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银行利率差45%推荐文章1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再降,部分五年期告别“2”字头,储户收益缩水

  进入3月份后,多家中小银行进入新一轮“降息期”,普遍下调存款利率,涉及活期存款、三个月至五年期的定期存款。


  这批调降利率的中小银行包括重庆富民银行、广西浦北农村商业银行、黑龙江北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江陵农村商业银行、云南元江北银村镇银行等。下调后,这些银行的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降至“2”字头,有的甚至已经低于2%,进入“1”字头,最高降幅为50个基点。


  在商业银行净息差不断走低的市场环境下,中小银行依靠传统存贷业务获利的空间减弱,同时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行,不得不降低负债端的存款利息。接下来,在进一步降息背景下,今年内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调。


  五年期告别“2字头”


  这轮“降息潮”中,广西浦北农村商业银行降幅较大。从3月开始,该行对定期存款利率进行调整。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降至1.55%;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45个基点,从2.05%大幅降至1.60%,告别“2”字头,仅比国有大行的五年期定存利率高5个基点。


  其他中小银行在下调后,还保持着3年、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2%以上的局面。如重庆富民银行宣布,从3月5日开始对个人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今年内第二次调整,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70%下调至2.60%,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60%降至2.50%。


  云南元江北银村镇银行宣布,自3月1日起对部分存款产品利率进行调整。其中活期存款由0.35%降至0.20%;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2.30%、2.50%,降幅均为50个基点。这次调整后,该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也告别“3字头”。


  这些中小银行中,也有利率降幅较小的代表,如湖北江陵农村商业银行宣布从3月1日开始,将各档存款利率均下调5个基点。其中,活期存款利率由0.35%降至0.30%,三年期、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2.70%、2.80%?。


  该行一位内部人士告诉银柿财经,这次小幅下调是跟随行业趋势调整,今年前2个月的开门红业绩还不错,该行通过走访小微经营主体8500余户,授信户数1200余户,授信额已接近10亿元。在资产端有不错业绩的情况下,针对存款利率只进行了小幅调整。


  对于今年内是否会继续下调存款利率,该人士认为,主要还是会依据宏观政策中降准降息的落地情况,该行短期内在资产端压力较小,目前净息差还有一定保证。


  中小银行经历新一轮降息后,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相比,其存量利率优势将继续减弱。


  据3月5日最新的存款挂牌利率,6大国有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均为0.1%,三年期、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均为1.5%和1.55%;股份行中,大部分的活期利率为0.15%~0.2%,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区间为1.5%~1.85%;五年期存款利率区间为1.55%~1.85%,其中最高的是渤海银行(09668.HK)和恒丰银行,三年、五年期利率均为1.85%。


  “目前我行与国有大行相比,长期定存利率还有约1个点的利差,在拓展本地客户方面有些优势,近期也会做一些针对性的揽储活动。”上述湖北江陵农村商业银行人士称。


  净息差持续承压


  在银行业,每年一季度是银行存贷款重新定价的主要阶段。今年以来,从2月初开始就有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下调存款利率是中小银行缓解净息差压力、优化负债成本的被动选择。也反映出中小银行的净息差压力更为显著,尤其是中小银行由于客户基础相对薄弱,对高成本存款依赖度更高,净息差收窄的压力更为突出。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继续承压,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52%,同比2023年末的1.69%,下降了17个基点。


  其中城商行、民营银行的净息差降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去年四季度城商行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民营银行环比下降0.02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末,城商行的净息差水平降至最低,为1.38%,相比2023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在经营端,银行业整体也面临压力,特别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以及多次降息使得银行营收增速普遍放缓。2025年,各类银行间的信用状况分化将进一步持续,位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部分中小银行压力更大。


  从中小银行的经营角度来看,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降低整体负债成本,提升经营稳健性。但对储户而言,存款利率下调会降低存款收益和存款意愿,促使客户寻找其他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面对降息大环境,各类银行今年的存款利率仍然有下调可能。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认为,从定价机制看,存款利率与十年期国债、一年期LPR挂钩,结合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十年期国债利率低位运行态势来看,今年存款利率跟随贷款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较大。


  如何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银行需要从收入端和成本端双向发力,推进定价管理和成本管理精细化升级,提升资产负债配置策略的灵活性;在政策层面,如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付息负债成本率下降,从而减缓净息差下降趋势。


推荐文章2存款利率集体“破2”!你的钱袋子正在缩水?

  一、利率“1时代”全面到来,银行降息潮加速


  2025年4月,国内银行业掀起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潮。以平安银行为例,其某款3年期存款产品利率从2.05%骤降至1.65%,降幅达40个基点(BP)。国有大行同样“缩水”,工、农、中、建四大行三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仅1.5%,部分城商行如杭州联合银行、宁波银行的三年期利率也跌破2%。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小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更为显著。例如,广西西林农商行3年期利率下调45BP至1.9%,德江长征村镇银行5年期利率甚至下调85BP至2.1%。“1时代”存款已成常态,储户躺赚利息的时代终结。


  二、降息背后:银行息差压力与政策导向


  1. 净息差持续承压


   2024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2%,创历史新低。为缓解压力,银行需降低负债成本,存款利率成为调整重点。厦门银行、青农商行等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压降高成本的中长期存款占比。


  2. 政策引导与市场流动性增强


   央行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同时,政策要求银行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倒逼存款利率调整。


  3. 储户行为倒逼银行策略


   储户偏好长期存款以锁定收益,导致银行负债端成本高企。下调中长期利率可优化负债结构,缓解定期化趋势。


  三、储户应对:安全与收益如何兼得?


  1. 分散存款,关注中小银行“捡漏”


   中小银行利率略高(如部分村镇银行三年期利率仍达2.3%-2.75%),但需注意两点:


   - 选择有存款保险标识的银行,单家存款不超过50万以规避风险。


   - 警惕异常高息揽储,避免资金流向高风险项目。


  2. 转向低风险理财与资产配置


   银行理财经理建议:


   - 黄金:配置10%比例,对冲通胀和地缘风险。


   - 债券与基金:中短债持有1年以上或跑赢理财,宽基指数定投长期收益可达5%。


  3. 大额存单“倒挂”现象需警惕


   部分银行出现利率倒挂(如平安银行3年期利率1.65%低于2年期1.7%),需理性选择期限,避免资金被长期锁定。


  四、未来趋势: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专家预测,存款利率或进一步下调。原因包括:


  - 央行“择机降准降息”政策预期;


  - 中小银行跟进自律调整,减少“高息补贴”产品。


  理财建议:


  - 短期配置:关注流动性强的活期或1年期产品;


  - 长期规划:锁定当前较高利率,但需分散风险;


  - 多元化投资:结合低风险理财与防御性资产(如黄金)。


  结语:钱袋子保卫战,你准备好了吗?


  存款利率“1时代”已不可逆,储户需从“被动存钱”转向“主动理财”。在安全底线之上,灵活配置资产,方能在低利率浪潮中稳住收益。正如某理财经理所言:“不做底层资产配置,就像在市场上裸奔。”


  互动话题:你会选择继续存款,还是转向其他投资?评论区聊聊你的理财计划!


  (注:以上利率数据截至2025年4月15日,实际以银行最新公告为准。)


推荐文章3同一银行存款利率竟差45%!

  ——精打细算才能跑赢降息潮,你的钱存对了吗?


  2025年4月,重庆富民银行、福建华通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关注。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同一家银行的同类存款产品,利率差距竟高达45%。这种“利率迷宫”现象背后,既折射出银行负债端成本管控的迫切性,也为储户的财富管理敲响警钟。


一、现象直击:同一银行利率差45%的“财富陷阱”特色存款与普通定存的巨大鸿沟以招商银行为例,普通整存整取一年期利率仅为1.10%,而门槛稍高的“享定存”(起存1000元)利率可达1.60%,两者相差45%。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也存在类似情况,特色存款利率普遍高于普通定存,差异幅度在20%-30%之间。城商行利率碾压国有大行城商行凭借更高利率吸引储户:四川天府银行、四川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达1.80%,而工行、建行仅为1.35%,中行、农行甚至低至1.10%。这种差异源于中小银行揽储压力更大,需以高息弥补品牌和网点劣势。利率倒挂:长期存款反成“低收益陷阱”工商银行5年期定存利率(1.55%)低于3年期(1.85%),招商银行5年期“灵动存”利率(1.55%)也低于1年期(1.60%)。这种违背传统定价逻辑的现象,反映出银行对中长期利率下行的预判,以及短期流动性压力下的策略调整。二、深层动因:银行“降息求生”与储户的博弈净息差收窄倒逼成本管控截至2024年底,商业银行净息差已跌至1.52%的历史低位,部分民营银行虽维持4%以上的高息差,但资产端收益率下滑压力显著。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储户选择低成本存款,成为银行“止血”的关键手段。利率市场化下的竞争困局中小银行为争夺存款,一度以高息产品吸引客户,但2025年LPR下行预期及监管引导,迫使其加速调整。例如,福建华通银行4月三次调降利率,5年期定存利率从2.90%降至2.50%。储户行为重塑银行策略居民预防性储蓄激增,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突破300万亿元,但资金“长期化”趋势加剧银行付息压力。特色存款、大额存单的分层设计,正是为筛选高净值客户、优化负债结构。三、储户应对:破解“利率迷宫”的三大策略货比三家:抓住城商行与民营银行红利城商行一年期利率普遍比国有大行高0.5%-0.7%;民营银行5年期利率仍维持2.5%左右,较国有行溢价55BP。巧用产品分层:起存金额决定收益天花板招商银行“享定存”1000元起存利率1.60%,远超50元起存的普通定存;大额存单20万元起存,利率普遍比普通定存高0.3%-0.5%。警惕“长期陷阱”:灵活配置应对利率下行优先选择3年期以下存款,避免利率倒挂损失29;分散投资至国债、货币基金及低风险理财,平衡收益与流动性。四、未来展望:利率下行未止,财富管理需升级政策导向:降息周期将持续央行2025年定调“适度宽松”,二季度或再降准降息30BP,存款利率下行空间仍存。银行转型:从“价格战”到精细化运营民营银行加速压缩高息协议存款占比,转向客户分层管理;国有大行则通过数字化服务降低成本,例如工行已试点AI智能投顾。储户觉醒:从被动储蓄到主动配置传统存款收益缩水倒逼理财意识提升,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规模同比增长18%,显示居民资产配置正从单一储蓄转向多元组合。

  结语利率差异化的背后,是一场银行与储户关于资金成本与收益的无声博弈。在降息潮中,唯有打破“懒人理财”思维,主动捕捉利率红利,方能在财富保卫战中占据先机。正如经济学家董希淼所言:“守住钱袋子,既要低头看路,更要抬头望天。”


本文标题:同一银行利率差45%