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天气预报引发广泛关注:受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11 - 13日,华北地区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性大风。北京市气象台已发布大风橙色预警,预计12日白天风力最强,部分站点风速或突破74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这股强风究竟有多厉害?为何会出现如此极端的天气?面对大风来袭,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此次大风天气将于11日下午开始,持续至13日白天,12日白天风力最强。华北地区普遍将出现5 - 7级偏北风,局地阵风可达12 - 13级。这意味着什么呢?13级阵风的威力不容小觑,它可以吹断直径30厘米左右的树木,一些广告牌、简易搭建物、交通设施、农业设施,甚至路边的电动车、自行车等轻型车辆也有可能被吹翻。不过,并非整个华北地区都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大风,强阵风主要集中在山区、山口或高楼间隙等易受狭管效应影响的区域。


  为何此次风力如此“异乎寻常”?马学款解释,主要有三大成因:一是冷暖空气剧烈对峙。冷空气抵达前,华北地区经历明显“锋前增温”,4月10日北京、天津等地最高气温达28℃,较常年同期偏高8 - 10℃。冷暖空气交汇形成强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直接驱动地面大风生成。二是高空强风“能量下传”。对流层中层存在风速达50米/秒(180公里/小时)的西风急流,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气热力条件充足,高空强风通过湍流将能量传导至地面,使地表风速额外增强20% - 30%。三是地形与城市“放大镜”效应。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的“V”型谷地形成“天然风道”,压缩气流导致风速骤增;而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的高楼建筑群则形成“风廊”,局部风速较周边增强40%,风向紊乱易引发局地极端强风。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风天气,我们该如何防范呢?首先,相关部门已行动起来。首都机场、轨道交通、市政部门等启动应急响应,机场航班可能延误,地铁为安全会限速运行,市政部门忙着加固户外广告牌。我们个人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避免在广告牌、大树下停留;开车时保持车距,减速慢行;关好家中窗户,收起阳台花盆等物品,防止高空坠物。此外,大风天气还可能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此次华北地区的极端大风天气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就在身边,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我们既要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对措施,也要从长远角度思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这次大风天气,后续天气变化,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本文标题:华北将现历史罕见大风,威力多大?专家解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