正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尽管对于理想伴侣的期望和需求,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但检验真爱的最低标准,其实只有一个。


  那就是,有没有生理性喜欢。


  什么是生理性喜欢?


  一位朋友说:


  只要看到他自然就会就很开心,想随时随地黏着他。


  滤镜巨强,总觉得他帅。


  经常觉得他太可爱,想亲亲抱抱贴贴。


  外地出差回来累得不行,看到他,抱着一通猛吸,瞬间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


  高浓度的生理性喜欢,往往让人难以抗拒。


  那种强烈的冲动,就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想要拥抱,想要把那份温暖紧紧地锁在怀中。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本能的、无法控制的身体吸引。


  它不需要对方长得多好看,说不出具体喜欢什么,不是出于理性的权衡,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心生喜欢。


  仅仅是想到对方,或是见到对方,都可能引发生理性的悸动,体验到独特的喜悦与期待。


  心理学家萨布丽娜·罗曼诺夫认为(Gupta, 2022):


  这种“身体吸引”意味着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比如和对方相处时,大脑会释放化学物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幸福感。


  之前,随着《爱的修学旅行》的热播,何猷君和奚梦瑶这对夫妻上了热搜。


  原因是,大家“在何猷君身上看到了生理性喜欢的样子”。


  在节目中,何猷君几乎成了奚梦瑶的人形挂件。


  不论奚梦瑶在厨房忙碌,还是打扫卫生,他都要抱抱。


  即便在外忙碌一天,临睡前也要抱着奚梦瑶才行。


  陷入生理性喜欢的人,就是这样,仿佛得了“肌肤饥渴症”。


  内心深处涌动着难以抑制的渴望,无时不刻地想要跟对方有肢体接触。


  这种接触,仿佛一把火,能够点燃内心的愉悦,带来前所未有的满足。


  就跟下蛊似的。


  为什么会有生理性喜欢?


  徐志摩说过这样一句话:


  爱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


  当我们与心爱的人相拥,必然是满满的幸福感,恨不得把对方揉进骨髓里去。


  说到底,真正的喜欢,骗不了人。


  除非这个人有生理问题。


  但如果你的婚姻中,匹配了一个“0生理好感度”的伴侣,那么夫妻生活必然既尴尬又痛苦。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在我国已婚和同居的男女中,高达28.7%的人每月性生活次数不足一次,更有6.2%的人在最近一年内完全没有性生活(潘绥铭,2009)。


  显然,缺少生理性喜欢的夫妻,更容易面临无性生活的问题,而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婚姻生活的质量。


  那么,生理性喜欢究竟是如何触发的呢?它能通过培养产生吗?


  有一种说法认为,生理性喜欢,是基因的选择。


  Domingue等人(2014)的研究支持了这个观点。


  他们发现与我们走入婚姻的伴侣,在基因层面上往往比随机配对的两个人更为相似。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免疫系统的差异,是两人相互吸引的原因。


  Kromer(2016)的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他通过分析254对夫妇的DNA,发现免疫系统存在显著差异的夫妇,在性满意度和关系满意度上都更高,甚至更有生育的意愿。


  无论是基因层面的相似,还是免疫系统的差异,这些说法似乎为我们揭开了“一见钟情”背后深层次的科学原理。


  似乎一切姻缘,早已冥冥中注定。


  然而,生理基础上的匹配,并不是唯一的解释。


  因为还有研究发现:


  即便最初我们对某人并没有强烈的生理性吸引,但随着相处的深入,当被对方的三观、人品等内在特质所打动时,身体上的吸引力也会随之增强(Karandashev & Fata, 2014)。


  这告诉我们,即便是生理性喜欢,也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在时间的磨砺下,由心而生,由情而深。


  亲密关系中的天然优势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将爱情描绘为激情、亲密与承诺的三重奏。


  激情,让我们心跳加速,想一直和对方待在一起,热烈而又冲动;


  亲密,就像你和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喜欢、互相照顾的感觉,温暖而又贴心;


  至于承诺,就是你决定要和这个人一直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的那种决心,冷静而又坚定。


  显然,如果只有生理性喜欢,而没有亲密和承诺,便不能称之为爱,关系也往往短暂而浅层。


  一位朋友说,她遇到过一个让她有生理性喜欢的伴侣,分分合合好几次,最后还是只能忍痛放手。


  因为其它方面完全无法匹配,实在是三观不合。


  说到底,光有生理性喜欢,是远远不够的。


  没来由的怦然心动,多半是烂桃花。


  不管怎么说,我们无需过分神化“生理性喜欢”,将其视为真爱的唯一标准。


  因为一段健康、长久的感情关系,必然还要考虑更多因素,比如生活方式、情感共鸣、价值观契合,等等。


  同时,我们也没必要矮化这种体验,认为它仅仅是本能和欲望的显现。


  它有其独特的价值,只是并非万能。


  其实,对于正常的亲密关系,以生理性喜欢作为起点,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因为那种磁铁板的吸引力,早已烙印在彼此心间。


  因为心动过一次的人,还会心动千千万万次。


  即便在相处过程中发生争吵和分歧,但碰面之后依然会很容易达成和解,重归于好。


  生理性喜欢带来的强烈吸引力,总是让人轻而易举心软、让步与妥协。


  这种心动与喜欢,无形中为两人创造出了更大的“磨合空间”。


  他们会更愿意为对方付出,更愿意去理解对方,努力让关系变得更加稳定和长久。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更多的包容和沟通,学会了与对方一起改正错误、共同进步。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


  “我一直相信爱情可以在对方身上唤起有生命力的东西,而双方都会因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吸引,更是心灵上的契合与共鸣。


  当两个人通过爱情唤醒了彼此内心的生命力,他们不仅会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变化,更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喜悦与满足。


  这种快乐,源于对自我和他人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接纳,是爱情馈赠的无价之宝。


  — END —


本文标题:生理性喜欢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