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民国时期的浪漫是这样的
多年前的电视剧《金粉世家》《上海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满眼的风花雪月、才子佳人,太太、小姐或旗袍加身婀娜多姿,或是洋裙洋伞、窈窕秀丽,举手投足间皆是冯程程般的大家闺秀模样;老爷、少爷或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或是风流倜傥、霸气潇洒。
让很多年轻人对民国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情愫——这是浪漫且风华绝代的世界,仿佛自己穿越回去就是这些公子阔少、小姐太太。
真的是这样吗?
当我们撕开这些浮华的表象,看到的民国更像一袭爬满虱子的华服,掀开一脚,你就会看到一个千疮百孔、腐烂透顶的国度。
所谓的十里洋场、风花雪月只是少数人的快乐世界,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战乱和饥荒才是他们的日常。
根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农民部的统计,1910年至1911年,中国总人口约5.6亿之多,近95%的人口为农民;在全部农村人口中,有55%是无地的佃农、雇农、游民。
所以,即使穿越回去,你的身份大概率是无地的农民。而且民国一共38年,就闹了38年饥荒。你所听说的易子而食、典妻鬻子,也是贫苦百姓的日常。
倘若你侥幸撑过了饥荒,等待你的还有数不尽的兵祸和更加残酷抗日战争。在那个军阀林立的时代,当兵打仗应是你成年后大概率从事的工作,而且是被抓了壮丁。
平时的军阀混战就已经让人生活绝望,日军侵华更是将整个民族推向了灭亡的边缘。广大民众在蒋委员长“爱民如子”的政策下,不但要面对侵华日军的暴行,还要承受党国的“神奇操作”。
就拿花园口决堤来说,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危急。为阻止日军西进,6月9日,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下令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大堤,造成了黄河决堤改道,黄水以极快的速度淹没了河南、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
那么蒋委员长所谓的“以水代兵”对日军造成多少伤害呢?
只能说,很小。从史料来看,日军约4个师团陷于黄泛区,损失2个师团以上,淹死近万名日军,并损失了部分机械装备。对日军最大的影响是暂缓了攻陷武汉的时间,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但是,这次人祸却对百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河南民宅被冲毁140万余家,淹没耕地800余万亩,安徽、江苏耕地被淹没1100余万亩,倾家荡产者达480万人,89万老百姓葬身鱼腹,上千万人流离失所,间接导致了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并且造成了此后连年灾害的黄泛区。
国民政府《豫省灾况纪实》勾勒出黄泛区灾难图:黄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防,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
据统计,民国一年(1912年)全国人口近5.6亿,到了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人口却只有4.3亿人,短短30年的时间,人口就减少了五分之一,而且绝大多数是青壮年人口。
你很难想象,这就是某些人口中历史上最浪漫、最风华绝代的时代。
正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中写的:“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看似华丽无比,实际上早已腐朽不堪,恶臭难闻。
但你也不要绝望,《死水》中还写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到这里,你的幸运就来了,因为民国的浪漫马上就开始了。
民国时期,有个叫李大钊的大学教授看到国家满目疮痍,四处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带来了共产主义思想,他竭力宣传、努力开拓,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和另一个叫陈独秀的教授共同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民国的浪漫,就在这个教授呕心沥血的开创中。
民国时期,有个叫毛泽东的年轻人不满于父亲安排的继承家业的目标,愤然走出山沟,到更大世界寻求理想,并在求学期间确立了救国救民的目标,假期期间到农村去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了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为领导今后的革命斗争打下基础。民国的浪漫,就在这个年轻人沾满泥巴的鞋子上。
民国时期,有一群在北京的大学生在学校里读书,听到统治者要和日本人签订卖国条约,于是愤然而起,共同走上街头,冲到卖国汉奸的家门前,一把火把汉奸家烧个精光。民国的浪漫,就在这一场熊熊燃烧大火里。
民国时期,有个叫林祥谦的工人不满于资本家工厂主的压榨,不愿意每天当牛做马十几个小时只领取一点微薄的薪水,于是对资本家提出抗议,没想到资本家竟然指使狗腿子开枪。愤怒的工友们开始了罢工运动,顶着外国巡捕的子弹组成工人纠察队,封锁城市,逼迫当局低头。民国的浪漫,就在罢工风潮中排山倒海的怒吼里。
民国时期,有个叫贺龙的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还要给地主、官府缴纳苛捐杂税,于是召集一帮穷弟兄,拎着两把菜刀,刀劈税吏,开仓放粮。民国的浪漫,就在这两把菜刀滴下的血渍里。
民国的浪漫还存在于他们的脚步里,当然,如果你有机会,可以追随他们:
他们是一个集体中的一个分子,他们的历史不过是中国共产党和其所领导军队的历史的一部分;
他们的能力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本可以安稳的度过余生。
可他们却选择了一条艰难且布满荆棘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他们抛弃了优渥的物质生活;
在这条路上,无数志同道合的伙伴相继倒下,他们还是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从1927年到1949年,他们深深扎根于全国的每一个革命根据地,那里有随时打响的战斗,山上的石头中掩埋着同伴们的遗体;他们的鲜血浸湿了长征路上的土地,他们的星火却点燃了半个中国的天空。
他们衣衫褴褛,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裤。
他们食不果腹,勉强能吃上红糙米或发硬的面饼子。
他们不是坐而论道、叉腰品评的名士,他们也不是叽叽喳喳的哗众取宠之人。
他们是无双的国士,是沉默的前行者,是无畏的开拓者!
他们的浪漫不是源于金钱,不是十里洋场的欢歌,不是觥筹交错的应酬,不是旗袍、姨太太和大烟鬼们。
这浪漫源于恨!他们对这个吃人的旧世界有着冲天之恨。
这浪漫更源于爱!他们对同胞的兄弟姐妹、对祖先征战得来的家国有着无私无畏的大爱。
这就是民国时期的浪漫。
当然,民国最浪漫是,在这样的一群人心中始终光明灿烂,有解放人民的理想,他们滴水成河,努力砸碎了那个吃人的旧世界,并创造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崭新的中国。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建立了新中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八角楼的星火。
本文标题:原来民国时期的浪漫是这样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