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这部新作等待了四年之久,终于迎来了它的首映。


  影片的后期制作之久可能是影坛前所未闻的,而对于它的争论则从未停止过,关于影片的删减、排期甚至撤档甚嚣尘上。


  首先,《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并不是一部文艺片,之前王小帅曾经说过“在文艺片领域,我们已经失去了张艺谋和陈凯歌”,现在,似乎娄烨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文艺片的现状代表就是王小帅的《地久天长》,总票房不到4400万元,它同时荣获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奖项,这是中国人最荣耀的时刻,上映时,寥寥的观影人数决定了此类电影的最终命运,王小帅的网络急呼让人心碎,三个小时的片长对于观众来说可能无法接受,对于院线也比较尴尬,相当于两部电影的时长,而票价却并不敢定高,和其他电影票价基本属于持平。


  由此可以看出,宣传对于影片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导演、演员的知名度也极大程度上左右着影片上映人数的多少。


  很庆幸,娄烨的知名度足够大,而演员阵容同样强大,秦昊基本上可以算是他的御用演员了,连伊能静生孩子的时候,秦昊都在陪着娄烨拍戏,难怪老婆能发出“你还是跟他过吧”这类调侃。


  井柏然这部电影应该是和《捉妖记》前后脚拍的,当时《捉妖记》临危受命,把井柏然招入麾下,一方面是因为他作为影坛新人片酬合适,另一方面他身上有一种表现力,他曾经坦言《捉妖记》时比较青涩,因为尝试3D拍摄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考验,而且这是一部喜剧片,但从最后的效果来说,确实被他圈粉了,而后来的《捉妖记2》顺理成章,驾轻就熟。


  井柏然不喜欢交际,今年是他而立之年,这五年的变化其实就是从《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开始的,这个角色需要极强的沉淀感,作为警察杨家栋,他不合群、冷漠、心中有份极强的正义感,这与他爸性格极为相似,都属于正义的化身,也正是这样,让这个角色很难把握。


  唐奕杰的扮演者张颂文说过,刚开始时他和警察在一起能够感受到这是两种不同的人,也就是井柏然身上的气质其实并不是很搭这个角色,但是在充分体验角色,摸索一段时间之后,井柏然完全变成了杨家栋。我想是因为井柏然内心是一个极为坚持的人,他曾经在《青春有你》空降大厂时对选手说“要告别浮躁,坚持做好一个演员,他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正是这种一天天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井宝,他没有选择一些没有“营养”的剧本,而是认真选择那些有深度的角色,而对戏的理解也表现在《风雨云》中,他甚至与娄烨也有争执,源于对角色的不同理解,这种不妥协像极了杨家栋的性格,我想这就是娄烨选择他的原因吧。


  娄烨导演在坚持自身拍摄风格的基础上,叙述风格更加多元化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有些无法分辨到底谁才是主角,井宝说《风雨云》讲述“时代是风,欲望如雨,命运成云”。其实,《风雨云》更关注整个事件背后复杂的人性变化,这是娄烨的一贯风格,他不想单纯做一名时代的记录者,而是通过一件件事情,还原出一个真实而赤裸的社会。


  《风雨云》之前想用的片名包括《地狱恋人》、《一场游戏一场梦》,无论是陈妍希还是王杰的片尾曲,似乎都在提醒我们,这部电影是告诉我们一场幻灭,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真实而遥远,正如影片如烟如梦的开篇。


  为方便理解,下面有部分剧透,请介意者慎看。


  我简单说一下故事,故事背景以广州珠江新城冼村的拆迁改造开始,历史上,冼村是一个拥有800年历史的小村镇,也是现今广州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天河体育场就是在此地建设而成的,而目前房屋均价在95000元/平左右,是广州城中村价格的第一名。


  旧城改造必然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纠葛,同样也是无数亿万富翁的发家史,秦昊饰演的姜紫成就是这样一位幕后大佬,而张颂文饰演的唐奕杰则是其手下的执行者,1989年姜紫成和当时远近闻名的校花林慧相识,两人跳舞的动作场面贾樟柯在《江湖儿女》等电影中经常使用,所以可以看成特定时代的必然表现。


  当时姜紫成已婚,可是他还是喜欢林慧,尽管他承诺“以后会带着她发展”,并且发生了关系,可是他还是远走台湾,留下林慧与唐奕杰成婚。可以说,唐奕杰从那时开始就成为了接盘侠,他内心非常的自卑,渴望能像姜紫成一样得到尊重和爱。


  这也是为什么他对妻子并不好,经常家暴妻子的原因,妻子的精神逐渐失常,一方面源于她放不下姜紫成,另一方面可能是生活的种种压力,从服装店的经营上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当姜紫成从台湾回来时,已经摇身变为了地产大鳄,一同归来的还有他的情人(坐台小姐)陈妍希扮演的连阿云,姜紫成初次见连阿云时,她就在唱《一场游戏一场梦》,似乎一切从见面就已注定,姜紫成为了他与众多追求者大打出手,虽然有些不符合他的身份,也能看出连阿云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


  可是回到内地,连阿云却又成为了一颗棋子,一个坐台小姐本应早已看破红尘,却渴望被爱,这正说明了社会的残酷,正如李宗盛《给自己的歌》中唱的“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想得却不可得情爱里无智者”。


  当唐奕杰在KTV里指责她时,她与唐奕杰假戏真做,这更像是一种欲望的宣泄,她对唐奕杰有感情吗?很可惜,没有。她的一片真心都献给了姜紫成。女人比男人更加感性,当姜紫成抛弃了她,她选择了揭发姜紫成,从这点来说,姜紫成也是一个失败者,面对连阿云的屡次挑衅,并没有把她当回事,甚至还能让她进入公司拿到资料,作为一名情场高手,显然这些情节与身份设定有些出入。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他过于骄傲,不在乎身边人的感受,而唐奕杰选择向姜紫成屈服,也是对权贵的低头,他明明知道妻子从内心放不下姜紫成,可还是任由他们发展,只能在KTV发泄不满,这种情绪的诠释非常到位,也让戏份并不多的唐奕杰出彩且印象深刻。


  唐奕杰可能是所有演员中知名度最低的,但我认为他完成的最好,当得知女儿不是自己亲生时,他的歇斯底里;当在拆迁现场时,他的感同身受;当他面对林慧时,他的骄傲自大;当他在姜紫成身边时,他的亦步亦趋,所有的人性在他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但同时,他也是本片失败的典型,第二幕就是他的死亡,而全篇都围绕着死因的调查展开。


  开始时,我会怀疑是否是拆迁者家属所为,毕竟里面还有两户钉子户,拆迁主任这个活儿绝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黑道白道都要有些关系,还是平衡各方面关系,这个悬念就是整部电影最大的“钩子”,勾住了所有观众的心。


  马思纯饰演的小诺叛逆而冲动,在某种程度上,她是缺爱的,这让她从内心上很关注杨家栋,从初中就知道自己不是唐奕杰亲生,由此选择了漠视,而杨家栋父亲同样因车祸而残疾,两人话都不多,但是小诺理解杨家栋,唯一阻碍他们的就是年龄,当一个未满18岁的女孩说“我爱你时”,任何理智的成年人都会选择退让,尤其是像杨家栋这样充满了正义感的警察。


  面对着聊天工具上的“你想我了吗?”,以及宾馆开房,杨家栋的内心在摇摆,而通过警察来促使他回避显然让他躲过一劫,还有一点原因是他认为姜紫成是伤害父亲的罪魁祸首,而唐奕杰同样难逃干系,如果没有这一幕,我仍然认为他会选择离开。


  娄烨的电影风格我很清楚,但是对他过度用手持摄像,我内心是拒绝的,尤其是房车里杨家栋与姜紫成的打斗场面,我很想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仍然有强烈的眩晕感,为了追求表达而表达,我个人认为尺度有些过了,还是要更多尊重一下观众的观感。


  那些快怼到脸上的大特写还可以接受,毕竟特写镜头对于人物内心的展现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宋佳饰演的林慧是悲催的另一个代表,生活幸福,衣食无忧,为了爱与姜紫成厮混,这能怪她吗?她想要和姜紫成过一生有错吗?影片数次通过特写展现她的迷茫与无助,但是也告诉我们有些人不值得爱,有些爱应该放手。


  影片很有创意的地方是林慧与唐奕杰进入婚车之后,镜头直接接上了杨家栋探访地点的过程,既节省时间,又很好地进行了过度,真是神来之笔。还有之前林慧的摔倒,感觉不像有剧本,把林慧的隐忍表现到了极致,在车上还面带笑容,真的不容易啊。


  对于这部影片,有些地方转的比较生硬,比如林慧为什么一定要以身相许杨家栋?是自愿的还是被胁迫的?从影片展现来说,她对道记者的愤怒,对姜紫成说要曝光,她更像是一个受害者,可是换一种方式来处理不好吗。杨家栋的人设与他的这次行为也不符,他怎么可能与调查者发生关系呢?而事后的喊冤看起来也并不冤,因为这本身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而并不是你没有做,别人强加给你的。


  林慧选择带刀子去找连阿云,我觉得有些过了,毕竟连阿云只是去举,但是林慧的这种行为已经可以预感到之后的结局,为什么姜紫成不去找,非要让林慧去?连阿云的不冷静是意料之中的,毕竟这个女人夺走了所爱之人,可是林慧之后同时找来了唐奕杰和姜紫成是有些出乎意料的,她最信任的人只有姜紫成啊。


  还有1992年孩子出生时,我就有预感似乎这个孩子“有问题”,但是看着孩子还在襁褓中,这三年时间林慧不可能还与姜紫成藕断丝连吧,没想到最后还真就有这样的结果,这可以很好解释唐奕杰为什么对妻子非常愤怒,可是他对孩子不好吗?我看未必,而且他们完全可以再要一个,通过两个孩子更好地展现出两个性格的差异,不过编剧没选择这样。


  小诺从初中就知道了这个事实,但是多么大的仇恨能让她做出如此之事?我相信很多人猜不到这个结局,更不愿相信,这是家庭的不幸,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陈冠希老师前两天散步被网红激怒,非常令人心痛,作为公众人物,他也有隐私,他明确表示过“我和女儿在一起,不要搞我”,可是换来的仍然是为了流量的不择手段,在这部电影中,戏份也全被剪掉,只留下香港私家侦探老A的名分,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会过去,被忘记,”其实这更像是陈冠希对自己过往的自白,没有一个人物画面也有些惋惜,真的会过去吗,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


  影片剪掉了几分钟,比如在饭桌上,杨家栋看到了警队领导,明显里面是有故事的,但是只有“老部下也不好好招待一下”此类无关痛痒的话。还有几处我猜与激情戏有关,希望以后能观看到另一个剪辑版本吧。


  这部电影完成度非常高,有种大卫·芬奇的破案风格,前后呼应,还有很多细节做的也不错,娄烨选演员选的非常棒,也融入了他多年生活观察的思考,这部电影算是一部成功的“转型”之作,虽然票房最终不会很高,但是我仍然要为娄烨的坚持点赞,坚持梦想的人最美!


本文标题:娄烨还是那个娄烨,人性的幻灭起源于一场跳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