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什么不能发
朋友圈什么不能发推荐文章1网警提示朋友圈什么不能发
网警提示:朋友圈这些内容不能发,小心触犯法律!
微信朋友圈是许多人分享生活、表达情绪的社交平台,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近年来,因不当发布朋友圈内容被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的案例屡见不鲜。为此,多地网警部门多次发布提醒:朋友圈的“自由”有边界,以下内容绝不能发,转发也需担责!
一、这些内容发朋友圈,可能违法!
1. 敏感个人信息
身份证、银行卡、护照、户口本、驾驶证等证件照片 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引发身份盗用、诈骗等风险。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随意泄露他人或自身敏感信息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案例:浙江一市民因在朋友圈晒新办理的身份证,被他人盗用信息注册公司,卷入债务纠纷。
2. 谣言与虚假信息
未经核实的“爆炸性新闻”“疫情消息”“灾难预警”等内容,即使出于善意提醒,也可能构成传播谣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造谣传谣者可被处以拘留或罚款。
网警提醒:看到“某地出现人贩子”“某食品致癌”等标题,先查证官方信息,别让朋友圈成为谣言温床。
3. 涉政、暴恐、煽动性言论
发布对国家政策、社会事件的偏激评论,或转发境外非法组织的链接、图片,可能触犯《网络安全法》。例如调侃历史事件、传播暴恐视频等行为,轻则封号,重则追究刑事责任。
4. 违规营销信息
朋友圈并非“法外卖场”!售卖香烟、药品、医疗器械、野生动物制品等需特许资质的商品,或推广赌博、色情服务等非法内容,均属违法。2022年上海一男子因朋友圈非法售卖电子烟被罚款10万元。
5. 他人隐私与偷拍内容
未经允许曝光他人照片、聊天记录、家庭住址,或偷拍他人隐私(如住宅、车牌),可能侵犯肖像权、隐私权,甚至构成侮辱罪。
案例:江苏一女子因在朋友圈发布邻居争吵视频并配侮辱性文字,被判赔偿精神损失费。
6. 血腥暴力或低俗内容
车祸现场、虐待动物、自杀自残等画面虽能引发关注,但可能对他人造成心理伤害,平台会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删除内容并封号。
二、转发需谨慎!二次传播同样担责
许多人误以为“转发别人的内容不违法”,实则不然!根据司法解释,明知是虚假信息或违法内容仍扩散,需承担连带责任。例如转发他人谣言链接、暴恐视频等,即使删除也可能被追责。
三、安全发朋友圈的实用建议
1. 牢记“三不原则”:不碰政治红线、不传不确定信息、不侵他人权益。
2. 善用“部分可见”: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尽量缩小可见范围。
3. 遇违规内容速举:通过微信“投诉”功能或拨打12377网络举热线。
4. 定期清理历史内容:避免多年前的不当发言被“挖坟”追责。
结语
朋友圈是“私人空间”,更是“公共空间”。每一次点击“发送”前,请多一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只有人人守住底线,才能让网络空间更清朗、更安全。
网警提示:自由的前提是守法,别让朋友圈成为人生的“案底记录”!
推荐文章2朋友圈什么不能发?这些东西发了有可能引火烧身微信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大家的工作和日常也越来越离不开它。除了可以用它和别人沟通交流,也能在上面分享日常。
随着使用的范围增加,我们添加的好友圈也愈发广泛,从亲戚朋友,到同事,到孩子老师、健身教练、水果店老板、某甜品店的客服……越来越多不熟甚至陌生的人,进入了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其中可能就隐藏着不法分子,他们可能会从你发的朋友圈中窃取你的个人信息。
为了安全起见,这几样,东西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在朋友圈中晒出来。
1.出行信息
临近五一小长假,很多人都计划好了出行。建议大家不要在朋友圈晒出行信息,比如火车票、飞机票也就是登机牌等,哪怕打个码也不安全,为什么呢?因为它上面有条形码,或者是二维码,诈骗分子可能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根据这个条形码/二维码,提取出来你的个人信息,然后就可能近一步窃取你的钱财
2.带有位置的信息
我们的护照、身份证,都有我们的个人信息和家庭地址,包括网购的快递面单,大家都不要晒在朋友圈,还有车牌、钥匙等也尽量不要晒,诈骗分子可以通过你发的这些信息,来确定你的活动范围
3.定位信息
发朋友圈的时候不要,尽量不要发带有定位信息的图片,出去旅游这种的另说,最好就是等快要离开或者离开的时候发,也要有适当的防范意识。
4.孩子和老人的照片
家中孩子和老人的照片尽量少晒,现在的坏人太多了,你都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这样做,也是给家中老人和小孩多一层保护
5.涉及暴力、赌博、、欺诈等
涉及?暴力?、赌博?、?、欺诈?等?内容?不能晒,未经?证实?的信息、他人的隐私信息不能晒……因为这些不仅逾越了社交的底线,更触碰了法律的红线,需要?谨言慎行
社交场合,互相加“好友”已成为礼节性行为,纷至沓来的好友申请令人目不暇接。有朋友之名,而无朋友之实。
朋友当然是值得信赖的,前提是你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在一个越来越泛化的朋友圈内,个人隐私信息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晒给他人看。想象一下,如果出门在外,一个陌生人随口就能说出你的隐私信息,你是不是会大吃一惊?如果有人不怀好意,利用你的隐私信息从事不法行为,你又当如何应对?保护个人隐私,是我们在数字时代的一项基本素养。
有人说,我没钱被人骗,应该不会被人跟踪,发了没事吧,只想说,太天真啦,骗子可能会拉你去网贷,还可能运用不发手段通过你去骗你的家人朋友。
所以,建议大家平时要有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的习惯,要提高防范意识,虽然现在骗子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止朋友圈,但是我们避免在朋友圈发这些信息,也是少了一个给骗子骗我们的渠道,给自己和家人朋友多一层保护。
推荐文章3本文标题:朋友圈什么不能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