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气出核桃大肿块
带娃气出核桃大肿块推荐文章1【呱呱叫49】要不要紧?小宝宝哭闹时肚脐会鼓出一个肿块?新手爸妈来学习一下吧!
很多新手妈妈发现,宝宝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
肿物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这个肿物叫做“脐疝”。
妈妈们发现脐疝如何进行干预?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宝宝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 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1岁以内可以自然闭合。如超过两岁还没好,就有可能要手术治疗。
新生儿病房·医生介绍
卢文青: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新生儿内科副主任,擅长新生儿疑难重症疾病及新生儿黄疸、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王巧芳:副主任医师,在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呼吸衰竭、早产儿管理,以及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新生儿病房-冯玲
编辑:周能一
审核:傅瑞安
终审:傅 超
推荐文章2过度饮酒爱吃肉 男子身上长出400余颗脂肪瘤湖北日讯(通讯员李晗、黄婷)饮酒吃肉无度,河南男子身上长满数百颗脂肪瘤。4月14日,武汉医生经历7个小时手术,仅用20个切口成功为他取出400多颗脂肪瘤。医生提醒,除遗传因素外,脂肪瘤多与酗酒、进食过多高胆固醇食物有关。
30岁来自河南信阳的穆先生身高177厘米,体重140斤,虽然不胖,但他腹部、双腿、后背等多处皮肤却坑坑洼洼很不平整,当地医生诊断其皮下藏着数百颗脂肪瘤,用手触压可明显感觉到有一颗颗小如黄豆、大如核桃的肿物,其中靠近肋骨的几颗在平躺时,会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据他回忆,这全身密密麻麻的脂肪瘤,从10多年前腹部及大腿上的数颗,慢慢增多并遍布到四肢躯干。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医生初步估算穆先生全身至少有300多颗脂肪瘤,然而因技术条件有限,无法通过手术一次性取出,因为一次手术取出这么多且体积小的脂肪瘤需要较长时间,还需要至少百余个切口,这意味着麻醉和手术过程风险较大。
穆先生多方打听,在医生和病友的推荐下,从河南专程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整形美容科副主任医师黄磊为他面诊后收治入院,并花费半个多小时标注了穆先生全身大大小小400多个脂肪瘤位置。4月14日,黄磊与王诗培等四位医生,花费七个小时,利用全身各处20处切口,成功地在穆先生四肢、腰腹、背部、臀部取出了400多颗脂肪瘤。术后,穆先生恢复良好。
黄磊介绍,穆先生多年来从事销售业务工作,有嗜酒史,并爱吃烤肉、烧烤等,每天进食大量肉类,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很可能是脂肪瘤的主要发病原因。手术中通过尽量少的切口置入精细器械剥离出尽可能多的脂肪瘤,再采取美容缝合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术后良好外观,使瘢痕最小化。
黄磊提醒,脂肪瘤多与遗传,压力,过度饮酒,经常进食肥肉、动物内脏或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有关。即使通过手术取出脂肪瘤,术后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以防复发。
湖北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推荐文章323 岁宝妈带娃气出核桃大肿块,育儿压力敲响警钟近日,一则令人揪心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23 岁的晓妍(化名)本应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却因带娃压力陷入困境。
晓妍产后独自照顾宝宝,宝宝夜间频繁哭闹,喂奶、换尿布等琐事应接不暇。丈夫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到深夜,无法给予足够陪伴。长期劳累和情绪压抑下,晓妍时常忍不住对宝宝发火。
前段时间,晓妍无意间摸到脖子右侧有个核桃大的肿块,按压还有些疼。惊慌失措的她赶忙前往医院检查。经诊断,肿块是甲状腺结节,医生表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生气等,是引发这一病症的重要诱因。
晓妍的经历并非个例。相关数据显示,超 70% 的新手妈妈在育儿初期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其中约 30% 因情绪问题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育儿本就是一场艰难旅程,新手妈妈们不仅要面对身体的疲惫,还要承受心理的煎熬。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丈夫应在工作之余多分担育儿责任,给予妻子情感关怀;长辈们也应多传授经验,帮忙照顾宝宝。社会也需提供更多支持,如开设育儿心理咨询热线、举办新手妈妈互助会等。
希望每位妈妈都能在育儿路上被温柔以待,保持身心健康 。
本文标题:带娃气出核桃大肿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