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赏析:此诗展现革命者的双重姿态:对外以"横眉冷对"抗击压迫,对内以"孺子牛"精神服务人民。尾联"躲进小楼"实为反讽,暗指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的生存智慧。


   二、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赏析:"左联五烈士"事件后的血泪之作。"城头变幻"揭露军阀混战本质,"刀丛觅诗"彰显文人风骨。月光与缁衣的意象,构成知识分子在黑暗时代的典型画像。


   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赏析:21岁留日时所作。以"神矢"喻启蒙思想的冲击,"荐轩辕"的誓言开创20世纪知识分子献身范式。甲骨文"轩辕"的使用,彰显文化寻根意识。


   四、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赏析:反驳"溺爱孩子有损革命者形象"的谬论。通过猛虎怜幼崽的意象,构建革命者刚柔并济的人格范式,颠覆传统英雄形象的刻板认知。


   五、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赏析:"血沃劲草"的悖论修辞,揭示革命力量在屠杀中壮大的历史辩证法。末句以陵墓暮鸦讽喻国民党政权的腐朽本质。


   六、


  题三义塔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赏析:由日本医生收养战火孤鸽引发。"度尽劫波"展现超越民族仇恨的人类关怀,"精禽衔石"化用精卫填海,喻示和平建设的持久性。


  七、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赏析:杨杏佛遇刺后的泣血之作。"江南雨"既是实景又是泪雨的隐喻,末句"又"字道尽对重复历史悲剧的愤懑。


   八、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赏析:晚年诗艺巅峰之作。"走千官"讽刺官员南逃,"星斗阑干"暗喻黎明前的黑暗,展现先知者对历史转折的敏锐感知。


   九、


  赠邬其山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赏析:以俚语解构政治闹剧。"有病不求药"讽刺社会病态,"南无阿弥陀"的戏谑收尾,完成对政客虚伪本质的祛魅。


  


  十、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赏析:"墨面"出自《淮南子》,勾勒民生凋敝图景。"无声惊雷"的辩证思维,预言沉默中酝酿的革命风暴,展现历史唯物主义视野。


   十一、


  别诸弟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赏析:现存最早诗作。少年离愁与"孤檠夜雨"的意象,已初现其冷峻诗风。传统离别主题中暗含对旧家族制度的批判。


  诗学价值:鲁迅旧体诗承楚辞沉郁、融李商隐象征、纳龚自珍锐利,创造出现代杂文式的"硬语盘空"。其诗歌不仅是文学遗产,更是解码现代中国精神史的重要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