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点名的这些“国之重器”,到底有多牛!
来源中国军网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标志着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早已成为了现实。
今天,就带你走近十九大报告中点名的这些“国之重器”,瞧瞧它们到底有多牛!
【天宫】2016年9月,“天宫”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向空间新时代。“天宫”二号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主要用于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与货运飞船的对接。
【蛟龙】2017年5月,“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蛟龙”号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位列第一梯队,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
【天眼】即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天眼”可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是其2.25倍。
【悟空】2015年12月,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悟空”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墨子】“墨子”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发射升空,2017年与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进行天地链路,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飞机】“大飞机”一般是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里的军用或乘坐达到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机。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研发制造大型客机能力的国家之一,打破了少数制造商对民航客机市场的长期垄断局面。
除了以上这些明确被点名的“国之重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工程!
【中国高铁】“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2017年6月26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截至2016年,中国高铁营运里程已达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桥梁】2016年12月29日,由贵州、云南两省合作共建的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通车;2017年7月,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总数近80万座,铁路桥梁总数超过20万座,施工过程中屡次挑战世界级难题、突破科技壁垒,中国奇迹震撼世界!
如今,中国高铁,中国桥梁,一个个被冠以中国之名的超级工程在国际社会上日益耀眼!
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在十九大上点名这些国之重器、超级工程,既是为过去点赞,为当下点题,更是为未来点将,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勇于担当,接力奋斗,为成为国家需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戮力前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