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获欧洲奥数金牌
学生获欧洲奥数金牌推荐文章1美国获2024国际奥数第一,努力和天赋哪个更重要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人刘亚东A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二湘
1.
刚刚在英国巴斯市结束的第6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美国队获得第一,中国和韩国分别获得第二和第三。比赛为闭卷考试,7月16日和17日连续两天,选手们在每天约4.5小时的时间内完成题目,每天考试三道题。
美国队,来自IMO社交网站
美国队获得5金一银,其中Alexander wang来自新泽西的公校Millburn High,从小就热爱数学,2023年就代表美国参加IMO并获得金牌。Jessica Wan是个女生,来自Florida Virtual School,她也是从小就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名声在外,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次获EGMO(欧洲女生数学竞赛)的金牌,这次终于获得国际奥数金牌,并且取得个人第五的好成绩,非常了不起,应该是美国这么多年第一位获得奥数金牌的女性,也证明了女性在逻辑抽象思维方面并不比男性逊色。
Linus Tang来自Davidson Academy Online,2024年获RMM(罗马尼亚数学竞赛金牌),Krishna Pothapragada是个印度裔,来自伊立诺州的Naperville North High School,2023年曾是8位USAMO满分选手之一,Qiao Zhang来自加州的Simi Valley, 七年级就入围 USAJMO ,拉马努金精神奖学金获得者。Jordan Lefkowitz看姓氏应该是东欧裔,毕业于康涅狄格州的Edwin O. Smith High School。
中国队这次也是五金一银,屈居团体第二,之前连续5年都是第一名,其中史皓嘉名列个人第一,来自浙江的诸暨海亮高级中学,徐祺铭来自湖北武汉经开外国语高级中学,王淳稷来自上海的上海中学,王衔邦来自北京的人大附,邓哲文来自湖北武汉的武昌实验中学,叶语行也是来自北京的人大附。
中国队,来自IMO社交网站
有意思的是5年前,也是在英国巴斯举行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美国以总分227分的成绩并列第一,韩国以一分之差屈居第三,第四名是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北的朝鲜。
美国队里六位有四位是华裔,再一次展现了华裔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归功于美国队十年的总教练,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罗博深教授。罗教授经常不辞辛苦周末飞到美国各地给孩子们义务讲座,激起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今年也是罗教授卸任总教练后,为美国队举行MOP(美国奥数集训队)的最后一年。我曾经和罗教授做过一场直播,深深为罗教授的理念和理想主义精神折服。罗教授是个非常谦逊朴实的人,非常有亲和力,讲座的时候和孩子们有很多互动,孩子们一个个听得非常专注。
其实,真正的动力来自孩子本身对数学的强烈兴趣,罗教授可以说是非常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吗?应该说某种程度也是可以的。比如我认识的一个牛娃的妈妈就提到带孩子参加ARML的培训,每次孩子们培训完以后一起吃饭,社交聊天,都是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们、特别开心。我认识的一个牛娃爸爸Ted也提到德州参加ARML的巴士每年从休斯敦出发,到奥斯汀,再到达拉斯,要二十多个小时才能到底比赛地Iowa,旅途劳顿,但是孩子们特别开心,基本就是一个bus party,比赛倒是次要的了。
2.
美国奥数队员的选拔大致是这样的,一开始是AMC8热身,然后是AMC10,AMC12,接着是AIME,USAJMO/USAMO, 从USAMO和USAJMO挑出6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OP,再从这60名学生里挑出六名学生参加IMO。可以说是重重选拔,最后挑出高手里的高手。
AMC8 ,American Math Competition 8 面向的是8年级以下的学生,总分是25分,40分钟,单项选择题,一道题一分,选错不倒扣分数。如果能进到5% 或者1%算是很不错的,但是这个考试不能直接晋级AIME,只能算是一个热身赛,如果要晋级AIME,就要参加AMC10 或者AMC12。
AMC10 ,American Math Competition 10 面向的是10年级以下的学生,25道题,75分钟,总分是150分,单项选择题,答对6分,不答1.5分,答错不倒扣分数。AMC10 又分成AMC10A和 AMC10B,两个考试时间不同,可以都参加。只要有一个过了分数线就可以晋级到AIME。
AMC12 ,American Math Competition 12 面向的是12年级以下的学生,题型和AMC10一样,只是题目更难一些,考的内容也多一些,也分A和B,也是只要有一个过了分数线就可以晋级到AIME。
10年级以下的孩子可以选择同时参加AMC10 和AMC12. 不过这两个考试是同一天,但是你可以选择AMC10A 和AMC12B的组合,或者AMC10B和 AMC12A的组合。我认识的一个7年级牛娃就是AMC10分数没够,但是AMC12够了得以晋级AIME。
从AMC10 或者AMC12晋级AIME 称作AIME qualified。AIME的意思是American Invitational Mathematics Examination ,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的难度一下子就增加了很多。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15道题,一道题1分,做错不倒扣。AIME晋级下一个级别 USAMO(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athematical Olympiad)是这样计算的:AMC12+ 10 x AIME。比如你的AMC12是120分,你的AIME是7分,你的总分数是120+10 x 7 =190分。
同理USAJMO(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unior Mathematical Olympiad)是这样计算的:AMC10+ 10 x AIME。
每年大概有270左右的学生能晋级USAMO,称为USAMO qualified,230左右的学生能晋级USAJMO,称为USAJMO qualified。
USAMO和USAJMO的题型一下子就从AIME的计算题型改为推理题型,难度也是增加了很多。然后从USAMO和USAJMO qualified 500名学生中挑出大约60名左右进入MOP,就是罗教练领队的美国奥数集训队了。一般来说,这60个人里有12个来自USAJMO,其余来自USAMO。MOP结束的时候有一个三天的TSTST考试,根据这个考试选出30个参加下一轮的TST考试,最后,根据五次TST考试的综合分数选出6位高手代表美国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可以说是层层选拔,相当严格。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孩子参加集训或者考试都是课余时间,不会脱离学校正常课程,比如MOP就是夏天集训,大约三周时间。他们申请大学也是和别的孩子同样的流程,当然,能进入MOP肯定对他们的大学申请有助益,因为挑到最后都是一些超级有数学天赋的人才。
65届IMO现场讨论,来自IMO社交网站
美国奥数选拔有些像金字塔,基数很大,参加AMC8, AMC10都是人山人海,到AIME就少了很多,而且越往上越难,而最后能脱颖而出的孩子一定是天赋和努力兼具,缺一不可,天赋和努力同等重要。
3.
我周围也有几个这样的数学天才,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非常小的年龄就展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比如我认识的一个牛娃,小学六年级就代表加州参加math count比赛,之后又代表美国参加国际奥数比赛。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上AOPS的课,多次进入MOP,经常参加各种数学比赛。
我的两个大学同学的孩子今年都进入了MOP,这两个孩子我都见过,都非常聪明,都是非常小的年龄就AIME qualified,然后一路参加各种比赛,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我认识的这几个顶尖数学天才从展示数学天赋到进入MOP或者是参加IMO,至少花费了5到6年的时间,他们学习能力超强,学得比常人快,但也得从AMC8开始,AMC10,12,AIME,USAMO 到MOP,直至IMO,一个一个来,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时间,在数学这个对逻辑思维要求非常高的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天才如华罗庚,初中毕业后,也花了5年时间才自学完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没有人可以跳跃式成功,即便你是天才。
65届IMO比赛后的休闲活动,来自IMO社交网站
我这里谈论的还只是高中生参加的奥数比赛,对于大学生参加的丘成桐数学比赛,或者是阿里巴巴数学比赛的顶尖获奖者,所要求的学习时间和天赋就更高了,首先,你必须是超级数学天才,这种天赋比你突击一年考入北大要求的天赋都高得多。其次,你必须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这和阶层无关,和性别无关,和出生无关,只和天赋和时间有关。如果你亲眼看到那些数学天才所付出的努力,看到时间在他们身上的烙印,或者是像北大袁新意教授那样,本身参加过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金牌,你就会知道,天赋和时间缺一不可,而那些所谓的奇迹,都是时间一点一点铸造的成果。
有人觉得有天赋就可以在超短时间内创造奇迹,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误会。相信这样的数学天才的存在,和相信亩产万斤一样反智反常识。
无论哪一行,哪一业,走到最前沿都是需要付出加倍的辛劳和汗水,需要时间的加持,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人可以平地腾空逆袭,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推荐文章2力压美国队!4名中国姑娘夺金!4位中国少女用数学公式改写历史!美国队金牌梦碎背后的热血故事
你知道吗?全球最难的数学题里藏着少女们的星辰大海。当59个国家的顶尖选手还在草稿纸上演算时,中国队的刘严宽已经用满分答卷让裁判组集体起立鼓掌——这届欧洲女子奥数竞赛的剧本,被4个中国姑娘彻底改写了。
格鲁吉亚的清晨还带着凉意,孟语萱却把竞赛服袖子卷到了手肘。她盯着试卷上那道组合数学题,突然想起钢琴老师说过"和弦是凝固的数学公式"。当其他选手还在用传统方法推导时,她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出一串斐波那契节奏,解题思路竟从音乐律动中喷涌而出。
隔壁考场的蒋名仪正经历着奇妙的"跨界顿悟"。生物竞赛培养的显微镜式观察力,让她在几何题里看出了细胞分裂般的对称美。而年龄最小的刘严宽更绝,别人抓耳挠腮的代数难题,她直接用围棋的"三劫循环"理论破了局——去年暑假打谱积累的直觉,此刻化作笔尖行云流水的证明过程。
美国队教练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尴尬瞬间。当大屏幕显示中国队包揽个人前三时,他们引以为傲的华裔选手正在啃指甲。要知道这些美国姑娘人均掌握三门AP课程,却败给了中国孩子口袋里皱巴巴的错题本——兰玉琪那本用便利贴标注的笔记,每一页都浸透着凌晨三点的台灯光。
领奖台下的花絮比金牌更动人。有观众拍到孟语萱赛前反复抚摸胸前的国旗刺绣,像在确认某种神圣契约;刘严宽夺冠后第一件事是给初中数学老师发消息:"您说的对,黎曼猜想真的比游戏通关有意思";而蒋名仪和兰玉琪躲在洗手间补口红时,讨论的居然是决赛题有没有更优解......
这些细节撕碎了所有刻板标签。当人们惊叹"女生居然能数学这么好",她们早就在钢琴键与围棋盘之间搭建起思维的立交桥;当家长抱怨"孩子只会刷短视频",姑娘们证明真正的快乐来自破解宇宙密码的颤栗。就像那支被她们用来庆祝的冰淇淋,融化前被摆成了完美的克莱因瓶形状。
或许未来的某天,当刘严宽在硅谷解开某个芯片难题时,会想起格鲁吉亚赛场那瓶让她灵光乍现的矿泉水。而此刻,数百万中国女孩正把她们的照片设为锁屏——原来数理化从不问性别,只偏爱那些敢用草稿纸折飞船的追梦人。
欢迎评论区聊聊:你学生时代最"燃"的逆袭瞬间是什么?
推荐文章3四川首位!成都七中高新学生斩获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金牌4月18日晚上10点38分,夜幕下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点点灯光勾勒出飞机跑道的轮廓,宛若星河。在T2航站楼到达层,成都七中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们已在此等候,迎接刚刚在2025年(第14届)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EGMO 2025)上斩获金牌的成都第七中学(高新校区)学生孟语萱。
孟语萱荣获EGMO金牌照
前一天,2025年第14届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在科索沃普里什蒂纳落幕,现场共有59支参赛队伍219人参赛。而这次也是中国队第三次参与该赛事,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国队最终以134分的总成绩强势拿下第一,超过第二名美国队11分,此次是继第一次参赛夺冠后中国队再次获得冠军。
而孟语萱不仅是四川在该赛事夺得金牌的首位学子,其获得的金牌也是四川省在该赛事中的首块奖牌,更是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数学竞赛史上获得的首块国际金牌。据悉,孟语萱已获得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降一本线录取的资格。
右二为孟语萱
赛事结果显示,中国队4名队员在个人成绩中分别位列第1、2、8、59名。
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严宽获得全场唯一满分,排名第一;
孟语萱以4分之差位居第二;
深圳中学兰玉琪获第八名;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蒋名仪获第五十九名。
其中来自人大附中的刘严宽与来自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孟语萱包揽个人前二。孟语萱以38分(满分42分)的优异成绩获世界第二名并收获一枚国际金牌。
以下是中国队的成绩表:
经过长时间的飞行,刚下飞机身着成都七中校服的孟语萱看起来有些疲惫,但见到第一时间为她送上鲜花的父母和老师,她还是非常激动,鞠躬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母校的培养。 现场,孟语萱也一一为父母和老师,献上鲜花,并送给父母和老师们从科索沃普里什蒂纳带回来的画有当地风景的冰箱贴。
孟语萱在机场与老师和父母合影
谈及本次比赛,孟语萱最大的感触是有一定的压力,“比赛开幕式结束后就要进入到紧张的赛程当中,在为期两天的笔试中,每天都需要连续进行4.5小时的笔试,而4.5小时中要完成3道数学题,内容涵盖几何、代数、组合、数论,对选手的数学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创新能力以及高压环境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大考验。”
孟语萱妈妈透露,比赛前,语萱感到有压力并非因为担忧成绩,而是一心想着通过出色表现为中国争光。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数学竞赛主教练尹轩睿表示,孟语萱是成都七中2022级高新9班的学生,进入成都七中前她奥数竞赛零基础,从高一才开始学习。在赴科索沃普里什蒂纳参赛前,孟语萱做了五六届的奥数题,在做题过程中她感觉难度并不是很大。
“这与孟语萱平时的数学成绩优异有很大关系。”尹轩睿说,孟语萱非常喜欢数学,早在2024年12月就以女生总分的并列第一名进入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未来希望她继续奔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孟语萱的妈妈回忆,语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已展现出卓越的数学才能,当时她和孩子爸爸从未想过让她走数学竞赛之路,但当孩子选择投身数竞时,作为父母也给予了全力支持。对于孟语萱获得金牌,孟语萱妈妈表示,首先感谢成都七中,其次感谢这一路培养孩子的每一位老师。
孟语萱(右一)与妈妈
新闻多一点:
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女子数学赛事,对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专为各国女学生打造。2012年首届赛事在英国剑桥成功举办,由剑桥大学默里·爱德华兹学院与大不列颠数学协会联合推动成立,当时仅有19个国家参与。第14届EGMO,除欧洲本土30多个国家外,还邀请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加,这些国家多为数学科研传统强国,赛事含金量高。
文 高晓梅
编辑 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料有奖!)
本文标题:学生获欧洲奥数金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