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三年发生了什么?查阅大事记可以发现,这一年,莫泊桑去世了,夏威夷王国灭亡,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予女性投票权的国家。一切似乎都处在新旧变革之中,在这一年,美国也发生了一场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大事件,那就是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提起芝加哥,我们总是会想到那个经济实力雄厚的风城,想到电影中的爵士乐,想到传奇球星迈克尔·乔丹所在的芝加哥公牛队,但所不知道的是,镀金时代的芝加哥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


  那时的芝加哥,是被纽约视为“贪婪闭塞”之地的城市。美国的媒体称它为一个粗俗之地,“偏爱杀猪,胜过贝多芬”。尽管摩天大楼的相继建成给了芝加哥市民无限的荣耀,但这座城市还是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文化沙漠,其市民缺乏基本的素养。


  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不被人看好的“二线城市”,却最终赢得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纽约和华盛顿的媒体纷纷提出质疑,但对于芝加哥的市民来说,这却是提升自信的绝佳机会。


  然而,最终发生的一起血腥事件,却为芝加哥世博会蒙上了阴影,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恐怖诡谲的记号。后来,当人们陆续揭晓这次残酷事件的真相时,才发现曾有很多次,死神与他们擦肩而过。


  当然,在世博会光彩夺目的白城的掩盖下,这些邪恶故事在当时并未浮出水面,人们为总设计师伯纳姆的智慧感动,更为全世界的赞誉感到骄傲。谁都没想到,不久之后,就在几个街区之外,一个人的名字不仅震动了新闻界,更在街传巷议中经久不衰,他就是——H.H.霍姆斯。


  丰盛又邪恶的白城往事:


  埃里克·拉森的神秘纪实


  一八九五年秋天,芝加哥恩格尔伍德镇商人霍姆斯在费城,因谋杀助手本杰明·F·皮特泽尔的罪名接受了审讯。


  在审讯中,他承认自己不仅杀害了皮特泽尔,还杀害了他的几个孩子,以及年轻的朱莉娅·康纳、珀尔·康纳、艾米琳·西格兰德、威廉姆斯姐妹……而他究竟杀了多少人成了永远的谜团,有人甚至估计他杀死的人的数量高达两百。


  霍姆斯被判处绞刑,他的人生就此终结,但他的故事却远未结束,许多人想要探究这些杀人细节,他们痴迷于寻找一点点蛛丝马迹,只为还原当时最真实的场景。


  在白城梦幻的光影之下,霍姆斯的血腥往事如同暗不见底的黑洞,一善一恶,最美好的祝愿和最邪恶的梦想在芝加哥交汇,这也吸引了著名的历史学家埃里克·拉森。


  他被这个故事中的戏剧性折服,开始大量搜寻史料,包括当时的纸、存留的信件和口述等等。一个个细节串联起来,埃里克·拉森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恶魔的灵魂。


  在埃里克·拉森的作品《白城恶魔》中,这一个个幻影都变成了真实的证据,掷地有声。文学评论家们纷纷称赞这部作品是犯罪实录文学史上的佳作。2004年,该作品获得了爱伦·坡奖最佳犯罪实录。



  《芝加哥太阳》称赞拉森“是个历史学家,却有着小说家的灵魂”,《纽约时》评论这本书“展现的真相远比小说离奇”。本书一经出版,便持续位居《纽约时》《出版人周刊》排行榜一百周,畅销多年,热度一直未消。


  也许,从白城建好的那一天起,人们对芝加哥就有了一种神秘的向往之情,他们渴望探究这座城市历史深处的秘密,挖掘那些掩藏在美好之下的血腥往事。


  正如《白城恶魔》中记载的:这里让来访的人赞叹不已,又充满恐惧,它是如此丰盛,又是如此邪恶。



  他来到芝加哥,


  建起一座杀人城堡


  霍姆斯出生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吉尔曼顿,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农村。他的父母是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对孩子管教十分严格,哪怕犯了最平常的过错,也要施以棍棒责罚。霍姆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变得沉默而内向。


  从医学院毕业后,霍姆斯辗转多地,最终来到了芝加哥,试图在这里开展自己的“事业”。


  他发现了一家药店,由霍尔顿夫妇经营。霍尔顿太太的丈夫由于癌症濒临死亡,就躺在楼上的房间里。她坦言一边经营药店一边照料丈夫让她不堪重负。


  霍姆斯以自己出色的人格魅力赢得了霍尔顿太太的信任,于是成功地在药店留了下来。


  霍尔顿医生很快就去世了,霍姆斯向霍尔顿太太提议让他来买下药店,而她可以继续住在楼上的公寓里。


  他换了块新招牌:H.H.霍姆斯药店。随着消息传开,人们发现一位年轻俊秀的医生现在站在了柜台后面,于是越来越多的二十来岁的单身女性开始光顾药店。而霍尔顿太太再也没有出现在镇子上。


  得到霍尔顿的药店之后,他一直对街对面那块荒地念念不忘。经过一番打听,他在一八八八年夏天买下了这块地。他想将一楼设计为零售商铺,可以带来收益,也让他有机会尽可能多地雇用女性。二楼和三楼设计为公寓。


  他设计了一个木制滑道,从二楼的一个秘密地点直接通往地下室,还计划在自己办公室的隔壁建一个步入式保险库,缝隙全部封死,四面的铁墙覆盖上石棉。其中一面墙上安装一个煤气喷口,可以从他的密室里控制,整栋房子的其他房间也都安装煤气喷口。


  地下室要建得很大,隔出几间密室,同时还要建一个地下室,用来永久存放一些“敏感物质”。



  华丽的白城之中,


  恶魔张开了羽翼


  霍姆斯常常一个人待在大楼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中,幻想着女人们在其中走来走去的样子。他萌生出了一个新想法,是把自己的大楼改造成一个旅馆,来“接待”世界哥伦布博览会的游客。


  旅馆开张不久,一些新的“猎物”进入了他的视线,康纳一家和康纳太太朱莉娅的妹妹格特鲁德来到了这个旅馆。朱莉娅不久便和霍姆斯勾搭成奸。


  一八九一年年底,朱莉娅·康纳怀孕了,霍姆斯看起来很高兴,但不同意让她现在就生下孩子。最近太忙了,他敷衍道,并向她承诺,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手术,她就不会再为这个问题苦恼了。


  手术室的灯光冰冷,霍姆斯拿着惯用的氯仿,捂住了朱莉娅的嘴。他万分兴奋,脆弱而又迷人的女子的消失最让他感到兴奋,每当这时,他都觉得自己有掌控一切的力量。


  圣诞节随即来临,人们丝毫没有发现,朱莉娅和她的女儿都从世间消失了。


  之后,霍姆斯又将注意力转到了偶遇的一位美丽女子身上,她叫艾米琳·西格兰德,长着一头迷人的金发。霍姆斯聘用了艾米琳做自己的秘书,当然,艾米琳已经为霍姆斯深深沉迷。


  他们的关系进展得很快,霍姆斯不久之后便向艾米琳求婚了(虽然他在法律上已经有了两位妻子)。


  过了没多久,一则结婚启示出现在端:罗伯特·菲尔普斯先生和艾米琳·西格兰德小姐结为连理。没人听过罗伯特的名字,也没人再见过艾米琳,可想而知,这又是霍姆斯的一次“恶作剧”。


  艾米琳被处理得很干净,霍姆斯对此很满意,他很快开始感到无聊,并找到了一个新的猎物:米妮·威廉姆斯。她和之前的“猎物”不一样,她并不美丽,但有一个加分项——拥有价值将近10万美元的地产(约合21世纪的300万美元)。


  只挥动了几下笔杆,米妮的财产就被霍姆斯侵吞了大半。自然,米妮也消失得很干净,与她一同消失的,还有她的妹妹安娜。


  没人把这几起失踪案件联系在一起,直到有一个人开始怀疑他——侦探弗兰克·盖尔。


  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虽然霍姆斯还试图在回忆录中洗清自己的罪行,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无力回天了。



  23万字纪实,


  真实描摹善与恶的极致


  霍姆斯不知道,在很多年后,一个叫埃里克·拉森的人会让他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世间。


  他也许会更惊讶的是,拉森居然将他和白城建造者伯纳姆写进了同一本书。双线交织,翻开一页看到的是构建白城的艰辛历程,而另一页,就是一个鬼魅邪恶的梦。


  《白城恶魔》用诗性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冷静克制地描摹了一个不一样的芝加哥。


  在那里,我们仿佛能闻到雪茄淡淡的烟味,听到各界名流的酒杯碰撞的声音。同时,在黑暗烟雾的笼罩下,一个恶魔的影子也出现在街角,他的眼神同样冷静而克制,近乎冷血。


  白城的规划者说:“别做小计划,小计划没有点燃激情的魔力。”


  而恶魔却说:“我不能不杀人,就像诗人一样,灵感一来就不得不吟唱。”


  正如《西雅图邮讯》所说:“拉森用伯纳姆的的创造性胜利和霍姆斯的毁灭性胜利划分出了人类精神的‘阴’与‘阳’。” 《娱乐周刊》也赞叹道:“拉森有幽灵般的洞察力,这些看似不可能出现的交叉点照亮、放大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白城的出现与消失如同一个王朝的兴盛与覆灭,跟随它逝去的,还有恶魔霍姆斯和他精心构建出的杀人城堡。


  那是一个刚刚脱离蛮荒的时代,但人类智慧的结晶还是如昙花一现,留给后人津津乐道;那也是一个罪恶滋长的年代,如同现实世界之中的无数个瞬间,留诸世间的阴翳,同样留待人们评说。


  在故事的结尾,拉森说:“拓荒时代或许真的已经结束,不过在这一刻,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道风干的泪痕。”


  一八九三年的故事已远去,后来,芝加哥不再是镀金时代的模样,恩格尔伍德也重归平静,也许,只有在翻开《白城恶魔》时,我们才能再次窥见那个鬼魅邪恶的年代最后的缩影。


  如果没有埃里克·拉森,那些诡谲神秘的往事将只出现在端与街头巷尾的流言中。当然,我们足够幸运,能够听到庞大叙事下的小故事发出的呢喃声:


  “这不会只是一个梦。”


本文标题: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梦幻光影之下的血腥与邪恶:芝加哥连环杀人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