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首席财务官谈在华销量推荐文章1保时捷称,如果纯电需求疲软,考虑在中国回归燃油车和混动车

  导读:保时捷CEO表示:“如果中国电动汽车豪华车市场无法发展,我们将为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汽车豪华车市场做好准备”。


  (文/周盛明 编辑/高莘)


  当地时间7月24日,保时捷官网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保时捷上半年营收为194.6亿欧元,同比下滑4.8%;营业利润为30.6亿欧元,同比下滑20.5%;营业回率为15.7%,去年同期则为18.9%。


  分季度来看,保时捷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好于上一季度。第二季度营业销售回率为17.0%,高于第一季度的14.2%,也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6.6%。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铝制零部件短缺、中国市场需求疲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保时捷下调了2024年全年的业绩展望——保时捷预计,2024年销售回率至多为15%,之前预计上限为17%,销售收入在390亿欧元至400亿欧元之间,之前预计在400亿欧元至420亿欧元之间。


  受此影响,保时捷股价周二一度下跌7.7%,创下2022年9月上市以来的最大盘中跌幅。


  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 (Oliver Blume) 表示,保时捷因为预订比例高、销量低且配置多样,因此受到原材料短缺的打击力度比竞争对手更严重。


  据悉,造成供应短缺是由于一家重要的欧洲供应商的生产设施受洪涝而造成的,但保时捷没有透露该公司的名称。


  保时捷首席财务官卢茨·麦施克 (Lutz Meschke) 表示,销量下滑在数月内无法得到弥补,这迫使保时捷下调了销售利润率预测。卢茨·麦施克同时表示,在未来几年推出新车型后,保时捷的状况将“完全不同”。他补充说,保时捷有信心到2025年实现17%—19%的利润率目标。


  此外,保时捷的电动汽车战略也不及预期。奥利弗·布鲁姆表示:“电动汽车转型显然已经失去了势头和速度”。


  在纯电新车方面,保时捷Macan EV将于今年9月上市。奥利弗·布鲁姆称该车的订单量“非常可观”,并且新车型的推出将有助于提振销量。与此同时,保时捷强调,仍然坚持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80%的目标,不过最终的销量取决于市场需求。


  中国市场方面,2024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为2.96万辆,同比大幅下降33%,销量连续5个季度出现下滑。


  奥利弗·布鲁姆表示,上周末他访问中国时与经销商达成一致,同意提供与业绩挂钩的奖励以提升销量,并正在考虑为中国市场推出新的内燃机车型。


  “如果中国电动汽车豪华车市场无法发展,我们将为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汽车豪华车市场做好准备,因为我们在这些领域拥有很高的利润率”,布鲁姆表示。


  据路透社此前道,保时捷高层对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下滑极为不满。随后,保时捷中国区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换帅。


  根据保时捷7月20日发布的公告,从今年9月1日起,Alexander Pollich将接替柯时迈(Michael Kirsch),担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品牌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的业务。柯时迈将调任集团内的另一重要职位。


  据悉,Alexander Pollich现年57岁,已在保时捷工作23年。自2018年7月起,他担任保时捷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一职。在掌管保时捷德国本土市场前,他还曾出任保时捷加拿大与英国的首席执行官,成功拓展品牌在两地的业务。此外,Alexander Pollich还曾效力于保时捷的战略部门,从事全球市场销售网络的开发工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2保时捷回应:在华停售电动车是误读

  经观汽车


  上海车展期间,据多家媒体道,保时捷(Porsche)首席执行官奥博穆透露了一项重要消息:未来2到3年内,保时捷可能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电动汽车,并表示不视小米为直接竞争对手。


  “保时捷考虑在华停售电动汽车”的传闻一度引起热议,保时捷于周一(28日)晚上澄清,“这是误读,保时捷在中国仍将全速推进电动化进程,也将加快提供产品数智化本土解决方案。我们最快将在2026迎来全新的纯电动Cayenne。”


  数据显示,Taycan4座位保时捷旗下的纯电动中大型车,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交付量仅为1.4万辆,同比下跌了50%,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电动车型在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市场的销售面临一定挑战。


推荐文章3保时捷潘励驰:中国是一个测试场,想要全球成功就一定要在中国成功

  “中国是一个测试场,保时捷或者其他品牌想要在全球成功,就一定要在中国成功。”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保时捷中国总裁、CEO潘励驰说道,中国用户和欧洲用户的需求完全不一样,保时捷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层面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保持紧迫感。


  2024年下半年开始,保时捷在中国进入了较为密集的调整期。12月4日,保时捷中国宣布增设技术部门,前奔驰高管李楠出任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一职。除了研发工作外,新设立的技术部兼具本地采购与质量保证职能。


  据悉,保时捷中国研发分支正与保时捷工程、保时捷中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协同预估预算、投入问题,并由李楠向保时捷董事会作出总结汇。潘励驰告诉记者,保时捷中国会在中国部署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研发分支,李楠的汇不会是一个纸上谈判的演示文稿,会带来非常务实、非常充分的投入。


  保时捷中国方面表示,保时捷中国增设技术部门,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战略深度融合;保时捷在中国本土化研发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本地适配性。


  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告》指出,领先的智能化优势是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如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体验更好的智能座舱。未来智能驾驶功能,尤其是基于智驾的个性化场景应用将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核心项。另有行业告显示,有54%的汽车消费者已经将智能化水平列为购车时考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保时捷已经在华推出Macan EV和Taycan两款纯电产品,上述产品在智能化上和中国智能电动车有较大差距。


  “保时捷需要和本土合作伙伴进行协同,不仅仅是要考虑到时间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本土适配度的问题。”潘励驰告诉记者,保时捷必须在数字化过程融合到保时捷的特点;在混动方面,保时捷会持续研究中国用户对于哪种混动技术更感兴趣,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决策。


  此外,保时捷会关注大众安徽本土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寻找更多本土的合作;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计划,但在销量达到一定量级时,保时捷也寻找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机会。


  在新兴技术的布局方面,保时捷还和中金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金保时捷(上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中金保时捷基金”),该基金主要投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除了技术、研发方面,近期保时捷中国也开始对中国的经销商渠道进行调整。去年开始,保时捷在华销量承压较大,2023年,保时捷中国地区交付量为79283辆,同比下跌15%;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未能实现止跌,在华销量为43280辆,同比下滑29%。


  在保时捷第三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保时捷首席财务官麦思格(Lutz Meschke)表示,保时捷将“大幅缩减在中国的经销商网络”。


  据悉,保时捷中国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淘汰并优化网络,预计到2026年底保留约100家经销商。


  “目前我们给德国总部提交的目标是到 2026年12月31日之前,经销商规模降低至 100 家左右。但在此期间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2026年前,市场恢复了强劲的需求,我们会考虑再调整目标。”潘励驰告诉记者,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保时捷会加大投资力度,但在需求低迷的区域市场,当下就要做规模优化。


  潘励驰表示,退市或关店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保时捷会升级当地保时捷中心的业态策略,使其更灵活、模块化、更具成本效益;保时捷做任何评估的出发点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包括评估市场潜力、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要保证现有车主的日常服务需求不受影响。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文标题:保时捷首席财务官谈在华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