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这款由140人团队打造的开源大模型,仅用550万美元的训练成本,便实现了与OpenAI上万亿投入相匹敌的性能,甚至逼得英伟达市值一日蒸发6000亿美元。社交媒体上,网友戏称:“OpenAI还在纠结是否开源,DeepSeek已经用‘白菜价’掀了牌桌。”


  但爆红背后,争议从未停歇。有人将DeepSeek捧为“中国版ChatGPT终结者”,也有人质疑其“昙花一现”。面对两极分化的舆论,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回应却异常冷静:“我们的价值不是被膜拜,而是被超越,包括被自己超越。”这句话,意外地撕开了中国企业家格局的一角。


  一、从“技术迷信”到“开源普惠”:一场价值观的重塑


  DeepSeek的横空出世,首先打破的是对算力的盲目崇拜。传统认知中,AI的竞争力与GPU数量直接挂钩,而DeepSeek却用华为昇腾芯片集群证明:高性能≠高耗能,技术突破可以“四两拨千斤”。更关键的是,它选择了一条与OpenAI截然相反的路——开源。


  “开源不是慈善,是战略。”一位知乎网友犀利点评。DeepSeek的开源协议允许企业免费商用,甚至修改底层代码。这一招直接击穿了闭源模型的“护城河”,让中小企业能以极低成本接入AI赛道。浙江一家服装厂老板在短视频中晒出成果:“用DeepSeek优化库存管理,三个月省了200万,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但开源也引发争议。某科技博主爆料,已有2000多个仿冒网站打着DeepSeek旗号行骗,甚至有人用其包装过时的区块链项目“割韭菜”。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兵警告:“盲目跟风AI,只会催生新型形式主义。”


  二、超越的底气:从“烧钱内卷”到“以战养战”


  DeepSeek背后站着一位隐秘大佬——量化私募幻方。这家公司用金融交易的利润反哺AI研发,每年投入超60%净利润,硬生生“烧”出1万张A100显卡的家底。网友调侃:“别人搞AI靠融资,幻方靠‘炒股’。”


  这种“以战养战”的模式,颠覆了硅谷“烧钱-垄断”的旧逻辑。当OpenAI忙着以3000亿估值融资400亿美元时,DeepSeek却靠着母公司稳定的现金流,拒绝了一切投资邀约。一位VC经理吐槽:“他们连会议室都不让我们进,说是怕打扰工程师写代码。”


  梁文锋的长期主义在知乎引发热议。有用户翻出他2008年的博客,发现彼时刚毕业的他就写道:“AI的黎明终将到来,在此之前,我们要先活下来。”16年后,这条动态被截图疯传,评论区最高赞写道:“原来真正的狠人,都是用‘苟住’熬死对手的。”


  三、格局之争:为什么说“被超越”才是终极胜利


  全国两会期间,DeepSeek成为热议焦点。人大发言人娄勤俭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它代表中国科技从跟随到引领的转折。” 但张勇东院士泼了盆冷水:“如果全民陷入‘中国AI已超美国’的幻觉,才是最大的危险。”


  这种清醒,在企业家群体中尤为珍贵。俞敏洪评价DeepSeek时直言:“他们不是在模仿,而是用中国人的方式重构规则。” 而网友的辣评更尖锐:“OpenAI融资2900亿是续命,DeepSeek不融资是要改命。”


  真正的格局,或许藏在梁文锋的朋友圈签名里:“旧世界分崩离析,新时代光速到来。”当所有人追逐风口时,敢对资本说“不”,敢对泡沫说“破”,敢对成功说“请超越我”——这或许才是中国企业家最稀缺的基因。


  求关注


本文标题:为什么敢说出DeepSeek最大的价值是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