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 - 践行“大食物观” 用科技创新护航国家粮食安全
今天(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本次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活动主题为“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指出:“粮食安全所指的‘粮食’,主要是谷物,有时包括豆类,甚至包括薯类。我们强调的粮食安全,常用谷物安全来衡量。”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粮食安全与大食物观密切相关,大食物观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打破了传统粮食安全仅依赖于耕地生产粮食作物的局限,扩展了食物供应的和形式,使粮食安全的内涵更加丰富。Part 01大食物观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啊。”总书记在论述中提到的粮食,不仅包括传统耕地作物产出的米面油,更囊括了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各类美食。简而言之为扩大食物,丰富人们的餐桌食物供应。
比如,海洋里的藻类食物就具有较大的食用潜力。北京食品学会理事长罗云波曾提到,已知的全球可食用藻类超过 100 种, 其中我国占有量约 50%,主要集中于海洋。可食用藻类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组成合理,是优良的蛋白质源。
Part 02如何在吃饭问题上
将“思路打开”?
在生产供给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仅仅依赖耕地上的种植业,还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建造“森林粮库”;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打造“蓝色粮仓”。
在消费端,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院长、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尹雪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践行大食物观,需要引导国民膳食结构从“吃得饱”“吃得安全”向“吃得多样、吃得健康”转变。
Part 03科技创新守护大国粮仓
科技是推动大食物观落地的重要支撑。产粮、储粮、养殖乃至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都将有助于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保障,也可以在质量和营养上得到提升。
盐碱地土壤渗透压高,作物根系难以吸收水分,通常质地也较硬,透气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环境恶劣。在盐碱地种植水稻,可以增加粮食供给,从而缓解粮食安全的压力。我国在筛选耐盐碱水稻品种方面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了量产。例如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宁粳43号” 就实现了在恶劣盐碱地环境下的高产,2024年9月,该品种在耐盐碱水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万亩连片示范区实收测产平均达每亩473.7公斤。同时,该品种的稻米品质极佳,达到了国标优质米1级。
图为水田轮 源自CCTV17《三农长短说》栏目
为了让农民有更趁手的农具,保证粮食的优产、高产,中国的农业机械不仅在“大农机”上下功夫,更不断创新出适合山地、丘陵的“小农机”。每年到玉米收获的季节,让农民烦心的事之一是处理秸秆,中国农机院深入了解四川广元当地村民的需求,在小型农业机械上装上“水田轮”,创造出更适合当地地形的小型玉米收获机,此外还研发出了高山蔬菜种植的移栽机、精量播种机等,为抢种抢收提供许多便利。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做人工合成己糖实验(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在未来,农田种植的玉米、大豆或许能够在啤酒罐里面合成出来,在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帮助下,车间制造或许会取代农田种植模式。这并非天方夜谭,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团队,通过人工合成的手段,实现了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这一壮举。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充裕,远高于17%~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稻谷库存量能够满足全国人民1年以上口粮消费需求。在科技支撑和数字农业的推广下,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逐步稳步提升,最终实现 “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 的宏伟目标。综合整理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公众号、新华社、央视新闻、CCTV17《三农长短说》栏目、中国经济网、“中国三农发布”公众号、农业科技、“北京食品学会”公众号、北青网
本文标题:世界粮食日 - 践行“大食物观” 用科技创新护航国家粮食安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