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今时代,文化自信不仅关乎民族的精神气质,更决定着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文化话语权与精神高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包容理念;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到“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化精髓,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记录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承载着先民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唐诗宋词中凝练的意象,展现着文人墨客对生活与家国的深情。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更在于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创新活力。在当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催生出无数文化精品。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用新颖的视听语言重现汉唐风华,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故宫博物院通过文创产品开发,将“高冷”的文物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创意商品,让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些实践证明,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文化自信也是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化浪潮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对我国本土文化形成冲击。部分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贬低本土文化价值,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文化自信的缺失。唯有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与独特性。


  文化自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是经济实力的提升,更是文化软实力的彰显。从脱贫攻坚战场上“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奋斗精神,到航天事业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精神;从抗疫斗争中“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伟大抗疫精神,到新时代“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品格都是中华文化在当代的生动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是历史的回响,是现实的需求,更是未来的召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中坚定自信,在创新中彰显魅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