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智驾睡觉1小时超速狂飙百公里 交警严处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近日,广东云浮交警查处一起引发公众关注的典型案例:一名男子在高速公路上开启智能驾驶功能后全程睡觉,持续驾驶超1小时、行驶里程超100公里,期间车辆处于超速状态。对此,交警部门已依法作出处罚,并再次强调辅助驾驶安全使用规范。事件经过与处罚结果危险行为:据“广东交警”4月8日通报,涉事司机自称因“太困”开启智能驾驶后彻底放松警惕,双眼紧闭瘫倒驾驶位,车辆持续以超速状态行驶。违法事实:交警通过测速设备确认车辆存在超速行为(超20%未达50%),同时认定其构成“过度疲劳继续驾驶”的违法行为。处罚措施: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该司机因超速被处以记6分、罚款200元;因疲劳驾驶被处以罚款200元,合计罚款400元、记6分。 交警核心警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明确:现行国标GB/T40429-2021将驾驶自动化分为L0-L5共6级,当前市面上的“智驾”功能普遍处于L2(部分L3)辅助驾驶阶段,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 驾驶员责任主体:L2级系统仅能辅助完成车道保持、巡航等基础功能,复杂路况(如隧道、弯道、施工路段)需人工接管。司机过度依赖系统属违法且危险。安全风险点:系统可能误判路况(如车道线模糊、异物识别错误);突发状况时驾驶员无法及时反应;技术漏洞可能被人为规避(如通过欺骗传感器保持系统激活)。疲劳驾驶与智驾叠加风险:双重安全隐患生理机能下降:疲劳驾驶导致注意力、反应力严重衰减,叠加智驾的“虚假安全感”更易引发事故。案例警示:近期湖南男子因欺骗传感器开启智驾后睡着,虽未肇事但暴露出系统监管漏洞与驾驶员侥幸心理的巨大风险。 技术局限:当前智驾系统无法替代人类对复杂环境的综合判断,更不能为驾驶员的违法行为“背锅”。 安全建议与法律规范驾驶者:使用智驾时保持双手随时可接管方向盘,避免分心行为(如剪指甲、玩手机);长途驾驶定时休息,可使用疲劳驾驶预警器等辅助设备。 车企:加强功能宣传规范性,明确标注“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区别;优化系统对驾驶员状态的监测机制。 法律层面: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驾驶人需“安全文明驾驶”,过度依赖辅助系统属违法;若因智驾导致事故,驾驶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核心结论:智能驾驶技术的便利性不应成为漠视安全的借口,驾驶者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未来需通过技术迭代、法规完善与公众教育,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智能出行生态。
本文标题:开智驾睡觉1小时超速狂飙百公里 交警严处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