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保姆被老人疯抢推荐文章1“钢铁保姆”是谣传,但反映了社会的迫切需求

  最近,社交平台出现不少“上海老人疯抢2.3万元保姆机器人”的文章和短视频。有自媒体称:“保姆机器人可以洗衣做饭、拖地洗碗、辅导作业、照顾老人等等,引发上海全城抢购,预约订单已排至半年后。”还有自媒体绘声绘色描述了所谓的“抢购现场”,并称保姆机器人是“钢铁孝子”。后经媒体辟谣,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替代人工完成复杂的照护任务,而且尚未进入个人消费市场。所谓的“抢购现场”更是子虚乌有。


  上述所谓“钢铁保姆”,其实就是拥有具身智能的机器人,但在现阶段这只是一种理想和美好的愿望,还难以走进现实。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高级阶段,是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能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在AI迅猛发展的今天,研发拥有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作保姆是一种最现实但又最难实现的愿望,因为这要求“钢铁保姆”能与人、环境互动,还需要自主决策和行动。


  联合国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显示,全球人口预计还将继续增长五六十年,并在208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从2020年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从10亿人增加到14亿人。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翻一番,增至21亿人。中国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1031万人,占22.0%,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2023万人,占15.6%。


  世界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对老人尤其是失能者的照料,也成为一种必然的现实工作和责任。因此,联合国指出,进入老龄化的国家需要通过完善医疗和长期照护体系,确保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并投资新技术,为迎接重大人口结构变化做好准备。


  但是,照顾老人和失能者是一个巨大挑战。由于长期照料、超期照料的种种烦琐事情和劳累,人自然而然会对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产生厌烦情绪。但是,如果能把长期照护行为和责任交付人形机器人来做,就有可能减轻照料者的重负,恢复正常工作。


  联合国提出,做好长照才能确保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而关键的手段是,完善医疗和长期照护体系。长期照护体系除了需要有更多的人投身于这一职业,并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也需要投资和研发新技术。其中最好的路径是,让拥有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投入到长期照护中,或许能解决目前和未来会社会的刚需。


  然而,目前机器人保姆只能在辅助长期照护方面有一定作用,还不能独立照料老年人和失能者。但是,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逐步让人形机器人慢慢具有更多照料功能。首先,可以设计某种单独的照护功能,从护理到情感陪伴,再从居家安全监测到烹饪做饭和喂饭,之后,再对机器人的功能进行整合,如与人的交互能力(听懂指令)、精细化动作(端茶送水),以及与人聊天交流等,形成与人相似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机器人。


  随着技术的突破,未来有可能让机器人成为保姆,把更多的人工照料者解放出来,享受正常的生活。这或许是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最现实的要求之一。


  文/张田勘


  编辑/胡克青


  (光明网)


推荐文章2推荐文章3“钢铁保姆”被老人疯抢?专家回应:别急!技术还达不到

  “上海出现一批‘钢铁保姆’……引发老人疯抢……擦窗无误差、喂食精准、急救响应,甚至还能陪老人下棋聊天……”近日,一则自媒体发布在网络的文章《上海老人疯抢!价格2.3万的保姆机器人》在老年群体的朋友圈引发震动。不少老人信以为真,争相转发。


  有业界人士表示,该文章描述的机器人功能“太过离谱”,价格“不切实际”,目前的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和市场难有如此全能且廉价的存在。且该文全篇未提到机器人生产商和具体受访人员职务姓名,疑似为AI写作的博眼球之作。


  “钢铁保姆”?它只是个传说!


  据该文章描述,花费2.3万元一次性购买该机器人后,每天仅花费几十元的电费,可以做到模仿儿女声音陪老人聊天、远程监护老人健康并实施急救、超越保姆的家务能力,甚至还可以照顾偏瘫老人,甚至已经有群众被机器人挽救过生命……可谓经济实惠,无所不能。


  这种机器人真的现实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阮云军表示:“‘住家保姆式’机器人的发展首先依赖于人形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和技术飞跃,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照护功能。目前养老机器人可能在辅助照顾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独立陪伴老年人。”


  阮云军介绍,目前在老年照护方面使用最多的是监护设施,可以做到简单地AI交流、监护和呼叫,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


  “该文章的部分描述噱头多于实际,与现实技术进展存在明显差距。”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蕾介绍,从技术角度和市场角度来看,要实现文中描述的“老年照护机器人”目前仍存在多重挑战。


  首先,从硬件技术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功能整合与精细化动作是首要难题。文中描述的“钢铁保姆”需要整合多种功能,但当前技术难以将它们整合进一个机器人中——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此外,精细化动作是另一个技术瓶颈,复杂的居家环境和尚不如人类灵活的关节限制了它们的工作能力,达到文中描述的“超越人类”的水平比较困难。


  其次,在软件方面也有诸多困难需要面对。高蕾介绍,当前的AI技术还无法使机器人具备足够的语言数据和情感数据来识别用户的情绪和需求,方言识别和语义理解也是一大挑战,文中的“钢铁保姆”和用户语言交流、情感感知目前的AI远达不到的。


  最后,即使可以解决硬件、软件方面的技术难题,其高昂的制造成本、研发成本也是机器人普及的一大障碍。即便有如此高精尖的机器人投入使用,也不会是2.3万这样亲民的价格。


  “老年照护机器人”未来有望实现


  尽管老年照护机器人面临诸多挑战,高蕾对未来“老年照护机器人”的发展仍持乐观态度。


  高蕾介绍,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目前在护理、情感陪伴、居家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功能是可以使用部分系统单独实现的,但并非像网文中那样完美和全面。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老年照护机器人有望进入千家万户。”她认为,未来的老年照护机器人会在功能整合、精细化动作和交互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但不一定以人形为表现形式。


  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技术、市场与政策的多方协同发力。高蕾表示,只有在解决技术瓶颈、降低成本后,机器人才能真正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现有技术和市场条件下,如果对机器人感兴趣,建议老年人要多看,确认产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再进一步考虑。”阮云军提醒,网络内容真假难辨,随着AI的发展很多假消息也能“以假乱真”,这更需要我们在面对网络信息的时候擦亮眼睛、仔细分辨。“老年朋友在看到难辨真假的信息后要多方求证,要寻找官方渠道、权威媒体的作为信源,不可轻信网络内容,更不要因为一面之词就慷慨解囊,以免上当受骗。”


  羊城晚


本文标题:钢铁保姆被老人疯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