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跌了又跌推荐文章1猪价断崖式下跌!五一节后更大危机逼近,养殖户如何破局?

  一、生猪市场突遭"倒春寒":单日跌幅创三年新高4月30日凌晨,全国生猪现货价系统突然飘绿,多地猪价单日暴跌1.2-1.8元/公斤。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


  - 华北主产区标猪成交价跌破15元/公斤关口


  - 华南高价区白条出厂价单日下调600元/吨


  - 屠宰企业压价幅度达8%,创2023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让养殖户措手不及。河北邯郸养殖户老张站在猪舍前,看着刚装满饲料的运输车苦笑:"春节后补栏的300头肥猪,现在出栏每头要亏200块。"


  二、三大"黑天鹅"连环冲击


  1. 节前备货透支需求五一假期本应是消费旺季,但今年出现反常现象——商超冷库库存较往年增加40%,冻品走货量却下降25%。某连锁餐饮采购经理透露:"预制菜渗透率提升,鲜肉采购量缩减了三分之一。"


  2. 饲料成本暗藏杀机豆粕价格虽暂稳在3800元/吨,但玉米期货已连续三周阴跌。看似成本下降的背后,养殖户却面临更严峻考验:


  - 玉米霉变率因潮湿天气升至15%


  - 替代谷物进口量同比激增70%


  - 饲料厂频繁调整配方导致猪群应激


  3. 替代品"围剿"加剧当猪肉价格站上30元/公斤时,市场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 白羽肉鸡价格跌破8元/公斤,分割品走货量增长18%


  - 牛羊肉进口量创季度新高,批发价下探至55元/公斤


  - 人造肉企业推出"植物五花肉",餐饮试用率超预期


  三、产业链惊现"多米诺效应"屠宰企业开始执行"减量保价"策略,日均屠宰量下调20%。更令人担忧的是,仔猪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


  - 15公斤仔猪价跌破500元/头


  - 种猪场淘汰母猪量环比暴增45%


  - 动保企业疫苗订单延期率高达30%


  某生猪期货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已形成死亡螺旋——价格下跌引发抛售,抛售加剧价格下跌。"


  四、端午行情能否力挽狂澜?尽管当前形势严峻,但曙光已在路上:


  1. 产能去化加速: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下降,预计7月将迎来供应拐点


  2. 政策托底信号:国家发改委启动中央冻猪肉收储预警机制


  3. 消费新增长点:社区团购数据显示,家庭装冷鲜肉销量同比上升120%


  广东温氏集团生产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调整出栏节奏,将200斤标准猪转为150斤香猪养殖,瞄准高端腊肉市场。"


  五、破局之道:中小养殖户生存指南


  1. 精准成本管控:采用"玉米+杂粕+发酵饲料"三元配方,降低料肉比0.2


  2. 错峰出栏策略:利用简易冷库将出栏时间延后15-20天


  3. 社群营销突围:联合周边养殖户打造"现杀现送"同城配送体系


  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江苏省启东市某家庭农场主已找到新出路:"我们通过抖音直播'云养猪',客户预付定金认养黑猪,每头溢价300元。"


  当前猪价波动已引发资本市场连锁反应,畜牧养殖ETF单日净流出1.2亿份。业内人士提醒:端午节前或有短暂反弹,但真正的价格反转仍需等待三季度产能出清。养殖户既要警惕短期风险,更需把握结构性机遇,在这场行业巨变中抢占先机。


  (注:如需查看实时价格数据及政策文件,可访问全国生猪交易平台或农业农村部官网)


推荐文章2猪价跳水!养殖户瑟瑟发抖,这波“大麻烦”你躲得过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大鹏?!最近猪价跌得那叫一个“惨烈”,不少养殖户朋友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更有甚者,已经开始准备“关门大吉”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别急,小编这就带大家深入分析一下!


  这几天,各地猪价纷纷跳水,不少地方的生猪价格已经跌破了盈亏平衡线。很多养殖户表示,现在卖猪不仅不赚钱,反而要倒贴钱进去!这对于那些辛辛苦苦养猪的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那问题来了,猪价为什么会突然暴跌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大麻烦”?


  首先,供需关系失衡是导致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经过几年的调整,我国生猪的产能已经恢复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消费需求却并没有出现同步增长,甚至还略有下降。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就跌了!


  其次,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家都知道,养猪的成本主要在于饲料。而最近一段时间,饲料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这无疑加大了养殖户的经营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再者,非洲猪瘟的阴影依然存在。虽然目前非洲猪瘟的疫情有所好转,但是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旦出现疫情,将会对猪价造成巨大的冲击。


  此外,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以及消费者对猪肉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对猪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导致猪价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那么,未来猪价还会继续下跌吗?这恐怕很难预测。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猪价短期内仍将面临下行压力。


  对于养殖户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沉着应对,积极调整经营策略。


  首先,要控制好成本。尽量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其次,要提高养殖技术。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


  再次,要加强风险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规避风险。


  最后,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养殖户要积极申请和利用这些政策。


  除了以上这些,养殖户们还可以考虑多元化经营,例如发展一些其他的养殖项目,或者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此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当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生猪行业的扶持力度,例如加强市场监管,稳定猪价,引导消费,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波猪价下跌,对整个生猪产业链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养殖户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屠宰企业、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的流通企业也都受到了影响。


  所以,这不仅仅是养殖户的“麻烦”,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大麻烦”。我们希望相关的部门能够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稳定猪价,维护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面对困境,我们更需要的是保持冷静,积极应对。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记住,关注头条号,获取更多农业资讯! 祝愿各位养殖户朋友都能顺利度过难关,来年猪事兴旺!


推荐文章3涨涨涨!猪价破局!养猪人直呼“熬出头”?

  2025年04月30日(星期三),据中国养猪网猪价系统监测,全国外三元均价为14.87元/公斤,猪价较昨日(14.86元/公斤)上涨了0.01元/公斤,较上月(14.56元/公斤)上涨了0.31元/公斤。

  其他生猪品种方面,生猪内三元均价为14.60元/公斤,价格较昨日(14.60元/公斤)价平稳;生猪土杂猪均价为14.43元/公斤,价格较昨日(14.39元/公斤)上涨了0.04元/公斤。

  全国外三元、土杂猪等生猪品种价格小幅上涨,内三元等生猪品种价格价平稳,具体的涨跌情况请看下文分析!


  2025年04月24日-2025年04月30日(7天)外三元均价走势图


   今日部分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均价:

  1、外三元方面:福建省15.10元/公斤、安徽省15.33元/公斤、河北省15.16元/公斤、天津市14.40元/公斤、湖南省14.86元/公斤、云南省14.60元/公斤、四川省14.60元/公斤;

  2、内三元方面:贵州省14.60元/公斤、陕西省14.60元/公斤、山东省14.89元/公斤、辽宁省14.38元/公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20元/公斤、吉林省14.23元/公斤、浙江省14.60元/公斤;

  3、土杂猪方面:上海市15.86元/公斤、青海省16.11元/公斤、内蒙古自治区13.80元/公斤、甘肃省15.25元/公斤、广西壮族自治区14.40元/公斤、黑龙江省14.29元/公斤、重庆市11.11元/公斤;


   玄田算法是由项目课题组团队原创的非经典逻辑数值聚合理论和不确定性预测方法,构建了基于一致模算子的生猪价格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的聚合函数及一致模相关理论与方法已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自然科学资金资助,并获得多项省级自然科学奖奖项。05月01日预测猪价为14.9126,置信区间在14.5911--15.2347之间。05月02日预测猪价为14.8150;05月03日预测猪价为14.7371。


  2025年05月01日玄田算法预测


   今日外三元猪价走势简评:

  根据“2025年04月30日-中国养猪网生猪(外三元)均价涨跌表”发现,国内外三元生猪价格呈现稳中上涨的态势。供应端方面,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0.8%(Mysteel数据),对应6个月后商品猪供应量或增5%-7%,叠加标肥价差倒挂扩大至0.3元/公斤(河北、山东),大体重猪源加速抛售导致市场阶段性“踩踏”。尽管北方集团场试图通过缩量拉涨,但散户及中小场出栏积极性回升,屠企收猪难度降低,北方多地实际成交价较价低0.1-0.2元/公斤。需求端虽因五一备货拉动屠企开工率回升至28.94%,但北京新发地、上海江杨市场白条走货量同比降12%-15%,替代消费(鸡蛋均价跌破4元/斤、时令蔬菜上市)进一步分流猪肉需求,屠企头均亏损仍超25元/头,压价收猪意愿强烈。饲料成本持续攀升(豆粕现货价突破3800元/吨、玉米价格环比涨3%),导致二育补栏成本升至8.1-8.3元/斤,而玄田算法预测5月猪价中枢或下移至14.2-14.6元/公斤,补栏窗口期仅剩10-15天。政策层面,国家冻肉收储暂停传闻再起,叠加集团场5月计划出栏量环比增8%-10%,市场对三季度猪价预期从“乐观”转向“谨慎”,部分二育场转而抛售前期库存,加剧短期供应压力。养殖端需警惕“缩量挺价”引发的供应后置风险,建议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陷入“越涨越卖、越跌越扛”的恶性循环。  (备注:本文生猪价格及猪价特指活猪价格,并非是消费市场的猪肉价格,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则为生猪品种。)


本文标题:猪价跌了又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