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什么节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推荐文章1:「年俗贺新春」正月十五 闹元宵
:央广网
都说时光如水,转眼就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者灯节,它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开始,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渊源。
元宵佳节举国欢庆。(央广网发 资料图)
民间有句老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可见正月十五是春节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收尾工作。
正月又称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过了正月十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又要开始一年辛勤的耕耘和劳作。
在这一年的开端,中国的老百姓特别希望能有个好兆头,能够交好运。因此人们也特别重视元宵节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闹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踩高跷”等等热闹有趣的民俗活动。而这些民俗活动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状态就是突出了一个“闹”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唐代的“上元节”这一天,就有了放花灯、城中不宵禁的习惯。辛劳了一年的百姓们,借由这样一个时刻,释放自己的情感,庆祝春回大地,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准备新一年的生产劳动。而正月十五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也吸引着无数的青年男女们走上街头,来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大词人辛弃疾对此就有生动描写: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圆滚滚的元宵是用糯米粉“摇”出来的,表面粗糙,煮食汤色浑浊,做成“炸元宵”则独具特色。南方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表面光滑,馅料也更丰富,但只限于煮,不能炸。
摇元宵的摊位已经不多见了。(央广网发 资料图)
吃一碗元宵,赏一路风景,心安欲语流年;想当下未来,挥一挥手,奔赴明日星辰大海。
(记者庞淼 实习生董嘉炜综合)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推荐文章2:正月十五为何要“闹”元宵?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
“火树银花元夕夜,
彩灯万盏熠霞流”
形容的便是元宵节的盛景
这个古老的节日内涵丰富
从娱乐活动到饮食
藏着人们的种种奇思妙想
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资料图:元宵节将至,北京模式口大街灯火璀璨,吸引众多民众游览打卡。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元宵节又唤作“灯节”
是夜,大街小巷点起彩灯
赏花灯,猜灯谜
携亲友出行,其乐融融
早在唐代,元宵花灯便十分出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娟提到
有文献记载
那时,人们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
高二十丈
衣以锦绮,饰以金玉
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资料图:民众猜灯谜、赏花灯,喜迎元宵佳节。 汤彦俊 摄
能工巧匠大显身手
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花灯
元宵节,张灯结彩
将夜晚照得如同白昼
一曲笙歌春如海
千门灯火夜似昼
古代官府打破“宵禁”
人们恣意玩乐,彻夜狂欢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节日亦平添几分浪漫色彩
资料图:元宵佳节,篁岭民俗展览馆舞龙迎春。孙润军 摄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不只是“观灯”“赏灯”
元宵节的娱乐活动相当多样
主打一个“热闹”
比如有各种各样的舞蹈表演
以及百戏表演等
踩高跷、划旱船、舞龙舞狮
热闹非凡
为什么要“闹”元宵?
这是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大致包括忙年和辞年两个部分
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
到正月十五结束
资料图:中国元宵佳节,表演者在进行舞龙表演。景诗雁摄
也就是说,人们熟悉的元宵节
是春节中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等它来了,再热闹一下
春节就算结束了
人们又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
元宵节的历史相当悠久
在节日饮食上
古人更是花了不少心思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大约形成于宋代
那会儿,元宵唤作“浮圆子”等
资料图:图为刚出锅的炸元宵。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说到元宵,就不能不提汤圆
汤圆和元宵外形很像
从本质上来说是同一种食物
但制作方法略有不同
馅料做好后切成小方块
蘸上适量的水
放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
边滚边洒水,慢慢成型
这就是北方常说的“元宵”
相较于“滚元宵”
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
和好糯米面,将馅料包进去
资料图:“柿柿如意”汤圆。张浪 摄
古代馅料口味以甜、香为主
后来加入了各色干果等
一些比较有名气的糕果铺子
大多都有自己拿手的馅料
如今的汤圆
造型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新花样
但无论如何变化
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都代表着团圆、圆满
希望新一年有个好的开始
元宵节来临
愿你元气十足迎接每一天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推荐文章3:【网络中国节·元宵】正月十五——元宵节
:【陕西融媒】
(图片:赵毅爽)
编辑:兀 茜 刘 莉 李怡卿
责编:王 辉 杨 婕
编审:董馨瑶
监制:雷超锋
本文来自【陕西融媒】,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推荐文章4:节令之美|正月十五闹元宵,花好月圆家家欢
新华社天津2月10日电(记者周润健)“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猜一猜,这首诗说的是哪一个节日?谜底是:元宵节。
这首诗的为唐代诗人张祜。此诗描写了唐朝时长安的元宵节景象:家家灯火,处处歌舞,热闹非凡。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民俗专家表示,元宵节主打一个“闹”字,人们通过各种民俗表演、歌舞晚会、灯会灯展等民俗活动,寄托对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景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自古以来就有放灯和观灯的习俗。
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隋代时,隋炀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灯会;唐代时,灯会发展为热闹的灯市;宋代时,元宵节更为热闹,几乎成了居民们的狂欢节,街头巷尾,灯火辉煌,歌舞百戏,人声鼎沸。如今,灯会仍是元宵节中最热闹的一个活动,人们放灯、观灯、赏灯、猜灯谜,俗称“闹花灯”。
放花灯、赏花灯,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灯光世界。花灯制作工艺有雕刻、绘画、编织、刺绣等;制作材料有竹、木、绫绢、纸张、琉璃等;花灯上面绘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古今故事、民风民情等,与灯光相衬,更是精彩绝伦。
王来华表示,人们“闹元宵”,又是色彩与声音的交响合奏。元宵节载歌载舞,北方的秧歌戏、太平歌、太平鼓、跑旱船,南方的耍龙灯、舞狮子、花鼓戏、花灯戏,整个元宵节沉浸在灯火与声浪交织的欢乐海洋里。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的上阕中,用花灯、烟花、歌舞、车马等生动形象,渲染出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元宵节风俗画卷。
王来华说,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热闹欢腾、祥和喜庆、欢天喜地的气氛,表达了千家万户的人们纳吉迎祥、驱邪禳灾、祈祝丰年的心愿。
春节,始于腊月初八止于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人们将从“年盹”中醒来,工作和学习也要进入正轨。年年庆新春,岁岁闹元宵,在农历新年首个月圆之夜,让我们尽情地“闹”一回,为新的一年注入更多的生机、希望和活力。(完)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推荐文章5:正月十五元宵节:团团圆圆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那么正月十五有哪些传统的习俗呢
*元宵节习俗*
吃
元
宵
“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是中国由来已久的风俗。元宵与汤圆的本质区别在于,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
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
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活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赏
花
灯
在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可谓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均可破常规,出游嬉闹。
另外,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可以借着赏花灯为由顺便替自己物色一个好的终身伴侣。
猜
灯
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舞
龙
狮
龙是吉祥的神话动物,也是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元宵节时全国各地都有龙灯。早期的龙灯长约七、八丈,在竹鼓上贴上纱,制成龙形的灯笼,在龙头与龙身裡面,点上几十支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有十几个壮汉抬着走,表演时,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俗称“弄龙”。元宵节,各地狮阵也都一起出动舞狮,俗称“弄狮”。
天上的明月 碗里的元宵
满含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一尝团圆好滋味
过完正月十五
春节也就要彻底结束了
赶紧抓住十五的机会
以年的名义再团聚一次!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推荐搜索词:
1.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2.农历正月十五又叫什么节
3.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
本文标题:正月十五是什么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