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佑


  记者7日从河南省纪委获悉,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西平原县委书记张金泉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今年9月被媒体曝光的驻马店“小偷盗官被改笔录”事件中,涉案的第二位落马县委书记。(11月8日,南方都市)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反腐整风的重视,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从上至下的彻底的反腐整风行动。最近,在一批批的贪官污吏纷纷落马,政治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提升的同时,一些与众不同的反腐新形式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国原本的反腐方式有财产申制度、民众监督、媒体曝光等,但不知何时,“情妇反腐”、妻子举等反腐新形式进入人们视线。这次媒体爆出的“小偷反腐”更是由于其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了大量确切的反腐证据,成为又一个有效手段,且基本是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这些小偷们给官方反腐提供了有效的线索,反出了个别地方个别官员的腐败,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小偷反腐”毕竟是个小概率事件,而且指望小偷来反腐,一边是偷盗罪犯,一边是贪腐官员,更像是蛇鼠一窝。诸如“小偷反腐”此类的“曲线救国”式的反腐新招背后所存在的问题着实引人深思。


  设想下,如果小偷未被绳之以法的话,官员贪腐的事情也很难暴露,公众更是会一直被蒙在鼓里,不得不说,现实中,多位官员落马,小偷在其中可谓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贪官怕小偷”、“小偷成第二反贪局”之说在民间流传甚广。但如此情况,笔者不禁疑问监管机制何在?问责体系何在?


  当然,和“小偷反腐”类似,在当下许多贪官落马都带有偶然性,有的是“情妇悲情反腐”,有的是贪官内讧,有的是被妻子等亲属举,有的是因为拆迁而落马,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虽然不法官员的落马是偶然中的必然,但是如此偶然性的存在恰恰戳中了法治的软肋,暴露出当前反腐制度设计存在的诸多漏洞。


  要彻底治愈腐败的病根,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小偷反腐”这些“曲线救国”的旁门左道上上,而应该走康庄正道。一方面,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和政治意识教育,提高其政治觉悟。不断推进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工作,力促官员长期保持“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醒”。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违纪违乱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欲贪欲腐官员形成强烈的震慑。同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完完全全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本文标题:高铭佑:小偷“偶遇”反腐怎成“曲线救国”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