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迷路滞留印度,老兵王琪54年后重返祖国:多亏了国家的富强
“欢迎回家!”
2017年2月1日下午18点,在从北京飞达咸阳国际机场的一架飞机上走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这里等候多时的人群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兴奋地欢迎他的回归。
当天正是大年初五,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老人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夙愿终于实现。他激动地举手示意,辛酸而又幸福地泪水抑制不住地喷涌而出。
这么多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想回到这片养育他的热土,见到牵肠挂肚的亲人们。为了能够回家,他整整奔波努力了五十四年,历尽了艰辛。
亲人为老人送上康乃馨和百合组成的花束,代表着亲友们期盼与他团聚的愿望,他欣喜地接过鲜花,与每一位认识或不认识的亲人亲切地拥抱,用略带生疏的乡音喃喃地说着:“终于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离家时风华正茂,归来已是白发暮年。
老人是凌晨5点从印度新德里启程回家,这段十几个小时的归程他整整走了半个世纪,充满了坎坷辛酸。这段曲折而又漫长的回家之路,正是由他年轻时的一个小失误所造成,他也为此付出了大半生的代价,留下了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位老人是谁,他为什么在外漂泊50多年才回国呢?
2017年2月初,一位叫王琪的老人流落印度50多年期盼回国的消息引起多家媒体关注,网络上也议论纷纷。绝大多数网友对王琪的遭遇以同情的态度,期盼他能早日回国,但也有一些网友对他的事迹提出了质疑。
原来,王琪年轻时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过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在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王琪却离奇地消失了,部队搜寻了半个多月毫无结果,最终只能按照失踪处理。
谁能想到半个世纪过去了他却在印度出现,还提出了回国的请求。有人认为王琪当年叛逃去了印度,如今他在印度生活的不如意,见祖国繁荣富强,就起了叶落归根的心思。
离奇失踪的解放军战士王琪怎么会出现在印度呢?
卫国战士误入印度成阶下囚1963年元旦,中印边境自卫战争的前线,兰州军区第55师工兵营临时驻扎在藏南地区达旺附近,此时中国已经宣布单方面停战并撤军,他们是最后一批撤离的部队。
再过两天就要离开这里,又逢佳节,部队的气氛非常热烈,然而就在这时候出现了意外,一名士兵失踪了。
中午吃饭时,班长张玉民发现班里的战士王琪不见了。
“谁看见王琪啦?”张玉民顿时紧张起来,高声向身边的战友们询问道。
战友们纷纷摇头,都说没看见。张玉民感到事情反常,赶忙派战士们去寻找。
驻地不大,战士们很快搜遍角落,但是都没有发现王琪的身影。
“出事了!”张玉民心中大惊,立刻向排长王祖国汇,并且询问最后见过王琪的人。
经过战士们的回忆确定最后见到王琪是两个小时之前,之后谁也不知道王琪去了哪里。
王祖国听到汇后知道事态严重,这里地形复杂而且处于前线,士兵无缘无故的失踪,肯定是出了事故。
他立刻带人去王琪的营房去检查,发现王琪的枪械和个人物品全部都在,紧张的心情略微松弛。他判定王琪有很大的可能是迷路了,这里森林茂密、荒无人烟,此前发生过很多次人员走失的情况。
“快组织战士们去四周寻找。”王祖国立刻下令,他将情况上了营里。全营的战士也立刻被动员起来,全部加入搜寻王琪的队伍中。
战士们翻遍了营地的每个角落,甚至进入附近的原始森林去寻找,两天过去了没有发现一点线索。此后又断断续续搜索了一周,上级得知后还专门派飞机进行搜寻,仍然一无所获。
这么多天过去了,看来王琪已经凶多吉少,部队负有任务,只得放弃寻找,战友们将王琪的物品打包带走,心中还期盼着王琪某一天能够回来。
那么王琪到底去哪儿去了呢?
王琪是一名工程兵,他生于1939年,是陕西人,高中毕业后的他本来被陕西体校选中去打篮球,但是向往军旅生活的他1960年悄悄名参加了解放军。入伍后王琪经过测绘培训后被分配到了了兰州军区第55师工兵营,部队驻扎在青海。
王琪性格开朗又有文化,战友们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后,他所在的部队赴前线参战,王琪和工兵营的战友们负责为部队开路,他们一路上勘测地形,架桥修路,清除障碍,为部队快速推进到前线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12月份,工兵营接到命令去排雷,他们赶到战场时战争却结束了,上级命令他们驻扎在达旺等待撤离。
1962年的最后一天,全营战士都处于节日的热烈气氛中,一部分战士被派去运送补给,剩下的人则自由活动。王琪心血来潮,想着去驻地边的森林里去转转,他没有向战友们打招呼便走进了森林。
这是一片亚热带原始森林,茂密的竹林高耸入天,从小在北方生活的王琪哪里见过这样的风景,他兴致盎然地欣赏着景色,信步其中怡然自得。不知不觉他已经走到了森林的深处,等到心满意足准备返回时,他却突然慌了神。
“糟了,忘记回去的路了。”王琪心中紧张,来时只顾着欣赏风景,没有记住路。
幸好学过测绘,他懂得辨别方向。王琪抬头望向天空,可是浓密的树枝挡住了太阳,他又望向远方,四周的树干排得密密麻麻,根本无法看清远处的地形。
“该怎么办?”王琪心里焦急地想着对策,却毫无头绪,他迷路了。
王琪慌张地向前走着,他知道这片森林不大,只要一直向前走,他一定能出去。天色暗了下来,他还处在森林之中,全身充满了疲惫,肚子也饿得难受,但是他不敢停下脚步。
经过两天的跋涉,王琪终于走出了森林,由于疲惫和饥饿,他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好在走出了森林。他看到了一条公路,心中顿时兴奋起来,只要沿着公路走,他一定能回到部队。
不多时,一辆打着红十字标志的汽车开来,王琪顿时激动起来,他挥着手拦停了汽车。只见汽车上下来几名穿着印度军服的士兵,他瞬间心惊,这里怎么会有印军出现呢?
这是运送印军战俘和伤员的汽车,停战后中方决定释放印度战俘和伤员,印方派出红十字会前去接回他们,他们刚返回印度边境就遇到了王琪。
王琪来不及多想,赶忙问路,可是印度人听不懂中文。他大急,一边语无伦次地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
印军见他神情紧张,立刻将他强行制服。王琪因疲惫和饥饿根本没有力气反抗,只得任由印军将他押上汽车开往印度,从此祖国离他越来越远。
到达印度军营后,王琪立刻被印军关押了起来,无论他如何申辩,都没人理会。几个月后,中印两国达成停战协议,双方的战俘都被遣返,但是王琪却没受到战俘待遇,中方不知道他被印军“俘虏”,他没能被解救出来。
印度以间谍罪将他投入了监狱,从此开始了他的异国囚徒生活。
半生追寻回家路,白首归乡喜团圆入狱时王琪才二十多岁,印度迥异的生活环境和习惯让他非常不适应,他一直不断地向印度政府提出申诉,可是都石沉大海。他想念祖国和亲人,想吃母亲做的手擀面,可是监狱中只有米饭,吃饭不用筷子而要用手抓。
王琪心中坚信自己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了能活着回到家乡,他努力地适应这里的一切。
1969年,经过近七年的申诉,印度政府终于改判王琪无罪释放。但是他回国的申请却没被批准,印度政府将他“流放”到了南方的一个偏僻山村之中,使他与外界隔绝。
没有任何身份证明的王琪被限制在山村之中,受到警察的严密监视,想要逃离根本无法实现。
王琪只得先进入当地一家面粉厂工作糊口,然后再考虑回国的事情。这里生活条件恶劣,语言不通的王琪生存得更加艰辛,时常还要受当地人的欺负。
为了能够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外面的信息,王琪学会了当地的语言,还跟着监视他的警察学起了英语。
有了一些积蓄的王琪开了一家小商店,他也慢慢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王琪不仅能够熟练地说当地的语言,穿着打扮,生活习俗也与当地人一般。
但是他的面容却改变不了,当地人对这个外国人很不友好,不仅执法人员欺辱他索要高昂的保护费,当地的流氓还肆意欺负他,有一次竟然将他的腿打折了。
当地人的排挤让王琪深刻感受到流落异国他乡的凄苦,他非常想念家乡,回国的信念更加坚定。
王琪不断地给印度当局写信提出回国请求,从当地警察局长到印度总统,他先后写了几百封信却没得到任何回应。
他努力地经营着自己的小店,积攒回国的费用。当地人对这个诚信善良的中国人渐渐有了好感,王琪的生意也兴隆起来。
甚至当地的一个人家看中了王琪的人品,将妹妹Sushila嫁给了他,王琪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
王琪和Sushila于1975年结婚,十年间生育了两儿两女,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非常美满。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王琪更加思念祖国和亲人,尤其年迈的母亲。
他最后一次见到母亲还是在部队上前线的之前,母亲因思念他,在大哥的陪同下专程到青海看望他,母子三人在青海享受过几天幸福团圆的生活。
如今母亲更加年迈,可是自己却不能在膝前尽孝,王琪的心中十分难过,他决定要想尽办法与亲人联系上。他开始尝试给家里写信,但是都石沉大海,没有一点消息。
直到1986年,他的信终于寄到了家乡。
“敬爱的母亲大人,亲爱的兄弟姐妹:几十年过去了,我得到了机会给您们写信告诉我的情况……我是很好的,我也有了爱人……现在我做生意养活家。我很是痛苦得不到您的消息……您的儿子养院。”
当他的大哥王致远读到这封信时惊呆了,这熟悉的笔迹正是他的弟弟王琪所写,养院就是王琪的小名。他万万没想到失踪了20多年的三弟还活着,兄弟姐妹都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
这些年来,弟弟的失踪给全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一直瞒着母亲,直到去世也没敢告诉她真相,老人多年来一直惦念着三儿子,几乎思念成疾,最终带着遗憾去世。
王志远拿着写着外文的信封辗转请人翻译后才知道弟弟现在在印度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他止不住热泪纵横,他拿着王琪写来的信跪在母亲坟前,他一句一句地读着弟弟写的话,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通上了音信,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见面,但是通信往来频繁,浓浓的亲情通过文字传递在心间。
“哥哥您好……您告诉妈妈她老人家,叫她高兴起来,不要担心,等我的回国证办好了,我马上回到您的怀抱……”
“亲爱的哥哥……我最担心的是妈妈……叫妈妈一定不要担心我,我会想办法回来看她,我一定要回来……我黑夜时时梦想着她老人家,有说不完的话,等相会以后再慢谈……”
“哥哥……请您告诉我一切情况,主要是妈妈怎样?……哥哥告诉妈妈,我一定会见咱们全家大小……”
王琪的每一封心中都包含着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他多想见到生他养他的母亲啊,可惜母亲在收到他的第一封信前就去世了,哥哥怕他难过一直没有告诉他。
云中锦书,两地相思。陕西的家人们每到春节团圆的时刻都会想起漂泊在外的王琪,期盼着能早点与他团圆。王琪屡次向印度政府申请护照都遭到了拒绝,而且消息闭塞的他已经多年没有庆祝过春节,因为他不知道春节是哪一天。
2008年王琪终于知道了母亲离世的消息,他悲痛万分,想着自己已年过花甲,再不能回国恐怕就要做异国亡魂了。兄弟们都年事已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将成为终生遗憾。他四处求助,想要加快回国的进程,国内的亲人们也想尽办法,为他回国提供帮助。
2013年,经过亲人的指点,王琪决定去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去寻求帮助。他坐了三天的火车才到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在中国大使馆向工作人员讲述了他的遭遇,中国大使馆在核实身份后为他紧急制作了一本护照,并开始每年为他提供生活资助。
拿到中国护照的王琪满心欢喜地去办理签证,没想到仍然拒绝让他出境。就这样回国的愿望破碎了,随着时间的消逝,王琪年纪越来越大,叶落归根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2017年,王琪的遭遇被媒体道出来,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敦促印度方面尽快放行,让老人回国与家人团圆。然而王琪的遭遇却在网络上受到了质疑。
“王琪是逃兵!”有当时的战友站出来指责,瞬间引起了巨大的舆论。网友们纷纷议论,甚至有人说王琪当年背叛了祖国,他不配回到中国。
“他不是逃兵。”当年的排长王祖国站出来为王琪证明,他回忆了当年的情形,当时中印边境环境非常恶劣,夜晚的气温非常低,水壶放在外边都能被冻破。“王琪走失时没有带任何东西,所以我想他肯定是走失了,这种情况当时很常见。”王祖国很肯定地说。
王琪的班长张玉民在得知网络上的谣言后,也仔细回忆了当年王琪走失的情况,他向媒体表示王琪不是叛逃,是走失了,这些年来战友们聚会时总提起王琪,大家都觉得很可惜,现在得知王琪的下落,他非常高兴,希望王琪能尽快回国,与战友们相聚。
中国政府通过详细取证,证实了王琪当年确实是走失的,驻印大使馆也在印度多方奔走,洗清了王琪的间谍罪名。为了帮助王琪回国,中国外交部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这件事,外交部部长王毅也专门做出指示。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积极与印度方面磋商,驻印大使罗照辉对印度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苏杰生就此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当着对方的面说:“要么元宵节前将王琪送回中国,要么那天宣布,没有别的选择。”
“元宵节是中国阖家团圆的日子,希望王琪能在元宵节前回乡,和家人团聚。”印度方面在中国的敦促之下,印度终于在2月10日允许王琪离境,并为他办理了许可证明。
当晚王琪和儿子一家以及一个女儿来到中国大使馆,馆中打着“热烈欢迎老兵王琪回家”的横幅欢迎他的到来,王琪顿时泪如涌泉,等了54年,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2月11日,王琪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他经过北京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下午6点,王琪带着儿女踏上了故土,等候在咸阳国际机场的亲友们热情地欢迎他的归来。
王琪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大哥王致远,他紧紧地拥抱着抱着大哥嚎啕大哭,大哥含泪摸着他苍白的头发说:“你终于回来啦,盼了你50多年。”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王致远搂着弟弟不愿松开,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悲伤在这一刻彻底释放。
两人拥抱了许久才松开,哥哥给王琪介绍着每一位亲人,面对弟弟王顺,他已经有些记不清楚了,少年时他俩的关系最好,可是白云苍狗,这么多年过去,弟弟也已是满头白发。
王琪的老排长王祖国也赶来迎接王琪,两人拥抱在一起,王祖国激动地说:“可算等到你了。”当年他的失踪让老排长深感自责,如今白首相聚了却了多年的心结。
亲友们将王琪接回家后,为他端上了汤圆,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一家四代人一起吃着汤圆,诉说着离别之苦,话题多得聊不完。聊到王琪身陷牢狱,做生意受欺负时,兄妹几人都心疼不已,弟弟王顺哽咽道:“过得太苦了。”
晚饭时弟媳专门给他做了手擀面,陕西人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讲究。王琪端起碗连吃了七碗,他兴奋地说:“这些年来我非常想念家里的手擀面,印度根本吃不到面条。”
听说王琪回家,同村的乡亲们聚在一起排节目欢迎他的回归,儿时的同学也骑着电动车赶来见他一面。王琪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回到村子,他的弟弟热情地招待了大家,并向大家讲述王琪回国的情况,乡亲们听完后感慨地说:“王琪能回家,多亏了国家的富强。”
2017年3月5日,王琪修养好身体后回老家祭祖。他带着儿女在亲人的陪伴下回到了薛录镇薛宅南村,与乡亲们寒暄过后他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目前的坟前,带领儿子、女儿、儿媳和孙女跪下。
想起这么多年来的努力还是没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王琪的泪水夺眶而出,撕心裂肺地哭诉着对母亲的思念。他在母亲的坟前哭诉了良久,才在哥哥和妹妹的劝阻之下依依不舍地离开。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回国后王琪一直生活在老家,政府和亲人们对他的生活极为关照,他生活得很幸福。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是他很快融入到了家乡的生活中,陕西方言也说得毫不费力,经常与邻居们一起聊天解闷。
而今王琪也得偿所愿,回到了祖国生活。这个在异国漂泊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总算了却了此生最大的心愿。
王琪能够回到家乡离不开祖国的强大,国家从来没有忘记任何一位战士,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中国永远都是他们强大的后盾、永远的家。
本文标题:因迷路滞留印度,老兵王琪54年后重返祖国:多亏了国家的富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