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被指大数据杀熟
瑞幸被指大数据杀熟推荐文章1被质疑“杀熟”,业绩承压的瑞幸再陷信任争议?
文|趣解商业
同款瑞幸咖啡价格差6元、开了瑞幸会员卡价格反倒比别人贵?近日,瑞幸咖啡被网友质疑“杀熟”。
据媒体道,一南京的网友吐槽,和同事购买的同款瑞幸咖啡价格竟然差了6元,并且在自己购买了“咖啡自由卡”的情况下,自己每次都比同事贵两三元。以“大西瓜生椰冷萃”为例,最便宜的是10.9元,最贵的是16.8元。
图片:微博截图
就此事,瑞幸咖啡的客服表示,系统会不定时发放优惠券,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至于为何购买了“咖啡自由卡”比不买卡贵,是因为优惠券优惠力度更大。
对于瑞幸方面的解释,一些网友并不接受,还质疑瑞幸的行为是“杀熟”。有网友认为,瑞幸其实就是根据顾客的消费频次发放不同的优惠券,消费频次低的优惠券力度大,以刺激大家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也有同样的经历。有网友发帖表示,“明明买了会员卡,为啥瑞幸越买越贵?”“瑞幸直接下单和退出下单重新点有差价,这是为了留住客人吗?”“为什么不同的店瑞幸差价会这么大,少到两块,多到十一块”……
图片:小红书
2月20日,瑞幸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总净收入为344.75亿元,同比增长38.4%;净利润为29.32亿元,同比增长了2.95%。总体来看,瑞幸2024年业绩实现了稳定增长。但是,期内,其自营门店的同店销售额却在下滑,同比下滑幅度为16.7%。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总收入却在增加,这背后,或许要归功于门店数量的增长。截至2024年底,瑞幸门店数量达到22340家,2024年净新开门店数为6092家,其中自营门店3963家,联营门店2129家。瑞幸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咖啡豆、椰子等原材料成本上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产品平均售价下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瑞幸咖啡确实要想办法提高同店销售额。
与此同时,瑞幸对现象级爆款的追寻也并未停歇。2021年,瑞幸推出了生椰拿铁,上线八个月,为瑞幸贡献了12.6亿元收入,单日销量最高超过42万杯。如今,生椰拿铁已累计售出12亿杯。2023年,瑞幸推出了与茅台联名的酱香拿铁,上市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销售额破1亿元。截至2023年底,累计销量突破4000万杯。生椰拿铁和酱香拿铁可以说是瑞幸的“现象级爆款”,不仅给瑞幸带来了短期的销售增长,还让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或许是因为尝过甜头,瑞幸近来在快速上新。据“趣解商业”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瑞幸上新了草莓果茶、红枣系列、小黄杏美式、黄杏冰茶、冻冻生椰拿铁、大西瓜生椰冷萃六款产品,升级了小黄油拿铁、鲜萃轻轻茉莉、茉莉花香拿铁三款产品,小白梨拿铁、珞珈樱花拿铁、橙C冰茶、冰吸生椰拿铁四款产品回归。然而,酱香拿铁之后,瑞幸再也没有破圈的大单品出现。
可以确定的是,目前,瑞幸确实面临增长压力。不过,针对其 “杀熟” 的质疑,行业监管层面尚未形成权威定论。有相关人士告诉媒体,若是仅针对新老用户,不算大数据“杀熟”,但若是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次数来发放优惠券,他认为属于“杀熟”情形。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推荐文章2瑞幸咖啡又被吐槽,遭“大数据杀熟”怎么办?中时财经原创出品
:沈 阳
编辑:周雪松
制图:张宇萱
据媒体道,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和同事一起购买的同款瑞幸咖啡价格竟然相差了6元,并且该消费者自己还购买了瑞幸的“咖啡自由卡”,但自己每次都比同事的要贵两、三元。
对此,瑞幸客服回应称,系统会不定时发放优惠券,发放人群不同,每个人不一样。至于购买“咖啡自由卡”后单杯咖啡竟然比不用自由卡反而贵了1-2元的情况,瑞幸客服解释说是他们的优惠券优惠力度更大。
此外,据荔枝新闻道,在四部手机上同时打开瑞幸咖啡微信小程序,结果发现,生椰拿铁在每个账号显示的实际价格分别是9.9元、10.9元、10.9元和13.9元,4个账号中单价最贵的竟是点单最多、积分最高的黑金鹿。
实际上,有不少消费者都表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中国经济时·中时财经在小红书平台上发现了大量吐槽瑞幸“杀熟”的帖子。有网友称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门店,几个朋友发现价格都不一样,例如钱塘龙井拿铁在三个不同的账号价格分别为14.7元、15.75元、18.2元。
以此来看,消费者反映的“同款咖啡差6元”“会员价更贵”的现象是否构成“大数据杀熟”?
北京金问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佳琪在接受中国经济时·中时财经采访时谈道,若价格差异仅因“优惠券随机发放”或“新老用户促销策略不同”,且规则透明、无针对性歧视,则不构成“杀熟”。但若系统通过用户画像(如消费频率、地理位置、设备类型等)主动调整价格或隐藏优惠券,导致老用户或高频消费者实际支付更高价格,则可能涉嫌违法。
至于系统随机发放优惠券等动态定价的现象,张佳琪表示,动态定价本身并不违法,其在航空行业机票定价及酒店行业定价中较为常见,但合法的动态定价需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明示规则,应告知并做到消费者知悉价格可能因促销活动、时段、库存等因素变化;二是非歧视性,不得基于用户敏感信息(如消费能力、使用习惯)进行差异化定价;三是真实优惠,不得虚构原价或虚假折扣。”张佳琪谈道。
其实,此前淘宝、美团、携程、飞猪、优酷、爱奇艺等多家平台都曾被消费者爆出同样的订单在不同账号会显示不同的价格等类似现象,疑似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而这些平台已经涵盖了消费者的衣食住行以及娱乐。
在日常的消费中,消费者在遇到“杀熟”现象时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对此,张佳琪建议称,若消费者遇到“杀熟”情形,建议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对同一商品不同账号的价格差异截图,保留订单记录、支付凭证,然后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平台)或消费者协会举,要求核查定价机制是否合法。
此外,企业应主动告知消费者价格可能因时段、库存、促销活动等因素波动,而非隐蔽调整,价格标注时应明确标注“原价”与“优惠价”的计算依据,在App或小程序中明确告知用户优惠券发放规则。若算法通过用户设备型号、地理位置等非必要信息调整价格,须向消费者说明理由。
理性|客观|独到
总监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出品人丨王松才
主编丨周雪松 副主编丨张丽敏 李捷
推荐文章3瑞幸咖啡,突然被曝杀熟!网友:这么做,对得起客户吗?据人民网上海4月24日道,说起咖啡,"瑞幸"受到不少人青睐甚至每天靠它续命。
多位网友怒称被瑞幸"杀熟"。
4月24日,在南京河西CBD上班的白领朱先生向记者吐槽,早上和同事一起购买的同款瑞幸咖啡竟然差了6元,并且两位咖啡搭子从来价格就不同,最可气的是自己还购买了瑞幸的“咖啡自由卡”,但自己每次都比同事贵个两三元,更离谱的是,经过比价,同杯咖啡差价竟然高达六元。
开始还想是不是由于优惠券造成不同,紧接着朱先生请求同事配合自己再买一杯,心想这次应该一样了吧?不料还是差4元。
朱先生紧接着找了几个同事,打开手机端的瑞幸小程序,发现每个人的价格都不同。以“大西瓜生椰冷萃”为例,最便宜的10.9元,最贵的16.8元。
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向瑞幸咖啡的店员求证,店员回答:“系统推给每个人的优惠券都不一样,我们也没办法”。
随后,记者就这一情况电话问询瑞幸客服,得到的回复也是系统会不定时发放优惠券,当问及为何朱先生没有收到同样优惠券的时候,瑞幸答复发放人群不同,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至于购买“咖啡自由卡”后单杯咖啡竟然比不用自由卡反而贵了1-2元的情况,瑞幸客服解释说是他们的优惠券优惠力度更大。
记者随机又采访了一位刚从瑞幸买完咖啡的王女士,王女士介绍:“我很早之前就发现自己点的咖啡价格比别人贵,所以开了两个号,小号能喝到9.9元的生椰拿铁,而大号却要13.9元。”
小坊在小红书搜索“瑞幸杀熟”的关键词,能看到大量网友们的“吐槽”,数百篇笔记主题基本一样:大都是瑞幸先低后高,买的多了后单价反而变高。
多数人不是纠结咖啡价格高低,而是瑞幸的做法,让长期客户有被当韭菜的感觉,这是他们不能理解的,“这么做,对得起客户吗?"
不少网友表示“见怪不怪”,不仅咖啡品牌有此情况,打车平台、旅行平台皆有类似情况,甚至有网友申请小号以获得最优惠的价格。
遇“杀熟”,如何维权?
律师表示,假如是针对新老用户,在未变更商品原始标价的情况下给新用户发放优惠券,使新用户在最终支付更低价格的情况下消费在法律上可行,不属于大数据“杀熟”。“假如是非针对新用户,而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次数实行价格差异、规则差异,我认为这是属于‘杀熟’情形。”
如果经营者价格调整是基于差异性标准或算法,消费者不重新下单不可能获知有更低的价格,其认为所享受的价格理应与其他任何消费者均一致,价格知情权是存在缺陷的;同时,相同的交易环境及交易条件下,不特定的消费者被经营者差异化定价,可能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律师表示,“杀熟”行为本质上是经营者滥用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消费者遭遇大数据“杀熟”时,可以与平台进行协商解决,收集对方进行数据杀熟的证据,如截图、电话录音等;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保护协会举或反映。
转自:新闻坊
: 潇湘晨
本文标题:瑞幸被指大数据杀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