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实现500个以上高频事项一网通办
2月11日,西安市“一网通办”正式启动,首批上线369个高频事项可办理。根据《西安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19年,西安将建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云平台、大数据中心,年底全市500个以上高频事项将实现“一网通办”。
“一网通办”是政府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自我革命,目的是让信息和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网是基础,通办是关键。两年来,全市上下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入手,深入开展行政效能革命。机关干部争当金牌“店小二”和“五星级服务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2017年,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超过70%;2018年,超过了90%。
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数字化转型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一网通办”一号工程,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主动对标上海、杭州等先进城市,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成立“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这项改革从“跟跑”“并跑”到实现“领跑”。
经过阿里团队3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与市级部门和区县、开发区历时160多个日夜的集中攻坚,全市共完成77家单位资源目录梳理,累计归集数据31.6亿条;完成520个高频事项的标准化梳理、颗粒化拆分、流程再造,平均精简材料41.1%,减少环节40.7%,压缩时限51.7%。“最多跑一次”从承诺变为现实、由理念化为制度,彰显了政务改革的“西安速度”。
“一网通办”上线之前,企业办理不动产权属登记补换证,需提交材料12个,跑窗口2次,办理环节17个。“一网通办”上线之后,通过后台数据共享,材料减少50%,办理环节减少35%;不动产权属登记信息查询实现“全程网办”“零跑路”。企业注册只需网上填写一份申请,提交一次材料,就能一次性完成企业开办事项,全流程控制在2.75个工作日以内,“不见面”即可办结,压缩时间超过80%。
从首批上线的“一网通办”369个高频事项,到推出全市“一网通办”总门户和掌上政务APP;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到打造十五分钟政务服务便民圈;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建设“三化五最”一流营商环境……大西安“一网通办”的脚步更加坚实。
根据《西安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西安要以创建全国“三化五最”营商环境最佳示范城市为目标,推进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打造智慧政务“数小二”品牌,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通,政务数据资源同城共享,100%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达到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的目标,实现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
《方案》明确,2019年,西安建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云平台、大数据中心,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2019年底全市500个以上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2020年政务云、政务网、大数据中心实现整体联动、业务协同,“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所需材料80%以上可通过数据共享获得,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同时,推进“一网通办”向基层延伸。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2019年,电子政务外网铺设到位,市、区县(开发区)、镇街、村(社区)四级联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推进个人服务事项全城通办,2019年50%以上个人事项可在便民服务中心办理,2020年70%以上个人事项可在便民服务中心办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