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数字化阅读成主流,城乡阅读差距大
4月24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发布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稳步提升至82.1%,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突破80%,全民阅读呈现“量质双升”与“城乡分化”并存的新特征。
数字化阅读主导,听书成新增长点调查显示,2024年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80.6%,其中手机阅读占比78.7%,连续三年增幅超0.4%。值得关注的是,听书习惯加速普及,38.5%的国民通过听书方式阅读,较上年增长2.2个百分点,移动有声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传统纸质阅读仍具韧性,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9本,电子书3.52本,合计8.31本,较上年增长0.16本。
未成年人阅读亮眼,城乡差距仍存未成年人阅读率86.6%,人均图书阅读量11.65本,远超成年群体。但城乡阅读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凸显:农村地区综合阅读率及低龄儿童阅读率仍待提升,未成年人纸质阅读时长(36.30分钟)虽高于上年,但城乡阅读服务设施覆盖率差异显著。
碎片化与深度阅读并行,阅读场景创新数字化媒介日均接触时长超3小时,手机阅读时长增至108.76分钟,而传统纸质阅读仅24.41分钟。专家指出,短视频与AI技术正重塑阅读生态,如“听书+纸质书”模式激发深度阅读兴趣,但需警惕碎片化阅读对系统性思考的冲击。
品牌活动赋能,基层服务提质“本地读书月”等活动知晓率达74.8%,超五成城镇居民可就近使用图书馆、社区书屋等设施。浙江、河南等地通过数字化改造农家书屋、融合非遗体验等创新实践,为乡村阅读注入活力。
未来方向:精准施策与场景融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专家建议,需针对农村、儿童等群体建立靶向阅读推广体系,推动“阅读+乡村振兴”“阅读+科技”等模式,实现城乡阅读服务均等化。随着24小时智能图书馆、机器人馆员等新技术落地,阅读场景将进一步向“物理+数字”深度融合演进。
(数据来源: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及公开报道)
本文标题:2024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数字化阅读成主流,城乡阅读差距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