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3分钟读懂战后欧洲一体化
今年5月6日是中欧建交4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庆祝中欧建交四十周年和“中欧伙伴年”的活动依次展开。高大上的欧洲一体化你造吗?现有干货送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仲平博士带你3分钟读懂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
1. 解决德国问题:欧洲一体化的起源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解决“德国问题”,通过一体化实现永久和平,使德国成为“欧洲的德国”,防止形成“德国的欧洲”,让德国“把权力放在笼子里”,放在欧洲一体化的机构中,放在欧洲联合的框架内。
因此,欧洲一体化首先是一项“和平工程”。
2. 煤钢共同体:欧洲一体化的开端
1950年,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的罗贝尔·舒曼发表著名的欧洲一体化宣言,建议建立一个“超国家”机构来计划和领导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生产,而且这个组织还对其它欧洲国家敞开大门,即“舒曼计划”。
“舒曼计划”得到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响应。6国于1951年4月18日在法国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又称《巴黎条约》),在条约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煤钢共同体的诞生拉开了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大幕。
3. 欧洲一体化本质
主权国家自愿将其部分主权让渡给“超国家机构”,由后者代其行使。
4. 欧洲一体化路径
政治是目的,经济是手段,制度和法律是保障
5. 欧盟四大特性
①是重要国际力量但并非国家
②是全球性力量但以经济和软实力见长
③是发达国家集团但内部发展不平衡
④是西方但有别于美国
6. 欧盟四大主要机构
欧洲理事会
欧盟理事会
欧盟委员会(常设)
欧洲议会(直选)
7. 欧盟两大原则
①欧盟法优先原则
当欧盟法与成员国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应优先适用欧盟法。
②欧盟辅助性原则
欧盟只在其干预行动比成员国行动更适合的领域活动。
8. 欧盟四大挑战
①“欧洲模式”遭遇严重挑战
目前,欧元生存危机已经渡过,但经济复苏乏力、长期低迷增长可能成为新常态。削减福利开支、开放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却阻力重重。
②极端政治势力、特别是极右翼势力上升
欧洲很多国家出现社会极化现象,法国国民阵线、英国独立党等极右翼政党和政治力量,在欧洲各国的影响都呈上升趋势。
这些政党的共同诉求在于:反全球化、反欧洲一体化、反移民,这为他们赢取一部分选民信任、扩大声势发挥了作用。
极端政治势力的上升,一定程度上与欧洲经济困难有关,尤其是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锁反应传递到了政治和社会领域。
③欧盟安全内外交困
困局之一:和俄罗斯的关系持续紧张
没有和俄罗斯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欧洲安全问题就不能说已经解决。
困局之二:穆斯林移民问题有待解决
二战结束后,欧洲因劳动力短缺而大量引入穆斯林移民,但并未想好如何安置。如今,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和伊斯兰教两种价值观的冲击,遭受着教育等领域的不平等待遇,使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备受煎熬。
而震惊全球的《沙尔利周刊》惨案就与穆斯林移民问题有关。涉案嫌疑犯中,有人是在参加了在叙利亚的“圣战”活动之后回到法国,参与制造了这起血案。
④一体化失去发展势头
经过战后六七十年的发展,欧洲一体化失去发展势头,民意对欧洲一体化范围扩大、程度深化的支持下降。
但是未来欧盟经济一体化不会前功尽弃,但同时政治一体化的前景仍然十分遥远。(作者:陈聪;编辑:辛俭强,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