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约人开房顺走手机 失职父母被教育“咋当爹妈”
通过交友软件,17岁的成都在校学生小武(化名)约见网友。趁对方洗澡的时候,他顺走了一部手机。
30日,记者从青羊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在经过调查后,检察官认为小武盗窃手机是因为一时糊涂,主观恶性不大,为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在对小武进行社会调查期间,承办检察官发现,他的父母对其缺乏沟通、疏于监护,青羊检察院决定将小武的父母进行强制亲职教育,教这对失职父母“咋当爹妈”。
案件回放
约见网友 17岁少年趁人洗澡顺走手机
近日,一封感谢信被寄到青羊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拆开一看,里面还夹了一张复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封信是17岁少年小武寄来的,今年3月,在成都某学校就读的小武通过交友软件认识19岁的姜某。3月19日,两人约会见面,在成都青羊区一个宾馆内,趁姜某洗澡的时候,小武拿走了她的一部黑色苹果7手机。发现手机被盗的姜某警,随后,手机被警方追回。
小武的行为已涉嫌构成盗窃罪,案件被警方移交到青羊区人民检察院。“接到案件后,我们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了社会调查。”青羊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检察官田椰子说,调查发现,他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原因,父母离异,小武判给了父亲抚养,但因为长期在外经商,先后分别跟着爷爷奶奶、母亲生活。2015年,小武一个人到成都上学,母亲更是又疏于管理,沟通较少。
检察官田椰子告诉记者,他的父母没尽到应尽职责和义务,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小武缺乏父母关心和教育。青羊区人民检察院决定将其父母列入强制亲职教育名单,接受专业人士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
未作起诉
附条件不起诉 检察官制定专门帮教方案
案发后,小武取得对受害方姜某的谅解,考虑到小武因一时糊涂盗窃手机,主观恶性不大,且是大专的在读学生,有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意愿。紧接着,承办检察官征求了警方、受害人、嫌疑人法定代理人、辩护律师及小武本人的五方意见,青羊区人民检察院对小武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在6个月的考察期内,小武须定时汇行踪,随传随到,不再违法。
“我们的决定很慎重,为了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未成年人,帮助其从“失足犯罪”的阴影中走出来。”检察官田椰子说,未检科还制定了专门的工作计划和帮教方案,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尽量保障邵某的学习和上课,对邵某讯问采用座谈的方式,在其法定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其悔改。
针对其父母未尽到教育义务的情况,青羊检察院启动强制亲职教育程序,委托法律和教育的专业人士对其父母进行教育。
亲职教育
专业人士3次授课 母亲听完课还让专家推荐书
刘瑜是四川元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案发后,她为小武的做法律援助。检察官考虑到她熟悉法律,本科又有教育学背景,适合作为专业人士给小武的父母授课。
据了解,强制亲职教育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心理专家、法律专家、社会学专家对未成年人家长授课,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和解开心结,课程设置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菜单式”课程。
今年9月底,刘瑜根据小武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设置了强制亲职教育课程,先后进行三次授课。“主要是根据小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检疫,还指导其父母如何在事后帮助小武进行心态调整,怎样跟娃娃进行有效沟通。”刘瑜说。小武的父母也接受教育后,称很有收获,承诺平时将会多关心身在外地的娃娃,还让刘瑜给她推荐了教育方面的书籍。
率先试点
教育家长 成都开展128次强制亲职教育
何为亲职教育?成都市检察院未检处相关负责人说,亲职教育为西方国家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倡导,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
据了解,去3月以来,成都市检察院在锦江、新都、崇州、彭州4个基层检察院试点强制亲职教育,这是全国首批探索尝试强制亲职教育的试验点。随后,该项试点在全省众多检察院推广。
试点一年多试点,成都共对176名涉罪未成年人、11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开展128次强制亲职教育课程。“对于拒不参加强制亲职教育的家长,我们分成三个步骤:一是首次通知不来的家长,公安给予训诫;二是多次通知不到场的,公安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警告或5日以下拘留;三是后果严重或涉嫌犯罪的,公安启动立案程序,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成都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封面新闻记者 吴柳锋
本文标题:17岁少年约人开房顺走手机 失职父母被教育“咋当爹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