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入境游热度攀升推荐文章1入境游升温+玩法迭代 这个“五一”文旅市场百花齐放

  人民网记者 杨虞波罗


  外国游客游览北京鼓楼。人民网记者 李楠桦摄


  “‘五一’回国的机票都快订满了。”在日本留学的小刘说,5月初也是日本的黄金周,很多日本人都准备来中国旅游。


  随着我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今年以来,我国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而近期多部门全面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更是为入境游添了把“火”,“五一”假期入境游热度不断攀升。


  “经常看到带着几个大旅行箱来‘买买买’的外国游客,他们最喜欢买电子产品,还有传统工艺品、茶叶和清凉油等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品。”导游小季表示,进入旺季以来,英语导游供不应求,“五一”假期的预定订单多到接不过来。


  “离境退税等优惠政策应该成为吸引国际游客并扩大入境消费的常态化做法。”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认为,实施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有助于刺激国际游客在我国的消费和购买,扩大我国老字号产品、消费名品、智能产品、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应。


  记者从在线旅行平台获悉,与入境游热度不相上下,我国居民“五一”假期出游需求呈现明显增长。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五一”假期出游搜索热度同比上涨326%;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境内酒店搜索热度环比暴涨100%,机票搜索热度飙升80%;途牛数据显示,选择3至5天出游行程人次占比62%,近10%的用户选择了6天及以上的出游行程;去哪儿数据显示,“五一”“偕老游”景区预订量同比增加三成以上。


  “五一”假期,很多年轻游客选择“口岸游”,内蒙古阿尔山口岸、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广西东兴口岸、云南磨憨口岸……游客站在庄严的国门建筑、界碑和“祖国在我心中”等标志性景点前,家国情怀被无限激发。不用过多舟车劳顿就能体验其他国家独特的地理文化,这种旅游方式正在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


  有人喜欢热闹的氛围,也有人喜欢清净的旅游体验。不少游客更加注重旅行的品质和性价比,“小地方大体验”逐渐变得更具吸引力。许多县域目的地通过“微度假综合体+非遗活化”模式完成配套升级,例如江门赤坎华侨古镇将影视IP转化为文旅消费场景,加入了粤剧、醒狮、舞龙等非遗展演。


  戚聿东谈到,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升级。文旅部门应加强战略规划,全业务全流程全周期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要真正落实“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全方位优化“吃住行娱游购”的环境,全过程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推荐文章2入境游升温+玩法迭代 这个“五一”文旅市场百花齐放

  :人民网


  外国游客游览北京鼓楼。人民网记者 李楠桦摄


  外国游客游览北京鼓楼。人民网记者 李楠桦摄


  “‘五一’回国的机票都快订满了。”在日本留学的小刘说,5月初也是日本的黄金周,很多日本人都准备来中国旅游。


  随着我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今年以来,我国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而近期多部门全面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更是为入境游添了把“火”,“五一”假期入境游热度不断攀升。


  “经常看到带着几个大旅行箱来‘买买买’的外国游客,他们最喜欢买电子产品,还有传统工艺品、茶叶和清凉油等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品。”导游小季表示,进入旺季以来,英语导游供不应求,“五一”假期的预定订单多到接不过来。


  “离境退税等优惠政策应该成为吸引国际游客并扩大入境消费的常态化做法。”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认为,实施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有助于刺激国际游客在我国的消费和购买,扩大我国老字号产品、消费名品、智能产品、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应。


  记者从在线旅行平台获悉,与入境游热度不相上下,我国居民“五一”假期出游需求呈现明显增长。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五一”假期出游搜索热度同比上涨326%;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境内酒店搜索热度环比暴涨100%,机票搜索热度飙升80%;途牛数据显示,选择3至5天出游行程人次占比62%,近10%的用户选择了6天及以上的出游行程;去哪儿数据显示,“五一”“偕老游”景区预订量同比增加三成以上。


  “五一”假期,很多年轻游客选择“口岸游”,内蒙古阿尔山口岸、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广西东兴口岸、云南磨憨口岸……游客站在庄严的国门建筑、界碑和“祖国在我心中”等标志性景点前,家国情怀被无限激发。不用过多舟车劳顿就能体验其他国家独特的地理文化,这种旅游方式正在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


  有人喜欢热闹的氛围,也有人喜欢清净的旅游体验。不少游客更加注重旅行的品质和性价比,“小地方大体验”逐渐变得更具吸引力。许多县域目的地通过“微度假综合体+非遗活化”模式完成配套升级,例如江门赤坎华侨古镇将影视IP转化为文旅消费场景,加入了粤剧、醒狮、舞龙等非遗展演。


  戚聿东谈到,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升级。文旅部门应加强战略规划,全业务全流程全周期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要真正落实“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全方位优化“吃住行娱游购”的环境,全过程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推荐文章3“五一”入境游热度攀升 游客带着大旅行箱来“扫货”

  “五一”入境游热度攀升,热剧、网红带动相关预订量上涨


  入境游客带着大旅行箱来“扫货”


  阅读提示


  网红博主在华系列短视频广泛传播,叠加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五一”黄金周入境游热度不断攀升。


  “看了‘五一’假期的回国机票,差不多都订满了。”近日,在日本留学的韩先生告诉记者,4月底到5月初也是日本的黄金周,他身边很多日本人计划到中国旅游。在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在日本游客最想去的海外城市增长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一。


  随着入境游签证、支付、住宿等便利化政策的不断完善,今年以来,我国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近段时间,网红博主“甲亢哥”的“中国奇遇记”系列短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叠加近期税务总局全面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五一”黄金周入境游热度不断攀升。


  “境外旅行团都接不过来”


  “现在我们的工作特别饱和,上周只休息了一天。”4月21日晚上9点多,上海的英语导游刘礼超结束了一天的带队工作。他对记者表示,“进入旺季以来,境外旅行团都接不过来了,想转给其他旅行社,也找不到导游接手,大家都很忙。”目前,刘礼超的“五一”假期已经有3个预订单。


  刘礼超告诉记者,他当带队导游时,常遇到外国游客带着好几个大旅行箱“扫货”的情况。“他们最喜欢买电子产品,还有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还有的想买一套麻将回去,实体店买不到,就网购一套快递回去。”在海外社交媒体,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分享“100美元能买到的中国好物”。


  与此同时,2025年一季度,多地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大增:重庆市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办理离境退税金额均同比增长近5倍;北京市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份数同比增长128%,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2.7亿元,同比翻一番;四川省办理离境退税境外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4.78%,退税商店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00.91%,办理退税额同比增长211.64%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表示,“当前的汇率对于入境游客还是非常友好的,近期出台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进一步激活了入境消费活力”。


  青睐深度文化体验游


  山水写意画、软笔书法、中式插花、剪纸……近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永福路的一家美术工作室,来自丹麦、葡萄牙、日本等国的游客正专注地提笔运墨、剪刻纹样,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几年前就开始接待来中国体验传统文化的外国游客,之前人数一直不多,最近一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游客量明显增多。今年‘五一’假期,两周前我们就接到了预约。”画室负责人雁子告诉记者。


  在雁子看来,境外游客不仅对中国的美食和风景感兴趣,还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也加速‘破圈’,深度文化体验正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卖点。”


  “随着入境游便利化程度提高,外国游客在华旅行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是追求沉浸式体验。”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介绍,今年以来,入境文化体验类产品进一步获得境外游客青睐,如非遗体验类项目川剧变脸、京剧演艺等,在海外旅行平台的预订量快速增长。


  “过去外国游客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如今二三线城市以及乡村地区,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方泽茜介绍,例如,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云南大理古城、浙江乌镇等,都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前往体验乡村生活、感受民俗文化。


  入境游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记者采访发现,文娱及网红效应也将入境游客的脚步带到了更远的地方。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3月7日播出以来,台词“明年我们去张家界看秋天的落叶”引发观众共情,带动张家界景区旅游预订量月环比增长70%;自网红“甲亢哥”3月31日到达成都以来,携程平台成都景点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88%。此外,多次给“甲亢哥”投喂卤鹅和烤乳猪的“卤鹅哥”也带火了重庆的入境游,重庆“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93%。


  方泽茜表示,中国的高科技旅游项目也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一大亮点,例如,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广州塔顶摩天轮、成都熊猫基地的熊猫智能互动体验等,让外国游客在旅行中感受中国科技的魅力与乐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认为,虽然当前很多境外游客青睐中国游,但入境游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为进一步释放潜力,需要开发更多新产品,特别是能体现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特色产品。同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让境外游客在中国旅行更便利。”


  “随着营销方式转变,境外游客更习惯于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来认识中国。”因此,魏翔建议,可以借助我国短视频传播方面的优势,充分展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资源,促进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的了解,增强入境游动力。


  本记者 姜雨晴 杨召奎


  《工人日》(2025年04月26日 02版)


  : 工人日


本文标题:五一入境游热度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