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女首富杠起来了推荐文章1:张茵VS周群飞:从财报看两位女首富的致富路径
4月10日,蓝思科技(300433.SZ)创118.79元新高后开始回落。按这个高点,蓝思科技市值接近800亿,成为创业板“老大”。尽管蓝思科技股价回落到100元以下,但周群飞仍以540亿元以上的身价成为新晋女首富。被超越的不仅有杨惠妍、陈丽华,还有刘强东、许家印等风云人物。一时间舆论哗然,各种版本“小三上位”的“励志故事”满天飞。
国人如此关注一位女企业家是8年前的事了。2006年,在胡润编制的富豪榜中,来自造纸行业的张茵力压黄光裕,成中国第一位女性首富。在接连遭遇“提案门”、“血汗门”、“破产门”这“三重门”之后,本来就低调的张茵几乎淡出公众的视线。
第一桶金难淘、白手起家不易,对女性更是如此。抛开不足信的“段子”和终将成为过去的“门”,值得探究的是周群飞和张茵白手起家的致富逻辑。
蓝思科技的上市架构
“打工妹”几乎成了周群飞的标签,但看蓝思科技的发展轨迹,周群飞不是心智超常就是有高人指点。
根据公开资料,周群飞于2004年开始创业,为摩托罗拉V3手机生产视窗防护玻璃,取得巨大成功。同年10月,周群飞创办了香港蓝思并持有香港蓝思100%股权。香港蓝思除投资控股外,未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性活动。
2006年3月,周群飞以自然人身份投资1000万港元在深圳设立“蓝思旺”,现金出资与设备出资各占一半。由于业务进展顺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周群飞一再追加投入:2007年4月追加1000万港元投资,包括价值800万港元的设备;2008年4月追加4000万港元,注册资本达到6000万港元。
令人称奇的是,周群飞早在2006年12月就在家乡湖南浏阳注册成立了蓝思科技,投资方是香港蓝思。2010年11月,周群飞着手搭建A股上市架构时,这枚棋子成为全盘的核心。重组方案是:将蓝思旺股权中的75%转让给内资的蓝思科技,25%转给香港公司蓝思国际。蓝思旺从外商独资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可以继续享受国家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其后,周群飞又以全完相同的方法对注册资金达4599万美元的长沙蓝思进行了重组,将其变为蓝思科技的子公司。
2011年6月,蓝思科技升格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上市主体。

回过头来看,周群飞或许在深圳投资设厂时就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打算:进可图估值高的A股,以蓝思科技为上市主体;退则到香港主板挂牌,以蓝思香港的开曼股东为主体(当然,有些重组工作要做)。虽然起身于“打工妹”,周群飞的深谋远虑绝非普通老板可比。
蓝思科技:营收看苹果、利润靠政府
尽管悟透资本运营之道,周群飞毕竟文化底子薄,玩不了高科技(比湘鄂情老板孟凯的明智)。虽然名号中有“科技”二字,但蓝思科技干的是来料加工的活(进口原料辅材料、元器件、配套件及包装物料,成品返销出口)。除最早的蓝思旺,还有长沙蓝思、昆山蓝思等生产基地。
由于苹果高度重视新产品所用原材料的保密性、专用性和供应及时性,加工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均由苹果向其供应商下单,由后者发货至蓝思科技。在种被称为Buy-and-sell的模式下,蓝思科技不要说参与材料研发,对材料的成分、制造工艺都知之甚少,就是苹果的加工厂间而已。
蓝思的管理水平高、成本低,专注于保护屏生产,从2009年起陆续赢得国际大厂的定单。最后,苹果、三星、LG、HTC、华为、小米这些互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一起成了蓝思的客户。

尽管来自苹果、三星、LG定单的占比从2012年的79.1%降到2014年的65.6%,但蓝思科技远未摆脱对国际手机巨头的重度依赖。中国光伏企业由“两头在外”(原料来自海外、主要市场亦在海外)而吃尽苦头,昔日首富施正荣的无锡尚德已经破产。蓝思科技更甚,不仅两头在外,还都捏在三、四家公司手中。
除进口原材料时只需备案不需缴纳关税、增值税以外,来料加工模式还有一宗好处:产品出口后可享受国家出口退税。2014年,蓝思科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只有6.74亿,同比降幅超过70%,而享受的出口退税额高达8.04亿。

营收要看苹果、三星们的脸色,利润靠出口退税增厚。手机巨头及政府产业政策的任何变故,都会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2014财年,蓝思科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同比骤降70%,还不及出口退税额,56倍的市盈率有些偏高了。
张茵:从废纸大王到造纸大王
张茵祖籍山东,1957年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1982年随父母移居广东。张茵学的是财务,在工厂做过会计。1985年进入一家香港贸易公司做包装纸的业务,原料是从发达国家购买的废纸。在这个行当里,张茵逐步打下了一片天地,有了自己的纸行和打包厂。
1990年,张茵在美国创建了“美国中南”,主要业务是将当地的废纸输送到东亚做造纸原料。数年间,“美国中南”旗下有了七家打包厂及运输车队,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废纸输出商。根据公开数据推算,美国可再利用废纸中的七分之一被张茵的公司“中南”输出,而中国再生造纸原料的四分之一以上由“中南”输入。“废纸就是森林”,张茵以独到的商业模式开创了日进斗金的生意。
2001年,“中南”使用的集装箱总量达21万标箱,居全美第一位,超过通用电气公司(GE)、菲利浦莫里斯(Philip Morris)和杜邦(DuPont)的总和。
既然原料在握,为什么不自己动手造纸呢?1996年,国内高档包装用纸——牛卡纸、高强度瓦楞芯纸和涂布灰底白板纸需求及进口量大增。张茵抓住机遇,投入1.1亿美元在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一江之隔的东莞市麻涌镇建立了“玖龙纸业”。
1998年7月,一期年产20万吨牛皮卡纸生产线于投产。迅速替代了外国进口产品。可口可乐、耐克、索尼、三洋、长虹、康佳、海尔、TCL、科龙、宝洁陆续采用了玖龙纸业的产品。
其后的几年间,张茵南征北战:投入2.6亿美元将东莞玖龙纸业产能扩至100万吨;在江苏太仓迅速形成95万吨产能。到2005年底,张茵旗下纸厂总产能达到330万吨居全国第一,占有率为17%。玖龙纸业已成为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纸巨头。
近十年来,玖龙纸业营收随着产能的扩大而增长了十几倍,2014财年达到289.3亿。

但净利润却呈现较大波动。2007年,净利润达到20.6亿元。渡过国际金融危机后,玖龙纸业净利润在2010达到创纪录的22.2亿元。然而2011年起又开始回落,2014年仅为17.9亿,远低于历史最高水平。

张茵这些年在做什么:修门槛
在一般人看来,造纸是个非常传统的产业,没有什么先进技术可言。其实,该行业有极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现代造纸行业,纸是由一系列滚桶挤压、张紧、拉伸出来的。为了提高产能,滚桶越来越长(纸的幅宽加大)、越转越快。先进的纸机幅宽达6米以上,每分种走纸超过1200米。滚桶重逾百吨,有些还要通入高温度蒸汽以使纸张干燥,要让它转得象汽车轮那样快(时速超过70公里)并且相互配合拉出平整、均匀的纸,有着极高的难度,只有个别欧、美发达国家掌握这种技术。
造纸行业,投入大、占地广、建设周期长,必须及早布局、果断投入才能抓住市场机遇。玖龙纸业土地问题的解决,是说明张茵战略远见的绝佳例子。玖龙纸业在东莞市麻涌镇的1353亩土地上建筑了35万平米厂房,土地成本仅为每亩2万元!江苏太仓所获3839亩土地的买入单价则在8到8.6万元;内蒙扎兰屯739亩土地单价为6.7万元……如是当初没有以坚定的信心和雄厚的财力果断出手,今天花多少钱也难找这么大片的土地了。
造纸厂是用电、用水和运输的大户,不仅对当地公用基础设施构成巨大压力也直接制约了产能的扩张。于是,张茵投资建造了561兆瓦电厂、5万吨级码头、两个25万吨级蓄水池、日处量10万吨的海水淡化厂,还有350辆重型卡车组成的车队、50万吨容量的原料库、8万吨容量的成品库和1万吨容量的半成品库……
截至2014年末,玖龙纸业总设计产能达到1373万吨,并在土地、原料、基础设施等方面树立了极高的门槛。
玖龙纸业两大问题:负债高、关联交易多
连年的高速发展,对玖龙纸业的资金链构成极大压力。2003年末,玖龙纸业未偿还的长、短期贷款为22亿,2014年6月末达354.7亿元,相当于净资产的147%。2014财年,净利润为17.8亿,而融资成本(主要是利息支出)达到15.7亿。

玖龙纸业的关联交易问题十分突出。造纸原料约占生产成本的80%、各种化学品约占8%,两项合计约占成本的九成。玖龙纸业这两类物料采购经常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2014财年,从美国中南公司进品价值132.68亿的废纸、从锦腾纸业购入2.2亿造纸原材料、向东莞龙腾出售4.78亿包装纸、向“太仓包装”出售1.8亿产品……
玖龙纸业上市时,就是业内人士指出应将关联方“美国中南”和“东莞龙腾”纳入上市公司,大幅关联交易。但张茵却不想这样做,公开的理由是:美国中南经营着上百种货物、有着众多客户,与玖龙的交易仅占其营业额的一半。不便公开的理由是:她不愿把自己的家当全部纳入上市公司接受严格的监管,想保留美国中南这块“自留地”。
两个女首富杠起来了推荐文章2:女首富,终于换人了
01、女首富也换人了
10月2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百富榜》,上榜企业家财富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30日。这个记录中国企业家及其财富状况的年度榜单显示,在行业内外的变化之下,2024年,首富换了人,女首富也换人了。
2023年,女首富还是新鸿基创办人郭得胜的夫人邝肖卿。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上,宗馥莉以810亿元的财富成为新的女首富。
在单人出现的女性富豪中,排在宗馥莉之后的,是翰森制药的钟慧娟,63岁,财富为770亿元;排在第三的是新鸿基地产的邝肖卿,95岁,财富为665亿元。此外,蓝思科技周群飞、立讯精密王来春、富华国际陈丽华、龙湖地产吴亚军、碧桂园杨惠妍、海天味业程雪等,均榜上有名,且财富超过了300亿元。
与上述这几位往年经常出现在该榜单上的女富豪不同,宗馥莉的名字是首次出现在胡润百富榜上。此前,她的财富都是以“宗庆后家族”的名义被包含其中。
回看近几年,比如从2021年到2023年,在胡润百富榜上,宗庆后家族的财富依次为1200亿元、1000亿元、950亿元。宗庆后去世后,随着女儿宗馥莉全面掌舵娃哈哈集团,在富豪榜上,宗馥莉的名字也取代了宗庆后的名字。
娃哈哈的饮料事业在传承,财富也在传承。
包装饮用水是饮料行业最大的一个子品类,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在这庞大的水江湖里,2024年以来,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注定是载入行业发展史册的一年。
2月,娃哈哈的灵魂人物宗庆后去世;3月,农夫山泉开始遭遇网络舆情;4月,钟睒睒出尔反尔推出纯净水;整个夏天,农夫山泉以纯净水为矛,开打行业价格战;7月,宗馥莉“请辞”娃哈哈副董事长、总经理,几天后又官宣回归;8月,宗馥莉全面掌管娃哈哈;10月,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在港交所上市……

从2021年到2023年,手握农夫山泉与万泰生物两家上市公司的钟睒睒,连续三年稳坐首富宝應。2024年,钟睒睒70岁了。不过,他的首富之位易主了。
在2024胡润百富榜上,字节跳动41岁的创始人张一鸣,财富比去年增长1050亿元,以3500亿元的财富成为过去26年来第18位首富,也是第一位“80后”白手起家的首富。凭借旗下的抖音、TikTok等短视频平台,张一鸣带领字节跳动成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
在榜单上,钟睒睒以3400亿元让出坐了三年的首富位子,位列第二。而他,也是过去一年财富下降最多的企业家,下降了1100亿元。
2024年以来,农夫山泉遭遇网络舆情,上半年,包装饮用水产品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超18%,使得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放缓,增速甚至创下了自2020年9月上市以来的新低,公司股价也在向下。此外,钟睒睒控制的另一家公司万泰生物受到行业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业绩大降,净利润下降超85%。
02、从房地产回到了实业
与钟睒睒丢掉首富宝座不一样的是,宗馥莉成为女首富,还意味着,女首富之位终于打破了被房地产行业的“垄断”。
翻看胡润百富榜,过去十年,首富之位长期被互联网与房地产霸占,而女首富之位也类似。
从2014年到2023年这十年间,马云四次成为首富,王健林两次成为首富,钟睒睒连续三年是首富。
而在女首富这边,从2014年到2023年,杨惠妍七次成为女首富,其他三次被周群飞、陈丽华、邝肖卿分占一年。其中,杨惠妍、陈丽华、邝肖卿均来自地产行业。
杨惠妍的女首富之位早在多年前就已铺垫。
2007年,碧桂园上市前夕,杨国强决定将所持70%的股份转让给刚刚踏出校门的二女儿——杨惠妍,并对外宣称,“将股权转让给女儿,是希望训练她成为碧桂园继承人”。

杨惠妍这个名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那一年,碧桂园上市,杨惠妍坐上了首富宝座。此前一年,即2006年,随着玖龙纸业在香港上市,张茵成为了首富。这两年,也是比较少见的出现首富与女首富是同一人的年份。
直到2023年3月,杨惠妍才正式接班杨国强。然而,这十几年来,杨惠妍的名字每年都会出现在富豪榜上,其中多次还是女首富。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火热,杨惠妍成为过去十多年来,霸榜最久的女首富。首富之位经常换人,马云不过也才坐了四次,而女首富之位,杨惠妍已经坐了很多次。仅在2014年到2023年这十年间,杨惠妍就是2014年及2017年至2022年的女首富。
能从杨惠妍手里抢过女首富头衔者,实在寥寥。这十年间,只有三个人。
2015年,搭上“苹果产业链热”的蓝思科技上市,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蓝思科技上市后,随着股价连续“一”字涨停,“湘妹子”周群飞终于抢来了女首富的宝座。
那一年,作为蓝思科技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的周群飞,从杨惠妍、陈丽华、吴亚军等房地产女富豪阵营中冲了出来,首次成为女首富。
另外两个人是陈丽华与邝肖卿。
2016年,坐上女首富宝座的是,富华国际的陈丽华。之后,又属于杨惠妍了。2023年,邝肖卿打破了杨惠妍连续六年的“垄断”,成为了新的女首富。
然而,不管是杨惠妍,还是陈丽华与邝肖卿,女首富宝座转来转去,还是在房地产行业。
宗馥莉成为2024年新的女首富,也代表着女首富终于从房地产回到了实业。
胡润研究院数据显示,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上,女企业家占比下降1.9个百分点,至23.5%。其中,超过七成是白手起家的。
03、继承者面临的考验
在历年的女首富中,有人是白手起家,有人是夫妻创业,还有人是承继父业。
胡润研究院称,“接下来的十年内,我们预测百富榜上会有5万亿的财富传到下一代。虽然我认为全球最理想的财富接班时间是70岁,但在中国,我们百富榜上70岁以上拥有财富的企业家仍然有200多位”。
摆在继承者面前的,不仅有财富,还有责任与使命。
宗馥莉是“创业式传承”的模式。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年,一系列变化之后,宗馥莉正式从“娃哈哈公主”蜕变为“娃哈哈掌舵者”了。
不过,创一代是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对于继承者宗馥莉而言,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娃哈哈发展多年,虽然是中国最大的饮料巨头,但是追赶者如农夫山泉,更是穷追不舍,从近些年及2023年营收规模来看,其已经快追上娃哈哈了。

在产品方面,在近几年增长较快的茶饮赛道,娃哈哈还没有大单品跑出来,而农夫山泉的茶饮业务已经开始“养家”了。
上半年,农夫山泉水业务虽然出现了下降,但是,以东方树叶与茶π为代表的茶饮料产品,实现营收84.3亿元,增幅达59.5%,是所有板块中增幅最大的,撑起了农夫山泉整体营收增长8.4%至221.73亿元。
这意味着,在水业务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东方树叶借着健康之风,扛起了养家的责任,成了农夫山泉的新顶流。
与之相比,娃哈哈还是比较依赖传统产品。
自从今年流量来临之后,娃哈哈除了主推原来的产品如纯净水、营养快线等之外,还在推新品无糖茶饮,8月22日,多个社交平台的娃哈哈官方账号推送了“0糖、0脂、0能量”的娃哈哈无糖茶,有正山小种、大红袍、茉莉花茶,500ml装。但从线上平台来看,销量很一般。
钟睒睒虽然丢掉了首富之位,但是农夫山泉有新顶流,还重回到了纯净水赛道。随着华润饮料的上市,怡宝的竞争力也在加强。而摆在宗馥莉面前的娃哈哈,很需要“新顶流”。
行业发展阶段、竞争环境等,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继承者而言,“守业”相当于“二次创业”,一样不容易。
作者 | 张向阳
编辑 | 吴跃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两个女首富杠起来了推荐文章3:两大女首富开撕!玻尿酸VS胶原蛋白,谁才是抗衰之王?
最近,美妆圈炸了!
华熙生物的赵燕和巨子生物的范代娣——两位身家百亿的女首富,为了“女人的脸”直接杠上了!
先是华熙生物连发两篇“檄文”,炮轰胶原蛋白效果被夸大,玻尿酸才是抗衰“真神”;巨子生物反手就晒出临床数据,证明自家重组胶原蛋白“吊打”玻尿酸。
网友看懵了:“所以我的脸到底该信谁?”
这场“神仙打架”背后,根本不是什么成分之争,而是国货美妆品牌在直播带货狂潮、国际大牌围剿下的绝地求生!

1. 为什么突然撕破脸?直播卖货逼的!
看看这两组数据就懂了:
华熙生物:去年玻尿酸原料销量暴跌30%,但直播间“润百颜”面膜却卖爆了
巨子生物:靠“可复美”胶原蛋白贴,在李佳琦直播间5分钟清空10万盒
原来,现在卖护肤品早不是拼技术,而是拼谁的故事更动听:
? 玻尿酸派说:“打一针让你重返18岁!”
? 胶原蛋白派喊:“吃胶原蛋白=喝神仙水!”
连柜台BA都吐槽:“现在给顾客推荐产品,得像写小说一样编剧情。”
2. 成分大战背后,是国货的“自卑情结”
国际大牌随便发个新品,哪怕成分表里只有水和香精,都能被吹成“黑科技”。而国货呢?
雅诗兰黛说“夜间修护”,消费者秒信
国货品牌说“72小时保湿”,先被质疑“有激素吗?”
所以华熙和巨子必须死磕成分——毕竟这是国货唯一能碾压大牌的战场:
? 华熙晒出“玻尿酸分子量专利证书”
? 巨子甩出“胶原蛋白临床实验报告”
网友锐评:“像极了学霸吵架,非要拿论文互砸。”
3. 更残酷的事实:女人变心比变脸快
你以为消费者真的关心成分?看看这些热搜:
去年:“早C晚A”全网刷屏,VC精华卖断货
今年:“以油养肤”突然爆火,精华油销量暴涨300%
下个月:说不定就流行“用珍珠粉敷脸”了
品牌方集体破防:“我们花1亿研发新品,不如网红随口一句‘这个好用’。”
最惨的是代理商:“囤了10吨玻尿酸原液,结果风向往胶原蛋白偏了…”
结尾:
当华熙和巨子还在实验室battle成分时,杭州的网红们已经发明出“玻尿酸+胶原蛋白+黄金微粒”的三明治敷脸法,视频点赞破百万。
所以这场大战真正该思考的是:
女人买护肤品,到底是在买“科学”还是买“幻觉”?
国货拼命证明自己“比大牌强”,是不是走错路了?
下一个被捧上神坛的成分会是什么?
[本文标题]:两个女首富杠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