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富士康再次刷屏,不同于当年的富士康13连跳事件,这一次造成的轰动性在媒体传播新时期更是扩大化。有些自媒体一方面骂富士康只顾生产不顾防疫政策,另一方面也在为富士康唱起了赞歌。富士康2001年鸿海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名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2002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2011年位居美国《财富》全球500强第60名,2013年位居美国《财富》全球500强第30名,2021年9月23日,位列2021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第54位。 而今天疫情爆发的郑州,富士康更是承载了郑州发展的梦想。河南郑州航空港就是为富士康而建,因富士康而繁荣。高峰时期,富士康对郑州的GDP贡献率高达25%,一个富士康就顶得上1/4个郑州。2017年,郑州手机产量达到最高峰的2.9亿台,全世界,每7台手机就有一台郑州产。


  富士康之于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2019年郑州富士康以316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位居全国之首,是当年我国最大的外贸出口企业。而2019年郑州进出口总额4130亿元,富士康占了近82%,同时占河南省总进出口额65%。在郑州,富士康直接雇工规模就超过了35万,能影响到175万河南人的家庭收入。富士康为郑州解决的超百万的就业岗位,已经成为了支撑郑州乃至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富士康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生产企业,其产品特点也决定了其特殊的工作模式。富士康正是将这种极致的管理模式运行彻底,在极限管理的同时也将成本降低到最低。从而能够从代工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已经达到了可以品牌厂商一起议价的地步。但是富士康这种军事化管理模式一直被诟病。当年十三连跳事件,至今还没消散。


  中国跳楼哪家强,要找的还是富士康。2010年的1月23日,马向前从富士康培训处的宿舍楼上跳下死亡,年仅19岁。2013年4月24日到27日仅4天内,郑州富士康有两名员工跳楼。陆续一共有十三人在富士康自杀死亡,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富士康十三连跳”。虽然后面,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加强安保防范、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劳动监察、员工尊严教育、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构筑“关爱圈”、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安全防护网等基本上避免了跳楼事件的发生。但在这种管控下,富士康也萌生了离开中国大陆的想法,陆续将相关工厂搬迁至东南亚和印度地区。富士康过分关注经营业绩,实行的是绩效管理,没有给予员工应有的关爱和尊重,过分注重效率造成对人性的漠视,一切以事为标准、以结果为导向,造就了高效率、高绩效,员工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全用在了流水线上。


  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越是密集的企业越容易发生传播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新冠防疫在注重效率和业绩的富士康及其的困难,而一时之间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物资紧缺这又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而新冠病毒也不可避免造成员工的恐慌,毕竟新冠还是有后遗症。富士康郑州厂部分员工徒步返乡。河南洛阳、新乡、焦作、周口等多个市县乡,纷纷表示做好了当地户籍员工返乡的准备,落实“点对点”服务和相应的隔离措施。河南禹州市、长葛市、伊川县、许昌市襄城县、魏都区、周口市西华县及商水县、平顶山新华区、鹤壁市淇滨区、山城区、淇县等多地表示做好了当地户籍员工返回家乡的准备。幸运的是本轮疫情传播速度快,但病毒载量低,富士康厂区未发生重症感染现象,疫情总体可控。


  郑州航空港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富士康落实“四方责任”,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园区各餐厅从10月29日逐步恢复堂食,保障20万人次免费的一日三餐。而鸿海董事长刘扬伟亲自坐镇指挥督军调度,了解状况,力求顺利排除状况,让当地厂区维持正常生产。不难看出,富士康依旧是走在业绩为先的路上,继续希望将疫情影响降低到最低。毕竟企业低成本的核心就是绩效管理制度,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更加接近台湾当地的管理措施,而忽视了大陆的防疫体系。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富士康确实有些不作为。


  所有好玩好看都会分享,资深军事、体育爱好者,户外/跑步/文学,蜗居帝都,多多交流,认真写原创给你不一样的视角,交个朋友。你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


本文标题:从当年的13连跳到如今的新冠爆发,是富士康不作为还是有特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