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策划“七个一百”(百堂精品党课、百个优秀案例、百篇思悟文章、百个入党故事、百个感动瞬间、百句心中话语、百个惠民项目)系列征集评选活动,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


  经过一个多月的广泛发动组织,本次活动共征集到主题党日案例336个,其中镇街208个、市直单位及企业行业128个。经过评比,一大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扎实的主题党日优秀案例脱颖而出。


  老党员讲抗战故事


  传承,坚守党味


  主题党日活动,主体是党员,“党味”肯定要浓。


  为避免主题党日出现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等倾向,各镇街(园区)、市直单位、企业行业党组织在传承、学习等方面下足功夫,这可从“百个优秀案例”一探究竟。


  黄江镇党委设立党建打卡地标,突出党性教育,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依托黄江腾飞石、梅塘革命烈士纪念园、党建主题馆、党建林、田美党建公园、简阅书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等7个红色党建阵地,运用红色资源“寻初心、悟初心、筑初心”。全镇党员(含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开拓“线下+线上”学习时间,自行前往7个党建地标“打卡”,与地标建筑合照,亮身份、做表率。


  目前,黄江镇176个党支部2571名党员(含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活动,其中235名党员完成全部打卡任务,53个党支部的党员打卡率超过80%。大家重温黄江革命和改革开放事迹,接受党性锻炼,感悟前行奋进力量。


  为解决主题党日内容空洞、跑题走调等问题,东莞坚持创新主题党日形式方法,拓展途径帮助党员理解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在道滘,14个村(社区)都栽有大榕树,有的甚至有百年的树龄,榕树下是村中老人乘凉、孩童玩耍、青年议事的聚集地,人流多,适合开展集中学习和健康宣教、义诊活动。党员干部通过前期的深入走访,将大榕树下“学党史 话健康”活动“阵地”。


  入党誓词字数虽然不多,却是进行党性教育的“法宝”,具有穹顶红心般的精神感召力。道滘社卫中心党支部充分利用大榕树下这个“小讲堂”,开展“重温誓词守初心、党史学习寻初心、故事分享忆初心”等主题活动,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走进身边典型的内心世界,分享个人成长故事,强化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党员普遍反映,每次重温入党誓词都让自己热血澎湃,切身感受到党内生活的仪式感和庄严感。


  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肖建中讲授专题党课,以电影《雷锋》插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为背景,深情回顾党领导人民翻身做主人,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引导党员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党性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市纪委监委机关全体党员合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表达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信心。


  谢岗镇开展“党建引领党员先行,筑牢冬春防控防线”主题党日活动


  服务,立足莞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秉持“群众事、无小事”的理念,立足东莞本土,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见实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各级党组织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将主题党日开到攻坚克难、为民服务的第一线。


  市总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立足东莞服务广大职工群众。围绕职工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新时代产业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精准谋划专题党日活动。市总工会机关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成立7个党员志愿服务队,以“镇、村、企业”先锋号职工服务中心为活动阵地,围绕“春送技能、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工会组建、职工维权”开展志愿服务。


  聚焦困难帮扶、互助保障、法律援助、素质提升、文化健康等服务项目,市总工会还打造“互联网+”普惠性服务体系,建设网上“职工之家”。在粤工惠App推出“一起学党史”平台,通过趣味方式引导全市职工群众一起学党史,激发广大职工爱党、爱国热情,努力打造职工群众满意的“网上职工之家”,真真切切为职工提供一站式、多方位、立体化的服务,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服务新格局。


  东莞日报社第二党支部还充分整合媒体平台优势和读者资源,在读者中寻找到合作伙伴,携手政府部门、企业、学校一起参与爱心公益活动,组织爱心企业深入社区、敬老院、贫困家庭,着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老人最怕没事做,怕自己什么都不懂。”东城敬老院院长邓淑娴说,东莞日报社扎根东莞,着力打造的特色公益平台,以送报为载体,充分链接社会资源,联合爱心企业、爱心组织,持续向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并把帮扶范围扩大到其他镇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温暖。敬老院里有不少老人都很喜欢通过读报纸了解时事,尤其是一些老党员,更是党报的忠实读者。


  做好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有平台,还有内容。为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石龙镇黄家山村党委积极“走出去”,到增城大浦围“取经”,盘“活”身边的红色资源,把“主题党日”搞得有声有色。他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大浦围抗日历史纪念馆,实地感受大浦围村和邓村石屋人居环境的变迁。邓村石屋原本是一片凋敝、破败的乡村民房,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原汁原味地改造成现代民宿,锅耳封火山墙、炮楼,这些极具岭南风格的建筑特色也完整保护下来。


  学有所思,学史力行,黄家山村党委一班人分片包干,清理垃圾、实现“厕所革命”、村道升级改造,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黄家山路披上“新装”,村民绽放“笑颜”,“为民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立足“主题党日”,推动党员志愿服务下沉一线,温暖莞邑。自2018年7月起,东莞全市实行固定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以来,全市各镇街(园区)、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结合工作职能,积极探索建立开放式主题党日,盘活身边的资源和自身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服务地图


  创新,履职尽责


  不忘初心,除了一腔热血,还需要持续的锐意创新,才让承载希望,抵达使命。


  如何将挖掘出来的红色资源与基层党组织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如何尽可能让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迸发崭新的魅力?东莞在积极探索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整合区域资源,借助“互联网”思维,探索更为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菜单。


  革命遗址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铸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东莞红色资源比较丰富,全市159处革命遗址,就有117处红色革命遗址点缀大部分镇街。其中,大岭山镇、莞城街道、大朗镇、厚街镇、东城街道、清溪镇、高埗镇、长安镇的红色景点,更是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也是主题党日“大阵地”。


  市工信局机关党委创新开展“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组织130多名党员干部走进大平手袋厂,从“手袋厂的创建”“手袋厂的运营机制”“手袋厂的管理理念”中寻觅历史的回响,在电动缝纫机、手袋配件、考核方案、干部名册、员工总结等500多件老物件中重温那段东莞腾飞的光辉历程。对东莞工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了一次相对全面的了解。工信系统拧成一股绳,紧扣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冲刺“万亿俱乐部”总目标,在推进产业+集群化、产业+信息化、产业+空间、产业+质量、产业+服务、产业+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党建引领业务,创新激活业务。东莞市税务局虎门税务分局党总支创新开展“党员服务地图”主题党日活动,在虎门29个社区网格设置6个党员服务驻点,把党员编入6个工作小组,组建 “税收助企团”,构建“党员服务地图”。借助台账式管理、服务专员制度,实施“一户一策”措施,在办税服务厅推出“大前台”服务、“治疗式”注销和即办专区,让纳税人等候时长同比减少近四成。他们还设置特殊人群绿色通道、母婴关爱室、爱心港湾,为纳税人和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充分发挥税收服务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的积极作用。


  “和过去相比,组织生活有了更多载体,主题党日也更具创意,每个支部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订制’。”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举办“码”上学党史主题党日活动。他们将党史理论融入代码故事,用代码故事讲清党史道理,用党的光辉历史感染影响学生。改变了党员由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角色转换,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听他讲”转变为“我来讲”,提高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活动参与度,达到学深悟透的效果。


  文字:周桂清


  摄影:市委组织部供图


  编辑:王宝光


  本文来自【东莞时间网-i东莞】,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