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眉长臂猿太爱叫 高考期间不展出推荐文章1:全球竟不足200只?带你寻找神秘的“白眉大侠”
高黎贡山系坐落于云南西部
它美丽、神秘
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使这里成为“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
这里有一位富有魅力的“原住民”
它的存在为这片原始密林
增添了几分浪漫、神秘的色彩
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它吧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又名天行长臂猿
它是2017年被中国科学家命名的物种
也是唯一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长臂猿物种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在我国仅分布于
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南段保山隆阳区
腾冲市和德宏州盈江县
数量仅存不到200只,极为濒危
甚至低于我们熟知的国宝大熊猫

虽然种群数量稀少
但活动于密林中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可谓是“艺高猿胆大”
它们善于利用手臂长的优势
用手抓着树枝或者藤蔓“荡来荡去”
轻盈地在树枝间摇摆、跳跃
支撑、悬垂等高难度动作也不在话下
可轻松跳跃到几米外的距离
如果在野生动物界举办一场运动会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一定能夺得“体操冠军”

作为典型的树栖动物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轻功”十分了得
“飞树走林”不在话下
再配上显眼的白色双眉
在森林中“潇洒自在”的活动
颇有点大侠“风范”
动物学家也戏称之为“白眉大侠”

除此之外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还具备一项“绝技”
那就是它洪亮的叫声
它们拥有发达的喉囊
叫声婉转悠长,数里外可闻其声
被人们称为“森林中的歌唱家”

红外相机被誉为“大自然的千里眼”
十多年来
被布设于众多自然保护地
在青山绿水间站岗的它们
为保护地的工作人员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也让我们与野生动物间
实现了不被打扰的相逢
来源: 央视一套
白眉长臂猿太爱叫 高考期间不展出推荐文章2:保山龙陵拍到极危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保山龙陵拍到极危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近日,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时,意外拍到几段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在树冠上享用“花馔”美食的罕见画面。该物种珍贵影像资料在龙陵县为首次拍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被列为我国极危物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视频加载中...
白眉长臂猿太爱叫 高考期间不展出推荐文章3:【白林法普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臂猿科(一)
1、西白眉长臂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西白眉长臂猿,体长45-65cm,体重10-14kg。无尾,前肢明显长于后肢。雌雄异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黄色,眉毛浅淡。
物种评述:西白眉长臂猿曾被认为是白眉长臂猿的一个亚种。西白眉长臂猿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的高山密林之中。树栖,不筑巢,很少下地活动。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食,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春末夏初产仔,平均每3年产1胎,怀孕期为7-7.5个月,每胎1仔。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云南部分地区。国外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缅甸。

2.东白眉长臂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东白眉长臂猿,体重量6-9kg。头体长60-90cm。雄性毛发黑色,雌性毛发乳白色,胸部和颈部有黑色毛发。毛发又厚又软。白色眉毛在雄性眼睛上方形成一条直线,雌性脸黑色,脸部镶着白色的毛须。眼睛、鼻孔和嘴唇精致。臂行性。躯干长。腿短。四肢又细又长,拇指和大脚趾对生。手指屈肌很短,手指钩状,有助于抓住树枝。静止状态下悬挂节省能量消耗。无尾。
物种评述:东白眉长臂猿曾被认为是白眉长臂猿的一个亚种。2006年被划分为东白眉长臂猿和西白眉长臂猿两个物种,二者以缅甸伊洛瓦底江支流的亲敦江为界。亲敦江西为西白眉长臂猿,亲敦江东边为东白眉长臂猿。东白眉长臂猿分布在高黎贡山地区,主要栖于海拔高度为50-2500m之间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白眉长臂猿常年生活在树上,不筑巢,觅食、睡觉、休息都在树上,很少下地活动。靠两条长臂和钩形长手在树枝上荡秋干似的荡越前进。白眉长臂猿动作迅速准确。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白眉长臂猿通常为单雄单雌配偶制动物,配偶幼仔组成家庭群。每天早晨,成年个体大声啼叫,其叫声洪亮,数里外可听到。雌猿平均每3年产1胎,每胎1仔,怀孕期为7-7.5个月。寿命一般为20-30年。
地理分布:呈片段化分布于云南保山、腾冲和盈江的17个森林斑块中。

3.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体长60-90cm。体重6-8.5kg。无尾。雌雄异色,成年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有两条明显分开的白色眼眉。头顶的毛较长而披向后方,故头顶扁平,无直立向上的簇状冠毛,与冠长臂猿属(Nomascus)相区别。虽然都有着标志性的白色眉毛,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眉毛并没有东部白眉长臂猿那么厚重。雄性的下巴上没有和眉色配套的白胡子,而雌性的白眼圈也不像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那么浓密。
物种评述:又称天行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其栖息地海拔跨度很大,从海拔500-2000m都有分布。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为单雄单雌配偶系动物,集小的一夫一妻的家庭群。同自己的幼仔组成一个小的群体,通常3-5只为一群。每年9月至次年2月发情交配。雌兽平均每3年产1胎,每胎1仔,怀孕期为7-7.5个月。作为典型树栖小型类人猿,该种面临着盗猎、非法贸易和栖息地干扰威胁。中国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数量约150-200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的重点区域。
地理分布:为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南段保山隆阳区、腾冲和德宏州盈江。

4、白掌长臂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白掌长臂猿,体长42-64cm,后肢长10-15cm,体重4.2-6.8kg,无尾。全身体毛密而长,较为蓬松,两性均有暗、淡两种色型:暗色型毛色黑褐,阴毛黑棕色;淡色型呈淡黄或奶油黄色,阴毛红棕色。不同亚种之间色泽有所变化。颜面部为棕黑色,其边缘经面颊到下颌有一圈白毛形成的白色面环,把脸部勾勒得十分醒目,雌性面环近似封闭,雄性多不封闭(被白色眉纹断开)。手、足从腕部和踵部以下的毛色均很淡,远望时近似白色,故
称白掌长臂猿。
物种评述: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一般在1000-2000m。常以各种热带浆果、核果和多种嫩树叶、芽、花等为食。听觉和嗅觉灵敏,性胆怯,怕冷。四季均可繁殖,年产1胎,怀孕期为7-8个月,每胎产1仔。部分家庭结构中有长期的一妻二夫现象。曾经分布于中国云南的沧源、西盟和孟连等县,为该种分布的北限。1985年,在中国的数量仅为5群19-27只,2000年以后再也没有人听到过白掌长臂猿的叫声,在中国野外可能已灭绝。
地理分布: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和孟连等县。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
[本文标题]:白眉长臂猿太爱叫 高考期间不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