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伟达重回全球第一推荐文章1:麦格米特股价上涨3.93% 英伟达概念股活跃度提升
麦格米特6月4日股价报收44.74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69元,涨幅3.93%。当日成交量为256748手,成交金额达11.52亿元。
该公司属于电源设备行业,主营业务涵盖工业自动化、智能家电电控、新能源及轨道交通等领域。作为深圳特区上市公司,麦格米特被纳入深成500指数成分股。
消息面上,受英伟达市值重返全球第一影响,A股算力硬件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麦格米特作为英伟达概念股之一,当日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1亿元。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
英伟达重回全球第一推荐文章2:英伟达重回“全球市值第一”宝座
AI狂潮仍未降温!英伟达市值超越微软,再度加冕全球最贵公司。
在特朗普贸易政策威胁和市场波动加剧之际,周二,英伟达股价上涨约3%至141.22美元,市值达到3.45万亿美元,超越微软的3.44万亿美元,1月以来首次重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宝座。
这意味着英伟达的市值在两个月内反弹了1万亿美元。去年6月以来,英伟达一直与苹果和微软在市值榜首位置交替,上一次登顶还是在今年1月24日。
英伟达的强劲表现也带动了整个芯片板块走高。Broadcom上涨3%,美光科技上涨4%,追踪一篮子芯片股的VanEck半导体ETF上涨2%。
尽管面临关税担忧,但英伟达的股价在过去一个月飙升近24%,自4月低点以来上涨逾45%,证明了市场对其核心业务和增长前景仍信心十足。

Globalt Investments高级投资组合经理Thomas Martin表示:
“那些关于英伟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积极的回答,现在是时候增持了。”

财报亮眼:增长引擎未见减速迹象
上周,英伟达公布了令市场惊艳的财报:第一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0.96美元,销售额440.6亿美元,同比增长69%。
对于一家如此规模的公司而言,这一增长率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这一表现有效缓解了投资者心中的几大担忧:出口限制压力是否会破坏英伟达的快速收入增长、人工智能支出前景如何、以及公司扩大最新Blackwell芯片供应的能力。

估值优势:仍低于其他科技巨头
尽管股价大幅上涨,英伟达目前的预期市盈率约为29倍(基于未来12个月的预期收益),远低于过去十年34倍的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市盈率为26倍,而分析师预测英伟达今年的收入增长将远高于纳斯达克100成分股的平均水平。
根据彭博社报道,该公司的PEG比率(估值相对于增长的衡量指标)低于0.9,远低于Mag 7中的其他成员。

AI资本支出持续飙升:需求未见顶
目前,微软、Meta、Alphabet和亚马逊这四家公司贡献了英伟达超过40%的收入,它们继续在AI基础设施上进行大规模投资。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分析师预估平均值,这四家公司的资本支出预计将在2026年达到约3300亿美元,比今年预估支出增长6%。亚马逊云服务主管上周五还重申了公司积极扩张数据中心的计划。
WisdomTree的宏观策略师Samuel Rines表示:
“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形式的AI支出放缓,只要资本支出继续增长,英伟达的估值就不太可能大幅压缩。”

机构持仓偏低:潜在买盘仍在等待
尽管华尔街普遍看好英伟达,根据美银上周五发布的数据,只有74%的长期持有基金持有英伟达股票,低于亚马逊、苹果和微软(微软是最受欢迎的,持有率为91%)。
CFRA Research高级股票分析师Angelo Zino指出:
“有很多投资者过早退出了这个市场,现在他们又被迫重返这个市场。”
Zino认为,相对较低的曝光度加上对更多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可能会推动英伟达股价在2026年继续走高。
英伟达重回全球第一推荐文章3:英伟达重登全球市值榜首 私募机构加码布局国产算力半导体设备
随着英伟达重新登顶全球市值榜首,国内资本市场对AI算力产业链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多家大型私募机构近期表态,普遍认为在先进半导体制造等核心领域,外部压力反而加速了国产设备的发展进程。中国优秀企业在科技领域的追赶步伐从未停歇,相关产业的突破性进展或许并不遥远。包括私募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正加大在半导体设备、国产算力等自主可控领域的投资力度。

半导体制造业迎来发展契机
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重塑国内半导体产业格局。从升级高端芯片禁令到限制计算机软件出口,再到收紧留学生签证政策,美方的打压措施呈现多元化趋势。然而,这种战略性压制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互联网和AI技术的普及正在加速信息平权进程。硅谷超过30%的技术人才为华人,其他科技领域也呈现类似比例。如果这些人才回流中国,将极大增强国内科研实力。更为关键的是,国内已经形成科研创富的完整通路,政策环境和金融体系都为真正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科学家=企业家"这一转化路径已经十分顺畅。
在先进半导体制造、生物创新药物等关键领域,中国企业都积累了长期充足的研发基础。尽管美方"小院高墙"式的科技遏制在加速收紧,但可打的牌越来越少。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只争朝夕,随时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技板块修复行情渐显
经过连续调整,科技股的预期已经处于相对低位,成交额占比也在持续下降。中国优秀企业在科技领域包括AI产业的追赶从未停歇,让市场看到了更大希望。目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科技催化剂随时可能涌现。
从基于新型举国体制的产业政策,到AI大模型的升级迭代,再到大厂基于财务回报的基建投入循序渐进,在筹码结构进一步改善之后,科技板块有望迎来明显修复行情。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的战略重组,掀起了国内AI算力产业链并购重组步伐。
在资本市场上,随着美国科技板块再度冲高,国内资金布局信创板块的热情也在升高。重仓布局海光信息和浪潮信息的中证信创指数产品流入资金明显增加,规模最大的信创ETF近5个交易日获资金超15亿元净流入,最新产品规模较去年底大增超18倍。
私募机构将继续聚焦高端制造、AI产业链上的算力、设备等自主可控领域,挖掘投资机会。AI创新升级带来的智能终端、消费电子、数据中心等产业链公司具备投资价值,这些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卖水人"难以被替代,大客户的新产品也有望带动企业盈利增长。以半导体设备、国产算力为代表的自主可控领域,更能够平衡外部因素的影响。站在当下时点,尽管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从微观企业层面看,优秀公司基于自身实力展现的成长韧性,在股票市场中提供了相对稀缺的确定性。
本文源自金融界
[本文标题]:英伟达重回全球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