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之前先提醒一下,你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看完这篇文章并不影响你的观影体验,这就好比你喝一款从未喝过的红酒,突然吞下它就像喝普通红酒,但是在喝之前通过侍者知道用什么杯子、醒多久,是关注果味、矿物质还是花香必然是有益无害。


  整部电影除了在向大师致敬就是隐喻,我更觉得他像一部纪录片、历史片。纪录片记录的是罗西里尼、卓别林、刘别谦的经典电影手法,历史片记录的是欧洲精神文明衰落的内涵,其实说白了就是犹太人的流亡史,说的再白一点就是茨威格离开家园、浪迹天涯的流亡史。


  咱们今天就来简单唠一唠整部剧中的重要道具《苹果男孩》这幅欧洲文化遗产。


  苹果,在圣经中是欲望之果,在欧洲语言修辞中也有劳动和回的意思。这幅画也是古斯塔夫通过体贴热心的服务劳动所换来的,这幅画的隐喻其实是表达整个犹太民族精打细算从家园走向世界,继承欧洲的物质和文化财产。


  在剧中偷了这幅画之后,古斯塔夫在火车上对zero说我要死在这幅画的下面,这幅画多么像我,这其实是导演在暗示,暗示古斯塔夫自己就是犹太人,而苹果就是他继承的财富和遗产。然后分秒之后,他又说,我考虑把这幅画卖掉,这又是对犹太民族的真实写照。不少的二战时期电影都表现出犹太民族过于精明富有而遭到全世界排挤的苦难。


  剧中的众多人物都映射着那个时代的一类人。比如剧中德米特里家的打手,皮衣、军姿、杀人不眨眼、愚忠、执行命令不动脑子,这就是德国军队的写照,尤其是党卫军或者盖世太保的写照。


  整部剧中还有众多关乎着真实历史的小隐喻,由此可见韦斯·安德森导演对欧洲历史的特殊情感和深刻理解。这里咱们话不多说,我此上写的并不全面,只是我在观影中发现的并且非常喜爱的。发现隐喻就像一个解谜的过程,如果你有好的发现,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本文标题:《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高级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